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简化字体系中云为何替代不同部件及如何评价这一做法

简化字体系中云为何替代不同部件及如何评价这一做法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13 手机版

云在这个例字中充当的成分是不一样的,且云并不是和又一样的替代符号。比如运、酝中是作为声旁,组成形声字,层跟会中则是作为草书楷化後的轮廓符号,这都和又、文等简单替代符实际上就是画了个叉是不一样的。字的简化是根据每个字的含义,在能够缩减的范围内进行简化。

简体汉字简化得科学合理吗?有些简体字是否要重新改良一下?

从汉字简化的方法看简化字的不合理

 

汉字的演化史其实是简化与繁化并存而以简化为主的。汉字第一次大规模的变革是秦始皇的“书同文”,即以秦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小篆是汉字史上第一次经过规范的文字,比之甲骨文的细长方直的笔画,它线条粗细匀称并且圆转流畅;比之甲骨文的随意和不固定(异体字多),它的结构基本定型;另外一个就是简化,比如“车”字唯拦烂(小篆的车与后来的隶书、楷书一致),就用一个车轱辘代替了甲骨文画的整辆车;也有繁化的现象,比如甲骨文的“从”字,就是两个一前一后的人,基本与现在通用的简化字一样,而小篆在此基础加上了一个表示走的部件——辵。

秦小篆是最系统化也是最后的象形文字,到了汉朝,隶书就取代它成为通用的文字。隶书确立了现代汉字“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完全的符号化,完全打破了汉字的象形传统,不能再视为象形文字了。值得注意的是,一贯被称为“汉隶”的隶书其实在秦代就已经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秦隶是小篆简省后形成的一种手写体,为下层官吏用于日常书写,这也致“隶书”名字的由来。秦隶与汉隶还是由很大的不同,但与同时的小篆的不同指漏更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1957年湖北云梦出土的《云梦秦简》)

后来的楷书与隶书在结构上已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笔势和形体变得更加的符号化。

汉字的巨变发生在上个世纪后半页。也就是今天大陆通行的“简化字”。它是由官方强制推行,并为此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这是汉字史上第一次人为的强制性的变革。影响深远而拙劣。(秦始皇的书同文,只是规定秦小篆为通用文字,小篆在此之前已经成型并且为秦人使用。以后汉字的隶化、楷化都是汉字的自然演化。)关于汉字简化的各种动机暂不讨论,下面略谈谈简化所遵循的方法和原则。

一、 取在草书中出现的符号代替原字,也被称为草书楷化。例:“车”(车)、“长”(长)、“专”(专)、“乐”(乐)……

众所周知,草书笔笔相连,字字相连,走笔如行云流水,字体成千姿百态,更多的只是作为艺术作品为文人墨客把玩欣赏,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尤其是唐代出现的狂草,即便是饱学之士也难以辨认。所以草书中出现的简单的符号根本就是游离于汉字体系之外的东西,不具备成为汉字的资格。硬性用这种符号取代原字,是没道理的。况且,“车”之于“车”,“长”之于“长”,从书写上也没有多大的便利,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二、 取传统的简化字。此类字曾在出土甲骨文、金文和传统典籍中出现过的俗字而并未获得普遍的认可。尤以佛教经文中俗字居多。例:虫(虫),从(从)、万(万)、与(与)、听(听)……

这个相对合理,但把这些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或未被认可的文字起死回生尚需要更多的斟酌。比如在甲骨文中出现的“从”,用它取代“从”,有道理。而用经籍中的俗字(比如“万”)取代原字,就没根据。俗字其实是书写者在抄写的过程中一种个人随意性极强的省简行为。比如我自己作笔记,用“#”表示胡适,用“*”表示傅斯年,我看得懂,我的朋友也看得懂,但这两个符号并不能作为汉字。

三、符号代替。用简单的符号替代繁杂的部件。

典型的例子是符号“又”。先看下面几组简化字与繁体字。

1、 汉(汉)、 叹(叹)、 难(难)

2、 权(权)、 劝(劝)、 观(观)

3、 邓(邓)

4、 对(对)

这个“衡租又”分别代替了四个不同的部件,且不说这样的简化替代是否合理,当初的制定者是经过怎样的分析整理得出这样得简化方案的——简单的按韵母分类,用同一个符号取代不同的符号?这不是近于儿戏吗?

