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虎丘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虎丘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6-16 手机版

1、因为还未达到倾倒的角度。

2、据初步测量,塔顶已偏离底层中心约8米多。导致倾斜的原因,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初步分析,主要是由于塔基的不均匀沉降所致。

3、由于苏州云岩寺塔是建造在一个南高北低的斜坡上,北面填土较多,南面填土较少,厚薄不一样,受压后收缩程度也不同,造成塔基不均匀沉降,而使塔身向沉降的方向倾斜。

4、遇到雨天时,雨水就从塔顶的空洞直泻下灌,塔身几乎整个都在摇动,古塔的保护性修缮迫在眉睫。于是相关部门对塔身进行了抢险加固,每层加了3道钢箍,并在地面的东西和南北方向加上了十字拉结圆钢与塔身钢箍拉结并浇入混凝土地坪。

5、塔内壁喷了较厚的水泥浆以修补空洞。这次加固对防止塔身开裂起到作用,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塔基的沉降和塔身的倾斜问题,古塔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后来粗大的圆钢被绷断,北部裂缝迅速扩大,险情再度出现。

6、于是古塔在1977年至1986年接受了第二次修缮。这次修缮采用地下排桩式连续墙,分围、灌、盖、换四个阶段施工。即在塔身周围地下,密密打下44根水泥桩,把塔基紧紧箍住,犹如把塔栽在一个巨大而坚固的花盆中。千年古塔终于转危为安。

苏州虎丘山有什么人文景观?

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山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独享?吴中第一名胜?的美名。

有江南韵味的景点大多都是小巧玲珑的,而虎丘则显得比较大气。方圆100公顷的虎丘景区完美融合了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拥有山丘、奇石、峭壁、池潭、摩岩石刻、碑刻、古建筑等历史奇观。对于热爱钻研中国历史文化的游人来说,此处确为宝藏。


大运河遗产点:

千年运河水悠悠,虎丘大运河遗产点同样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见证者。

看着环山河旁绿树掩映着阳光,清幽旷远。乌篷船游弋于河道中央,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剑池:

?剑池?,传说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书写的。东面石崖上刻有四个蓝色的字体是?风壑云泉?,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

虎丘山最著名的两大景点,一个是虎丘塔,另个则是剑池。走近观摩,发现虎丘塔下矗立着把剑,只见剑柄,未见剑刃。

传说当年的吴王阖闾的殉葬品中有扁诸、鱼肠等三千把宝剑,故为剑池。此处可以说是虎丘最神秘的地方,相传吴王遗址的开口处就在这里。


虎丘塔:

虎丘塔是中国的第一斜塔,也是古老苏州的象征又名「云岩寺塔」。很多人知道虎丘应该都是因为云岩寺塔。

这座塔斜而不倒,所以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座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在全国仅存此例,云岩寺塔无论在建筑科学还是历史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塔共7层,外观构造非常精致,如今只能在外边观望,内部不做参观围绕斜塔走一圈,看不同角度呈现出来的景


憨憨泉:

继续行走我们到达憨憨泉,见到石头上所刻的"憨憨"二字我们不禁大笑,看了简介才了解

这是梁代著名的高僧憨憨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

拥翠山庄:

苏州唯?一座无水的园林,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园格局,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来到虎丘的后山,这里到处植被茂密,林木丰富,一群群山鸟绕塔飞旋,蔚为壮观。小小瀑布顺势而下,小溪流淌不息,两三人或在下去,或在拍照。让我真的有种拨云见雾之感。而且在虎丘,让我觉得很是有隐居之感。

虎丘虽不似那些苏州园林那般精致,但它的是武将的那种大气。依丘而建,与丘融为一体。而且,那种江南宅子曲折通幽,这道路看似与那亭子相近,却未必能通,铺了鹅卵石的路尽头,可能并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在虎丘展现的淋漓尽致。

