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蚯蚓喜欢酸性还是碱性土壤

蚯蚓喜欢酸性还是碱性土壤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5 手机版

蚯蚓喜欢生活在偏酸或中性的土壤中,或有水源的环境中,最怕接近盐、碱性土壤,或盐碱性水源。如遇到盐碱性土壤或水源,要调整酸碱度。过碱要用磷酸二氢铵调整,还可用百分之二的石炭水调整,否则蚯蚓不能生存。

蚯蚓喜欢酸性还是碱性土壤

蚯蚓喜欢酸性土壤.

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蚯蚓能把中性土壤变成酸性土壤.

参考资料:

蚯蚓的自然生活习性与规律

(一) 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宜

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在它的身体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等方面必然会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首先,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虽然在身体的前端有肉质突起的口前叶, 在口前叶膨胀时能摄取食物,当它缩细变尖时又能挤压泥土和挖掘洞穴,但因终年在地下生活,并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在口前叶上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而只有能感受光线强弱或具有视觉的一些细胞。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也就是说它是依靠刚毛来活动的。利用刚毛,它能把身体支撑在洞穴里,或在地面上蜿蜒前进或后退。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的体节组成的,在每个体节与体节之间的背中央有一个小孔,叫背孔。这个小孔和身体里边相通,所以它的体腔液可以从这个小孔里射出来,利用这种液体湿润身体,以增加它在土穴中的滑润, 减少与粗糙砂土颗粒的摩擦,并防止体表的干燥。此外,体表的湿润还与蚯蚓的呼吸密切相关, 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 主要是通过湿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

蚯蚓的感觉器官也因为穴居生活而不发达, 只有在皮肤上能感受触觉的小突起,在口腔内能辨别食物的感觉细胞,以及主要分布在身体前端和背面的感光细胞,这种感光细胞仅能用来辨别光线的强弱,并无视觉的功能。

(二) 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

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 夜间外出活动, 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 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 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调、搬家。

六怕:

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 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 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 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 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 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 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大。大田养殖蚯蚓最好不用这些农药。有些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钾、氨水等在一定浓度下,对蚯蚓也有很大的杀伤。如氨水按农业常用方法兑水25倍施用,蚯蚓一旦接触这种4%氨水溶液水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即死亡。所以,养殖蚯蚓的农田,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尿素。尿素浓度在1%以下, 不仅不毒害蚯蚓,而且可以作为促进蚯蚓生长发育的氮源。

怕酸碱: 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当然, 不同种类对环境酸碱度忍耐限度不同。八毛枝蚓、爱胜双胸蚓为耐酸种。可在PH 3.7-4.7之间生活。背暗异唇蚓、绿色异唇蚓、红色爱胜蚓则不耐酸,最适PH为5.0-7.0。碱性大也不适宜蚯蚓生活,据对环毛蚓在PH1-12 溶液中忍耐能力测定表明,在气温20-24℃,水温18-21℃情况下,PH 1-3和12时蚯蚓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便死亡。随着溶液酸碱度偏于中性,蚯蚓死亡时间逐渐延长。目前人工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至偏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三) 蚯蚓生活史

蚯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全部过程。生活史包括一个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和受精, 到成体的衰老、死亡。人为地一般分为蚓茧形成、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三个阶段。

1. 蚓茧形成

(1) 生殖细胞的发生: 随着个体生长,生殖腺逐渐发育,其内也逐步进行着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到一定的时期,再排入贮精囊或卵囊内,进一步发育成精子或卵子。成熟的精子包括头、中段和尾三部分。全长72微米.有的可长至80-86微米 (为人类精子长度的2倍)。蚯蚓的卵多为园球形、椭圆形或梨形。陆栖蚯蚓的卵较水栖蚯蚓卵小。赤子爱胜蚓卵的直径只有0.1毫米.由卵细胞膜、卵细胞质、卵细胞核以及最外面一薄层由卵本身分泌的卵黄膜所构成。

(2) 蚯蚓的交配: 异体受精的蚯蚓,性成熟后通过交配,使配偶双方相互受精。即把卵子输导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交配时两条蚯蚓前后倒置,腹面相贴。一条蚯蚓的环带区域正对着另一条蚯蚓的受精囊孔区域。环带区分泌粘液紧紧粘附着配偶。在两条蚯蚓的环带之间有两条细长粘液管将配偶相对应的体节(VIII-XXXIII) 束缚在一起。赤子爱胜蚓两条蚯蚓相贴体节的腹面比较凹陷,形成两条纵行精液沟。雄孔排出的精液,由于沟内拱状肌肉有规律的收缩而向后输透到自身的环带区,并进入对方的受精囊内。当相互授精完成后,两条蚯蚓从相反的方向各自后退,退出束缚蚓体的粘液管。直至配偶脱离接触。以上交配过程约2-3小时。野生蚯蚓交配多发生在初夏、秋季的肥堆中.人工养殖蚯蚓,只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交配。

