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3-17 手机版

导语:每当一个人犯错,我们将处罚他的时候,就会有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让我们要懂得宽恕别人,原谅别人。这句成语在现在可能不常用,但在古代却很常用。那么,你知道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吗?到底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一起来了解。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

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故事

下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俗语原来是指下围棋的让先。南宋学者姚宽所著《西溪丛语》中有“善棋道人”的条目,载之甚详:“蔡州褒信县有棋师闵秀才说: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出处:

《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醒世恒言》第五卷《大树坡义虎送亲》:“有诗为证: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含义:指要宽容、体谅别人,尽量宽恕别人。还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相关典故译文:

得饶人处且饶人由来

据宋·姚宽《西溪丛语》记载:“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译:

曾经有个道士擅长下棋,凡是与别人下棋,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这个道士后来死在褒信县,死时对一个村里的老头托付死后的事情。几年后,这个老头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见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罢了。当年道士曾经有诗说:“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另:“烂柯”应指围棋。(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此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意思是什么?关于的故事?

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
出处 《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含义

得饶人处且饶人
发音 dé ráo rén chù qiě ráo rén
释义 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出处 《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示例 得饶人处且饶人,得将就的就省些事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窦娥冤原文讲的是什么

作品讲述秀才蔡昌宗配妻窦娥,与母蔡吴氏居住楚州山阳县。佣妇张氏与子张驴儿在其家帮工,游手好闲的张驴儿垂涎蔡昌宗妻子窦娥。

大比之年,蔡昌宗进京赶考,蔡吴氏命张驴儿随行。张驴儿半途把蔡昌宗推入淮河,回家假称蔡昌宗落水身亡。蔡母闻噩耗吐血成疾,病中想吃羊肚汤,命张驴儿买回,张驴儿在汤内暗放耗子药。不料蔡母因羊肚汤腥气难闻呑咽不下,羊肚汤反被张驴儿母亲吃下并当即身亡。

张驴儿借尸图诈,想要强占窦娥,遭窦娥婆媳严斥。张驴儿遂将蔡母扯到公堂打官司。山阳县令胡里图昏聩审案,严刑逼供蔡吴氏,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替婆婆认下死罪,被判斩刑。

山阳六月,被绑赴刑场的窦娥途中跪求刽子手在她死后不要让婆婆看见自己的尸首。刑场上,窦娥请前来祭奠自己的婆婆不要将自己受屈冤死的消息告诉爹爹窦天章。

临刑前,窦娥发出惊天誓言:“虽然是天地大无处申辩,我还要向苍穹诉告一番。窦娥遭此不白之冤,我死之后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山阳县大旱三年,以示屈冤。”行刑后窦娥血喷白练高三尺,天降大雪。山阳县令惊惧,众百姓喊冤。

窦娥之父窦天章任八府巡按巡察楚州,路遇乡民替窦娥喊冤,随即将张驴儿捉拿到案,连同山阳县令一并问斩,替窦娥申冤。

扩展资料

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

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参考资料:窦娥-

“得饶人处且饶人”上一句是什么?为何很少人提?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劝世名言: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就是能宽恕别人的地方就尽量宽恕,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赶尽杀绝。

这句话也成了中华文化的一种标志,和我们的求同存异、包容文化一脉相承。

是啊,如果不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中华大地哪来的民族融合、四海皆兄弟?或许早已是一盘散沙。人类文明的最终走向不正是这样吗?多元发展、和谐共生,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我们早就在这样做了,所以中华文明能延续几千年而不断,这是这个道理。

回头来再说说这句名言,它出自哪儿呢?作者为何这样有感而发呢?他是圣人吗?请接着往下看。

这句话出自宋朝学者姚宽的《西溪丛语》,是一首诗,七言绝句,相关记载如下:

【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段记载说的是一个道士的故事,这个道士很会下棋,每次下棋他总是让别人先下,但他总能下嬴。他死后,尸体不在棺中,只在里面留下了一首诗,就是上面那4句。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姚宽这个人是靠谱的,历史上有名有姓,其子孙还流传到现在。姚宽最知名的故事就是曾经被秦桧排挤过,秦桧死后,他才翻了身。

《西溪丛语》是姚宽的一篇杂文,无关痛痒,所以里面的故事相信也不至于造假。

道士留下的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前面2句说的是他下棋的心得,他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往往也有柳暗花明、枯木逢春的时候,但后面说的就有点犀利了。

第3句说他自出洞(下山)以来,还没有遇到过敌手,这明显是独孤求败,视天下为无物啊。难怪他总是让人先走一步,原来是胸有成竹、有恃无恐啊。

这是一种强者的姿态,强者示强,这本无可厚非,谁有点儿能耐不显摆?关键是看他接下来怎么做。

他最后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一下子又将锋芒藏了起来:虽然我很强,但我愿意和弱者共存。这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恃强凌弱,给人空间,甚至同情弱者,这是很多强者做不到的。

强者自强,但也要懂得畏惧和仁道,不懂畏惧,你将不受约束,闯下弥天大祸;不懂仁道,你将视生命如草芥,世界将陷入恐慌。

我很欣赏中国功夫里面的一种哲理:习武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是为了争强斗狠,更不能欺负弱者,相反,要保护弱者,维护社会公义。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没有谁可以凌驾于别人的幸福之上,所以,当你高高在上的时候,请给下面的人多一点儿谦虚和宽容。

更多“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

凯拉·奈特丽个人资料简历,凯拉·奈特丽简介

3月15号是什么日子,每年3月15日是干嘛的日子

315打假一般持续多久,315打假举报电话是多少

凯特·贝金赛尔个人资料简历,凯特·贝金赛尔简介

清明节高速免费吗2023年

凯特·温斯莱特个人资料简历,凯特·温斯莱特简介

银手镯发黑怎么回事,银手镯可以用牙膏洗吗

声明:《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