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为什么摇滚乐手喜欢奇装异服留长头发

为什么摇滚乐手喜欢奇装异服留长头发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18 手机版

因为当初摇滚乐红遍全球的时候那些摇滚乐手都是长发,所以成了一个惯例,随着摇滚乐的流行,久而久之长发已经成为摇滚乐的一种形象标志,其原因多是忙于追求音乐没时间去整理,同时,有的是他们追求自然,以至于不加修饰的头发成为了摇滚乐的主流形象,摇滚乐手认为过于装扮头发与他们的某些精神想背离,因而奇装异服、长发的形象对于摇滚乐手已经成为一种这种音乐的灵魂代表,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先声夺人装束。



把底层朋克带入时尚界的“西太后”

什么是朋克时尚

朋克(punk)文化是一种起源于1970年代的次文化。最早源起于音乐界,但逐渐转换成一种整合音乐、服装与个人意识主张的广义文化风格。他们用自己特立独行的装束风格彰显自己,表明其与主流文化及其他的青年亚文化圈的不同。他们拒绝权威,提倡消除阶级,崇尚“性和颠覆”,其影响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更是一种对时尚和时髦的抗拒和反叛,由此产生了一种服装的流行风格———朋克风格(PunkStyle)。

西太后是谁?

她是被誉为时装界的“朋克之母”的薇薇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在世界时装发展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以独具个性、大胆不羁的时装风格向这个世界诠释着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时装是Vivienne Westwood生命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Vivienne Westwood将朋克文化融入到时装设计里,并最终形成了她的风格和观念。由于她的推动,朋克文化对高级时装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Vivienne Westwood也因其彻底否定的粗暴方式给予法国传统高级时装以极大打击,同时也为英国时装在国际时装界争得了一席之地。

她是时装界富有革命性的女设计师

她以独具突破性的设计思维,将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品牌的风格推向一个更为多元化的艺术层面,并令其朝着更加自由的方向发展

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出身于一个来自北英格兰的工人家庭,曾是朋克运动的显赫人物

她的成就要归于她的第二任丈夫麦尔考姆·麦克拉文(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性枪手”的组建者)和经纪人的启发与指点

1971年她与麦克拉文在伦敦开了她的第一家服装店“尽情摇滚”,专门出售那些街头少年们所穿着的服装,随后店多次更名并专为摇滚乐手和朋克制作服装

她的主导思想是"让传统见鬼去吧"!,而这样的想法也反映在她不断更换的店名上

1971年,店名是"让它摇摆吧!";1972年改作"走吧,快得没法活",继而改作"年轻死了";1974年改为"性感",开始为"朋克"经营橡胶;和各种原始材质的服装;1977年又改作"叛逆者"她扯出反叛的旗号。

她的服装正是她一直所追求的一种观念:粗鲁地反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抵制传统的程式服饰

那些T恤上那些撕裂的口子、野性的破洞、放荡的色情口号和不规则的金属链条等让摇滚有了典型的外表。而这些“奇装异服”常常使穿着者看上去像遭到大屠杀后一群受难者,但又像是心灵上得到幸福、满足的殉难者

她的主要崇拜者是近年来流行于西方的青年流派,他们不满现状,反对政府,反对传统,在衣着和举止上都宣泄出极度的不满,带着颓废的情绪和对社会的嘲弄

作为被大众所认可伦敦最有创造力又勇敢的设计家,创造与叛逆一直是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生活中心的所在,由于她的推动,朋克文化对高级时装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

多年以来被看作“服装界的另类人士”的她,拥有狂放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力

她的那些式样已经汇入主流的设计理念中,不对称T恤,剪破、磨损的毛边布料,内衣外穿,短上衣下的紧身装、克里尼迷你裙、紧身长筒裙、束带式长裤、木屐式坡形高跟鞋等等至今仍让在影响着时尚界