四、同音代替。 读音相同的一组字,取最简单的一个,字意有简化字代替。例:后(後、后)、干(干、乾、干)、云(云、云)台(台、台、台)……

这是最让人头痛的。很多繁简并用的人一定深有体会。简化之后反而加重了学习和使用的困难。比如,台湾的“台”和台风的“台”,本来是同音异形词,是两个不同的字;简化之后变成了同音同形词,还是两个不同的字。前者一目了然,后者却让人费神。减少同音词是语言发展的规律,此类简化无疑是逆潮流而行。

五、局部保留。 用原字的某个部件取代原字。例:厂(厂)、夺(夺)、声(声)、号(号)、妇(妇)、类(类)……

这个基本上是为着学习和书写的便利。问题是这样的强制性简化真的能减轻学习的困难吗?简化字破坏了汉字原有的体系逻辑,比如这个“厂”,我们怎么去解释它的意思并让孩子接受?比如“妇”的右边,它算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不能是个“巾”,那样还能有点儿语意的联系。

六、用形声的方法另造字。例:惊(惊)、护(护)、惧(惧)、认(认)……

形声字占汉字的比例很大,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已有了80%强。这类简化字其实原字大多本身就是形声字,在简化中用新字取代。新字基本上符合汉字的体系,也易于记忆和理解。这样的简化是可以接受的,但意义不大。因为原字也是形声字,同样易学易记,至于书写上的简化,价值有限。

七、用会意的方法造新字。例:灭(灭)、体(体)、笔(笔)、……

这个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比如“灭”,它既是原字的部件,又兼得“会意”秒处。但这样的简化并不多见。比如“笔”字,原字是形声字,从竹从聿,聿声。聿本身就是笔的意思。简化后的“笔”,是竹子下面一撮毛,小学老师就是这么教的,然后老师还得给学生解释,以前的笔叫毛笔,这个毛笔是怎样怎样的……用它的原字不是挺好吗,写起来也简单得很。

八、无理取闹。实在找不到此类简化字的根据。

比如 “国”(国)。原字“国”,从“口”(读作wei 回匝的样子)“或”声,而且字型简单,绝不繁杂。简化后的“国”简直不知所云。

比如“时”(时),也是同样的问题。

此类简化字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

以上只是对简化字作一些简单的技术上的探讨。我想说的是,汉字由“繁体”到“简体”破坏了汉字原有的系统的逻辑体系,大部分的简化字都与汉字的传统背离,而简化字本身又没能建立起自身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简化字只占汉字比例的20%左右(这个数字是在中华书局2006年出的《现代汉语》教材上看到的),也就是说,所谓的“繁体字”——这个概念只相对于“简体”才存在——的传统仍然是现代汉字的传统。所以,简化字的推行并没能取得任何语言学意义上的突破,它并不比繁体字方便到哪去,反而使汉字变得有点儿四不象。曾经一度流传的“二简字”(那更是荒唐的一塌糊涂)最终不被国人接受也充分说明人为的强制性的任意践踏文字是愚蠢的行为。

第一次汉字简化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有三条:

1、以述而不作之原则;(只根据目前已有的汉字进行简化,不重新创作新的汉字)

2、择社会上比较通行之简体字,最先采用;(社会上普遍流行和通用的简体字散隐最先采用)

3、原字笔画甚简者,不再求简。(原来的汉字笔画简单不复杂的,不再简化)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

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

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

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

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

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

比如“龟”、“虑”、“爱”等。

7、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

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 “后”和“以后”的“后”合并。

“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 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扩展资料

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1、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 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

