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谁能告诉我谢眺的一些名句呢

谁能告诉我谢眺的一些名句呢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23 手机版

谢眺名句如下: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出自《晚登三山还望京城邑》;

2、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出自《玉阶怨》;

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出自《随王鼓吹曲·入朝曲》;

4、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出自《游东田》;

5、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出自《同王主簿怨情》;

6、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晚登三山还望京城邑》;

7、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出自《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中的名句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和悲欢之后,仍然不能忘怀那十年前于长安呼风唤雨的得意,虽然它早已是过眼的烟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李白写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中的名句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诗词吧?你知道的经典诗词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诗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时称“四绝碑”。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

“(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

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宏图大志。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将他召入长安并非是让他施展其政治抱负,而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

同时,李白不肯摧眉折腰的刚正性格,也难为那些权贵们所容。因此,不久就遭受谗言中伤,被迫离开京都。在遭受了第一次重大挫折后,李白心情非常苦闷。“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了解了这些,我们不难想象到这“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的涵概了诗人今昔多少辛酸及悲愤!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

五、六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是借建安至唐期间的文学概况,总结李云和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象谢朓一样清丽秀奇。“蓬莱”是海中仙山,传说仙府难得的幽经秘录都藏于此。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极多,当时的学者称东观为道家的蓬莱山。这里的“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所共同形成的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之“中间”,是指从建安到唐之间的时间。

“小谢”是指谢朓楼的建造者谢朓。《南齐书·谢朓传》中记载:“朓字玄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清发”是指谢朓的诗风清丽隽逸。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句,是从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负写二人的友谊之深。意思是说: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抽刀断水”是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水更流”则是抽刀断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会更加急迫的意思。暗示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只能更痛苦。

这一句是为“举杯消愁愁更愁”句取喻,以作抒情咏志的铺垫。“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

这里,“举杯”的目的,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却激起更多的愁绪,使“愁更愁”。这两句中的比喻不仅奇妙生动,而且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的狂放不羁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的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诗的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有对过去总结,又有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思。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直截了当地抒发了一腔愤懑之情。为加强起句的语势,第一句十一字中诗人连用九个仄声字,第二句又用三个平声字来救转,恰到好处地揭示了诗人满腔怒火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开头,给人的大气的豪放感,开门见山的吐露胸怀,使读者迅速了解诗人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

而诗的结尾,“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亦显得洒脱豁达,它不仅把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激愤鲜明地表达出来了,而且还能发人深省,去思考诗人的言外之意。

此外,诗中历史史实的活用,让人们很容易从谢朓楼联想到汉魏六朝著名诗人的业绩,追昔抚今,尤显今日“天生我才”之不逢时。“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大胆想象和夸张,也愈见诗人抱负的高逸、不凡;“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显出诗人悲愁的似水难断,烦忧的深重无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水”、“愁”等字的重叠复用,美如珍珠,耀人眼目,形象地加强了诗歌格调的愤懑苍凉感和流转哀深、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正是通过这绚丽多姿的众多表现手法的变幻运用,才使得这首诗的感情跌宕起伏,境界极富立体感,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这首诗歌几乎每一句都是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名句,被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诗文创作中多次使用,可谓字字珠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是哪几句

李白写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中的名句是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鉴赏

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朓,心情复杂,但没有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于言表。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诗人那寂寞的心情,读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著名山水诗。

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代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上一篇文章我们欣赏了太白的一篇不写送别的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有很多送别诗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灞陵行送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金陵酒肆留别》,《广陵赠别》,等等,皆把离思别情写得感人肺腑,或缠绵,或豁达,或豪迈,或飘逸,间以悲伤与喜乐。但以饯别,留别为题的作品却很少写及留别,多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并未提及离情别绪,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王司马嵩》,《渡荆门送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此类诗都是借此言彼,以抒发个人见解及抱负为主,并非真的写送别。唐诗里还有一类登高题材的诗,名篇甚多,也和上面那些送别题材的诗差不多。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诗仙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大唐天宝十三年中秋后。诗中的李白从金陵来,在宣州谢朓楼登高,凝神仰望太阳已经落山时但暮色尚未暗下来的晴空,以及楼台四周的秀丽景观。

白马独家译诗:长江岸边的宣州小城,景色迷人,如诗如画,我在一个晴朗的傍晚眺望着那陵阳山上的天空。宛溪上的凤凰桥,句溪上的济川桥的拱洞分别倒影在水中,就像两块明亮的镜子,而那两座桥仿佛是天上的彩虹卧在水上一般。山里人家,炊烟缭绕,给橘柚树林蒙上一层似霜色一样的白雾。梧桐树就在这斑斓的秋色里渐渐发黄,渐渐衰老。有谁会知道,今天我一个人站在这山顶的北楼上,对着那凉风,缅怀谢玄晖公!