她影响了几代人,也影响了几代设计师

即使用"颓废"、"变态"、"离经叛道"等词汇来形容她的服装也绝不过分

因为她那种长短不一、稀奇古怪、没有章法的服装着实让西方时装界大吃一惊

人们可以不恭维她的杰作,但不能不被她的独特的设计思想而震慑

她的设计迎合了八十年代时髦青年的欢迎,尤其是伦敦的青年"朋克"、"特迪哥儿"

不管对韦斯特伍德的设计或褒或贬,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她那罕见的、乖僻古怪的设计思想对当今服装界的贡献

海福尔德评论她是过去十年里英国最有影响的设计家,她的设计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服装观念。

尽管她的设计没有成为巴黎时装界的主宰,也未能形成潮流,但她的影响主要是在观念上的

她的设计观不但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时装界,而且代表了激进的年轻一代。从某种意义说,她像六十年代的玛丽·奎恩特一样给予这个时装世界剧烈的撞击

她说:服装,是表达每个人的一种方式。

她骨子里的反叛精神

曾经是这位“西太后”在时装界立住脚跟的制胜法宝

为什么外国女人大多数都留长头发

楼主说的这种女人的装扮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还是中规中矩的,染头发没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有白头发,染发有时是为了好看,换个颜色,比如棕**,不是很黄的那种,显得肤色才,好搭配衣服,年前的女人多半爱染发,为了和衣服搭配显得时尚,有些染发就是为了遮住白头发!如果头发乌黑靓丽,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的!至于破洞的牛仔裤装扮,大多数是年前的女孩子喜欢穿的,结婚做妈妈后大部分女人还是不喜欢这类衣服的,和年龄不符!至于爆粗口,那完全和家教和个人修养有关,良好的家教个修养下,一个女孩子是不会动不动就说脏话爆粗口的!看得出楼主是一个很传统得人,喜欢打扮得体又不张扬,性格温顺的女孩子,愿楼主早日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孩子!!

有谁知道摇滚歌手赵已然的真正经历?

因为 外国学校 没有 学生仪表制度

她们不管是上小学 中学 高中 还是大学

都可以留自己喜欢的发型

不像我们中国

那么多中小学生守则

不能染发 不能烫发

男生头发不能过耳

女生头发不能过肩

不许穿奇装异服 等等等等

这就导致了我们国家

大多数女孩子 在上大学前 都不会打扮自己

留长发的也就很少

所以在大学里又有这样一句顺口溜

一年土

二年洋

三年不认爹和娘

朋克介绍

赵已然惟一发行的那张现场录音,封面上写着:“活在1988”。那是一个浪漫的年代。中国正在“改革开放”,一切都是新的。他爱那个时代,爱自己黄金的青春。但自从1998年他的人生走了下坡路,他已经有10年没怎么听过音乐,也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但1980年代的喇叭裤,一直穿到了43岁。2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摇滚乐告诉他,可以公然脱离体制,像垮掉的一代那样生活。那是90年代末、20世纪初,老朋友渐渐少了,地下摇滚文化给了他新的朋友圈。2002年以后,“地下”不复存在,这个新的圈子,给了他“老大”这样的尊称,也开始帮助发展事业。这时候,老歌已经在心里唱过了无数遍,被时间酿成了酒,越来越多的人告诉他,你的歌,已经唱到了大师的境界。老大说:“在我追求的自由里,我从来没有自由过一次。”为了养活自己,他重整旗鼓,开始唱歌,把隐私变成了事业。这是他又一次的悲哀,和从悲哀中振奋的新的人生。

到底什么叫摇滚?

1 朋克介绍

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Stooges、New York 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 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 Sex 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 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

Hardcore Punk(硬核朋克):

硬核朋克诞生于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摇滚进一步引向极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肮脏的录音效果(有时也包括专辑封套)。硬核最初出现在美国,主要以洛杉矶、纽约为中心,此后逐渐�涌�矗�群笥肯至薆lack Flag、Husker Du、Descendents、Meat Puppets、Dead Kennydys、Bad Brains等著名的硬核乐队。硬核朋克虽然对以后众多的摇滚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没有主流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Proto Punk(前朋克):