关于苏州塔文化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  苏州古城多宝塔,自古以来,素有“宝塔之城”之称。据南宋碑刻《平江图》载,有塔三十余座。至今保存的古塔,数量仍十分可观,有报恩寺塔、虎丘云岩寺塔、罗汉院双塔、瑞光塔、楞枷寺塔、多宝佛塔、万佛宝塔、方塔、聚沙塔、光福塔、秦峰塔、慈云寺塔等20余座,其中楼阁式宋塔14座。苏州是中国现存楼阁式宋塔最多的市。这些宝塔作为古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精华,对苏州古城的风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苏州以供观赏登临的宝塔在全国首屈一指。隋朝仁寿元年曾在虎丘山上建塔,五代后周显德六年重建,自南宋建炎至清咸丰曾七次被焚,历史的千锤百炼,终于锻出了虎丘云岩寺塔古朴神奇的风姿,如今,它不仅是苏州的标识,而且也成为中国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三国孙权为迎接西域居国僧人性康而建瑞光塔,北宋天圣八年重建,塔身清秀柔和,塔座雕刻生动,为宋代宝塔佳作。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始建于南朝梁代,北宋元丰重建,苏轼曾舍铜角以藏舍利,南宋初金兵南下又毁,绍兴二十三年再建,此塔八面九层,重檐复宇,集壮阔与秀美,集古朴与纤巧于一身,体量为吴中宝塔之冠。北宋太平兴国七年王文罕兄弟创建砖塔两座,几度修缮始存至今,双塔腰细檐轻,玲珑秀丽,为他处所少见。灵岩山寺多宝佛塔初建于梁天监年,重建于北宋,再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明万历遭雷击塔檐被毁,1989年方丈明学法师耗资百万元重修,秀美塔影复又矗立于灵岩山顶。上方山楞枷寺塔初建于隋,宋太平兴国三年重建,砖砌仿楼阁式塔,挺拔秀丽,与石湖山水相辉映,成为江南绝景,将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苏州报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北部偏西报恩寺中(人民路652号),又称北寺塔。塔高9层(76米),占地1.3亩。该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报恩寺塔是中国楼阁式佛塔,传始建于三国吴,南朝梁(公元502-557年)时建有11层塔,北宋焚;元丰(1078~1085)年间重建为9层,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在宋金战中复毁;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改建成八面九层宝塔,现存北寺塔的砖结构塔身就是构筑于当时的原物。塔身的木构部分为清末重修,已不全是原貌。此塔曾刻入南宋绍定四年(1229)的《平江图》碑中。塔正当平江(即今苏州)最主要的南北向大街北端,成为大街的对景。
  寺南向,塔在大殿以北中轴线上,八角9层,砖身木檐混合结构。砖构双层套筒塔身,在内、外塔壁之间为回廊,内壁之中为方形塔心室,经由2或4条过道通向回廊,梯级设在回廊中。回廊地面为木楼板上铺砖,楼板由下层内、外壁伸出的叠涩砖支承。回廊、塔心室和过道均以砖砌出仿木结构的壁柱、斗拱或藻井。塔外各层塔身以砖柱分为3间,当心间设门,塔身以下为木结构平座回廊,绕以栏杆,栏杆柱升起承托塔身上的木檐,柱分每面为3间。底层之檐在重修时被接长成为副阶。全塔连同铁制塔刹共高约76米,其中塔刹占全高约1/5,底层副阶柱处平面直径约30米,外壁处直径17米。尺度巨大,但比例并不壮硕,翘起甚高的屋角、瘦长的塔刹,使全塔在宏伟中又蕴含着秀逸的风姿。  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18.8米,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4.3米,塔顶与刹约占1/5。塔高76米,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
  该塔塔身结构由外壁、回廊、内壁和塔心室组成。每层各面外壁以砖砌八角形柱分为三间,于当心间辟门。外壁、八角形回廊两壁及塔心方室壁上,均有砖制柱、额、斗拱隐出,自栌斗挑出木制华拱与昂。回廊转角处施木构横枋和月梁联结两壁,再以叠涩砖相对挑出,中央铺楼板,墁地砖。廊内置木制梯级。第九层回廊顶纯用叠涩砖挑至中点会合。第八、九层塔心方室中央立刹杆,上端穿出塔顶支承刹轮,下端以东西向大柁承托。塔基分基台与基座两部分,均为八角形石雕须弥座式。基台高1.34米,下枋满雕卷云纹。台外散水海墁较现地面低0.73米,基座高1.42米,边沿距底层塔壁0.78米,束腰处每面雕金甲护法力士坐像三尊,转角处雕卷草、如意纹饰。据考证,塔的外壁与塔心砖造部分,以及石筑基座、基台,基本上为宋代遗构,木构部分则以后代重修居多。各层塔门过道上和塔心方室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手法华丽,第三层塔心门过道上的藻井尤为精致。塔内砖砌梁额、斗拱、斗八藻井,顶层塔心刹杆,内檐五铺作双抄或单抄上昂斗拱,柱头铺作用圆栌斗,补间用讹角斗,内转角用凹斗,以及塔基须弥座石刻等,都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实物。
  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即应县木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巨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风韵,仍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风格。
