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2 手机版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名诗《题偶》,其中千古事”指的是写文章关系重大,而寸心知”则是说对于文章的理解,作者本人最为透彻,这句诗对仗工整,极富哲理。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意识是,做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情,其中的甘甜苦楚只有自己知道,而各位作者都是有不同地位的人,不会是空有虚名的。而前两句更是诗人晚年对于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解,带有自己的理解总结。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偶题》。

《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扩展资料

家世背景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偶题》。

《偶题》(节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这首诗写于766年,54岁的杜甫,迁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有感于自己自少年时期以来的经历,写诗近四十年,对诗歌的写作方法,自己的创作心得,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写了这篇《偶题》,其实也是一个写作的总结。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

自古以来,写文章都是关系重大的事情。文章千古事,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千古指的是文章长久流传,时间久远,突出文章的重要性。

得失寸心知,则指创作文章的辛苦,失败与成功,其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这句话富含哲理,引人深思。写文章的历史由来已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成就。他们的名声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流传后世的。

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五言诗。自汉代以来,五言诗日益兴盛。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活跃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其实,得与失本就是辩证的观点,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得知淡然、失之坦然,是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正如陶渊明所说,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每个人放到历史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一叶扁舟。每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全部,总会在不断失去中前进,在得与失的选择中,争取属于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俗话常说,得从失中来,有失便有得。你失去了娱乐时间,辛苦耕耘,洒下无数汗水,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生活中,你或许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利益,却赢得别人尊重,获得人心。

生活其实真的很平凡,任何人都不能得到所要的全部,有得必有失,只是在得失的选择中,拥有你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诗圣杜甫写出的一句名言,这十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古往今来,凡是富有责任感的文人与作家,都将此奉为座右铭而镌刻于内心。因为“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所以文章是存世千古之事,好文章影响极其深远;一个好作家应该明白自己在写作上的得失,把写文章看成开启人类智慧的千秋大事
原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诗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意思是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诗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意思是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这首诗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

原文及翻译

《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译文:

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

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

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汉代的诗歌文学创作,尤其汉代五言诗取而代之,日为兴盛。

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

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

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

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

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

自己缘情作诗,抒发贫病在身、屡屡漂泊、迁移流浪生活的情怀,聊以自慰。

惭愧自己无有经世济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鸟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这偏僻的边远之地。

蜀地战乱不休,环境险恶,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人多于难,民不聊生。望眼前萧瑟荒凉、触目生悲的景象。

想那唐虞之际的太平盛世相去已远了;目前藩镇割据,战争连续不断,真像当年楚汉两雄相争,弄得时势岌岌可危。

如今我大唐圣朝还有那些肆意作乱者存在,尤其夔州这荒僻地区的习俗更喧闹低下,实在令人生悲。

我这颗忧伤沉闷的心啊,就如狱屋基下埋藏的宝剑虽闪紫光而未现;犹如茫无边际池水中一条困守的蛟龙,不得云雨如何飞腾。

那两都为武将掌权,都开建有幕府机关,普天之下,军麾如林,烽火不息,战事不断。

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远方的音书不至,怨恨那喜鹊不能及时报喜,夔州这边远之地荒僻,且责怪山间野兽为什么咆哮声那么疾厉。

在这里从事些农业劳动,可以排解作诗的情趣,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学习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

我哪里敢强求写出精采的诗句,在那苦愁袭来之时,只是借诗歌抒写离别的情怀。

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事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意思是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

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移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北)。唐代诗人。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应唐玄宗选贤诏,赴京应试。

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长安10年。唐肃宗时,授左拾遗,不久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漂泊至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晚年贫病,携家眷北归。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闻北方战乱,又转赴南方,途中病故于湘江舟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写的?

01

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题偶》,原诗节选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译文: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这两句话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全诗如下:

《偶题》唐·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01

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偶题》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写出的一篇故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偶题》中的名句。《偶题》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出自哪首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出自《偶题》。 扩展资料

《偶题》的原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偶题》的赏析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曹丕《典论·论文》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使杜甫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壮志未酬,迭经挫折,饱尝动乱之苦,倒却取得了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于是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再想到自己的创作,原是出自儒家的体系,从童年时便开始竭尽情思致力于创作。忘不了像“騄”“骥”等良马般驱驰的西晋诗人潘岳、陆机等人的影响,更得感谢如马中“骐”“?”带着千里驹驰骋于诗坛的邺下三曹父子所给予的激励。值得叹息的是,尽管而今已如轮扁斫轮一样“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然而无益于治国安民。即使写出王符《潜夫论》、邯郸淳《曹娥碑》一样的文字来,也不过空传后世罢了。反过来又一想,写诗毕竟是自已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思想寄托,是自己带病迁徙漂荡流寓生涯的一种慰藉啊,凭何侈谈经世济民之策,像疲敝的飞鸟一样,能有一枝栖息之处也算不错了。