谢朓才华横溢,因为山水诗写得特别好而诗名享誉当时。他的仕途也比较畅达。由于江南谢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世代为官,也就是谢朓谢玄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说白了这是世袭制的官位,以至于他老早就当上了一个叫“太尉行参军”的官。他诗文清新秀丽,而仕途上官运享通,这两方面都是李太白倾心仰慕的地方。论才华,太白甘心俯首做小谢的粉丝——悉不知此一时彼一时,小谢在南朝算是一代文宗,令太白仰之。而在历史长河中太白更被誉为诗仙,这也是他在宗法小谢诗风的基础上,独登诗歌的浪漫主义高峰的原因吧。

话说李白仕途不畅,多是天真少谋略所致,也就是说他不擅长玩政治。在长安翰林院待诏两年后,被人在玄宗面前谗言诬蔑,却幸运地被玄宗赐金放还——玄宗也算惜才了。可这从长安一回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梦想和政治理想就破灭了。所以太白每每临风怅恨,与谢朓在仕途上的顺畅相比较,自己是非常屈才的。因而他在这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尾联里写道:“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仰慕之思,流于笔端。

谢朓北楼是谢朓担任宣城太守时建的,位于陵阳山的山顶。陵阳山在当时宣城北边,登北楼鸟瞰,宣城则尽收眼中。山的南面一个山头叫鳌峰;东边的一条水流则叫宛溪,稍东南一点的是句溪。这两条溪水就是诗中的“两水”了。李白是在秋天一个日落后的黄昏登上谢朓楼的。站在这楼台上,地顿时烦恼四散——我们的诗仙被这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南宋诗评家严沧浪(严羽)曾经说过,李白的诗篇开头的写法一般是开门见山。这首诗在这里便体现了这个特点。“江城如画”四字涵盖颔联和颈联四句。江城是唐朝时的江南方言,泛指滨临水域的城郭,凡是傍着湖边,溪滨,河畔,海岸的城都可以叫江城,而并非指临着长江边的城市。江城如画,根据下面两联可知诗人是在说江城的秋色如画。

在这样美妙的景色里,诗人登临楼台向四周眺望,是怀着一颗浪漫的炽热之心远望晴空的,纵然诗人被从长安放还后流浪四方,悒郁的心情是很容易被欣赏到这江南秀丽景观的兴奋所代替并忘怀的。正如前年有位郑州的女教师闷闷地写了带两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络上走红了一样。其实这真的是一种身心调节剂,去外面看一看走一走,心情真的会有所改善。

那么诗人看到哪些心动的景观呢?接下来诗人写道:“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有诗友可能会问句中的“两”和“双”不是一样吗?的确一样,只是诗人写的是实际景况,而这两字也是为了平仄谐调。诗人便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异形异音的同义字。两水是说宣城东门外的宛溪和该城东南边一点的句溪。有人解释“两水夹明镜”说的是溪水上的拱桥的弧形拱洞和映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圆形的明亮平面,看起来像一面镜子。这样也能解得通。但白马觉得应该不完全是这样的,因为这一句说的是两水而非两桥。它说的明镜是指两水之间地带风景明丽,宛如在镜子里一样清晰秀美。句中的“明”字刚好是回应了上一联中的“晴”字。因为天还没黑,在太阳刚落山后,视野能望得很远的。明镜,意含明净的意思。刘禹锡在《秋词二首》的第二篇里写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可见秋天晴朗的日子里山水是明净寥廓的。对于长久生活在乡村的我们来说是深有体会的。它说两水夹明镜,亦与上联的“如画里”一样,是打个比喻,来形容秋色的华美。