(3) 排卵与受精: 排卵是指蚯蚓通过雌孔将卵排出体外的过程。处在卵囊或体腔中的卵,由于没有运动器,主要依靠卵漏斗、输卵管上纤毛的摆动,被动地使卵经雌孔排出体外。雌孔往往在第一环带节腹面正中央(环毛蚓), 故卵直接排入环带所形成的蚓茧内。包含有一至多个卵的雏蚓茧,因其后的体壁 肌肉较前的体壁肌肉收缩强烈,雏蚓茧与体壁间又有大量粘液起润滑作用,加上雏蚓茧外周与地表接触受阻,蚓体向后倒行,使得蚓体前端逐渐退出雏蚓茧。当受精囊孔途经雏蚓茧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 雏蚓茧内。从而完成受精过程。

(4)蚓茧形成。从环带开始分泌蚓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的粘液管起,经排卵到雏蚓茧从蚓体最前端脱落、前后封口成蚓茧止,是蚯蚓茧形成的全过程.蚓茧内除含有卵子外,还有精子及供胚胎发育用的蛋白液。

蚓茧的生产场所: 正蚓科蚯蚓如红色爱胜蚓、日本异唇蚓、背暗异唇蚓,一般产蚓茧于潮湿的土壤表层,遇干旱则产处较深。八毛枝蚓等多产于腐 植层中,赤子爱胜蚓多产于堆肥中。

蚓茧的颜色: 刚生产的蚓茧多为苍白色、淡黄色, 随后逐渐变成黄色、淡绿色或淡棕色,最后可能变成暗褐或紫红色、橄榄绿色。

蚓茧的形成: 多为球形、椭圆形,有的为袋状、花瓶状或纺锤状,少数为细长纤维状或管状。蚓茧的端部较突出,有的成簇状、茎状、圆锥状或伞状。

蚓茧大小: 蚓茧大小与蚓体宽一般成正相关。差别较大。赤子爱胜蚓一般长度3.8-5.0毫米、宽2.5-3.2毫米。

蚓茧的含卵量: 不同种类蚯蚓,蚓茧含卵量不同。有的仅含一个卵,有的则含多个卵,如赤子爱胜蚓,一般含3-7个卵,但有的蚓茧仅1个或20甚至60个卵。

蚓茧的生产量: 蚓茧的年生产量依种类、个体发育状况、气候、食物因子等而变化。野生蚯蚓蚓茧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处不利环境时(干燥、高温等)可能在短期内多生产些蚓茧。栖息于土壤表层(如爱胜蚓)的一些蚯蚓其蚓茧生产量往往比穴居土壤深处(如环毛蚓)的要多些。在人工饲养的良好条件下,蚯蚓可全年生产蚓茧。在20-26℃条件下,每条蚯蚓每天产0.35-0.80个蚓茧。

2 胚胎发育: 蚯蚓的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分裂起, 到发育为形态结构特征基本类似成年蚯蚓的幼蚓,并破茧而出的整个发育过程 (即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蚯蚓胚胎发育的完成即为蚓茧孵化过程的结束。孵化所需时间及每个蚓茧孵出的幼蚓数,因种类、孵化时的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而变。赤子爱胜蚓每个蚓茧一般孵出幼蚓1-7条,孵化时间为2-11周。

3 胚后发育

从幼蚓由蚓茧中孵化出来,经生长发育到达性成熟、生殖,然后逐渐衰老以及死亡。这个过程即为蚯蚓的胚后发育(即寿命)。蚯蚓生长, 一般指蚓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而发育指蚯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两者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

蚯蚓的生长曲线一般呈"S"型。即幼蚓在达到性成熟前,体长、体重都急剧增加,性成熟(环带出现)到衰老开始(环带消失)前这一阶段,体重增加不多, 但生殖能力很强。一旦环带消失,体重渐减。蚯蚓的胚后发育时间往往因种而异。赤子爱胜蚓55个周。长异唇蚓50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蚯蚓常处在同一环境中,其组成往往随季节而变化。秋末产的蚓茧在北方很多来不及孵化,故冬天蚓茧比例大。春天成蚓较多。到6月(夏季)因蚓茧孵化使幼蚓数量激增,到秋天幼蚓数量又逐渐减少,体重较大的成蚓数量渐增。

