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大学与学科排行榜能否作为我们报考的依据?

大学与学科排行榜能否作为我们报考的依据?

来源:phb7.com 作者:老李 时间:08-21 手机版

 

原标题:大学与学科排行榜 能否作为我们报考的依据?

志愿填报时,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大学排行榜,以及学科专业排行。这些排行榜,是否可以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我的答案很明确,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绝不要作为决策的依据。

几个主要的排行榜

目前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高校排行榜,有国内、国外两个体系。

国外的有USNEWS,伦敦泰晤士报,QS,虽然是国外的,但后两者越来越关注中国市场,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很多亚洲、中国大学与学科的排行榜。

这三个排行榜,前两个都是媒体做的,第三个也曾经和泰晤士报合作过一段时间,后独立推出了自己的排行榜。鼻祖,则是USNEWS,其最早做大学排行的目的,是为了杂志的影响力,未料竟形成了一个产业。

国内的主要有软科排行,以及教育部学位发展中心的学科排名。

软科排行,其实最早缘起于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2003年上海交大推出了一个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这也是第一次由专业研究人员做的一个排行榜,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

教育部学位发展中心学科评估最早启动于2002年,对除军事学之外的80余个学科进行评估。迄今已经进行了五轮评估,第五轮评估结果因故还未发布。

其他高校也曾经推出过类似排名,比如武汉大学,但持续性不好。当然,还有很多社会企业做的排名。

我不想对这些排名做单独评价可信与否,只想给大家科普一下几个基本的常识,大家自行判断。

1、首先,所有大学排名都不能客观反映高校的整体情况,只是某些数据下的排名。

大学是一个复杂体系,但任何一个排行榜往往就几个数据体系,结论显然不可能完全反映高校的情况。

其次,很多排行榜因为排名数据构建的不够科学,也很容易导致排名上下跳跃,完全没有规律可言,更难言可信了。

第三,有很多排行榜,一些数据本就是采样调查的数据,比如社会声誉与评价,缺乏科学准确性,客观公正性也备受争议。

从这个维度看,哪个排名的数据更丰富,更客观,其可信度应该就更高;

哪个排名数据简单,主观性数据过高(调查),其可信度必然就低,这类排名往往被诟病为买排名。

2、我们一定要明白,几乎所有的排名中,都对理工科学校更为有利,中国人民大学就是反例。

所有排名中,占比较重的,最重视的都是各类科研成果,尤其是以SCI论文为核心的相关指标。因此大部分学校排名都更有利于理工科为主的学校。

因此在看一个学校排名时,你可以主动为文科擅长的学校加上调整分。举一个例子:

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上长期遥遥领先于全国高校,但在很多排名中,都比较靠后,就是因为长期没有理工科,在几乎所有排行榜中都不可能靠前。

近期传闻人大要退出各类排名,一方面是人文社科因为文化与意识形态的问题,本就缺乏直接做国际比较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在各种世界排名中,人大的排名根本不能反映其在中国的实际地位与影响,退出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3、在理工科学校中,又以基础学科,尤其是生化、医学擅长的学校更占优势。

原来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与传统的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后者更有优势。

清华与北大,武大与华中科大,上交大与复旦就是这种关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理科为主的学校,数学、物理是比较难出成果的,化学、生物、医学等更容易出论文,出成果,因此生化医学有优势的高校更容易在各类排名中领先。

上海二医当年被合并至上海交大,对交大排名的提高就很显著。

上面的几个排名,价值几何,大家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他们公布的‘排名依据’,这是排名的根本区别,价值可以自己做判断。

4、排名上蹿下跳,这是股市,不是大学排名。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谈一下排名本身的不靠谱。

2015年USNEWS曾经把沙特国王大学的数学系排位全球第七名,仅次于哈佛大学,比MIT都高。

这所学校数学系截至2015年办学仅2年,除了数学专业的人,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学校,但为什么会位居全球第七?

原因比较简单,沙特有钱,任性,花了大把的钱把著名数学家聘请到沙特国王大学,发论文用这个学校的名字就好,于是这个学校数学系排名就大幅跃升。但你会因此选择这个学校吗?

同样,也是这个排名,去年山东某地方高校的数学系力压北大,位居全国第一,也位居世界前列。据说原因就出论文在引用率权重过高,这也无意间揭破了一些高校不择手段提高引用率的做法。

再说一个在中国非常活跃的QS排名。

QS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中国运营比较成功,知名度很高,近年不断根据中国需要,做出了越来越多的针对性排名。

比如2019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进步神速,由2018年的第21名蹿升至13名,一年增长了8个位次,2016年还只有35名。

香港城市大学2019年排第21名,比2018年的第8名直线下降13位次。

一所高校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一年间就能达到10个位次?这恐怕不是大学排名,更像股市上的股价了。背后反映的是排名依据的科学性问题。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哪个排行都有不足,甚至荒唐的地方,我们都只能参考。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看排名,但看看就差不多了,更不要在意几个位次的区别,更不能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

5、教育部学位发展中心为代表的学科评估(排名),我们能否据此选择专业?

据说第五轮结果已定,但仍然因种种原因未公布。这个学科评估因为其权威与专业性,获得了包括高校在内的重视与信任。

从第四轮开始,迫于压力,这个排名就不再以具体的百分制表述了,而修改为ABC。其中清华北大各有21个学科获A+,其次是中国科学院大学,18个学科获A+,之后是浙江大学。

这个排行榜往往成为国内高校谈专业地位的主要指标,也成为家长考生选择专业时的黄金尺子。

伴随双一流建设启动,高校建设评价重点转向学科,于是很多排行榜也均推出了类似的学科排名。

我个人建议,在选择专业时,可以参考这个评估结果,尤其是获得A以上的高校相关专业,但不一定过度放大这个排行。毕竟,对于一个本科生,其专业学习并没有那么强,一个大学的学习环境可能更为重要,尤其考虑到用人门槛,即对高校身份的限定时,需要很好地平衡这个问题。

当然,研究生阶段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对其参考意义就更大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大学与学科排行榜能否作为我们报考的依据?

小暑!省会级城市高温排行和暴雨排行

2022年1-4月全国各省市快递业务收入排行榜:广东位居第一

2022年1-4月全国各省市快递业务量排行榜:广东省居榜首

豪华车保值率排行榜:保时捷超雷克萨斯排第一,特斯拉只能倒数?

排行榜来了!

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总榜TOP30:北京大学蝉联冠军

2022上半年哈尔滨楼市销售金额排行榜发布

标签:

声明:《大学与学科排行榜能否作为我们报考的依据?》一文由排行榜大全(老李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