太白这两句的意境之美,在于一个“静”字。虽然写这溪与桥一带的景色用了“夹”,“落”两个动词,显得很形象,但这一切是无声息的,完全体现了一种秋天的静和之美。我们可以联想谢朓的两句诗的意境“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的代表作之一《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马敢说太白借用了这个意境而又自出机杼的写出了独家的名句,但要比谢朓的那两句更具备幻境灵动的之妙,谢诗则略显呆滞。同样写远景,同样写静,谢诗说“澄江静如练”,细品之“练”不足以言静之状,而太白诗中无一“静”字,而静之感全出矣。

另外这两句中的“明镜”二字,算是李太白诗中的常出现的意象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等。想想太白仙姿飘逸,多奇思幻觉,犹如从一面魔镜中所得,不由让人叹服。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黄昏时侯,山里人家炊烟袅袅。诗人写出一个“寒”字,则显凄凉孤独的感觉。本来人烟给人的是家的温馨,而诗人用“寒”字,表达了一种飘泊生活的感慨。接着又用“老”来暗示了年华的流逝,秋色把梧桐的叶子给染黄了,改变了本来“碧梧栖老凤凰枝”的中的碧梧容颜。可见诗仙心中的感慨之深。这颈联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也是诗人由首联,颔联的浪漫与欣喜之情向沉吟与悲凉的心情转变过渡之处。读了颈联,沧桑之感便悄然来临。从而想到历史的沧桑中,自己的偶像——山水诗人谢朓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所以诗人自然地写出尾联: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亲爱的诗友,感觉诗仙这首诗怎么样?欢迎诗友们各抒己见,和白马一齐探索诗仙的这首作品。更欢迎并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相关推荐:

谁能告诉我谢眺的一些名句呢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过程

在远方马伊琍和刘烨在一起了么

谁能告诉我些简单的贝斯弹奏方法

路旁土命五行缺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素

麻烦别人说什么礼貌用语

齐胸襦裙怎么才不显胖

标签: [db:标签]

声明:《谁能告诉我谢眺的一些名句呢》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谁能告诉我谢眺的一些名句呢

    谢眺名句如下: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出自《晚登三山还望京城邑》;2、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出自《玉阶怨》;3、江...

    百科 日期:2023-04-23

  • 奥迪q2l玻璃水加多少才满

    奥迪q2l玻璃水加多少才满奥迪q2l玻璃水加满5L。玻璃水是一种消耗品,主要由水、酒精、乙二醇等组成。具有清洁、防冻、防雾功能。它对前挡风...

    汽车 日期:2023-04-23

  • 2023中山十大打卡地公交线路信息汇总

    牧语田园 地点:中山市五桂山双合山村可以沿着天然小溪体验水帘洞天、淘沙寻宝、溪水捉鱼竹篮打水、勇挑重担、筑坝截水、逆水行舟、瀑布涌 ...

    景点 日期:2023-04-23

  •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过程

    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方法论实质上是哲学上的方法论原理在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作为科学,它本身又构成了一门软科学,它是为...

    百科 日期:2023-04-23

  • 开端开播

    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孙墨龙、刘洪源、老算共同执导,白敬亭、赵今麦领衔主演,刘奕君特别出演,刘涛友情出演,黄觉、刘丹联合主演的时...

    电影 日期:2023-04-23

  • 奥迪Q2L车身尺寸是多少

    奥迪Q2L车身尺寸是多少车身长4191毫米,宽1794毫米,高1508毫米,轴距2601毫米。奥迪Q2L是奥迪Q2L的海外版,是一款越野车。现在人们买车是为了舒适...

    汽车 日期:2023-04-23

  • 在远方马伊琍和刘烨在一起了么

    在电视剧《在远方》中马伊琍和刘烨在一起了。《在远方》以姚远为主线,讲述了姚远在孤儿院长大,后被二叔接出,早早进入社会,从底层快递员做起。在...

    百科 日期:2023-04-23

  • 雪中悍刀行第一季大结局改了多少

    雪中悍刀行第一季终于迎来了大结局,电视剧直接就魔改了原著的剧情,韩貂寺没有在徐凤年回北椋的途中就被截杀了。为了对付杀母仇人,徐凤年利用...

    电影 日期:2023-04-23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