  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
  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 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 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修,塔曾于南宋淳熙,明 洪武、永乐、天顺、嘉靖崇祯,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清咸丰十年 (1860年)又遭兵燹,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加以维修。
  瑞光寺塔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三部分构成,外壁以砖木斗拱挑出木构腰檐和平座。每面以柱划分为三间,当心间辟壶门或隐出直棂窗。底层四面辟门,第二、三两层八面辟门,第四至七层则上下交错四面置门。内外转角处均砌出圆形带卷刹的倚柱,柱头承阑额,上施斗拱。外 壁转角铺作出华拱三缝,补间铺作三层以下每面两朵,四层以上减为一朵。全塔 腰檐、平座、副阶、内壁面、塔心柱以及藻井、门道、佛龛诸处,共有各种木、 砖斗拱380余朵。修复后通高约53.6米,底层外壁对边11.2米。层高逐层递减,面 积也相应收敛,外轮廓微呈曲线,显得清秀柔和。入塔门,经过道即回廊,回廊 两壁施木梁连结,铺设楼面,第二、四层转角铺作上有月梁联系内外倚柱,廊内置登塔木梯。一至五层回廊当中砌八角形塔心砖柱,底层作须弥座式,第六、七 两层改用立柱、额枋和卧地对角梁组成的群柱框架木结构,对角梁中心与大柁上立刹杆木支承塔顶屋架和刹体。塔身底层周匝副阶,立廊柱24根,下承八角形基 台,周边为青石须弥座,对边23米,镌有狮兽、人物、如意、流云,简练流畅, 生动自然,堪称宋代石雕佳作。基台东边有横长方形月台伸出,正面砌踏道。
  此塔砖砌塔身基本上是宋代原构,第六、七两层及塔顶木构架虽为后代重修 ,但其群柱框架结构在现存古塔中并不多见。第三层为全塔的核心部位,砌有梁 枋式塔心基座,抹角及瓜棱形倚柱、额枋、壁龛、壶门等处还有“七朱八白”、 “折枝花”等红白两色宋代粉彩壁塑残迹。1978年发现秘藏珍贵文物的暗窟——“天宫”也在该层塔心内。底层塔心的“永定柱”作法,在现存古建筑中尚属罕 见,从而为研究宋“营造法式”提供了实物依据。瑞光寺塔建造精巧,造型优美 ,用材讲究,宝藏丰富,是宋代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仿木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是研究此类古塔演变发展及建筑技术的重要实例。
  瑞光塔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南的盘门内。
  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或“瑞光院塔”。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根据志书的记载,在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年)时,康居国僧人性康来到苏州,吴主孙权为他创建了这座佛寺,是苏州的著名佛寺之一。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了报答母恩,在此寺中建造了十三级舍利塔。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重修,并敕赐一枚铜牌置于塔顶。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并赐额为“瑞光禅寺”,相传塔上常常放五色祥光,故而改名为“瑞光塔”。明清两代又经过多次的修葺,但今天寺院的殿堂早已荒废,仅有此塔保存下来,并规划为苏州城南风景区的“盘门三景”之一。
  瑞光塔是砖木混合的楼阁式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共七级,塔身砖砌,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塔身的台基为石质须弥座式,座的四周束腰镌有狮兽、花卉、云纹等纹样。塔身的每层绕有木构的腰檐、平座,每面用柱子分划三间,正中置壶门或直棂窗。底层的正南北和正东西四面辟有四门,第二层、第三层为八面设门,第四层以上则是每上下层相错置门。塔的转角处都砌有圆形的倚柱,柱间用额枋连接,上施五铺作出双抄斗拱。现存塔残高42.44米,各层的高度依次递减,各层的平面直径也相应依次收敛,使外形的轮廓微成曲线,形制古朴,清秀柔和,隽秀挺拔,保存着唐宋古塔的建筑风格。
   虎丘塔,是云岩寺的一座佛塔,又称云岩寺塔。虎丘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九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961年(后周显德六年至北宋建隆二年),为砖塔。元代和明代几经修葺,现第七层为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前后修建的。