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美国新保守派指的是什么

美国新保守派指的是什么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1 手机版

美国新保守派是指恪守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派别,其本质上是强调既有的传统,努力维护历史上的智慧结晶,排斥激进改革和革命,但不反对自然循序发生的进步,因为保守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而非具体的政见,所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境和不同历史条件下所代表的政治倾向可能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在当代美国的两大政党中,共和党是倾向于保守的政党。

美国新保守派指的是什么

美国新保守派的来龙去脉 (原标题:战略家与思想家)法国《外交世界》
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一起,在美国总统的决策中起实质作用的新保守派是哪些人?激励他们的思想家又是谁?是艾伯特·沃尔斯泰特(Albert Wohlstetter)和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吗?
乔治·W·布什于2月26日在华盛顿对美国企业研究所发表演讲。他以真诚赞美的口吻说:“你们是这个国家最具智慧的一些人”,“是如此优秀”,他接着说,“我的政府中有20个像你们这样的人”。
他这是在向美国新保守主义运动堡垒之一的思想库致敬,向作为本届总统标志的思想学派敬礼。他表示自己是多么感激当今占主导地位的知识潮流。他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他被新保守派包围,并且在政治决策中放手让他们起中心作用。
六十年代初,约翰·F·肯尼迪招募了一些中左的教授,特别是在哈佛大学。用作家大卫·哈尔伯斯坦的话说,这些人是从“最好和最聪明”的人中选出来的。乔治·W·布什选择了任用那些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反对中间路线的人。中间路线即那时处于主流的社会民主主义共识。
他们是谁?他们的历史如何?谁是他们中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布什新保守主义的知识根源又在哪里?
千万别把新保守派和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相混淆,后者也是布什的幕僚。新保守派和新教原教旨主义者无关。后者来自南部圣经地带,是当今共和党中正在成长的力量之一。新保守主义来自东海岸,在某种程度上,来自加里弗尼亚。它的鼓动者们通常是“知识分子”,住在纽约,是犹太人,而且开始时常常是左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称自己是民主党人。他们聚集在文学或政治刊物周围,而不是圣经。他们穿斜纹牛仔衣。多数时候,他们在社会和道德问题上声称的是自由主义思想。他们既不禁止堕胎,也不要求学校祈祷。他们的野心在其他地方。
但是,皮埃尔·汉斯纳解释说,布什当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两股潮流熔合在一起。布什促使新保守派和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达成共同的事业。在布什政府中,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的代表是首席检察官约翰·阿什克洛夫特。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则是新保守派的一颗明星。以中右路线竞选的布什,没有明确的政治纽带,已调制了一杯令人惊异的——爆炸性的——意识形态的鸡尾酒。他使两个对立的世界,新保守派和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沃尔福威茨和阿什克洛夫特联姻。
阿什克洛夫特曾执教于南卡洛莱纳的鲍勃·琼斯大学。该校在学术上并不为人所知,但却是新教原教旨主义的堡垒。在那里,接近反犹太主义的立场是很普遍的。沃尔福威茨是来自学者家庭的犹太人,是东部大学的优秀学生。他师从六十年代最杰出的教授中的两人。一个是艾伦· 布鲁姆,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裔思想家列奥·施特劳斯的门生;另一个是艾伯特·沃尔斯泰特,数学教授和军事战略专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名字。新保守派已经把自己放在了战略家和思想家的庇护伞下。
保守派的命名是不恰当的。他们并不是那些以保卫现存秩序为目标的人。他们恰恰拒绝欧洲所理解的政治保守主义品质。他们中的一员,以《历史的终结》一文扬名的弗兰西斯·福山说:“无论如何,新保守派对保卫建立在等级、传统以及人性悲观论之上的现存秩序毫无兴趣。”(《华尔街日报》,2002年12月24日)
保守派是理想主义的、乐观的。他们确信美国式民主的普遍价值。他们想要终止现状和软弱无力的舆论。他们相信政治能够改变世界。在国内阵线上,他们从各方面批评了福利国家,而那正是努力应付社会问题的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和共和党总统(尼克松)的成果。在外交事务上,他们谴责七十年代的缓和战略。根据他们的看法,缓和战略对苏联的好处比对西方要多。作为“六十年代”成就的批评者,以及亨利·基辛格的外交现实主义的反对者,保守派是不满现实的。欧文·克里斯托和诺曼·鲍德赫瑞兹是《评论》杂志的创始人。他们来自左派,是纽约新保守派的教父。他们曾经草拟了一份控告苏联共产主义的左派起诉书。
在《不要马克思,也不要耶稣》中(1970, Robert Laffont),让–弗兰西斯·雷维尔描述了一个在六十年代陷入喧嚣的社会革命的美国。今天,他把新保守主义看成是对六十年代革命潮流的反动。这首先是在国内阵线上的。新保守派追随列奥·施特劳斯,批评六十年代道德和文化的相对主义。在他们看来,相对主义导致了八十年代的“政治的正确性”。
另一个正在这儿指挥战斗的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是芝加哥大学的艾伦·布鲁姆。他的朋友索尔·贝洛在小说《混乱先生》(Gallimard, 2002) 中描绘了他。1987年,布鲁姆在《美国精神的消失》中抨击了把任何事物都平等化的大学环境。“一切都变成了文化”,他写道,“毒品文化、摇滚文化、街头团伙文化等等,没有任何最细微的辨别。文化的失败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
布鲁姆,如同他的导师施特劳斯一样,是伟大的经典著作的诠释者。在他看来,六十年代遗产的一部分“导致了西文文明对自身的轻蔑”,让–弗兰西斯·雷维尔解释说,“在政治正确的名义下,每一种文化都和其他的一样好。布鲁姆对那些学生和老师们感到惊讶。后者很愿意接受通常与自由敌对的、同时对西文文化十分粗暴的非欧洲文化,而拒绝承认西方文化有任何优越性。”
然而,就在“政治正确性”似乎主导潮流时,新保守派却不断得分。布鲁姆的书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在外交事务上,一个真正的新保守主义学派成形了。网络也建立起来了。在七十年代,来自华盛顿州的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死于1983年)批评意义重大的核裁军条约。在那时,他就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战略家,他们中有理查德·珀尔和威廉·克里斯托,两人都上过艾伦·布鲁姆的课。
在政府内外,理查德·珀尔偶遇保罗·沃尔福威茨——因为两人都为另一个缓和政治的批评家肯尼思·阿德曼工作。他还遇到了国务卿手下的查尔斯·费尔班克斯。在战略问题上,他们向艾伯特·沃尔斯泰特看齐。后者是兰德公司的研究员以及五角大楼顾问,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美食家,美国核原则的创始人之一。(沃尔斯泰特死于1997年)
更准确地说,沃尔斯泰特最先重新思考所谓“确保相互摧毁”(MAD)的传统核原则。该原则是威慑战略的基础。根据这个理论,有能力造成对方不可挽回损失的两个集团的存在,使领导者们不愿发动核战争。在沃尔斯泰特和他的学生们看来,“确保相互摧毁”既是不道德的——因为它对平民造成毁灭,也是无效的——因为它造成了核武器的相互平衡。没有一个政治家给出过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有美国总统决定“相互自杀”。相反地,沃尔斯泰特建议“分等级威慑”。例如,接受有限的战争,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以及能够打击敌方军事装备的“巧妙的”精确制导武器。
沃尔斯泰特批评与莫斯科共同进行核武器限制的政治。在他看来,这就相当于抑制美国的科技创造力,与苏联维持一个人为的平衡。罗纳德·里根听从了他的建议,发起了战略防御(SDI)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那也是沃尔斯泰特的学生们所进行的反导弹防御体系的前身。这些人也是单方面放弃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最积极的团伙。在他们眼里,反弹道导弹条约阻碍美国发展防御体系。他们也已说服了乔治·W·布什。