前朋克发生在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一些乐队在简约主义的思绪下,开始尝试创作粗糙的摇滚乐。当时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为代表的这种乐队,并非有意识地扮演“重建摇滚乐,还摇滚乐质朴本质,推翻被美化的摇滚乐”这一好斗的角色,很显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未全面带出日后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们已开始关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层精髓,只是不够反叛 罢了,朋克最终发现并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朴素精神,并把彻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乐,创造出一种挑战社会、否定美化摇滚的时代强音,并被无数的青年接受,得以开创朋克王朝。

New Wave(新浪潮):

八十年代初,朋克急速膨胀后的泛滥逐渐使它开始落伍,新浪潮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新浪潮运动中体现出的音乐多样性,顺应了部分对朋克过敏的摇迷的需要,以流行音乐为根基Power-Pop(强力流行乐)、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Pop-Reggae(流行鬼乐)的走红为新浪潮运动推波助澜。新浪潮运动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 度上还应归功于八十年代诞生的MTV,在它的帮助下新浪潮运动在主流社会同样拥有巨大的市场,并且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态势。一九八二年前后新浪潮运动在重金属战车的隆隆车轮下开始消亡,但它为后来的College Rock(校园摇滚)和九十年代另类摇滚的主流化奠定了基础,成为摇滚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Post Punk(后朋克):

七十年代末朋克运动开始后,一些乐队仅仅继承了朋克桀骜不逊的倔强精神而没有成为Sex Pistols 的过剩复制品。这些乐队在音乐上体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和试验特色,完全摒弃了朋克粗糙的三和弦,他们的作品充满艺术性、高精尖的音乐素材和挑 战性,但鉴于他们反主流摇滚、反传统、反文化的朋克精神,他们被叫做后朋克。Joy Division 和the Cure为代表的后朋克乐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音乐元素的份量,使它更加复杂,音乐也开始变得忧郁冰冷,同时,后朋克乐队试图改变传统的摇滚歌曲的结构和创作主题,体现出彻底反叛精神,后朋克思潮逐渐成为日后另类摇滚的思想支柱,在不同的摇滚风格中继续得以延伸

其实只是硬核朋克的一个分支,一种完全建立在纯粹暴力色彩和噪音、毫无美感而言的地地下的极端风格。最初的这种风格的乐队丝毫没有任何激进的政治倾向性和社会责任感,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标榜白人至上主义的种族音乐,尽管并不是全部的乐队都带有种族主义倾向,但它还是被公认为一种非常危险的摇滚乐,一种只属于地下世界的白人音乐而遭到排挤,最终被摇滚乐所淘汰。

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

Synth-Pop最初只是新浪潮运动一种主要的分支风格,当时很多受Roxy Music、David Bowie影响的乐队(主要是英国乐队)开始热衷于使用合成器演奏,当时的初衷只是对于电声乐器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收效甚微。最初的合成器流行乐非常的生涩,弥漫

着一种怪诞单薄的味道,这种情况最终被Duran Duran乐队所改变。Duran Duran巧妙的把合成器流行乐和舞曲嫁接起来,改良后的音乐更加通俗、流行,并很快成为时尚,为许多乐队效仿,Duran Duran也由此一举成名,成为合成器流行乐的第一个英雄。1984年,合成器流行乐时代彻底结束,但它的影响一直持续了下来,合成器开始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演奏方式,并被广泛运用到多种风格上。

Power Pop(强力流行乐):

强力流行乐的最初根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the Raspberries、Big Star和Badfinger是这种风格的最初定义者。这种融合了the Who、Beatles和Beach Boys的强力流行音乐在七十年代末同朋克一起组成了新浪潮运动的主力军,并最终被归入后朋克风格。强力流行乐的作品一般为三分钟左右,注重旋律和音乐的爆发力,和朋克有些相似,只是更加注重技术和流行感觉,而且不热衷于反叛,更加商业化。七十年代末,部分朋克乐队转变为强力流行乐,八十年代强力流行乐开始更多融入各种摇滚风格,与此同时,纯粹的强力流行乐开始衰败。

No Wave(无浪潮):