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 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2、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3、泰国: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布取消原来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4、日本:日本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中核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冲培厅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5、南朝鲜: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中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简化

古人是如何搞“简化字”的

简化字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厰空空,面无麦,运无车……使汉字的内涵和魅力一扫而光!”其实,汉字简化运动在两千年前就已出现,如今议论最多的“国”、“爱”、“亲”等字都是古人率先简化的。比如“亲”字,西周时期伯簋上的金文便写作“”……

“无”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篆字的演变

小篆是中国最早一批“简化字”

宋徽宗赵佶将“无”写成简化字 其御书碑被皮掘纯戏称为“无”字碑

笔划被减少的繁体字,称为“简化字”。一般认为,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多个阶段,而这其中每一进程,或多或少都是对前一种字体的简化。

汉字史上第一波简化热出现于先秦,但在秦统一六国后才开始全面铺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是这样交代的:“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以这么说,小篆是中国最早一批“简化字”。

“无”字的第一次简化变形,便发生在这个时候。

在一期甲2858片上,曾发现了两个“无”字,写作、,像一个人伸展手臂、手拿东西在舞动。就此字形,《甲骨文辞典》解字称,“甲骨文‘无’字乃‘舞’之本字。”在秦朝的文字简化运动中,由丞相李斯主持的“文字改革小组”,将“无”字改成,甲骨文、金文的繁琐、复杂结构,由此变得线条流畅,字感突出。

在李斯《会稽刻中》便有“无”字——,此时的“无”字结构还颇复杂。到了东汉时,篆字“无”已出现截然不同的外形,写成,与现代简化字“无”很接近。

“无”为何会这么简化?考释专家许慎可能也没搞懂。他认为此字“从亡”,通于“元”字。这个解释越发令人糊涂,许慎自己或许也觉得有问题,又补充称“奇字无”。意思是,这是“无”字的奇怪写法。

汉字发生质的变化起于隶体字的出现,完全由过去的象形文字变成了笔画文字,标准繁体字“无”,就燃咐是由隶书定型的。随后流行的魏碑体,则在简化字上做出进一步的探索,与现代简化字无二的“无”字,就是随魏碑体而出现的。

刻于北魏的《比丘道匠造像题记》中就出现了两个“无”字,“应合无方”中的“无”是简化字;下文“三宝无点”中的“无”则仍使用当时通行的繁体字。在稍后刻成的《比丘道匠造像题记》中,也出现了简化字“无”。

古代最权威的简化字“无”,出于北宋皇帝徽宗、瘦金体创立者赵佶之手。在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拜亭”内,立有赵佶御散州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诏文中“统御神霄,监视万国,无疆之休”、“摹勒立石,以垂无穷”两句中的“无”字,均是简化字。此碑因“无”字出名,被戏称为“‘无’字碑”。

北宋白釉文字枕“家国永安”中“国”字已简化

古代认同度最高的简化字“国”

赵佶写简化字与北宋出现的又一波汉字简化热不无关系。这一波以简化楷体字为目标,由印刷业的工人推动。

继魏碑体后,又兴起了楷体字,规矩整齐的方块特征在楷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楷书又叫“正楷”、“真书”、“正书”,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得名。楷书是至今印刷业仍在使用的标准字,这种字在汉末已出现,但成熟于隋唐,欧体、柳体、颜体等代表汉字书法最高水准的楷体书法,都出现于这一时期。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后,繁体字笔划太多的弊端在刻写时便凸显了出来,一些刻工出于方便开始使用民间笔划较少的'“俗体字”。俗体字并非全是简化字,有的笔划还增加,如苹果的“果”字,俗体字写作“菓”,多了“艹”头。

俗体字的流行为宋代的楷书简化运动提供了群众基础。由刘复、李家瑞编撰、于民国十九年出版的《宋元以来俗字谱》一书,共收录古代俗体字6240个,对应繁体字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俗体字。这些俗体字绝大部分是简化字,其中与现代简化字结构完全相同的有330多个。在宋代简化字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字当属“”字。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北宋时期的“白釉文字枕”,上面有“家国永安”四字,其中的“国”字便简写作“”。

