普洱彝族歌舞“三跺脚”跳起黄灰做得药
“三跺脚”是彝族最具特色的歌舞艺术活动。云南省普洱地区彝族聚居较多,一句“跳起黄灰做得药”的唱词,充分说明了这一歌舞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地位和文化内涵。
三跺脚又叫“跳芦笙”、“跳三弦”、“三脚歌”、“跳歌”。是广泛盛行于思普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逢年过节,或遇重大喜事都要跳三跺脚。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主粮水稻和玉米成熟,人们选个吉日,从自家各块田地中采回最先成熟的一些谷物,放在炉锅里温火烤干,去壳做成米,再与老米混合做饭,愿望年年青黄相接甚至有余。新饭和丰盛的菜肴做好后,先祭献天、地、田公地母及各位神灵,祈求保佑粮食丰收。
然后是养狗的人家让狗先吃,当天是狗在一年中享受待遇最好的。传说五谷种子最先是狗尾巴带来的,加上狗又忠心耿耿地为人们看家护院,所以先让它吃第一碗新粮。接着就是亲戚朋友、邻居聚在一起享用盛宴。酒足饭饱,歌头弹起三弦、吹起笙和箫,摆开场子,不一会儿,跳歌的人陆续闻声赶来,聚集在院子里,一直跳到深夜,每人喝上两大碗主人款待的“白酒水”才又陆续离去。这就是“吃新”。
彝家的新房跟汉族的一样,中间是堂屋,“进新”时,先请彝寨里德高望重或专门从事主持这项活动的人按规矩备齐活动所需器具和供品,在堂屋做好各项布置,带领主人上香、行叩拜礼,主持人高喊祝愿、祈福的口头对联,叫“说吉庆”,旁人接着重复结尾三个字,叫“打和声”。
当喇叭声、炮声再次响起时,开始进入下一个程序,事先组织好的一队人马各自就位,打头的是主持人,一般为懂礼仪的彝族长辈,他一手端净水碗,一手舞着香柏枝叶,用柏枝蘸净水朝着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挥洒,口中连说带唱,后面的依次是弹三弦和吹笛子的各二名交叉排列,吹芦笙的一名,吹树叶的一名,还有一名手捧稻穗,最后一名则是年轻力壮的汉子,他双手抱住一个装满“白米酒”的大坛子。
有时也会有几个其它配角,他们在院子里摆弄阵势,先慢步起跳,吹拉弹凑声也较缓和,步伐不断加快,乐声加急,在院子里变换着花样转了几圈就往堂屋跳进去,在堂屋里跳得越来越剧烈,只到所有人都满头大汗,特别是那个抱着五、六十斤重的大酒坛的人更是早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这时方才停下,围住白米酒坛,把整坛白米酒吃个精光,然后带着醉意,庆功似的大声喝彩、谈笑。
“吃新”和“进新”虽是彝家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但从中反映出“三跺脚”这种民族民间歌舞形式的神圣地位和无以替代的作用,彝族祖先在艰苦的历史岁月中繁衍生息,跟大自然作斗争,历尽千辛万苦,但始终不变的是一颗时刻乐观向上的心。解放前,彝族人因处于与汉人不平等的地位,生产方式陈旧落后,加之受种族歧视和排挤,大多数人生活漂泊不定,家庭贫穷,住房简陋,但他们以苦为乐,没有自卑,没有怨天尤人,他们用吹、弹、唱、跳来表现自己闲适、自得的生活,表达征服自然、获得生存的自豪感、成就感,从中也体现着一种“低调做人”、“知足常乐”的处世思想;
同时,彝家人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仍然是执着和自信的,他们还是以欢歌曼舞显现出自己的坚定信念。所以,“三跺脚”伴随着彝家人与天地同乐,与日月共存,伴随彝族儿女一起走进了今天的繁荣。
彝族民间传说竜神是掌管降雨和水的。若是人们好生侍奉他,他就保佑当地雨水调匀,无灾无难,五谷丰登;若要对他敬奉不周或触犯了他,他就会让旱季干旱无雨,河流干涸,水源枯竭,致人和动物饮水困难,庄稼作物得不到灌溉,草木枯萎,人们遭受瘟疫折磨。到了雨季,又是狂风暴雨不断,致使河水暴涨,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接踵而至,房屋、田地、人畜、动植物等被卷走、冲毁或掩埋,受灾场面惨不忍睹。
所以彝族要祭竜。祭竜的时候也要跳“三跺脚”。祭竜的日子,凌晨一点,毕摩诵完经,便牵来一只羊,围着神坛转了一圈就将它杀了,把羊头放在神台上,羊身放在台下,就连羊肠都放到台前敬神灵。接着是主人按毕摩的指示进行三叩九拜。
扶竜神是最后一个环节,只见一个人画了个大花脸出来,仔细看有点像画中的龙纹。当毕摩嘴里念了些咒语后,那个人作叩拜之礼,立即像喝醉酒似的胡乱蹦跳,有人说:“竜神要来了。”事先组织好的一班人各理其事、各司其职,吹、拉、弹、唱一齐来,跳起“三跺脚”。那个花脸晕晕乎乎,似睡非睡,一下子这边倒,一会儿又朝那边倒,跳歌的人伴着音乐、跟随他晃悠,每当他快倒下时,最近的人赶忙扶住,因为这竜神是不能倒的,倒了就不吉利了。
彝民用歌舞“三跺脚”祭拜竜神,是人们征服自然、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信心和愿望的寄托。时至今日,部分地区仍然还在举行祭竜神活动或“跳关竜”。
彝族的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顾名思义,“火把节”必然跟“火”有关,因彝族人向往光明,崇拜“火”,他们认为“火为他们带来了幸福”。节日那天,彝寨的人们积极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按传统习俗举行了特定的仪式,到夜晚,整个寨子的人集中在一块儿,在广场上生起几堆火焰高数米的篝火,大伙围着篝火,弹起三弦,吹起箫和笙,手拉手地唱起山歌,跳起“三跺脚”,无论男女老少,都那么开心,那么自然、大方,他们唱啊,跳啊,篝火不熄,歌舞不止,欢喜得忘了回家,有的欢腾到凌晨,有的甚至通宵达旦。
节日的喜庆和狂欢,大都蕴含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有的是为纪念拯救人类或为人类或某个部落、氏族立下汗马功劳,给人们带来幸福生活、深得世人崇敬的人,有的是为祭拜为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日月星辰,有的是为了流传在民族繁衍、演化和不断进步中所发生的具有突破性的重大事件。彝族同胞用歌舞“三跺脚”庆祝火把节,那也是在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感恩。
“跳起黄灰做得药”,这虽然只是一句唱词,跳起的黄灰也不一定能做药,但彝族的“三跺脚”这一歌舞形式历史悠久,覆盖范围广,对民族民间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彝族发展演变历程的缩影;在艺术价值上分析,这种歌舞形式是独具民族风格、传承久远而永不褪色的传统艺术;究其社会功用,从彝族民间的娱乐圈到喜庆场合,再到庄重的仪式、庆典、祭拜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彝族歌舞“三跺脚”自起源及整个发展演变过程直到今天乃至将来,始终包含着极其广泛、丰富而深远的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财富》公布2022年度“改变世界的54家公司”,阿里、京东和美团进入前十
声明:《彝族舞蹈 普洱彝族歌舞“三跺脚”有什么特色》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