无浪潮是后朋克运动的第一种主要风格,它仅仅出现在当时的纽约,音乐为无调性、刺耳的噪音试验音乐。这种风格的乐队更加注重艺术性而不是音乐本身。过于枯燥 和缺乏商业潜质使这种风格从未真正流行,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Sonic Youth为代表的噪音摇滚的崛起才得以使这种风格再次走上摇滚舞台。

Punk Revival(朋克复兴):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朋克迎来了第二个春天。Green Day和the Offspring的Punk Pop(朋克流行乐)开始使朋克进入主流摇滚,或许受到八十年代末硬核转变为速度金属的启发,朋克复兴乐队的音乐不仅保持了简洁的音乐线条和飞快的速度,而且音乐愈发沉重起来。另一方面,强力流行乐讨好的形象和更加圆滑的音效、讲究的编排使听众在 感受朋克力量的同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这也正是朋克得以复兴的法宝。Punk Pop被视为Post-Grunge(后垃圾乐,即温和商业化的Grunge)重要组成部分。

大卫·鲍威的人物评价

什么是摇滚

(转于交大日新论坛)

究竟什么是摇滚,这个问题需要回答千百遍,事实上只要有新一代出现在音乐的殿堂,这个问题就会被再度提起,那么,什么是Rock N’ Roll呢首先,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虽然现在一些歌手在演奏中使用吉它Solo,并使用了很多回授(Fadeback)、失真(Distortion)等效果器,鼓的部分也跟真的一样十分Heavy, 但是由于在创作时缺少了“精神“这一主旨,因此充其量也只是用“摇滚“包装的流行音乐罢了。

“精神“其实用一字即可形容,那就是“变“。早期的Rock结合了蓝调与乡村音乐(Blues & County),而实际上这两种乐风在当时的观念中是互相矛盾的。当时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依然十分深,黑人与白人在生活习惯及人文思想上有很大不同,甚至在传统上就是白人听乡村音乐,黑人听蓝调或是福音音乐(Gospel Music),彼此界限分明。而如今的Apollo却被视为现代美国音乐的奇葩,真是风水轮流转。当时有许多的音乐人对这种划分不满,于是将这种音乐揉合在一起,形成了摇滚乐的形态。早期的艺人有如:Buddy Holly & The Cricket,、Bill Haley & The Comets、Chuck Berry、 Elvis Presley

在英国方面当然首推Beatles等,他们都是缔造这个“摇滚世纪“的元勋。当然早期的摇滚只是在音乐风格上做了突破,但是到了六十年代开始,有人在它的内容上做更深刻的探讨,音乐本身就是应该反映社会现象的,而美国的六十年代可以说是多事之秋。黑白之间的抗争与冲突持续升温、鹰派与鸽派的政争、反战团体的扩散、嬉皮(Hippy)文化的兴起这些都成为词曲作家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这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外乎:Bob Dylan, Patti Smith, Jackson Brown, Neil Young,Stephen Nash, David Crosby, Graham Nash(即后来的C。S。N。Y。 全称Crosby, Still, Nash & Young), Cr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等乐队,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当时的美国青年的心理。

而在当时的美国西海岸又发展出“Psychedelic Rock“(也有人称之为“Acid Rock“),这实际上是一分为二的,在错误的观念中以为这种风格的音乐是在吸食迷幻药物产生了创作灵感而写出的东西,实际上它是藉由音乐将我们的冥想空间打开,而达到类似服用药物以后的效果,这是一般大众误解最深的一点。

早期的 Jefferson Airplane, Grateful Dead, The Byrds, The Doors等都是这类音乐的佼佼者。在这个时期英国方面在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上有很好的成绩,例如 Genesis, King Crimson, Pink Floyd等乐队。

