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构·思穿越与风景——黄山学院风雨操场

构·思穿越与风景——黄山学院风雨操场

来源:网络 作者:装配建筑 时间:03-04 手机版

消息来源:同济设计四院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体育建筑

建设地点:安徽省黄山市建筑面积:14365平方米

项目团队:教育文体事业部

项目获奖: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项目概况

△实景透视图

△实景透视图

△实景透视图

△实景透视图

△实景透视图

项目概况

风雨操场位于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黄山学院南校区内,处于整个校园的中心位置。校园内外植被、水系、山体等生态环境丰富。基地地势平坦,北临综合实验楼、第二教楼,东侧为运动场地,南侧为规划中游泳馆用地,西面为校园外环路。 作为校园内唯一的室内体育场馆,风雨操场的建成意味着对校园实体环境和师生体育活动质量的巨大改善。

△实景鸟瞰图

△透过漏窗的周边景色

△基地与周边环境

构思定位

穿越·风景

这是一个总建筑面积仅为1.4万平方米的风雨操场,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校区青山绿水、树木葱茏,校舍粉墙黛瓦,清新悦目。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建设一个体量庞大的体育馆如何能不唐突风景。设计希望这一建筑所呈现的建筑形式系统是对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使用功能,及更广阔的地域历史文化语境的有机整合。

我们从项目本体 “公共活动的聚集”属性出发,引入“穿越式廊道”,肢解体量,使得建筑由“重”变“轻”,由“实”变“透”。而穿越式廊道自然而然把人引到二层平台,形成二层两个运动大厅的主入口空间,同时视觉上联系了另一侧的室外活动场地,使得一切变得通透、活跃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建筑大空间的特性,大开大合、张弛有度、虚实相间。

△传统空间的研究与演绎

建筑造型以“新徽派”为基调,立面细部引入“窗花”“木雕”等徽派民居元素,色调上延续校区粉墙黛瓦特点,从空间、细部、色彩等方面进行地域文化的“转译”,通过建筑细部刻画为之注入文化内涵,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活聚落。

△“新徽派”的地域文化转译

总体布局

筑景交融

从校园内、建筑的外部条件考虑建筑各部分的定位,将建筑和景观环境统一设计。主要的人流从北部第二教学楼道路和东部一环路进入风雨操场地块。用地本身是一块东西面宽300米,南北进深100的梯形。在充分的退后校园道路预留集散广场之后,将风雨操场的主体建筑布置在北侧。突出大体量体育建筑的标志性形象,同时方便主要人流从北面直接进入建筑。需要采光的附属功能,就近设于建筑南部。

△建筑北向鸟瞰

南侧预留广场空间供将来与游泳馆一同使用,营造出一个供学生体育休闲的运动广场区。由于建设用地形状和南北轴线关系,风雨操场为东西向布置,北侧正对学生教学区,南侧与未来的游泳馆沿学校主体育馆轴线南北对称,交相呼应。

△总平面布局

功能形态

依据东西两侧场馆的功能清晰明确地切分为两个体量,形成中部开敞的共享空间。建筑向主要的人流进入方向开放,利用北向、东南向大台阶和二层半室外平台引入人流。着重发挥二层平台的公共性。同时将原先隔断的校园空间通过外部廊道联系起来。

△北向大台阶入口及廊道空间

△东南向大台阶入口

△大平台构筑共享空间并分隔建筑体量

为增大空间功能使用的灵活性。因此将具有同类高度要求的建筑功能归类后,量化组合。以高度和体量占主导地位的风雨操场(日常比赛和训练)和篮球训练馆(兼顾比赛、集会、文艺演出)为建筑主体,将6米层高要求的乒乓球、跆拳道、武术、舞蹈、体操、体育体能测试实验区与之垂直向复合。其余辅助功能偏于西南侧就近每层服务主体运动、训练功能。

△建筑功能构成体系

虚实关系

错落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缩影,经过提炼与升华的片墙等成为统一建筑高低错落、形体切分的重要纽带。厚实的主体与轻盈的片墙、完整的石材墙面与通透玻璃幕墙面,构成了建筑既稳重、大方,又轻盈、灵动的完整气质。建筑整体体量稳重如磐石,朴拙中又不失通透,一开一合张弛有度。风雨操场、篮球训练馆和辅助空间高低错落、虚实相间既是对体育建筑内部空间特点的体现,又是大空间建筑力的表达。

△主体与片墙

△虚实对比

细节处理

建筑向粉墙黛瓦、木格栅、漏窗、灰空间这些徽派建筑的经典元素致敬。大面积的实墙面考虑浅色石材单元尺寸的变化组合,顶部以深灰色金属线条为压顶,使其达到力度感和厚重感。

△西立面建成效果

两个主体空间朝北的形象展示面采用通透的折形玻璃幕墙,满足日常采光要求的同时,使室内和环境融为一体。局部运用木色金属格栅,既满足功能需求,也将木色很好的揉捏进黑白两色之间。

△细部设计

△折型玻璃幕墙

石材、玻璃、木格栅、仿石漏窗,建筑整体彰显体育建筑阳刚、硬朗之美的同时,又流露出一缕温暖的色彩。使建筑在新校区的日常教学、生活建筑群中,拥有了极强的标志性和典型性,彰显了地方文化。同时这些细节徽派元素的运用又使得风雨操场的建筑风格与整体校园风貌、自然环境极其切合。

△石材、玻璃、木格栅、仿石漏窗

△南立面图

△北立面图

△东立面图

△西立面图

结语

在建筑投入使用后,校方给予的评价是风雨操场就像是整个校区建筑群里的“美男子”。这评价既是对建筑设计和完成度的肯定,也说明设计体现出了体育建筑应有的阳刚和力度。而我们更欣喜地看到,风雨操场通过其自身的功能和设计赋予它的室外空间,激发出了更多的空间活力。“穿越式廊道”带来的可达性,为空间体验和观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开放式廊道上演的多种活动

一个的开放建筑,一个融入现有校园风格而又不失本体特征、空间变化的建筑,这就是我们此次努力给出的答案。

主要设计人员:

潘朝晖、张 佳、叶舟华(建筑),殷维忠(结构),任 军(给排水),王 钰(暖通),顾玉辉(电气)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构·思穿越与风景——黄山学院风雨操场,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高校超大雪地操场,惊现双“航母”?朋友圈刷屏点赞

构·思穿越与风景——黄山学院风雨操场

厦门大学,中国最美大学,蓝绿色操场的跑道吸引了我所有目光

高校超大雪地操场惊现双“航母”,最神的是边上的符号……

运动场上哪家强?来看校运排行榜

摄影师 杨坚 | 青绿校园

围观!成都这十所高校的隐藏网红打卡点最受学生喜欢

排名发布!2022校友会中国艺术院校最新排名出炉

声明:《构·思穿越与风景——黄山学院风雨操场》一文由排行榜大全(装配建筑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