艾里奥特·艾布拉姆与珀尔和沃尔福威茨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他如今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中东事务。还有道格拉斯·菲斯,是国防部长助理之一。不管在耶路撒冷的是什么政府,两人都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这种坚决支持以色列的主张解释了他们何以毫不犹豫地认可沙龙。里根总统的两届任期是这些人拥有最初的政府职位的良机。
在华盛顿,新保守派编织了他们的网络。他们有的是创造力。在许多年里,他们排斥民主党中间派或中左的知识分子。在主导政局的思想得以形成的领域,他们获得了支配性的地位。这就是诸如《国家评论》、《评论》、《新共和国》(该刊一度由年轻的“施特劳斯主义者”安德鲁·舒利文编辑)的评论刊物;有默多克集团拥有的《每周标准》,该集团的福克斯电视网确保了新保守主义思想在大众传媒上的传播。此外,还有像《华尔街日报》等报纸的社论,由罗伯特·巴特列指导,放肆地灌输好战精神;有研究机构,著名的“思想库”,如哈得逊学院、传统基金会和美国企业研究所;也有家族:欧文·克里斯托的儿子是温文尔雅的威廉·克里斯托,《每周标准》的主编;诺曼·鲍德赫瑞兹的一个儿子曾在里根政府中工作;理查德·派普斯——一位流亡的波兰裔犹太人,1939年移民到美国,成为哈佛大学教授,曾是苏联共产主义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的儿子丹尼尔·派普斯谴责伊斯兰教是威胁西方的新极权主义。
这些人都不是孤立主义者。正相反,总体上他们非常有教养,对他国颇有见识,还常常说一些外语。他们绝不像帕特里克·布坎南之类的反动的民粹主义者,后者赞成美国转向致力于国内问题。
新保守派是国际主义者,是美国扮演坚决的全球行动主义角色的促进者。不过,他们并不以旧的共和党人(尼克松,老布什)为楷模。后者相信政治现实主义的价值,不关心美国与之结盟的政权的性质,以保护自身利益。在新保守派看来,基辛格是一种反面模型。但他们也不是民主的威尔逊传统(以伍德罗·威尔逊命名,国际联盟的不幸的创始人)的国际主义者。那是吉米·卡特或比尔·克林顿的传统。后者相信国际机构能传播民主,最终却以天使般的或者幼稚无知的形象离职。
再看看那些思想家。在新保守主义正式出现以前,艾伯特·沃尔斯泰特与列奥·施特劳斯(死于1973年)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尽管他们的研究领域有着根本不同,在新保守派的网络中,一些人已在两人的学说间架起了桥梁,
不管作为根源还是偶然的影响因素(对艾伦·布鲁姆,保罗·沃尔福威茨,威廉·克里斯托),施特劳斯的思想已经成了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人们阅读他的文章,认识到了他在经典的希腊著作和基督教、犹太族、穆斯林经文上的博学。因为在演绎方法上的能力,他受到尊敬。被导师雷蒙德·艾伦送到美国学习的让-克劳德·卡萨诺瓦评价说:“他成功地以德国人的深刻把经典的哲学嫁接到了一个缺乏伟大的哲学传统的国家。”雷蒙德·艾伦非常敬佩施特劳斯,二战前两人曾在柏林见过面。他建议他的几个学生,像皮埃尔·海斯纳以及若干年后的皮埃尔·马内特,对施特劳斯的思想多加注意。(译者注:雷蒙德·艾伦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在政治领域也同样重要。他曾为包括戴高乐在内的法国政治家做顾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列奥·施特劳斯1899年生于赫斯的科奇恩(Kirchhain, Hesse),希特勒上台前离开德国。他在巴黎和英国作短暂停留后,来到纽约。他先是任教于社会研究新学院,后在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思想委员会,后者成了“施特劳斯主义”形成的熔炉。
把施特劳斯的学说概括为几点原则,如布什周围的新保守派所做的,是一种简单化和归约化。与施特劳斯学派不同,新保守主义扎根于传统。但是,对施特劳斯思想的借鉴形成了目前在华盛顿起作用的新保守主义的大背景。它使人认识到,新保守主义在何种程度上不单是一些鹰派人士的冲动,并在何种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基础。尽管这种理论基础也许有可疑之处,但毕竟不是普普通通的。新保守主义将自己置身于施特劳斯思想两条路线的接合处。
第一条思想路线与施特劳斯的个人经历有关。年轻时他经历了被共产党人和纳粹分子打垮的魏玛共和国的衰亡。他的结论是,如果民主继续软弱无力,不起来与专治、扩张主义者作斗争,甚至诉诸武力,它就不可能占优势。他在《斯宾诺莎对信仰的批判》的序言中写道:“魏玛共和国是虚弱的。它只有瞬间的有力:1922年犹太族外交大臣沃什·拉什瑙被暗杀后的极端反应。整体上,它体现的是没有力量的公正,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诉诸武力的公正。”
第二条思想路线是他阅读古典著作的结果。对所有人而言,最基本的问题是塑造人性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二十世纪造就了两个——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极权主义的政治制度,即施特劳斯更喜欢称的“专治”呢?这个问题使很多当代知识分子困惑。施特劳斯对此的回答是:因为现代性使人们抵制作为民主基础的道德价值和美德,抵制“理性”和“文明”的欧洲价值。
施特劳斯认为,在启蒙运动中可以找到这种抵制的根源。启蒙运动几乎必然造就历史相对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即不承认在具体的、直接的、偶然的善中有更高的善存在。施特劳斯认为,不应该把更高的善降低为具体的善。一个难以达到的善,应当作为衡量真实的善的标准。
用政治哲学的话来讲,相对论的极端结果是美苏趋同论。这一理论在六七十年代风行一时。在某些情况下,它导致了对美国民主和苏联共产主义道德等值的承认。在列奥·施特劳斯看来,政权有好有坏。政治反思不应该抑制对价值的判断。好的政权有权力——甚至有责任反对坏的政权。如果把这一主张直接转化成布什所指责的“邪恶轴心”,会显得过于单纯。但是很显然,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施特劳斯主义者发展了这种核心政治观念,把它作为他们的政治哲学之母。他们对美国的宪法历史很有兴趣。施特劳斯本人仰慕英伦帝国,敬佩温斯顿·丘吉尔—— 一个具有顽强意志的政治家的典范。他认为美国民主是最不坏的政治制度。即使利益倾向于取代道德成为政权的基础,我们还是没有找到比美国民主更好的政治制度,以促进人类繁荣。
但是,这首先是他的学生如沃尔特·伯尔尼、海威·曼斯菲尔德、哈利·杰法等人,丰富了美国宪法学派。这个学派,甚至包括像哈利·杰法这样的圣经教义者,认为,在美国的各种机构中,这些更高的原则比建国之父们的思想应用得更多。在任何情况下,宗教——或者说公民的宗教,必须把这些机构和社会粘合在一起。对施特劳斯来说,诉诸宗教是不陌生的。但是,这位犹太无神论者——用乔治·白兰德的话说——“喜欢掩饰他的轨迹”。施特劳斯认为,宗教对于维持大众的幻想是很有用的。没有幻想,就不能维持秩序。另一方面,他也力图保持他的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创见用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但那些有德性的知识界精英还是能理解的。
为避免现代性的缺陷和进步的幻想,施特劳斯倡导回归远古。但他仍然是自由民主的捍卫者。自由民主是启蒙运动和美国民主之子,而美国民主又是启蒙运动的精萃。这矛盾吗?无疑是的。但就像其他自由主义思想家(孟德斯鸠,托克维尔)一样,施特劳斯愿意承受这种矛盾。由于自由主义可能迷失于相对主义,批判自由主义对于自由主义的生存是必要的。如果什么都可以清晰表达,还需要追求真理吗?在施特劳斯看来,关于善的相对主义会导致人们无力反抗专制。
积极捍卫民主和自由再次出现在政治原则中,成为新保守派津津乐道的主题之一。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来说,政权的性质比所有机构或者国际协议重要得多。最大的危险来自那些不愿共享(美国)民主价值的国家。改变那些政权,鼓励民主价值的传播,就成了加强(美国)的安全与和平的最好方法。
有很多观点是充斥于布什政府的新保守派的标志。例如,政权性质的重要性、崇尚以武力推广民主、对美国价值的准宗教的提升、坚决反对专制。它们源于施特劳斯的学说,有时又被第二代的“施特劳斯主义者”修正。但在有一点上后者与他们公认的导师不同:新保守派试图用沾染了救世主即将来临之信仰的乐观主义把自由带给世界(昨天是对德国和日本,明天将对中东),好像对政治意愿的信仰能改变人性。这也是一种幻想。对民众而言,这种幻想的传播可能是好的。但那些思想家们,却不应该允许自己被欺骗。
这仍然是一个谜:起初由于大师超凡的魅力而创立于口头传播的、又在一本本质朴的书中表达的“施特劳斯主义”,何以影响总统的施政?指导在巴黎的雷蒙德·艾伦研究中心的皮埃尔·马内特认为,列奥·施特劳斯的学生们在美国的大学环境中所遭受的排斥,把他们推向了公共服务、思想库和媒体。在那里,他们的声音被过度放大。
另一种补充的分析认为,冷战结束后有一个战略思想的真空。“施特劳斯学派”以及追随他们的新保守派,似乎是填补这一真空的准备得最好的学派。柏林墙的倒塌证明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对的:里根对苏联的强硬政策造成了苏联的崩溃。“9·11”袭击也证实了他们的观点,即面对不同形式的专制,民主具有脆弱性。从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他们很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推翻一个“坏的”政权是可行并且令人想往的。作为这种倾向的替代方案,诉诸国际法能得到某种道德上的合法性。但是,除非进一步补充增强,国际法缺乏定罪和强制执行的力量。