宋代简化字“”,在古今所有“国”的简化字中,是民间认同度最高的一个字,其比现代简化字还少一点,字意思也相当明了:方圆之中有“王”才是“国”。而繁体字“国”,强调疆域的重要,但疆域再大,如果没了“王”,只能亡国。

此后,“”字为民间普遍使用。如在南京溧水出土的清代《永禁赌博碑》中,立碑人之一高国武名字中的“国”,便写作“”。

颜真卿楷书“爱”字与元代女书法家管道升写的“爱”字

争议最大的简化字“爱”

东晋王羲之草书最早将“爱”之心减掉 唐代颜真卿楷书“爱”字最早变“心”

现代简化字争议的焦点在于在减少笔划的同时,把汉字原有的象征意义也减掉了,许多会意字的意思不再,汉字的基本内涵和魅力一扫而光,有的学者称之为“汉字阉割”。在网上的批评声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厰空空,面无麦,运无车,导无道,儿无首,飞单翼,有云无雨,开関无门,乡里无郎,圣不能听也不能说,买成钩刀下有人头,轮成人下有匕首,进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其实,如上所说的每一个简化字,在古代都已出现。以“亲”来说,简化后写作“亲”,减掉了“见(见)”,而“常回家看看”才亲啊,怎么能不要“见”?殊不知,古代俗体字就是这么写的。

再考“亲”字的源流还发现,早在金文中,已出现不带“见”的“亲”字。如在西周时期伯簋上的金文,便写作“”。

再说“云”,繁体写作“云”,简化时将上面的“雨”去掉,即所谓“有云无雨”。其实“云”并不是“云”的原始字形,甲骨文里的“云”字有不同的形状,但均无“雨”头,一期合集11501版中写成,与现代简化字差不多。那么带“雨”头的“云”字又是怎么出现的?其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写作,这是汉字发展史上与简化相对应的繁化现象的反映。

在现代简化字中,最饱受诟病的字当属“爱”字。“爱”的繁体写作“爱”,中间带“心”。爱心爱心,无“心”咋爱?在爱心缺失的当下,这种质疑声很容易得到呼应。但无“心”的“爱”字,也是古人先写出来的。

最早将爱之“心”减掉的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王羲之隶、草、楷、行无不擅长,尤以行书著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便出自其手。王羲之还是一位汉字简化大师,其书法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简化字。如《十七帖》中,表示方位的“东”字写成“东”。实际上,汉字简化理念,正是受到行、草减笔书写的启发,是对之加以吸收、利用而来的。

到了唐宋时,爱字无“心”已是常态。如在隋僧人智永、唐太宗李世民、宋代文学家苏轼、元代女书法家管道升等人笔下,都出现了无“心”之“爱”,这些都是行草,而在楷书中最早让“爱”字变“心”的则是颜真卿——“心”被其简化成了“一”,写法与现在的简化字一模一样。

最失败的简化字“儒”

60年前的汉字“修正草案”减少了283个简化字

汉字简化最热情的年代,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的汉字简化运动发端于清末,1909年,近代著名教育家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曾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率先提出了汉字简化的主张,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进行简化。

1922年,出现了汉字简化史上第一份方案。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拿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方案中提出的八种汉字简化方法,对后来大陆文字简化改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世纪30年代,集中出现了一股“新文字运动”。除了上面提到的“俗体字”,还出现了手头字、简笔字、灭笔字、破体字、省笔字等不同简化字概念,国民政府将这些叫法统一称为“简体字”。

民国汉字简化运动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最终,现代汉字简化的历史任务落到了新中国身上。1950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便编制出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2年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正式启动“字改”。

1954年底出台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里面共收简化字798个。由于在试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简化字人们并不接受,于是在1955年10月通过的《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中,收字便减少为515个,也就是说减少了283个简化汉字。如儒家的“儒”字,当时简化成“”,堂堂正正的“堂”简化成“坣”,副业的“副”简化成“付”,等等。其中将“儒”简化成“”,是最不为人们接受的简化字之一,最失败,“儒”文化对中国人影响太深,所以这个简化字被放弃。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并于当月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全国推广、使用,汉字历史从此改变!