蚯蚓的寿命,随种类与生态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别。一种双胸蚓在干旱,贫瘠条件下,寿命仅为两个季度,而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寿命可延长至两年多。环毛蚓为一年生蚯蚓,寿命多为7-8个月。在理想条件下,蚯蚓潜在寿命要更长些。如赤子爱胜蚓寿命可能达到四年半。正蚓六年。长异唇蚓为十年三个月。

据试验: 赤子爱胜蚓在平均室温21℃情况下,蚓茧需24-28天孵化成幼蚓,幼蚓需30-45天变成蚓。成蚓交配后5-10天产蚓茧。平均每条蚯蚓的世代 间隔平均在59-83天。

土壤是野生蚯蚓的食物来源, 又是它栖息的场所。土壤包含着蚯蚓生活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各种生态因子对蚯蚓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

从全国来看, 蚯蚓的分布、密度随着地区、土壤类型、季节、温度和有机质的数量而有较大的差异。

蚯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数量(自黄福珍等)

(五) 季节对蚯蚓的影响

1. 蚯蚓活动的季节性变化

在温带和寒带,冬季低温干旱使蚯蚓进入冬眠状态,到翌年开春, 随着温度的回升、雨季的来临,蚯蚓苏醒,开始活动。

在牧场,正蚓。红色爱胜蚓、绿色异唇蚓、夜异唇蚓、背暗异唇蚓等,每年4-5月及8-12月间最活跃;在草地,秋季特别是10月最为活跃。在北京, 4月底即可看到环毛蚓解除冬眠而活动,6月底至7月初进入雨季,一直到11月初皆为蚯蚓的活动时期。

在热带,蚯蚓活动也局限在一定的季节,如我国云南地区, 蚯蚓多活动在雨季的5月至10月,当土壤含水量降到7%以下时,蚯蚓也出现休眠。

从一年四季常见蚯蚓的垂直分布看,在1-2月土壤温度大约0℃时,多数蚯蚓在7.5厘米以下,但到了3月份,土温升到5℃时,蚯蚓就到10厘米深处, 多数的绿色异唇蚓、背暗异唇蚓、红色爱胜蚓和长异唇蚓、夜异唇蚓、正蚓移至7.5 厘米土层中,较大的蚯蚓仍停留在较深的土壤中。从6月到10月,除新孵化出的幼蚓外,都开始到7.5厘米以下。11-12月多数蚯蚓又开始到7.5厘米土层中, 促使蚯蚓移向更深的土层的因素是土壤表层的寒冷和干旱。除正蚓外,其它蚯蚓看来在夏季和冬季都要休眠,在这两个季节里,它们都停留在比7.5 厘米更深的土层下。在夏季休眠的蚯蚓比冬季的更多,几乎所有的蚓茧都发现在15厘米顶端的土壤内,而且多数是在7.5厘米的顶部。

季节变化也会影响蚯蚓新陈代谢的强度。正蚓科蚯蚓在5-8月间,由于土壤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处于滞育状态,而在9-12月和2-4月的秋季和春季,由于土壤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蚯蚓代谢活动旺盛,其活动达到高峰。

2. 蚓茧生产的季节性变化

季节变化不仅影响蚯蚓的活动和代谢水平, 还非常明显地影响着蚯蚓的生殖与生长发育。若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一年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湿度,那么,蚯蚓蚓茧的产量,也与土壤的温度成正相关。蚯蚓在冬季各月生产蚓茧最少,在5-7月间生产蚓茧最多。试验证明,蚯蚓产蚓茧有一个温度阈值, 低于这个阈值就不产蚓茧。

3. 种群密度的季节性变化

通过调查发现,草地里蚯蚓种群的最大密度是在8-10的秋季,尤以10月为最大,在冬天则很小。

正蚓、红色爱胜蚓、背暗异唇蚓、夜异唇蚓也在秋季出现最大的种群密度 而在冬季最小,到次年开春(4-5月)又迅速激增。说明这四种蚯蚓的种群密度大小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

(1)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2)外部形态: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3)运动: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4)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其过程可概括为:

蚯蚓的生长发育酸碱度有什么要求?