什么是美国保守派

美国保守派是恪守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派别,其本质简单说来是强调既有的传统,努力维护历史上的智慧结晶,排斥激进改革和革命。

美国保守派的特点:

1、保守派就是恪守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派别,其本质简单说来是强调既有的传统,努力维护历史上的智慧结晶,排斥激进改革和革命,但不反对自然循序发生的进步。

2、在社会经济问题上,保守派认为应当减少各项福利,同时减少对企业和富人的征税,反对带有全民福利性质的医疗、教育等一系列改革。保守派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的主要方式是减税和缩小政府规模,以此激发社会自由创造财富的能力。

扩展资料

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分野由来已久。美国当代的民主党自由主义和共和党保守主义,源于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及其引发的严重社会危机。小政府和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上无计可施,宣告了一直以来占美国主流的自由主义政策体系破产,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受到青睐。

这一方面形成了民主党人罗斯福总统主导的“新政”自由主义,强调要为每个人享受自由创造基本的平等条件,因此,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社会生活,政府职能大大扩张。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共和党保守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主张自由放任主义和小政府,并且在社会问题上坚持家庭的价值和对宗教的忠诚。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的“新政”自由主义时期,自由派与保守派互有交集。

什么叫新保守主义,以及他的发展历史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重要传统之一,通常的含义是指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和革新,主张节制政治,以妥协的手段调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利益冲突的理论和思潮。
保守主义的起源:保守主义是20世纪西方最主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保守派的意识形态。70年代以来,随着西欧福利国家运动和美国“伟大社会”运动受挫,中右势力赫然崛起,从70年代末开始保守派先后在英、美、西德等西方工业大国上台执政,在法、意、奥、瑞典等国也有相当进展,形成1848年革命以来最强劲的保守主义运动。其意识形态也因此而迅速扩大影响,成为8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
保守主义在西方社会渊源深远,古希腊的柏拉图、中世纪的阿奎那、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近代的霍布斯等大思想家均有程度不等的保守色彩。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政治哲学和政治运动的保守主义,却迟至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才形成。那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以暴力和恐怖为手段的社会激变,对欧洲以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冲击, 并引起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反应。保守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首先奠定其思想基础的是英国政论家和议会活动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使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些保守分子产生了很大的担心和恐惧。伯克于1790年出版了《法国革命感想录》(也译为《法国革命论》),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保守主义观点。这被公认为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但伯克从未使用过保守主义一词。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保王派创造的。这个术语迅速为其它反对法国革命的政治集团所采纳,美国共和派从1830年开始自命为“保守分子”,英国托利党也于同年得到“保守党”的称号。
伯克认为,人性是无知和容易犯错误的,平等只是一种虚构,社会政治体内必然存在等级差别,这是一种习惯的社会纪律。遵从社会的习惯和传统就是人的本性。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不过是一派既无价值又含糊其词的具文。这是其一。其二,伯克认为,同国家相比,个人是渺小和短暂的,而国家或公共生活是伟大的、永久的;文明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财富。国家是最高财富的化身,一个人只有成为社会成员才能摆脱野蛮,一个人所有的精神财富都来自有组织的社会成员的身份;个人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个人就会成为一帮杂乱无章的逃兵和无赖。其三,伯克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该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民族性格、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习惯等所决定的,是经过若干世纪、若干代人慎重选择的结果,是约定俗成的产物。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习惯和传统。要创造什么新的政体是极其可笑而可悲的。他反对革命和改革,主张审慎的“改善”。他认为,伟大的政治传统一向包含有自身发展的提示,社会政治制度可以改进,但必须遵照人民的习惯,符合历史传统;改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这种传统,如同修缮房屋一样,要使修缮尽可能地符合房屋的格局。(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1986,pp.670-694)伯克的思想,对后来的保守主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伯克对法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批判,指出自由和法律秩序、伦理准则、个人尊严之间有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抽象的、孤立的自由只会蜕化为少数人的特权而终归毁灭。法国革命恰恰破坏了自由的条件,因此其结局必定是空前的混乱和新的专制。西方思想界对伯克的观点评价各不相同,但公认他对法国革命的前景有惊人的预见力。
伯克未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但阐发了保守主义的一些基本信念,诸如上帝缔造的、以身份和财产不平等为标志的“自然秩序”;“时效”所产生的权益;由无数世代共同创造、体现社会共同利益的“民族”概念;容忍渐进的和保存优秀传统的改良、反对蓄意破坏现存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激变的态度等等。伯克热情赞颂贵族精神,但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复古主义者。他所维护的是英国社会由来已久的个人自由,他本人就曾属于自由主义的辉格党。因此伯克对西方政治思想有跨时代的深远影响,不仅为早期保守主义奠定了基础,而且依然是许多当代保守党人的精神源泉。
保守主义的演变。自伯克之后,保守主义在19世纪发展为三个不同学派。法国的正统主义,也称拉丁派,属于保守主义的极右翼。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两位法国贵族德·梅斯特尔(Joseph de Maistre l753一1821)和德·波纳德(Louis de Bonald11753—1840)。他们实际上是封建贵族的代表。这一派发挥伯克的神权思想并使之系统化,指责1789年大革命毁灭精神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无政府状态,并严厉批判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自利倾向。他们要求恢复革命前“黄金时代”的政治制度,即统一的世界性基督教会和绝对王权相结合的封建专制。正统主义在“神圣同盟”统治欧洲的年代盛极一时,但其专制主义立场完全违背历史潮流,同时也与温和派保守党人不合拍,因而自1848年欧洲革命后便渐趋衷落。不过它在后来的法国保守主义传统中仍有一定影响,20世纪20和30年代夏尔·莫腊和莫里斯·巴雷斯领导的“法兰西行动”就是其后继者。
德国的浪漫主义。该称号缘于赞美情感、贬低理智的精神倾向。其成员为一批缺乏科学头脑、憎恶资产阶级并支持贵族和君主制度的知识分子,主要代表有诺瓦利斯(1772—1801)、弗里德里克·冯·施莱格尔(1774—1829)、亚当·穆勒(Adam Muller 1779—1829)、海因里希·冯·特莱奇克(1834—1896)等。此外。英国的萨缪尔·泰勒·柯尔律治(1772—1834)和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同他们也有关联。这派人持一种世俗的、辩证唯心主义的眼光。他们把伯克的思想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将社会历史理解为一个发展过程,其动因在于自然和时间。他们注重传统和历史的连续性,反对社会革命;倡导精神的绝对自由,但是与社会有机体论相结合,主张实现自由的唯一途径是个人应献身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事业,而不是追求个人权益。这种观点最终导致无限度的种族统一和国家权力,因而同样与温和派保守主义有冲突。他们反对理性,主张用人的情感、情绪和激情来体现现实。在政治领导权问题上,他们有一种类似精英论的观点,论证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如诗人、哲学家等)的统治使命。浪漫主义后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英国的温和派。其主要代表除伯克外,还有威廉·科贝特(1763—1835)、罗伯特·塞西尔·索尔兹伯里侯爵(R·C·Salisbbry 1830—1903)、亨利·梅因(H·Main 1822—1885)、威廉·莱基(1838—1903)、詹姆斯·斯蒂芬爵士(1829—1894)等。此外,本杰明·孔斯坦(1767—1830)、德·托克维尔(1805—1859)等比较保守的法国自由主义者也与他们有相通之处。这一派的价值观有强烈的贵族主义色彩,但不像前两派那样绝对化,而比较灵活、实际。他们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保守派,主要旗帜为个人自由、法治和议会民主,主张以妥协、温和的手段调解社会冲突。他们厌恶近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民主,却又避免直接对抗,并能采取主动行动竭力将其纳入自己的轨道,防止其走向极端。本杰明·迪斯雷利(1804—1881)领导的“托利党民主”运动就是一个突出例证。英国温和派影响最大、最持久,是早期保守主义的主流。
