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4-18 手机版

1、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2、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3、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4、冬季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却逐渐成了北方人的习俗,象征吉利,还有“吃饺子喝酒,越吃越有”的说。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说是不冻耳朵?这说法怎么来的?

冬至吃饺子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流传下来的。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医术高明,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回到家后,他潜心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叫“祛寒娇耳汤”的食疗方子。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的羊肉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类似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张仲景把驱寒娇耳汤分发给每个穷人吃,人们吃完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不会把耳朵冻伤了。

由于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也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做了“祛寒娇耳汤”,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为什么冬至吃饺子耳朵不冻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花生等包进馅里,吃到花生的人寓意着将健康长寿。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扩展资料

冬至吃饺子由来: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药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饺子

冬至吃饺子冻耳朵顺口溜

冬至吃饺子耳朵不冻只是一个通过习俗流传下来的话,这句话的具体来源如下: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季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却逐渐成了北方人的习俗,象征吉利,还有“吃饺子喝酒,越吃越有”的说,但是从营养学上来说,吃饺子还有一系列的好处。

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俗话说“冬至节,不吃水饺冻掉耳朵”,这是真的吗?

1、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一)

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馅。

面团圆圆杖下扁,筷子取馅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珑褶,皮薄馅大锅不沾。

山西陈醋山东蒜,饺子浮沉几人馋

2、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二)

动冻纤指玲珑褶,或蒸或煮诱人涎;

温暖乡屋香飘远,再蘸陈醋不一般。

3、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三)

北方冬至包饺忙,冬至南方熬高汤;

若要一年不生病,快找名医下膏方。

冬令进补是时尚,别忘祖宗烧点香;

阴阳调和很重要,阖家幸福都无恙。

4、冬至吃饺子顺口溜(四)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又流传。

5、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五)

冬至大雪纷纷下,烧锅开水煮饺子。

不要人夸味道好,只要饺子吃的香!

为什么说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冬至吃饺子还有说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为吃“捏冻耳朵”。这也有传说: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立冬和冬至哪个吃饺子

俗话说“冬至节,不吃水饺冻掉耳朵”,这些话冬都是老人们留下来的,说冬至是必须要吃水饺的,可能是小时候不听话,老人说出来吓唬的吧。

冬至又叫冬节、长至节、亚岁,这些名字,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的一个。冬至起源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俗话说得好:“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那会在长沙当官,在退休的时候,那会正赶上那年冬天,冬天寒风瑟瑟,雪花纷飞。张仲景当时看到太多的可怜人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坏了,心里十分难受。回到家后,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角药放在一个锅里煮。当他们被煮熟,他们被取出并切碎。它们用面粉皮裹在耳朵里。然后把它们放进锅里。然后用原来的汤和裹着馅料的面粉皮煮。

到最后传成,就有了张仲景就不能冻掉耳朵到说法,张仲景分发给每个穷人吃,人们吃完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因为张仲景在冬至那天去世,也在冬至那天为大家放弃了“凉拌耳汤”。为了纪念他,每个人都会在冬至那天包饺子吃,他们都说冬至那天吃饺子后,耳朵在冬天不会冻僵。

冬至吃饺子顺口溜 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顺口溜

导语:每年冬季来临,我国一些地区就会经常吃饺子,尤其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更是要吃饺子,因为有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出自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所以人们每年在某一个节气要吃饺子。那么,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到底立冬和冬至哪个吃饺子?一起来了解。

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冬至。饺子是北方地区的传统食物,一年中尤其爱在冬季包饺子,冬天里一家人围在一起擀饺子皮、包饺子,气氛十分的温馨,所以,在东北地区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在京津一带,人们有立冬吃水饺的习俗,有民俗专家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是“交子之时”,所以这时吃饺子有“顺从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对于立冬和冬至哪个节气吃饺子,其实都是古人对于冬天养生进补的一种认识,不管是哪个节气吃饺子,都是为了生活美满,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让自己在这个冬天过得温暖一点才最重要。

饺子做法:

一、白菜猪肉饺子馅

【材料】:大白菜 半棵,饺子皮 30张,猪腿肉 250克,盐 1茶匙,蚝油 1汤匙,生抽 1汤匙、白糖 少许,料酒 1汤匙,姜 少许

【做法】:

1、将大白菜的叶子掰下来后,洗干净沥干,白菜切成小条再切成细丁,放入1茶匙盐拌均匀腌20分钟。

2、20分钟后已经腌水出来,把白菜叶装入纱布袋里,挤干水分。

3、把猪肉剁碎,磨入一些姜末,淋入1汤匙料酒。

4、猪肉放入白菜里,放入生抽、蚝油和少许糖。

5、所有调料顺时针搅拌上劲,鲜美的白菜饺子馅就做好了。

二、素三鲜饺子馅

【材料】:干木耳 15克,干香菇 10朵,鸡蛋 5个,胡萝卜 1根,蚝油 2汤匙,盐 半茶匙

【做法】:

1、提前泡发木耳洗净,切丝,尽量切小一些,胡萝卜去皮后擦成细丝或者切碎;

2、干香菇也用水泡软,剪掉香菇蒂,然后挤干水切碎;

3、锅内放入少许油,倒入胡萝卜,把胡萝卜炒软,炒干一点,炒好后盛起备用;

4、炒鸡蛋,鸡蛋敲到碗里打散,加入一点盐搅拌均匀,油热后倒入蛋液小火炒碎,尽量炒的碎一些;