和美国乐坛上的发展相互辉映的七十年代初期,可以说是摇滚的全盛时期,一些硬摇滚(Hard Rock) 的乐队如: Deep Purple, Buchman Turner Overdrive,Led Zeppelin, Kiss, Aerosmith, Mott, The Hoople, Black Sabbath,Uriah Heep, Alice Cooper, Blue Oyster Cult, The Who 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到九十年代的今天仍然屹立于国际歌坛,当然他们在乐风上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而七十年代中期后,由于Disco音乐的出现兴起,使摇滚步入了真正的黑暗期,一些老牌乐队抵挡不这阵Disco风,纷纷改弦易辙,而在这个时候却有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发展出另一类Rock--朋克摇滚(Punk Rock), 它的中心思想是只要想玩音乐就可以玩,不一定要讲求技巧或是乐理,重要的是在情绪的发泄上,因此在乐曲的结构上颇为简单,和弦的应用与鼓的节奏成为主干,这一派对后来的新音乐(Modern Rock) 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八十年代, Hard Rock 在编曲上更加细致,电吉它部分由于高科技效果器的应用,使得音色变化更多,也更加凶悍,更有些乐队受 Punk Rock的影响,衍生出了激流金属( Thrash Metal) 或是速度金属(Speed Metal),而通常这类乐队对反核,反污染,甚至反拜金主义都有很深入的探讨,但是往往由于措词太直接而招致一些“社会卫道士“假道学的攻击,反而一些词义肤浅但是造型亮丽的乐队打着“Heavy Metal“的招牌大肆贩卖其“泡泡糖音乐“却受到市场的接纳,实在是令人为之气结。

九十年代呢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了解,不用多说了吧。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摇滚这个领域的,不妨去找一找The Doors的作品认识一下谁是Jim Morrison, 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被当作文学而不只是歌词,他对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当时美国人心理的剖析,又岂是现今乐坛上充斥的风花雪月可以比拟的! 而 Led Zeppelin 为什么成为摇滚国度中鼻祖级的乐队 “Stairway to Heaven “ 为什么会受到历代乐迷们的青睐Jimmy Page 又为什么会是众多吉它手心目中的神呢 这一切的问题,只要你仔细地听一听他们的作品就会知道它们的答案了。

关于摇滚乐

“摇滚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搞得清(至少在现在的中国,至少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是这样)。“摇滚乐”使大多数人能立刻联想到的是嬉皮士、酗酒、吸毒、滥交、玩世不恭、愤世嫉俗、自杀、绝望、固执、堕落、奇装异服、世界末日等等等等。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

50年代ROCK’N’ROLL这一词汇被创造。在我们的《学生英汉词典》里它的意思是:摇摆舞(抑或摇摆乐)。而把10多20年之后出现的PUNK(朋克)称为摇滚乐,这种注释实际上是明显错误的。ROCK’N’ROLL实际上就是摇滚乐。一般来说最初的摇滚乐大多用电吉他等演奏,极富节奏,有很强的煽动性,适于跳舞,是一种流行音乐。“摇滚乐”被创造的同时,出现了BEATNIK(比特尼克)一词,它指的是50年代末出现的一批年青人,行为乖僻、着装怪异,以此公然反抗当时的道德,藉以表现自我,被称为垮掉的一代。BEATNIK(比特尼克)之后,稍晚一点,到60年代末又出现了 HIPPY 即是今天我们众所周知的“嬉皮”,HIPPY 的复数HIPPIES 被译为“嬉皮士”。“嬉皮”的意思是:用怪异的服装和乖僻的生活习性来表现他们的个性,来排斥固有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的人。嬉皮文化是整个摇滚文化的基础和土壤,它的口号是“爱与和平”,这是所有摇滚乐撕去表层遮掩后最真诚的本核,是我们最终应该皈依的摇滚精神。60年代最为著名的摇滚东队是 THE BEATLES(“披头士”四人乐队,亦译为“甲壳虫”乐队)当时的车载收音机中播放的几乎全是披头士的歌曲。嬉皮文化由此开创了摇滚史上的黄金篇章,开创了一段最辉煌的摇滚盛世,令人几度午夜梦回。但嬉皮士用毒品薰出的这种自慰文化和将自身放到远离大众、远离摇滚本质的空中楼阁里的艺术摇滚亦只是昙花一现。