求详细解答:阅读《汉字使用的“中

1.汉字的使用与发展应该采取“用简识繁”这种调和折中的态度。

2.简化汉字实际上就是在“减”化信芦厅雀息;汉字的简化出现了一些形义不适的现象。

3.可以阅读占籍;可以欣赏陪早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阅读占典园林、寺庙祠堂的楹联、匾额、碑刻;可以使以繁体宁为载体的、蕴涵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意对即可)伏冲

简化字是什么东东

简化字,又称简体字。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中文的法定标准写法,是与繁体字(台湾当局认为繁体字的称谓有所谓矮化及贬低含义,加上自视正统的政治因素,岛内部分人士称为正体字)相对而言的。简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此外,新加坡拆竖、马来旅纯大西亚、日本等国亦在传统繁体汉字的基础上实行简化字。简化程度与中国内地基本一致,但不完全相同,例如新加坡简化字的简化力度裤枯更明显。

相关推荐:

简化字体系中云为何替代不同部件及如何评价这一做法

李逵是什么样的人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让

自杀小队中附身桑塔纳的炎魔为什么与女巫姐弟语言相通

李逵因何怕燕青

实用新型专利的特点和保护范围

冰箱放卧室可以吗

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出现脑子突然卡壳的情况

标签: [db:标签]

声明:《简化字体系中云为何替代不同部件及如何评价这一做法》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简化字体系中云为何替代不同部件及如何评价这一做法

    云在这个例字中充当的成分是不一样的,且云并不是和又一样的替代符号。比如运、酝中是作为声旁,组成形声字,层跟会中则是作为草书楷化後的轮廓符...

    百科 日期:2023-04-13

  • 精华有什么用

    精华多种多样,作用也都不一样,大多数的精华作用都是美白、保湿、抗皱、紧致等。功效有能改善暗沉肌肤、保湿、对抗初老、修复问题肌肤等。精...

    护肤品 日期:2023-04-13

  • 张伟专业团队是什么情况

    张伟专业团队,这一张图片在网上十分的流行,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欢。那么,这张图片是源自于哪部电视剧呢? 张伟专业团队是什么情况: 在电视剧《爱...

    电影 日期:2023-04-13

  • 本田东风本田竞瑞发动机怎么样

    本田东风本田竞瑞发动机怎么样2016年9月2日,东风本田首款越级掀背车GIENIA在成都国际车展正式亮相。它的外形以本田Concept B概念车为基础,动...

    汽车 日期:2023-04-13

  • 李逵是什么样的人

    李逵是一个讲义气,憨厚,极有正义感的人。李逵,小说《水浒传》中主要人物,梁山108将之一。祖籍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又叫李铁牛;肤色黝黑,性格暴烈,心...

    百科 日期:2023-04-13

  •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让

    让与人和受让人应当就专利转让签订书面合同,签订专利转让合同,应注意下列事项:一、转让专利应符合《专利法》相关规定,专利转让人必须具有该专利...

    百科 日期:2023-04-13

  • 海藻面膜有假的吗

    海藻面膜之所以具有很高的美容价值,是因为纯天然的海藻营养价值高,假如不是纯天然的真海藻,那么海藻面膜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所以海藻面膜有假...

    护肤品 日期:2023-04-13

  • 清平乐第13/14集最新剧情预告:赵祯和曹丹姝亲近了许多

    清平乐第13/14集最新剧情预告:赵祯和曹丹姝亲近了许多 清平乐第13集 预告 赵祯和曹丹姝亲近了许多,还问曹丹姝入宫之前是不是调皮捣蛋,十分胡...

    电影 日期:2023-04-13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