回到现实中来,世尘中蜂虿横行,江峡里蛟螭出没——触目萧瑟凄怆,离唐虞之世愈来愈远了;军阀联翩抗轭,似乎又重现了楚汉的危局。所谓的圣明之朝却是盗贼蜂起,边鄙之地的异俗风景就更是喧阗卑下了。郁郁盘结、上绕星辰的剑气下是兵锋森列,苍苍无际、如云雨笼罩池上的是战气蒸腾。东西各镇都设起了将军的幕府,到处都是军旗在飘荡。东汉马援立于南海交趾极界的铜柱已被残毁,像西风渐紧、东风避之不及似的`,西边的月支又屡次入侵。自己流寓异域,乌鹊啼鸣却空报亲人的音信,又时时听见山野的熊罴怒号,这样的心境无法用“恨”“怪”道清楚,只好将每日的稼穑生活以吟诗的兴致来表达,柴门茅屋里的自食其力的生活也能使一个读书人自得其乐。想到长安故居烟草迷茫的白阁和白阁下秋水弥漫的皇陂,有家难归,只好以吟诗来分解自已的离情乡思,不敢期盼能写出真能传之于后世的绝章妙句。

杜甫对诗歌艺术的传承发展和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的主旨的思考和见解,却是以这样的五言排律的形式来表达,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一韵到底,丝毫不受约束,记事、议论、抒情均得心应手,足以表现出其诗歌造诣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出自杜甫的《题偶》

小的时候我们都背过《唐诗三百首》,目前已知的有四万多首,所以我们知道只是一小部分,许多唐诗我们都没有见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它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他的《题偶》。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题偶》

在唐代著名的诗人有很多,其中李白和杜甫才起最高,杜甫被称之为“诗圣”,而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光是保存下来的就有约1500首,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其实就是他的名句,是他《题偶》的前两句。

这两句的意思是文章是一种可以传之千古的事业,但是其中的甘苦得失,其实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这两句既表明了杜甫个人对于作诗的一些见解,同时也可以看出他非常的看中诗作,所以才将作诗看做是“千古的事业”,属于全诗的一句总结性的语句。

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哲理,我们可以将其引申到人生态度上,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所做是否得到与失去,至于成功与失败,何必在意他人眼光如何看待呢?具有丰富的含蕴。

这首诗大约写作与杜甫的晚年时期,我们知道晚年的杜甫在当时诗坛已经是非常有名气的了,但是因为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而当时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处于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的境地,而自己有无能为力,所以这也是作者的自勉之意。

相关推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上财和央财哪个更好

毛主席的老婆是谁因为我不知道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上财432统计学看哪本参考书

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的时间

上部量是什么意思

上边一个门下边一个山打一成语

标签: [db:标签]

声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名诗《题偶》,其中千古事”指的是写文章关系重大,而寸心知”则是说对于文章的理解,作者本人最为...

    百科 日期:2023-04-02

  • 上财和央财哪个更好

    两者平分秋色: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管为主,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

    百科 日期:2023-04-02

  • 毛主席的老婆是谁因为我不知道

    毛主席有4任妻子,分别是:1、罗一秀: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乳名叫秀妹子,因在其姐妹中居长,又名“一秀”或“大秀”,父亲罗鹤楼。罗一秀1907年与毛泽东...

    百科 日期:2023-04-02

  •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闹龙灯;清明节:农历春分后十五天,祭祖思远;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七夕...

    百科 日期:2023-04-02

  • 上财432统计学看哪本参考书

    《概率与统计》,郑忠国,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是为大学非概率统计专业本科生编写的教材,是物理、电子、计算机、力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等专业...

    百科 日期:2023-04-02

  • 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的时间

    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的时间是1966年11月25日和26日连续两天。第八次接见,分两批、三处地点进行。第一批接见在11月25日上午11时半,组织了70...

    百科 日期:2023-04-02

  • 上部量是什么意思

    上部量是指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为上部量,代表扁骨的生长。下部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脚底为下部量,代表长骨的生长。新生儿的上部量占身长的百分...

    百科 日期:2023-04-02

  • 上边一个门下边一个山打一成语

    只有一个成语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出自唐代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

    百科 日期:2023-04-02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