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东北民俗有哪些

东北民俗有哪些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4-09 手机版

1、二人转。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2、扭秧歌。扭秧歌,是东北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3、火盆。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

东北风俗有哪些

东北风俗有:办年货、祭灶、扫尘、惊蛰点灯、贴窗花。
1、办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且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2、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而且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3、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为“扫尘日”。
4、惊蛰点灯
惊蛰时农家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5、贴窗花
贴窗花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东北民俗有哪些东北有什么民俗

东北民俗有二人转、高跷秧歌、剪纸、睡土炕、吃酸菜等。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扭秧歌,是东北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东北民俗有哪些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年夜饭后吃冻梨、年三十点长寿灯、月朔初二不扫地。
1、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求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取代。),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2、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相识,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间又酸又涩,于是人们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由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适口,果汁富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3、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今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4、月朔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龄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月朔、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运扫走。以是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东北的民风民俗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蒸馒头

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m.taiks.com)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破五”吃饺子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东北人民有哪些风俗习惯?

1、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

2、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3、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

4、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

5、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扩展资料:

东北地区一般指的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室韦蒙古族、秽貘夫余高句丽百济朝鲜族、肃慎挹娄靺鞨女真满族、商族古燕族汉族,奠定了四大民族政权行政区布局变迁对东北历史的影响。

东北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地区

东北的风俗有哪些

东北的风俗有祭灶、扫尘、杀猪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过年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东北文化

东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到现代(21世纪),虽然不是一脉相承,但是东北地区始终存在优秀的文化。

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区划分为汉满农耕文化区、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北方渔猎文化带(区),汉满农耕文化区位于辽宁北部到黑龙江北部的广大区域内。包括黑、吉、辽三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民族文化区。

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位于东北地区西部,包括内蒙古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及黑、吉、辽三省西部的部分地区,是东北地区第二大民族文化区。北方渔猎文化区位于汉满农耕文化区和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之间,沿嫩江、大兴安岭由南向北延伸。

东北传统民俗文化是什么?

1、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3、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东北地区的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4、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5、春节的准备: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相关推荐:

东北民俗有哪些

沈阳和平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凉拌猪耳朵的调味汁

为什么家居摆设如果不去刻意摆放整齐就会越来越混乱呢

沈阳好吃的火锅店

婚礼时间一般写几点

凉拌猪脑肉的做法怎么做

当一个人的眼中完全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时他为什么会存在视野

标签: 民俗有哪些

声明:《东北民俗有哪些》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东北民俗有哪些

    1、二人转。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

    百科 日期:2023-04-09

  • 车没停稳挂倒挡坏吗

    车没停稳挂倒挡坏吗不停车就把车挂倒挡是不好的,手动变速箱会在车停的时候挂倒挡,可能会导致变速箱磨牙。如果汽车不停车时自动变速箱挂倒档,...

    汽车 日期:2023-04-09

  • 微整形的危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整容技术的成熟,很多爱美的女性为了追求“更美丽”选择微整形。微整形就是利用高科技的医疗技术,不需要开刀,短时间就能...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日本有个动漫叫什么幼儿园

    日本有个动漫叫《花丸幼稚园》。《花丸幼稚园》这部动漫共12集,动漫主要讲述了在一所幼儿园里,有一群可可爱爱的小朋友,还有可可爱爱的老师,他...

    电影 日期:2023-04-09

  • 如何提取文档中的Excel表格

    怎么提取文档中的表格数据呢?如何将电子文档中的表格数据提取并生成Excel文档呢?下面就是具体的实现方法。如果提取文档中的电子表格呢?通常我...

    数码 日期:2023-04-09

  • 沈阳和平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宋雨桂艺术馆,坐落于和平区仙岛南路360号,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沈阳市投资建设、辽宁省首个以艺术家个人命名的艺术馆,以宣传、公益性展示...

    百科 日期:2023-04-09

  • 洗脸好还是不洗脸好

    1、每天洗脸对皮肤更好,洗脸次数一天两次就够了,如果你是偏干性肌肤,早上清水洗一下就可以了哦。放弃皮肤天然的油脂而去擦乳液,有点不太对。就...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车没油了对车有危害吗

    车没油了对车有危害吗缺油对汽车危害很大,因为汽车在缺油时,汽油无法溢出油泵,油泵得不到有效散热,导致油泵寿命缩短,可能会直接严重损坏油泵。...

    汽车 日期:2023-04-09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