19世纪的保守主义思潮是一个复杂的思潮,里面既有封建的保守势力的思想,又有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思想。这三个学派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它们反对革命、抵制民主改革的基本立场接近一致。每一派在其它国度亦有代表人物,而不少思想家兼备两派、甚至三派特征。各派之间之所以存在显著差别,一是由于各国社会传统不同,如法国的政:冶斗争一向十分激烈,左右两翼没有妥协余地;二是由于各国发展程度不同,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进程落后于英国一个世纪以上,而当时的德国甚至尚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进入20世纪、尤其是一战后,各国保守主义的差别日益缩小,因为它们的论敌趋于一致:国际上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运动和以意、德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各国国内的左翼和中左翼势力,即有组织的劳工运动和福利国家运动。在保守派看来,这些不同敌手的实质相同:威胁传统个人自由的国家干涉。因此欧美各地的保守主义逐渐联成一体。进入20世纪以来,保守主义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为第一阶段。此时西方政治秩序正发生迅速而剧烈的变化,保守派遇到明显挫折。他们在思想上的主要表现是对消逝的旧传统的悲叹、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抵触、对民主运动和革命风潮的恐惧和对强有力的杰出人物即精英人物的强烈呼唤,但没有形成明确的政治纲领。这一时期主要有两派人物:一是精英派和专家治国派。以意大利的莫斯卡(G·Mossca 1858一1941)和帕累托(V·Pareto 1848一1923)为代表的精英派认为,人类社会永远存在有文化教养的杰出人物和愚昧无知的民众。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和企业的管理人物是杰出人物,而保持精英的素质和领导权是拯救西方的惟一途径。以美国的伯纳姆(J·Burnham 1905—)和加尔布雷思(J·K·Galbraith 1908—)为代表的专家治国派则根据现代工业社会的新变化认为,西方各工业国都进入管理社会,出现了新的管理阶级和作为社会主体的技术专家,他们是社会的真正领导者,议会民主行将灭亡。二是以英国的保守党政治家塞西尔为首的保守主义,塞西尔对伯克的保守主义作了新阐发。
从二战前后到70年代初为第二阶段,此时保守派处境进一步恶化。这一时期,是新自由主义的盛行时期。与此相应,正是新保守主义潜心研究、酝酿和提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构建理论体系的时期。当代许多新保守主义者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观点、崭露头角的。由于部分欧洲保守分子曾同情、支持甚至参加法西斯运动,保守派在战后声名狼籍,以至于除英国之外的其它欧洲保守主义党派均被迫改换了招牌。与此同时,福利国家运动横扫西方世界,保守派为大势所趋在福利建设方面与申左翼竞争,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哈罗德·麦克米伦(1894—1987)的“中间道路”。这种思想现实可行并有所建树,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却丧失了独立价值。在此期间,美国涌现一批以欧文·克里斯托尔和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者”,预示着保守主义的复苏。然而其思想并未完全越出“中间道路”的轨范,因而尚不具备改变政局的力量。
70年代中期以来为第三阶段。随着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西方社会的困境,从70年代后期开始,保守派开始接连赢得选举,而新保守主义思潮也迅速蔓延,成为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既是对福利国家的挑战,也是对保守主义中间道路的反省,但已不是传统或古典的保守主义,而是吸收部分自由主义成份的保守主义,即把古典自由主义同保守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因此,研究西方政治思潮的人们,通常把他们称为自由保守主义。而西方经济学界则多把他们称为新自由主义者。这两者含义的角度不同。这个时期另一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具有深厚自由主义传统的美国取代英国而成为西方保守主义的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有哈耶克(F·A·Hayek l899—1992)、弗里德曼(M·Friedman l912—)及诺齐克(Robert Nozick 1938—2002)、布坎南(James M·Buchananlg 1919—)等。
70年代保守主义的崛起、崛起的主要原因及该思潮发展的一般概况可见教材pp.53-57。
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保守主义反映一种守旧拒新的社会心理。著名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休·塞西尔说:“谨慎小心的普通人不相信那种未经自己的经验测试、也不知道别人的经验业已测试并发现是令人满意的事情。他宁可选择他所熟悉的、即使不完善的东西,也不选择未经测试的新东西,尽管那种东西可能是很吸引人的。”这种经验主义倾向使保守主义一向贬低理论的作用,因而自身也从未形成严整统一的学说体系。其哲学基础是:承认人的本性是恶的,是有缺陷的,必须通过法律和宗教对这些加以限制,否则,人的邪恶本质就会通过战争、暴力和掠夺等表现出来。故在哲学上,保守主义深受基督教原罪教义的影响,确认人类本性和理智有难以药救的缺陷,社会弊病只可减轻而无法根除。因此保守主义总是怀疑政治活动的功能,反对彻底改造社会的任何企图,特别是未经检验的乌托邦理想。节制政治的观念是它区别于其它政治思潮的分水岭。自由主义虽然也提倡节制政治,其出发点和目标却不同,它所鼓吹的人权、进步和理性等抽象概念都是保守主义不能接受的。
其次,保守主义的社会观是一种“机体论”。在对待社会变革的问题上,保守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有机体,它所依赖的是传统、习惯、法律和秩序;对社会变革必须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它把人类共同体理解为生物一般的有机组织,其中各局部之间、各局部和整体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局部不可离开整体而独立生存。同时,各局部的地位也不同,如大脑和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就超过手足和毛发。这种观念的现实含义是:社会问题是复杂的,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社会的整体或公共利益应高于个人和集团利益,等级和阶级差别乃自然秩序所定,因此所以社会成员均应服从命运、各司其职。所以,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保守主义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成为家庭、集体、国家和社会的一部分,才有存在的意义
再次,在政治上,保守主义坚持柏拉图创立的贤人治国原则,宣扬领导权必须交给素质优异的杰出人物,而不是那些善于蛊惑人心的群众领袖。统治权应该是永久性的,不能受频繁的选举活动的干扰和破坏,以确保政治的连续和稳定。保守派一贯强调秩序和法律,维护有利于统一的传统社会纽带如宗教、习俗、伦理、家庭等。由于这个缘故,他们得到“秩序党”的称号,与自由派的称号“进步党”恰成对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守旧拒新的保守态度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愿看到任何形式的剧变,无论急速前进还是大步倒退。因此一般说来,保守和反动不宜简单地等同起来。此外,保守态度也并不意味着其思想内容一成不变。首先,不同时代的社会现状和传统大不一样,如自由放任在19世纪是新生事物,到了20世纪就变为妨碍社会进步的一种消极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反而呼吁国家干预以对抗威胁个人自由的垄断组织,因而当代放任主义者不再属于自由派而属于保守派。其次,西方保守派是有执政能力的强大政治势力,他们出于竞争策略的需要不得不时常变换政纲,以吸引各阶层的广大选民,与自由派和社会党人进行竞争。当代保守主义者甚至高唱改革,当然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以变求保,以温和改革取代激进改革,或者说对别人的改革进行改革。
以上保守主义的特点只是概而论之,某些保守主义派别和理论家每每表现出更极端的论点和主张,甚至混迹于反动阵营。这是政治思想领域的正常现象,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
其它政治思潮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新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国家主义”即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已经超载,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原则。
新保守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要影响。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主要国家“福利国家”政策陷入困境,经济出现滞胀,爆发严重的经济萧条,同时,政府机构膨胀,这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这表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新保守主义的出现对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纷纷采取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大力推行以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政策。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80年代到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撒切尔、里根、科尔等都因此而曾经连任。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这反过来必然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竞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会削弱那些机会好的人的状况,使那些辛苫劳作的人去养活那些靠社会福利而生活的人,这也是极不公道的。他们甚至认为,这样也会导致政治上的专制。因为要维护这种不公正的状况,只有靠专制才能做到。所以,国家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保证个人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和发展。新保守主义从与新自由主义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处理了国家与个人、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
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说,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立场的纠正,强调国家对市场的调节,主张扩大政府的权力,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话,那么,新保守主义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的重新论证与复归。在这个意义上说,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区别只有相对的意义。因此,许多人把哈耶克、弗里德曼称为自由主义者。
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思索和解决重大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难兄难弟,都要维护资本主义的长治久安;它们都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及社会主义国家。它们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故它们在许多问题上吸收、采纳对方的主张十分正常。
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长达几十年的争论中,主要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如何看待自由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政府要不要干预,如何干预?要不要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尽管它们的观点不同,但本质上又是一致的,都要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使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国有化,实际上是私有制的一种变化而已;无论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还是新保守主义主张自由竞争,最终都是为了维护个人自由,它们都不可能、也不会完全否认或者抛弃个人自由。这些使它们都可能成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流。