70年代,PUNK(朋克)这一词汇被创造,就象50年代 ROCK’ N’ ROLL 被创造一样。PUNK(朋克)是被英国人叫起来的,但它最初的源头却在美国,以 MONKS (僧侣乐队)等为旗手。其中最著名的“三和弦论”是朋克乐的经典之论。朋克基督 RAMONES ——拉孟氏乐队——向世人宣称:“我们是朋克,我们对三个基本和弦外的其它和弦没任何兴趣,这就足够了。”这是摇滚史上移山填海的三个和弦,拉孟氏的愤怒,咒骂,诙谐,以及一个个荒唐不经的小故事,甚或连那些漫不经心或扭曲绝望的爱情都被这三个和弦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三和弦论”的朋克乐是一种极其民主化、大众化的摇滚,可以很容易地勾起别人的模仿欲,吉他、贝斯、鼓,你也可以去做,许多伟大的朋克乐队就是在街头巷尾,车棚,仓库里弹响了他们的第一个音符。PUNK 在《现代英汉词典》中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形容词,大致的意思是:废物、废话、小流氓、小阿飞、年轻无知的人,半朽的木头,火绒(名词);无用的、腐朽的、朋克的、颓废派的——指70年代英国青年反对以钱为中心的社会价值的运动,尤其以含暴力、粗话为特色的音乐来表达(形容词)。PUNK 字面上的意思显而易见是贬意的,但字面背后关于“颓废派”的注解又隐隐有点褒奖的味道。所以关于朋克人们就始终迷迷糊糊,就始终有两种态度:有人视其为异端,渴望像当年教会烧死布鲁诺一样烧死异端。在他们眼里,朋克就是魔鬼,就是癫痫症,就是瘟神,是歇斯底里的疯狂,是肆无忌惮的自暴自弃。朋克们草率而神经质地埋葬了自己,也埋葬了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宣称:“我不这样做谁来这样做?天空之下一片浑浊。我不这样做谁会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只字不提爱情,他们没有明天,更不相信希望。他们不但自己这样做,并恶毒地教唆其他人也去这样做,更何况被他们教唆的多是一些孩子—— 一些少不更事的孩子。朋克是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它只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街头无所事事的浪荡子们愚蠢而嘶哑的叫嚣,是年轻人荷尔蒙分泌过盛的荒唐衍生物,是末世的徽章,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规模的摇尾乞怜。它不是艺术,是躁音,煽动性是它或许具备的一丁点意义。朋克应成为过街老鼠,要人人赶打。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他们热爱朋克,认为这其实是一次大规模的造反,而且造反有理。朋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诚实的摇滚乐,是摇滚精髓最坦荡、最狂野、最放肆的诠释,是摇滚精神的核心、灵魂与脊梁。什么是朋克?朋克是建筑在背叛基础上的对当代文明颇为精致的嘲讽与破坏,他们以为人只有勇于敢于说:不!”只有敢于去抹杀那些企图将你窒息死的清规戒律,只有敢于向发光的圣体上吐痰,人们才会不断前进,才会找到真正隶属于自己的充满真正人性的幸福。关于朋克,至少有这两种旗帜鲜明的态度。或许还有第三、第四种,但是——这些解释与观点对吗?或许。我只能说或许。

我最近一次听的国内摇滚作品是“无能的力量”还是“演义”已经想不起了。但后者在手边,可能是最近听的:)“演义”我只想说一句,唐朝老了。激情不在,但是更有理性;没有新意,但还不算是垃圾,比其他……哦,不说了,题目就是不骂中国的摇滚了:)

