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人与自然论据

人与自然论据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6 手机版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社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表现为人受制于自然。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人类逐渐由敬畏自然的态度变为征服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

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这样做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却破坏了森林、草原、湖面,不仅导致了水土流失、土质下降、沙漠化、盐碱化,而且进一步使生态失去平衡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据

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荀子在《天论》里提出了哪些论据,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发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荀子从文化的角度看天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作自然界的主人。他在《天论》中写道:“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他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发现了人的文化特质。这表明儒家对人自身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有什么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事例——青蛙与人类

青蛙是害虫的天敌,稻田里祸害稻禾们的害虫,都是青蛙的美食,所以青蛙被誉为“农田守护神”。可是,现在有很多人将青蛙当做美味野味,大量捕杀青蛙,将这些“农田的守护神”摆上餐桌,做成“田鸡粥”“田鸡煲”等美味食物,一饱口福。但是没有青蛙的守护,农田的稻禾们就会因为害虫的侵食而失收,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就会因为减产而造成市场价格价格飙升,从而造成供不应求,而引致可怕的饥荒,进而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所以,青蛙是在间接的保护着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必须清醒的认识与青蛙保持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分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美好愿望的必然选择。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改善民生、造福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是党和国家的不懈追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崛起,推动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引领。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好自然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为论点找论据.....帮帮忙找找资料

第一篇 时代聚焦

和谐

精彩论点

⑤只有和谐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⑥和谐社会保障人的全面发展。⑦和谐社会充满诚信友爱。

⑧和谐社会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⑨善待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⑩创造和谐要从身边之事做起。

理论论据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和谐、心满意足。——别林斯基

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毕达哥拉斯

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罗曼•罗兰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伏尔泰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身体健全,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闻一多

那些年轻时没有在内心和谐中生活的人们,以后会像一只长腿老苍鹭一样悲伤地站在没有鱼的湖边。——佚名

事实论据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谐是把“杂多导致统一”“不协调导致协调”。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洽”。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 运用点睛:和谐功效巨大。

和谐的一幕

一支向甘肃缺水地区送水的车队,行至一段崎岖山路时,一头野鹿突然从山上跑下来立在公路中央,拦住了车队前行的道路。车队鸣笛,它充耳不闻,当地为车队带路的老乡下车用鞭子赶它,它“巍然”不动。老乡说,大概野鹿要喝水了,无奈中它只好求助于人了。车队的队长被这头野鹿感动了,他说,今天就算犯一次错误,也要给这头野鹿一点水喝,于是便舀了一瓢水送到了鹿的面前。可是,这头野鹿并没有低下头去喝水,却仰起头来长鸣一声,一头小鹿从山上跑了过来,喝完了这一瓢水。这时野鹿才带着小鹿离开了公路。

△ 运用点睛:人与自然理应和谐相处。

微尘精神感动中国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是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也是展现社会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微尘”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包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微尘”精神是建设“文明山东”的成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宣传“微尘”精神,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运用点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中国人为何如此喜欢说“狠话”?

有媒体报道说,深圳市宝安区一社区的居民,在无奈忍受了很长时间的“牛皮癣小广告”的骚扰之后,居然刷出了一份被人们称之为“史上最恶毒”的标语:“在此贴广告者,全家三代死光光。”据说,尽管在这条标语里附加了十分恶毒的诅咒和攻击性语言,但那个“死”字在刷上之后不久,仍然被另一张小广告贴上遮住了一半。在其附近的垃圾桶上则写着:“乱丢垃圾者可耻,可死”、“过马路倒垃圾者可耻,汽车撞死”之类的“狠话”。

如果人们稍加细心,也就不难发现:出现在当今社会各个角落里的“狠话”不仅屡见不鲜,而且还层出不穷,大有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蔓延的势头。从全球化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所讲的那些“狠话”确实不雅,不仅仅难登大雅之堂,而且还直接地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对外文明形象。如果把这类说“狠话”的中国民间文化带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使中国人热情好客的形象受到不良影响。

△ 运用点睛:创建和谐社会,须从语言开始。

和谐就是美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室人员前来游览。

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后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

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

建筑师听完,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

他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当我们在团队生活中力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之时,可曾想过,这正是破坏和谐之美的行径。

△ 运用点睛:个体与团队相互配合,才能造就和谐之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005年的“五一”当天,庐山雨后放晴,云蒸雾绕,变幻莫测的绮丽景色令中外游客惊叹。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人黄明在游完锦绣谷后,感慨万分地告诉记者:“庐山太美了,不仅自然风光很美,而且旅途环境也非常好,秩序井然,美丽清洁,在这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们在庐山各景区看到,交警在忙碌地指挥交通,秩序井然,各景区看不到烟蒂、矿泉水瓶等垃圾,整个庐山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庐山管理局的同志说,庐山实施了“煤改电、油改电”工程,实现了“无烟山”目标,垃圾袋装率和上门收集率都达到100%。自然环境变美了,庐山的人文环境也在不断提升,“诚信服务行动”“游客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万人诚信宣誓”等活动,规范了导游、营运司机、餐饮服务人员等的行为,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中外游客在庐山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据统计,“五一”当天,庐山接待游客1.38万人,同比增长3%。