美国保守派是什么啊

保守派一般来讲,就是指尊重美国传统文化,一般以共和党人居多。当然保守并不是反对进步,而是反对激进式的进步,认为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方式来发展,参加美国08年大选的赫卡比,就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保守派是什么意思

保守派的意思如下:

指墨守成规,不求改革,甚至反对变革旧事物的政治派别或个人。遵循传统的、经过时间考验的、陈旧的方法、程序或观点的人;温和的、小心翼翼的或谨慎的人。

保守派的造句如下:

1、对许多美国保守派人士来说,他们的自由主义对手积重难返的恶习之一,就是喜欢到处替自己的国家道歉。

2、国王阿卜杜拉的行为和保守派的口诛笔伐,反映了对于重新定义妇女角色和传统现代冲突的国内矛盾。

3、然而相对自由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犹太教,作为两个最大的教派,其规模都江河日下。

4、保守派的政治家因为长期害怕被右翼排挤,一直以来都随声附和。

5、单独的保险市场最接近保守派自由竞争的理想,不但存在着巨大的行政成本,而且减少其它成本的方面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能力。

6、新保守派在华府受到无情地排斥。

7、当他是共和党人,保守派抱怨地在共和党的初选中。

8、日前,拜克在华盛顿的一次集会吸引了大批保守派。他说那是一次非政治集会。

9、事实上,保守派和革新派组建的这一联盟,不仅确保保守党领袖入主唐宁街10号,还推翻了人们对英国政治将由两党垄断的假设。

10、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则是保守派,安东宁?斯卡利亚,萨缪?阿里托和克拉伦斯?托马斯也是。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是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心。
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倡导个人主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私有化。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是政治动向及运动的一种,在1960年代的美国开始出现,并于1970年代成型,在己故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及乔治·沃克·布什执政期间,均推崇“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之所以称之为“新”,是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当时提出这种主义的具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背景者,不少均首度接触保守主义;第二,新保守主义较为曲解现时的保守社会政治思维,这种主义是从不少二战后的知识根源中导出,包括文艺批判及社会科学。