5、将炒好的胡萝卜、切碎的香菇和木耳、炒鸡蛋混合在一起;

6、放入蚝油和盐搅拌均匀,素三鲜馅儿调好了,比肉馅还好吃。

三、猪肉茴香饺子馅

【食材】:材料:猪腿肉 350克,茴香 1把,鸡蛋 1个,姜葱 适量,生抽 2汤匙,盐 半茶匙,蚝油 1汤匙

【做法】:

1、茴香洗干净沥干水,切碎;

2、准备一小碗姜葱水,将香葱的葱白切成段,用刀拍散,生姜也要切小块拍烂,放入小半碗的热水浸泡15分钟备用;

3、五花肉去皮切块绞碎或剁碎,敲入一个鸡蛋拌匀;

4、倒入三分之一的姜葱水,倒葱姜水的时候量少次多,每一次搅拌均匀后再继续放,直到水分完全被猪肉吸收,把肉搅拌上劲;

5、把切好的茴香末放入肉馅里,放入生抽、蚝油、盐调味,顺时针搅拌至肉馅粘稠即可。

四、芹菜牛肉香辣饺子馅

【材料】:牛肉 150克、香芹 1颗、香菜 2颗、油泼辣子或辣椒酱 2大匙、花椒粉 1茶匙、盐 1茶匙、生抽 2汤匙、糖 半茶匙、

【做法】:

1、将香菜和芹菜切末,芹菜叶可以一起切碎,放芹菜可以增加口感;

2、牛肉洗净切块,用厨房纸吸干水份,然后剁成牛肉末或者搅成馅;

3、将剁碎的牛肉末放进芹菜和香菜末里一起拌匀;

4、放入花椒粉,油泼辣子、盐、生抽和糖顺时针方向搅拌上劲。

导读:冬至吃饺子是习俗之一,也是最特别的食物,因为冬至寒冷不已,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了,因此北方有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顺口溜。除了这个,冬至吃饺子顺口溜还有哪些呢?接下来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1、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一)

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馅。

面团圆圆杖下扁,筷子取馅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珑褶,皮薄馅大锅不沾。

山西陈醋山东蒜,饺子浮沉几人馋

2、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二)

动冻纤指玲珑褶,或蒸或煮诱人涎;

温暖乡屋香飘远,再蘸陈醋不一般。

3、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三)

北方冬至包饺忙,冬至南方熬高汤;

若要一年不生病,快找名医下膏方。

冬令进补是时尚,别忘祖宗烧点香;

阴阳调和很重要,阖家幸福都无恙。

4、冬至吃饺子顺口溜(四)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又流传。

5、冬至吃饺子顺口溜(五)

冬至大雪纷纷下,烧锅开水煮饺子。

不要人夸味道好,只要饺子吃的香!

为什么说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冬至吃饺子还有说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为吃“捏冻耳朵”。这也有传说: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相关推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淘宝卖家能看到哪些买家的信息

怎么做美味又简单的柠檬干锅鸡翅

辣木籽种植几年结果呢

植物的种子分雌雄吗

辣是怎样一种心情

笔记本虚拟硬盘可以合并吗

幼儿玩具秋千的制作方法

声明:《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1、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

    百科 日期:2023-04-18

  • 淘宝卖家能看到哪些买家的信息

    1.没有付款的买家 ,能看到旺旺的设置信息,以往的交流信息。2.付款后的买家,能看到具体的收货信息,例如姓名、电话、邮寄地址。3.买家收货后,能看...

    百科 日期:2023-04-18

  • 锦心似玉秦姨娘为什么黑化

    在《锦心似玉》这部剧当中,出了十一娘之外,家里还有着乔姨娘、秦姨娘、文姨娘等些人。当然,其他的这些姨娘都对十一娘是很不满的,看似平静的秦...

    电影 日期:2023-04-18

  • 冬季烟管裤搭配鞋子

    1、烟管裤+英伦小皮鞋。烟管裤是西装的面料顺滑的手感,修饰腿型的功力更是杠杠的。搭配一双简单款小皮鞋,抑或是系带的皮鞋,都能打造复古的感觉...

    护肤品 日期:2023-04-18

  • 宝马x1顿挫感很强吗

    宝马x1顿挫感很强吗宝马x1不是很沮丧。变速箱倒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发动机积碳,导致变速箱和发动机的配置延迟;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由于长期不正...

    汽车 日期:2023-04-18

  • 怎么做美味又简单的柠檬干锅鸡翅

    1、主料:翅中5-8个、柠檬半个。2、辅料:葱姜蒜适量、香菜适量。3、翅膀用冷水浸泡后洗净(血水被泡出,做好的成品味道更好)用牙签在鸡翅里外都多扎...

    百科 日期:2023-04-18

  • 司藤瓦房为什么没死

    剧中瓦房是个十分可爱额的孩子,在1-17集中小瓦房都有着很重要的戏份,在瓦房失踪之后,大家都以为他被赤伞给杀了,结果瓦房没死哦。那么《司藤》...

    电影 日期:2023-04-18

  • 如何用白糖洗脸去角质

    在洗脸的时候,除了用洗面奶之外,还有一些食材是可以用来当清洁材料的,白糖就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下面就来看看如何用白糖洗脸去角质。如何用...

    护肤品 日期:2023-04-18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