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场的视觉感受是纷繁而绚丽的,类似于100年前的外地人初到大上海。好奇心驱使观众顺着剧情,一路追下去。
每一个重要的前史节点都被不折不扣地加以体现,如李大钊与陈独秀协商建党大事、共产国际代表如期而至,各地代表会聚上海、嘉兴南湖等等。电影踩着这些前史的节点,不断融合各色前史人物上台。这样的交叉,可能让一些习惯于电视连续剧叙事手法的观众感到某种不习惯。但如果想一想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就已经要求观众要有一种批评的审视,而不要全身心肠迷醉于剧情之中。他尽力推行的“间离作用”,在演艺中不断将观众从扮演的迷局中拉出来。这样的体现手法遵循到电影艺术中,以不同演员的上台来暂时按下前史叙述的线性惯性,也是一种新的探究测验。
电影《1921》的颜色、场景、人物和扮演,有一种逾越时空的跳跃和自由流动。百年前的上海街景,从码头到洋楼,从酒吧到弄堂石库门,不像老上海的怀旧著作那么朦胧潇洒,而是清晰、准确、干净而坚决。上海大世界多次实景出现,流光溢彩,尽现夜上海风姿。这种逼真性造成的视觉冲击,是电影《1921》的一个亮点,关于很多熟悉和不熟悉上海的观众,都会被这种场景唤醒。
影片最终的十多分钟,电闪雷鸣,庞大的战争场面和万炮齐鸣的动静,构成激烈震慑的视听作用。导演采用了音乐性的复调处理办法,一方面是庞大的歌唱性主题烘托,充满了英豪气和史诗性,另一方面是杨开慧在电影里清新纯净形象的浮现——出现儿女情怀、芳华情愫的抒发咏叹。杨开慧为革新牺牲时,影片表达了她关于生命的留恋,对亲人的挂念,展示了浓浓的人情味。
电影《1921》着力点不在于用影像画面陈述一个前史故事,而在于以一种主观抒发的方式,向一百年前那群慷慨激昂的青年男女们致以芳华的敬意,向上海这座城市致以还礼。百年前会聚于上海的这批建党立业的青年,是不折不扣的年代前浪,是一群敢于冲决污泥浊水,勇于自我牺牲的热血青年。所以,电影的画面处理和伴奏都洋溢着明快向上的激昂情调。这种独具匠心的处理,与现实主义影视著作的常规风格构成对照,在主旋律影视创造上,探究出了新路,展示出了活力。
相关推荐:
类似霜花店的电影,2017韩国最牛犯罪片霜花店男主又一部力作
声明:《《1921》着力点不在于用影像画面陈述一个历史故事》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