蚯蚓的生长发育酸碱度要求:

蚯蚓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弱碱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种类的蚯蚓,其生长发育所适宜的酸碱度是不同的,有的能在pH值4的条件下生息,但多数适宜于中性土壤。嗜好腐殖环境的条纹蚯蚓生息的pH值范围为pH5~8、调节pH值的中和物质有:碱性中和剂、碳酸钙;酸性中和剂、有机酸(醋酸、柠檬酸)。

怎样养蚯蚓

1.密度

蚯蚓养殖对密度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养殖密度太小,会很划不来,而养殖密度过大,又容易发病,也很不好管理,所以做到正常的养殖就要有合适的密度。一般情况每平方米可放养蚯蚓四斤到五斤左右,差不多一万条左右。最多不要超过一万条,很容易造成蚯蚓减重、生殖力下降、死亡率高等问题。

2.酸碱度

中性土壤适合蚯蚓生长,蚯蚓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中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但一般只针对强酸或强碱性的土壤,蚯蚓也能在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正常生长,但在中性土壤中的繁殖能力更强。

3.通风

蚯蚓生长需要氧气,但主要是依靠土壤中的氧气生存,所以必须要保证土壤的通透性。若土壤中缺少氧气,蚯蚓就会变为暗褐色,而且爬行速度缓慢,最后死亡。所以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松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不要用锄头否则会伤害到蚯蚓。

4.光照

蚯蚓对光照很敏感,所以一定要科学的调节光照。蚯蚓一般都是生活在阴暗的地方,蚯蚓的生长不需要太多光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光照,特别是直射光。如果光照强度过大,蚯蚓非常容易死亡。

5.降温保湿

在养殖过程中,湿度和温度是很重要的。低温高湿且非常肥沃的环境适合蚯蚓生长。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降温保湿处理,可以在养殖厂铺盖上稻草或青草以及在养殖场搭建遮阴棚等方式也可以起到一个降温保湿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不定期的浇水,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出现干旱现象。

相关推荐:

蚯蚓喜欢酸性还是碱性土壤

苹果mini黑屏打不开

蚯蚓为什么总喜欢从花盆里爬出来

苹果news是什么软件

藤椒油和花椒油的区别

蚯蚓为什么会在晚上出来寻找食物

蚯蚓是怎么向前进的

苹果nfc功能怎么连接音响

标签: [db:标签]

声明:《蚯蚓喜欢酸性还是碱性土壤》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蚯蚓喜欢酸性还是碱性土壤

    蚯蚓喜欢生活在偏酸或中性的土壤中,或有水源的环境中,最怕接近盐、碱性土壤,或盐碱性水源。如遇到盐碱性土壤或水源,要调整酸碱度。过碱要用磷酸...

    百科 日期:2023-03-25

  • 苹果mini黑屏打不开

    黑屏的原因:1、出现物理故障;2、轻度死机;3、电量不足。黑屏的解决方法:1、可以尝试先按住顶部的电源键10 秒左右;</p...

    百科 日期:2023-03-25

  • 2023十佳平价实用化妆刷推荐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2023十佳平价实用化妆刷推荐:其中丝芙兰 钻石形粉底刷、黛蔻 化妆刷套装以及3CE 粉黛...

    数码 日期:2023-03-25

  • 蚯蚓为什么总喜欢从花盆里爬出来

    蚯蚓需要进行有氧呼吸,土壤如果是疏松或者略干燥的,蚯蚓不会主动爬出土壤。如果下雨或者人为浇大量水,导致土壤含水量过高以至于阻断氧气进入土...

    百科 日期:2023-03-25

  • 适合初学者的软毛化妆刷套装排行榜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适合初学者的软毛化妆刷套装排行榜:其中3CE 化妆套装刷、3CE 仿红木化妆刷套装以及魅...

    数码 日期:2023-03-25

  • 苹果news是什么软件

    苹果《News》是苹果公司旗下软件,主要为用户推送各种资讯新闻。此软件承袭了苹果自带应用的特性,界面简洁美观。在每次阅读新闻时,它会根据演算...

    百科 日期:2023-03-25

  • 2023年银手链销量排行榜前十名

    排行榜大全为您提供2023年银手链销量排行榜,作为选购指南,我们以各品牌银手链销量数据为基准,列出了最新银手链销量排行榜2023前十名,告诉您现在...

    品牌 日期:2023-03-25

  • 藤椒油和花椒油的区别

    1、味道不同。花椒油和藤椒油都有一定的麻味,可以用来制作麻辣烫、火锅等食品。不过,在味道方面,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藤椒油没比花椒更麻,单...

    百科 日期:2023-03-2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