新保守主义定义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重要传统之一,通常的含义是指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和革新,主张节制政治,以妥协的手段调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利益冲突的理论和思潮。
保守主义的起源:保守主义是20世纪西方最主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保守派的意识形态。70年代以来,随着西欧福利国家运动和美国“伟大社会”运动受挫,中右势力赫然崛起,从70年代末开始保守派先后在英、美、西德等西方工业大国上台执政,在法、意、奥、瑞典等国也有相当进展,形成1848年革命以来最强劲的保守主义运动。其意识形态也因此而迅速扩大影响,成为8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
保守主义在西方社会渊源深远,古希腊的柏拉图、中世纪的阿奎那、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近代的霍布斯等大思想家均有程度不等的保守色彩。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政治哲学和政治运动的保守主义,却迟至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才形成。那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以暴力和恐怖为手段的社会激变,对欧洲以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冲击, 并引起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反应。保守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首先奠定其思想基础的是英国政论家和议会活动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使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些保守分子产生了很大的担心和恐惧。伯克于1790年出版了《法国革命感想录》(也译为《法国革命论》),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保守主义观点。这被公认为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但伯克从未使用过保守主义一词。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保王派创造的。这个术语迅速为其它反对法国革命的政治集团所采纳,美国共和派从1830年开始自命为“保守分子”,英国托利党也于同年得到“保守党”的称号。
伯克认为,人性是无知和容易犯错误的,平等只是一种虚构,社会政治体内必然存在等级差别,这是一种习惯的社会纪律。遵从社会的习惯和传统就是人的本性。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不过是一派既无价值又含糊其词的具文。这是其一。其二,伯克认为,同国家相比,个人是渺小和短暂的,而国家或公共生活是伟大的、永久的;文明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财富。国家是最高财富的化身,一个人只有成为社会成员才能摆脱野蛮,一个人所有的精神财富都来自有组织的社会成员的身份;个人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个人就会成为一帮杂乱无章的逃兵和无赖。其三,伯克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该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民族性格、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习惯等所决定的,是经过若干世纪、若干代人慎重选择的结果,是约定俗成的产物。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习惯和传统。要创造什么新的政体是极其可笑而可悲的。他反对革命和改革,主张审慎的“改善”。他认为,伟大的政治传统一向包含有自身发展的提示,社会政治制度可以改进,但必须遵照人民的习惯,符合历史传统;改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这种传统,如同修缮房屋一样,要使修缮尽可能地符合房屋的格局。(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1986,pp.670-694)伯克的思想,对后来的保守主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伯克对法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批判,指出自由和法律秩序、伦理准则、个人尊严之间有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抽象的、孤立的自由只会蜕化为少数人的特权而终归毁灭。法国革命恰恰破坏了自由的条件,因此其结局必定是空前的混乱和新的专制。西方思想界对伯克的观点评价各不相同,但公认他对法国革命的前景有惊人的预见力。
伯克未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但阐发了保守主义的一些基本信念,诸如上帝缔造的、以身份和财产不平等为标志的“自然秩序”;“时效”所产生的权益;由无数世代共同创造、体现社会共同利益的“民族”概念;容忍渐进的和保存优秀传统的改良、反对蓄意破坏现存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激变的态度等等。伯克热情赞颂贵族精神,但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复古主义者。他所维护的是英国社会由来已久的个人自由,他本人就曾属于自由主义的辉格党。因此伯克对西方政治思想有跨时代的深远影响,不仅为早期保守主义奠定了基础,而且依然是许多当代保守党人的精神源泉。
保守主义的演变。自伯克之后,保守主义在19世纪发展为三个不同学派。法国的正统主义,也称拉丁派,属于保守主义的极右翼。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两位法国贵族德·梅斯特尔(Joseph de Maistre l753一1821)和德·波纳德(Louis de Bonald11753—1840)。他们实际上是封建贵族的代表。这一派发挥伯克的神权思想并使之系统化,指责1789年大革命毁灭精神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无政府状态,并严厉批判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自利倾向。他们要求恢复革命前“黄金时代”的政治制度,即统一的世界性基督教会和绝对王权相结合的封建专制。正统主义在“神圣同盟”统治欧洲的年代盛极一时,但其专制主义立场完全违背历史潮流,同时也与温和派保守党人不合拍,因而自1848年欧洲革命后便渐趋衷落。不过它在后来的法国保守主义传统中仍有一定影响,20世纪20和30年代夏尔·莫腊和莫里斯·巴雷斯领导的“法兰西行动”就是其后继者。
德国的浪漫主义。该称号缘于赞美情感、贬低理智的精神倾向。其成员为一批缺乏科学头脑、憎恶资产阶级并支持贵族和君主制度的知识分子,主要代表有诺瓦利斯(1772—1801)、弗里德里克·冯·施莱格尔(1774—1829)、亚当·穆勒(Adam Muller 1779—1829)、海因里希·冯·特莱奇克(1834—1896)等。此外。英国的萨缪尔·泰勒·柯尔律治(1772—1834)和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同他们也有关联。这派人持一种世俗的、辩证唯心主义的眼光。他们把伯克的思想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将社会历史理解为一个发展过程,其动因在于自然和时间。他们注重传统和历史的连续性,反对社会革命;倡导精神的绝对自由,但是与社会有机体论相结合,主张实现自由的唯一途径是个人应献身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事业,而不是追求个人权益。这种观点最终导致无限度的种族统一和国家权力,因而同样与温和派保守主义有冲突。他们反对理性,主张用人的情感、情绪和激情来体现现实。在政治领导权问题上,他们有一种类似精英论的观点,论证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如诗人、哲学家等)的统治使命。浪漫主义后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英国的温和派。其主要代表除伯克外,还有威廉·科贝特(1763—1835)、罗伯特·塞西尔·索尔兹伯里侯爵(R·C·Salisbbry 1830—1903)、亨利·梅因(H·Main 1822—1885)、威廉·莱基(1838—1903)、詹姆斯·斯蒂芬爵士(1829—1894)等。此外,本杰明·孔斯坦(1767—1830)、德·托克维尔(1805—1859)等比较保守的法国自由主义者也与他们有相通之处。这一派的价值观有强烈的贵族主义色彩,但不像前两派那样绝对化,而比较灵活、实际。他们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保守派,主要旗帜为个人自由、法治和议会民主,主张以妥协、温和的手段调解社会冲突。他们厌恶近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民主,却又避免直接对抗,并能采取主动行动竭力将其纳入自己的轨道,防止其走向极端。本杰明·迪斯雷利(1804—1881)领导的“托利党民主”运动就是一个突出例证。英国温和派影响最大、最持久,是早期保守主义的主流。
19世纪的保守主义思潮是一个复杂的思潮,里面既有封建的保守势力的思想,又有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思想。这三个学派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它们反对革命、抵制民主改革的基本立场接近一致。每一派在其它国度亦有代表人物,而不少思想家兼备两派、甚至三派特征。各派之间之所以存在显著差别,一是由于各国社会传统不同,如法国的政:冶斗争一向十分激烈,左右两翼没有妥协余地;二是由于各国发展程度不同,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进程落后于英国一个世纪以上,而当时的德国甚至尚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进入20世纪、尤其是一战后,各国保守主义的差别日益缩小,因为它们的论敌趋于一致:国际上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运动和以意、德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各国国内的左翼和中左翼势力,即有组织的劳工运动和福利国家运动。在保守派看来,这些不同敌手的实质相同:威胁传统个人自由的国家干涉。因此欧美各地的保守主义逐渐联成一体。进入20世纪以来,保守主义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为第一阶段。此时西方政治秩序正发生迅速而剧烈的变化,保守派遇到明显挫折。他们在思想上的主要表现是对消逝的旧传统的悲叹、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抵触、对民主运动和革命风潮的恐惧和对强有力的杰出人物即精英人物的强烈呼唤,但没有形成明确的政治纲领。这一时期主要有两派人物:一是精英派和专家治国派。以意大利的莫斯卡(G·Mossca 1858一1941)和帕累托(V·Pareto 1848一1923)为代表的精英派认为,人类社会永远存在有文化教养的杰出人物和愚昧无知的民众。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和企业的管理人物是杰出人物,而保持精英的素质和领导权是拯救西方的惟一途径。以美国的伯纳姆(J·Burnham 1905—)和加尔布雷思(J·K·Galbraith 1908—)为代表的专家治国派则根据现代工业社会的新变化认为,西方各工业国都进入管理社会,出现了新的管理阶级和作为社会主体的技术专家,他们是社会的真正领导者,议会民主行将灭亡。二是以英国的保守党政治家塞西尔为首的保守主义,塞西尔对伯克的保守主义作了新阐发。