想想九三年拿到“梦回唐朝”时的震撼,我记忆尤新。长时间的满耳外语,突然有国人的声音,实在是高兴的不得了。那时对他们的崇拜就和崇拜LED ZEPPLINE一样。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演绎,对他们专辑的进一步解构,说句实话,他们的水平也就是一般的重金属音乐上融合了中国的文化,在特殊的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比之下,更具有中国音乐代表性的是老崔和当年的魔岩三杰。老崔其实是一个真正的摇滚者,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和BOBDYLAN相提并论。他的巅峰,我始终认为是”红旗“那张,虽然先后遭禁和解禁,被人骂的体无完肤,不论是摇滚评论还是社会评论。但是,如果你能耐心的听一次,那你就会发现很多形式下的内容。我一共听了六十次,前前后后,最多的时候是每天一次,每天都会觉得新的东西冒出来,只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对老崔的佩服。最早不喜欢权威,因此也不太把老崔放在眼里。从那以后,又回头听了他的老歌,真的是好象是走进了一个被我遗弃的天堂:)不得不说,音乐素养还是他高,就好比大家少爷和野孩子比教养一样(现在的拥迈们不要砍我)。“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其实就是早期老崔对”红旗“的一种风格尝试。他一直求变,而不囿于一格,这也正是大家骂他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我们说NEIL YOUNG是大师,就不能容忍老崔呢?的确,“力量”里是有很多电子和JAZZ的成分,其实今天音乐进一步融合,很难一定确定某种风格是否属于某种流派了。老前辈们都试过乡村等等的流派,那老崔加点其它的风格有何不可呢?

魔岩三杰,曾是我们的希望,但何勇过于纯真,张楚太是理想,豆子又那么的世故,所以注定了不会有结果。但他们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正是他们的成功,带动了中国摇滚的发展,才会有今天的如此之多的所谓摇滚。当然,很多人都有贡献,不是一两个人的:)

后来张炬死了,我就不再过问国内的摇滚了。其实很长时间,大家在什么是摇滚上还是很模糊的。在电台里,我听到过人说那英是摇滚,这当然夸张了。但是田姐和小谢说是摇滚就是惑人耳目了,动力火车,怎么看也不是,还有总之,大家还没搞清谁是摇滚,倒不是说大家不好,只是说明了一点,现在音乐在融合,像六七十年代那么具有标志性的摇滚已经很少了。

但少归少,并不是说阿狗阿猫都可以玩摇滚。我们可以不玩真正的摇滚,但不可以借着摇滚的名义亵渎她。而现在的摇滚斗士们做的就是这项工作:)甚至总是那几个三和弦也叫摇滚,呵呵,不说了,又有违宗旨了。

我不相信我们没有创造力,我只知道我们曾辉煌过,看见过希望。音乐是一种沉淀,是对民族和文化的反思,也是精神的解放。自然不是无赖骂街那么简单的。摇滚要有自己的,因为她本就是民乐,所以不能强学别人的,妄自菲薄。摇滚又是一种多元的世界文化,所以也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看谁谁不对。到现在,也许是我听大不多,不关心下一代:)但是,从听的为数不多的地上和地下音乐来看,心态还是不很好。也许这句话我不配说,但我想,这里也不能顾及自己的形象了,总是要有利发展为好:)

没有菜料做不了好菜,没有生活就不会有摇滚。不知道这个比喻对否。

老实说,上面这么些东西想把Rock N’ Roll说清楚是不可能的,了解个大概吧摇滚绝不是抱个吉他乱弹一气,绝不是一种噪音,也绝不是社会底层人才玩的。。如果说R&B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Rock就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东西。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摇滚博大精深,oooo认为凡是流行的,只要是表现抽象的事物恐怕都可以归为摇滚。甚至可以将New Age归为摇滚!大音量,金属声不是摇滚!摇滚歌手之所以用它是为了打开你闭塞的心扉。。呵呵,这是oooo的解释,实际上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当然也希望影响你。