△ 运用点睛:和谐产生美,也产生效益。

美大学生烤鱼受罚

2004年5月20日,加利福尼亚大学三年级学生马修•考克斯和凯茜•卢普闲来无事,一起到校园的池塘边捞鱼解闷儿,结果“初战告捷”:只用铁钩就钓上一条45厘米长的大鱼。这种鱼的外号叫“富翁鱼”,较为名贵。事后有人向校方报告说,他们看到考克斯和卢普将此鱼烤熟吃了。

6月7日,校方发言人说,校方对两名学生的行为“感到恶心”。他说,在大学接受了三年教育的学生仍不知保护自然环境,也不懂得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为了教训这两个学生,校方当即对他们实施了经济处罚。随后,学校董事会开会研究决定,开除两名学生的学籍,并以“蓄意破坏自然”和“虐杀无辜动物”的罪名,把他们送上了法庭。

△ 运用点睛:人与动物也要和谐相处。

建设和谐社会要从行动开始

2005年4月,温州市启动关爱民工“和馨行动”,号召全市上下更加关注200多万外来务工者的生产和生活,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让他们融入温州,成为“和谐温州”建设的重要力量。

河南民工李学生在温州舍己救人,感动了整个温州。温州市委、市政府在3月24日做出了在全市深入开展向李学生学习活动的决定,学习平民英雄的热潮持续涌动,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氛围在温州形成。随之,开展了持续5个月的“和馨行动”,进一步融洽温州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鱼水关系,为温州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内涵。“和馨行动”重点对劳动合同、工资待遇等进行规范,解决好外来民工生产生活中如就医、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加大对不签劳动合同、低工资等侵犯民工权益问题的维权力度。

“我们是一家人!”“温州是我们共同的家!”相信不久之后,新温州人和本土温州人都会说出这些肺腑之言。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外来新温州人融入这座城市,爱上这片大地。

△ 运用点睛:关爱产生和谐。

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

历时一年,由中国儿童中心主持完成的《让我们共享阳光——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出炉。这是我国全面反映当今流动儿童状况的首次大型调查。

儿童中心主任赵顺义说:“流动儿童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有着其成长的独特性,体现着更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流动儿童接近2000万人。流动儿童中义务教育年龄段近10%处于失、辍学状态,近半数流动儿童不能适龄入学,在学流动儿童的“超龄”现象普遍存在。在失学的12周岁至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 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这严重侵犯了儿童的基本权益。

目前我国的流动儿童还不能和居住地当地儿童一样享受同样的义务教育权利,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学体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现行户籍制度下,流动儿童通常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必须额外缴纳一笔借读费才能够在公立学校入学。但是,公立学校的借读费通常价格不菲,成为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的一道障碍的。

相关推荐:

人与自然论据

牛排煎好裂开的原因是什么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

牛排里的意面怎么做

牛排里有没有放酱油啊

茉莉能在室内养吗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那么多矛盾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吗

标签: [db:标签]

声明:《人与自然论据》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人与自然论据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

    百科 日期:2023-03-26

  • 牛排煎好裂开的原因是什么

    牛排煎好裂开的原因如下:刀切裂牛排有锯切,有人工刀切,牛肉内部会有少量刀切裂或者自然裂口在里面,然后裹成真空包装,冷冻后就变成了相应的情况,所...

    百科 日期:2023-03-26

  • 高端黑胶唱片机排行榜2023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高端黑胶唱片机排行榜2023:其中锋梭 全自动唱机、名伶 古典留声机以及皇典 复古黑胶...

    数码 日期:2023-03-26

  • 618天猫有活动吗

    说到天猫618不得不提的就是超级红包了,因为每个人每天都能领取三次,消费就能自动抵扣还是非常划算的,超级红包领取方式如下。电脑端复制网址在...

    数码 日期:2023-03-26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

    含义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

    百科 日期:2023-03-26

  • 发烧级便携耳放推荐2023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发烧级便携耳放推荐2023:其中拓品 蓝牙解码耳放一体机、森海塞尔 7.1虚拟环绕声耳放...

    数码 日期:2023-03-26

  • 牛排里的意面怎么做

    番茄意面:主要食材:意大利面、番茄、洋葱。做法如下:1、锅里放水烧开,可倒少量橄榄油和盐巴入味,水位应尽量高点。水烧开放入意大利面,水位要在意...

    百科 日期:2023-03-26

  • 十款复古黑胶唱片机排行榜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款复古黑胶唱片机排行榜:其中摩范仿古台式留声机、山水 V6留声机以及Bastex S150留...

    数码 日期:2023-03-26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