从二战前后到70年代初为第二阶段,此时保守派处境进一步恶化。这一时期,是新自由主义的盛行时期。与此相应,正是新保守主义潜心研究、酝酿和提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构建理论体系的时期。当代许多新保守主义者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观点、崭露头角的。由于部分欧洲保守分子曾同情、支持甚至参加法西斯运动,保守派在战后声名狼籍,以至于除英国之外的其它欧洲保守主义党派均被迫改换了招牌。与此同时,福利国家运动横扫西方世界,保守派为大势所趋在福利建设方面与申左翼竞争,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哈罗德·麦克米伦(1894—1987)的“中间道路”。这种思想现实可行并有所建树,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却丧失了独立价值。在此期间,美国涌现一批以欧文·克里斯托尔和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者”,预示着保守主义的复苏。然而其思想并未完全越出“中间道路”的轨范,因而尚不具备改变政局的力量。
70年代中期以来为第三阶段。随着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西方社会的困境,从70年代后期开始,保守派开始接连赢得选举,而新保守主义思潮也迅速蔓延,成为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既是对福利国家的挑战,也是对保守主义中间道路的反省,但已不是传统或古典的保守主义,而是吸收部分自由主义成份的保守主义,即把古典自由主义同保守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因此,研究西方政治思潮的人们,通常把他们称为自由保守主义。而西方经济学界则多把他们称为新自由主义者。这两者含义的角度不同。这个时期另一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具有深厚自由主义传统的美国取代英国而成为西方保守主义的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有哈耶克(F·A·Hayek l899—1992)、弗里德曼(M·Friedman l912—)及诺齐克(Robert Nozick 1938—2002)、布坎南(James M·Buchananlg 1919—)等。
70年代保守主义的崛起、崛起的主要原因及该思潮发展的一般概况可见教材pp.53-57。
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保守主义反映一种守旧拒新的社会心理。著名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休·塞西尔说:“谨慎小心的普通人不相信那种未经自己的经验测试、也不知道别人的经验业已测试并发现是令人满意的事情。他宁可选择他所熟悉的、即使不完善的东西,也不选择未经测试的新东西,尽管那种东西可能是很吸引人的。”这种经验主义倾向使保守主义一向贬低理论的作用,因而自身也从未形成严整统一的学说体系。其哲学基础是:承认人的本性是恶的,是有缺陷的,必须通过法律和宗教对这些加以限制,否则,人的邪恶本质就会通过战争、暴力和掠夺等表现出来。故在哲学上,保守主义深受基督教原罪教义的影响,确认人类本性和理智有难以药救的缺陷,社会弊病只可减轻而无法根除。因此保守主义总是怀疑政治活动的功能,反对彻底改造社会的任何企图,特别是未经检验的乌托邦理想。节制政治的观念是它区别于其它政治思潮的分水岭。自由主义虽然也提倡节制政治,其出发点和目标却不同,它所鼓吹的人权、进步和理性等抽象概念都是保守主义不能接受的。
其次,保守主义的社会观是一种“机体论”。在对待社会变革的问题上,保守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有机体,它所依赖的是传统、习惯、法律和秩序;对社会变革必须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它把人类共同体理解为生物一般的有机组织,其中各局部之间、各局部和整体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局部不可离开整体而独立生存。同时,各局部的地位也不同,如大脑和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就超过手足和毛发。这种观念的现实含义是:社会问题是复杂的,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社会的整体或公共利益应高于个人和集团利益,等级和阶级差别乃自然秩序所定,因此所以社会成员均应服从命运、各司其职。所以,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保守主义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成为家庭、集体、国家和社会的一部分,才有存在的意义
再次,在政治上,保守主义坚持柏拉图创立的贤人治国原则,宣扬领导权必须交给素质优异的杰出人物,而不是那些善于蛊惑人心的群众领袖。统治权应该是永久性的,不能受频繁的选举活动的干扰和破坏,以确保政治的连续和稳定。保守派一贯强调秩序和法律,维护有利于统一的传统社会纽带如宗教、习俗、伦理、家庭等。由于这个缘故,他们得到“秩序党”的称号,与自由派的称号“进步党”恰成对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守旧拒新的保守态度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愿看到任何形式的剧变,无论急速前进还是大步倒退。因此一般说来,保守和反动不宜简单地等同起来。此外,保守态度也并不意味着其思想内容一成不变。首先,不同时代的社会现状和传统大不一样,如自由放任在19世纪是新生事物,到了20世纪就变为妨碍社会进步的一种消极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反而呼吁国家干预以对抗威胁个人自由的垄断组织,因而当代放任主义者不再属于自由派而属于保守派。其次,西方保守派是有执政能力的强大政治势力,他们出于竞争策略的需要不得不时常变换政纲,以吸引各阶层的广大选民,与自由派和社会党人进行竞争。当代保守主义者甚至高唱改革,当然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以变求保,以温和改革取代激进改革,或者说对别人的改革进行改革。
以上保守主义的特点只是概而论之,某些保守主义派别和理论家每每表现出更极端的论点和主张,甚至混迹于反动阵营。这是政治思想领域的正常现象,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
其它政治思潮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新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国家主义”即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已经超载,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原则。
新保守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要影响。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主要国家“福利国家”政策陷入困境,经济出现滞胀,爆发严重的经济萧条,同时,政府机构膨胀,这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这表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新保守主义的出现对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纷纷采取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大力推行以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政策。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80年代到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撒切尔、里根、科尔等都因此而曾经连任。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这反过来必然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竞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会削弱那些机会好的人的状况,使那些辛苫劳作的人去养活那些靠社会福利而生活的人,这也是极不公道的。他们甚至认为,这样也会导致政治上的专制。因为要维护这种不公正的状况,只有靠专制才能做到。所以,国家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保证个人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和发展。新保守主义从与新自由主义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处理了国家与个人、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
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说,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立场的纠正,强调国家对市场的调节,主张扩大政府的权力,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话,那么,新保守主义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的重新论证与复归。在这个意义上说,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区别只有相对的意义。因此,许多人把哈耶克、弗里德曼称为自由主义者。
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思索和解决重大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难兄难弟,都要维护资本主义的长治久安;它们都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及社会主义国家。它们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故它们在许多问题上吸收、采纳对方的主张十分正常。
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长达几十年的争论中,主要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如何看待自由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政府要不要干预,如何干预?要不要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尽管它们的观点不同,但本质上又是一致的,都要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使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国有化,实际上是私有制的一种变化而已;无论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还是新保守主义主张自由竞争,最终都是为了维护个人自由,它们都不可能、也不会完全否认或者抛弃个人自由。这些使它们都可能成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流。