大卫·鲍威是摇滚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英国代表性的音乐家,与披头士、皇后合唱团并列为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摇滚明星,并在2000年被NME杂志获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人。60年代末期出道的David Bowie被称为摇滚变色龙,因为他的音乐理念游走于民谣、迷幻、庞克、摇滚、电子乐,并结合**、舞台剧与佛学概念、超现实主义。1968年,David Bowie录制了第一张个人专辑《Love You Till Tuesday》,带有朴实的民谣风格。之后,他学了一段时期的哑剧表演。1969年,风格怪异的同名专辑推出。1970年,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推出,引起世人瞩目。第二年,专辑《Honky Dory》推出,David Bowie展示了出众的表演才能和清新的音乐风格。1972年的专辑《The Rise &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是一张以科幻与神话为题材的经典之作,同年的“陨落星尘”巡演中,David Bowie把自己装扮成一位身着奇装异服的太空人。1975年,David Bowie与John Lennon合作推出一部灵歌专辑《Young American》,并参加了Lou Reed的专辑制作。1977年,他又与先锋音乐大师Brian Eno合作推出的两张音乐中含有大量合成器配器的专辑《low》和《Heroes》,颇具实验性,并有大量纯音乐作品。 David Bowie是70年代摇滚的象征,舞台上炫耀的中性装扮堪称为今日视觉系宗师;他的歌传达了内心深沉失落的感情,并肆无忌惮的幻想。他是70年代至今不坠的歌手,也被英国Q杂志选为本世纪最伟大明星并获得第六名。David Bowie对70年代至今的摇滚乐有着显着的影响。在所票选的一百大摇滚乐手中,排名第七。在BBC的一百大英国人当中,鲍伊排名第二十九。他的音乐作品中销售量为一亿三千六百万,并进入了摇滚名人堂。 除了在音乐上的卓越表现,David Bowie也是个称职的好演员。曾经参与演出《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The Hunger》、《Labyrinth》、《The Prestige》、《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与《Basquiat》。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播放了他的一组经典名曲,向这位传奇人物致敬。

相关推荐:

为什么摇滚乐手喜欢奇装异服留长头发

8月份吃什么蔬菜

伴娘拦门流程怎么说

拉萨到卡若拉冰川有多远

女生为什么喜欢买那么多包

祛斑偏方简介

面粉夏天怎么保存不生虫

拉萨到日喀则景区有多少公里

标签: [db:标签]

声明:《为什么摇滚乐手喜欢奇装异服留长头发》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化妆的顺序

    1、化妆水。清洁面部之后,在化妆棉上倒少量的爽肤水,顺着皮肤的纹路涂抹,注意不要用含酒精的爽肤水,不然很容易干。2、乳液。要使用保湿的乳液,这...

    护肤品 日期:2023-04-18

  • 为什么摇滚乐手喜欢奇装异服留长头发

    因为当初摇滚乐红遍全球的时候那些摇滚乐手都是长发,所以成了一个惯例,随着摇滚乐的流行,久而久之长发已经成为摇滚乐的一种形象标志,其原因多是...

    百科 日期:2023-04-18

  • 8月份吃什么蔬菜

    8月份吃蔬菜、莲藕、秋葵、辣椒、冬瓜、丝瓜、苦笋、玉米、丝瓜、节瓜、南瓜、茄子。8月要多吃绿色叶菜,因为维生素含量高,多吃有好处。一个成...

    百科 日期:2023-04-18

  • 宝马c1为什么功率大

    宝马c1为什么功率大骑摩托车最大的问题是摩托车手的安全。有人形容开车是铁包肉,骑摩托车是铁包肉,形象地指出了骑摩托车的危险性。头盔是摩...

    汽车 日期:2023-04-18

  • 山河令主题演唱会门票在哪里买

    《山河令》官博正式官宣了“生来知己”主题演唱会,演唱会一共有两天,主要以歌曲演唱、互动内容为主,《山河令》主题演唱会门票在哪里买?下面小...

    电影 日期:2023-04-18

  • 宝马carplay怎么用

    宝马carplay怎么用宝马CarPlay通过无线蓝牙连接,连接步骤为:媒体-管理移动设备-连接新设备-苹果CarPlay找到连接方式,按照提示操作即可。如果...

    汽车 日期:2023-04-18

  • 伴娘拦门流程怎么说

    1、首先一般都是新郎和伴郎敲门,说开门之类的,然后伴娘随即就可以开始说进门可以,但是要红包来开路来敲门之类的话。2、新郎敲门的时候说,问“...

    百科 日期:2023-04-18

  • 拉萨到卡若拉冰川有多远

    拉萨到卡若拉冰川约150公里。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东...

    百科 日期:2023-04-18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