新保守主义的介绍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新保守主义是政治思想、动向及运动的一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从先前的自由派观点转向保守目标和方法的美国意识形态。在己故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及乔治·沃克·布什执政期间,均推崇“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之所以称之为“新”,是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当时提出这种主义的具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背景者,不少均首度接触保守主义;第二,新保守主义较为曲解现时的保守社会政治思维,这种主义是从不少二战后的知识根源中导出,包括文艺批判及社会科学。

对新保守主义的认识?

保守主义是20世纪西方最主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保守派的意识形态。70年代以来,随着西欧福利国家运动和美国“伟大社会”运动受挫,中右势力赫然崛起,从70年代末开始保守派先后在英、美、西德等西方工业大国上台执政,在法、意、奥、瑞典等国也有相当进展,形成1848年革命以来最强劲的保守主义运动。其意识形态也因此而迅速扩大影响,成为8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 保守主义在西方社会渊源深远,古希腊的柏拉图、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近代的霍布斯等大思想家均有程度不等的保守色彩。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政治哲学和政治运动的保守主义,却迟至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才形成。那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以暴力和恐怖为手段的社会激变,对欧洲以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引起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反应。保守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首先奠定其思想基础的是英国政论家和议会活动家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1729-1797)。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使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些保守分子产生了很大的担心和恐惧。伯克于1790年出版了《法国革命感想录》(也译为《法国革命论》),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保守主义观点。这被公认为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但伯克从未使用过保守主义一词。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保王派创造的。这个术语迅速为其它反对法国革命的政治集团所采纳,美国共和派从1830年开始自命为“保守分子”,英国托利党也于同年得到“保守党”的称号。

保守主义的流派

在美国,保守主义一词是集合了众多政治意识形态的称呼,包括了经济保守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社会保守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同时支持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并提倡地方州的权利。现代的美国保守主义在20世纪后半期结合为一股政治意识形态,以响应20世纪初期以来因为经济大恐慌而出现的许多社会和政治改变,在冷战中美国保守主义强调与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对抗,并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初期在经济上展开一连串撤销管制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罗斯福以降的新政。美国政治两百年来基本是两党政治。两个政党之间,虽然共同拥有一些基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但也存在着许多分歧,尤其在面向变革方面,正好存在着一个相对支持变革的政党,又称为左翼;和一个相对反对变革的政党,又称为右翼。前者就是民主党,后者则是共和党。美国的共和党,并不是18,19世纪的英国托利党。托利党主张加强王权,加大政府的权力。相反,美国共和党反对大政府,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反对政府过大权力对公民造成损害。虽然美国共和党被称为保守主义政党,但和经典的保守主义,还是不同的。这也证明了为什么保守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都拥有不同的含义。虽然保守主义在两大党都曾经有一定数量的派系存在,但到了今天民主党内的保守主义派系早已消失殆尽,几乎所有的保守派都自认为共和党支持者。在2000年和2004年,大约80%自称为保守派的人都投票给了共和党。美国现代共和党在政治和理论上的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几位著名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经济学家:哈耶克,佛利民等。哈耶克就自称是一个老辉格党人。只是相对于现代西方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潮,他们坚守19世纪自由主义传统,反对社会主义,因此被称为保守主义。在美国,“自由主义”一词早已改变了原意,哈耶克认为涵义的改变是从罗斯福任内开始的,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在当时被贴上社会主义和左翼的标签,由于担心这些标签的负面影响,罗斯福于是改自称为自由主义者。自从那时开始,“自由主义”一词在美国改变了涵义,与原本18和19世纪的自由主义完全不同了。哈耶克便主张他并不是所谓的保守主义者,反而他才是真的自由主义者,而那些新自由主义者只是冒充者,他也因此一直拒绝放弃这种称呼。美国保守主义又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保守主义一词也可以套用至各种的理念或意识形态。
a. 经典保守主义
或称传统保守主义、古典保守主义:反对在政府和社会制度上的激进变革,这种形式的保守主义其实是反意识形态的,因为其强调程序(稳定而不急躁的改革)高过特定结果(任何形式的理想政府)。对于经典保守主义而言,只要改变是经由正当的法治程序、而非经由革命或突然的变动,那么不管最后的政府是属于右派或左派都是正当的。
b. 意识形态保守主义
又称右派保守主义:与反意识形态的经典保守主义相较,右派保守主义如同其名称所代表的,支持特定的意识形态。其意识型态通常又可以分为上述的社会保守主义、财政保守主义、和经济保守主义。这些子意识形态包含了许多英语国家的保守派支持者,这些子意识形态也常会被个别地吸纳入其它政治立场上。
c.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
是美国新出现的一种保守主义,由于有别于美国共和党传统保守主义,因此称为“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主要是从自由主义转变而来。一些左派自由主义分子,反对20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的激进变革,思想趋于保守,从而形成新保守主义。他们的思想根源,和传统保守主义不一样,传统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伯克思想基础上的。
d. 古保守主义(Paleoconservatism)
在1980年代为对抗新保守主义而崛起,强调传统、公民社会、古典联邦主义以及基督教的传统。他们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中央集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试图改造人性的邪恶举动。古保守主义者主张,西方社会的主流政治势力已经抛弃了创造和形塑其文明的传统和价值观,也因此他们认为保守派必须反对现状。在政治上,他们极力反对中央集权,强调权力分散、地方自治、私人财产、以及将官僚机构最小化。在社会上他们主张传统主义,支持基督教道德秩序,并宣称小家庭为人类文明的轴心。他们认为多文化、多种族、而又奉行平等主义的社会在本质上是绝对不会稳定的。他们也反对美国干预他国的战争。 在欧洲大陆,保守主义的主流通常是以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为代表。这些政党组成了欧洲人民党(European People's Party)—欧洲议会里的主要政党联盟之一。这些政党通常是起源自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天主教政党,拥护天主教的社会理念。随着时间发展,保守主义逐渐成了他们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天主教色彩也逐渐淡去。德国的基民党、以及其联盟政党拜恩基督教社会联盟都是属于新教-天主教结合的政党。而在北欧,保守主义通常是由自由保守主义的政党如瑞典的温和党(Moderate Party)和丹麦的保守人民党为代表。在国内政策上,这些政党通常支持市场为主的政策,一般也会从商业团体和白领职业阶级获得支持。而在国际上,他们则会支持欧盟以及国防的重要。一般而言欧洲的保守派在许多社会和经济议题上会比美国保守派采取更为温和的态度。他们也较少反对福利国家政策的那些目标,虽然他们也会关心商业环境的发展。不过,一些团体也采取了更进一步的自由放任政策,尤其是因为受到了撒切尔主义的影响。欧洲的保守主义团体通常强调在政治上采取谨慎、温和的态度,主张应以已经实践过的做法为主,反对激进主义和未经实践的社会实验。对于高阶文化和既定政治制度—如君主政体的支持也在欧洲保守派之间相当常见。主流的保守派团体通常也坚定的支持欧盟。

相关推荐:

美国新保守派指的是什么

山地车怎么换碗组

如何评价徐静蕾最打动我的是从没演过坏人

美国新大陆是谁发现的

山地车怎么固定在车顶行李架上

美国需要成绩单认证的大学有哪些

为什么小米没有地图服务

山地车碳架的好处

标签: [db:标签]

声明:《美国新保守派指的是什么》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美国新保守派指的是什么

    美国新保守派是指恪守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派别,其本质上是强调既有的传统,努力维护历史上的智慧结晶,排斥激进改革和革命,但不反对自然循序发...

    百科 日期:2023-04-01

  • 山地车怎么换碗组

    1、首先将车架固定在维修架上,并检查车架头管内壁是否有毛刺、残留胶水的东西,简单清洁一下;2、将轴承、碗组间隙环、前叉底档零件单独取出然后...

    百科 日期:2023-04-01

  • 如何评价徐静蕾最打动我的是从没演过坏人

    一直演同一种角色会限制演员的戏路和能力,一个优秀的演员是可以驾驭很多角色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演技很一般的演员突然演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角...

    百科 日期:2023-04-01

  • 美国新大陆是谁发现的

    是一名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当时背景是西方帝国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

    百科 日期:2023-04-01

  • 山地车怎么固定在车顶行李架上

    山地车可以通过在车顶行李架上安装车顶自行车架达到车顶固定山地车的目的。车顶自行车架上有一个卡槽和两个绑带用来固定山地车,可以将山地车...

    百科 日期:2023-04-01

  • 美国需要成绩单认证的大学有哪些

    美国各高校要求提供成绩单认证的学校:1、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3、华盛顿州立...

    百科 日期:2023-04-01

  • 为什么小米没有地图服务

    小米云服务手机定位,显示定位成功,却显示地图不可用因为没有关闭应用权限,在设置里面”隐私相关里找到”定位这个选项,然后关闭即可。云服务指通...

    百科 日期:2023-04-01

  • 山地车碳架的好处

    1、重量轻:同样强度的碳架比铝架要轻。2、强度大:同样强度的碳架比铝合金车架强度大。3、防震好:碳架防震效果也比铝合金车架好,有类似木材的那...

    百科 日期:2023-04-01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