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世界闻名的虎丘塔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虎丘塔是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公元959年(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即吴越钱弘俶十三年),建成于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据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高七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据有关专家调查,虎丘塔在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改建第七层时,发现明显倾斜。当时曾将此位置略向相反方向校正,以改变重心,纠正倾斜,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近300多年来塔身倾斜还在继续发展中,可能是由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所引起的。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
  虎丘塔在1957年加固时,曾在二、三隔层之间发现了许多五代至北宋时期的文物,其中有晶莹如玉的越窑青瓷莲花碗、精致的檀龛宝相和檀木经箱,以及涂金塔、铜佛像、铜镜、锦绣经帙等。这些文物有的有纪年题款,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证实了塔的创建年代。
  苏州虎丘塔虽在明代时就已倾斜,但后来经过加固,现在塔基已经固定,倾斜不会再有发展,这是中国现在倾斜度最大的古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它将长久地屹立下去并成为一处奇迹。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要比此塔晚一百多年。虎丘塔比比萨斜塔略低,如果虎丘塔原来的塔顶未毁,两塔高度相似,倾斜度也相差无几。因此虎丘塔也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虎丘塔与西安大雁塔相似,都是大型多层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它们同为七层,大雁塔现高64米,虎丘塔若恢复其初建原状(即包含原塔刹部分在内),也当在60米上下;它们都以条砖和黄泥为主要建筑材料,都是著名的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物。构成建筑特征的仿木构部分的柱、枋和斗棋等都以条砖砌筑而成,特别是塔壁外面层间的出檐都以砖砌叠涩构作,外伸不远,做法相似,这些都是虎丘塔与大雁塔的相似之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虎丘塔在许多方面又超过了建于唐代初期的大雁塔。
  首先,塔的平面形状已由方形过渡到八边形,这在建筑技术上是一个突破。方正规范的四边形建筑,如宫殿、官署、民居等,在传统建筑形式上都是正方形的,改为八边形,构作技术要复杂得多,但防御外力性能也大为增强。虎丘塔虽非第一座八边形塔,但在高层大型的八边形佛塔中无疑是属开先河的。自此以后,八边形塔成为我国佛塔的主要形式。
  虎丘塔为套筒式结构,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其层间的连接以叠涩砌作的砖砌体连接上下和左右,这样的结构,性能上十分优良,虎丘塔历经千年斜而不倒,与其优良的结构是分不开的。塔身平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全塔由8个外墩和4个内墩支承。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自虎丘塔之后的大型高层佛塔也多采用套筒式结构。当代世界上的高层建筑也多采用套筒结构,这足以显示出我国古代建筑匠师们的智慧和技巧了。
  虎丘塔的砌作、装饰等更为精致华美,如斗棋、柱、枋等已不同于大雁塔那浅显的象征手法了,而是按木构的真实尺寸做出,斗棋已出跳两次,形制粗硕、宏伟;斗棋与柱高的比例较大;其他如门、窗、梁、枋等的尺度和规模都再现了晚唐的风韵和特点。
  在建筑功能上,虎丘塔的外塔壁外面出现了平座栏杆,这就使登塔者能自由地走出塔体,扩展视野,从而改变了大雁塔那种只能从塔体门洞内往外观望的小视角状况。在虎丘塔之前的砖塔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塔体外建有平座栏杆的先例。
  虎丘塔的内外装饰,色彩鲜明浓烈,使仿木的氛围更加逼真。塔壁内外留存的百余幅牡丹和勾栏湖石塑画更是形态各异,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位于城东南角的定慧寺巷内,是苏州最具特色的两座砖塔,系唐代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创建,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 到过苏州的人,都忘不了苏州的古典园林和水巷小桥。其实,苏州还是一座宝塔之城。据有关史料记载,苏州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宝塔大约有100多座,保存下来的也有几十座,仅楼阁式宝塔就有20多座。而在这些古塔中,双塔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对双塔不仅在苏州是唯一的,即便在全国也绝无仅有,而双塔的塔刹之谜,更让其多了一份神秘色彩。两塔“外貌”几乎完全一样,分为7层,东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双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是一对佛塔,两塔间相距仅20来米。据导游介绍,像这样紧紧靠在一起的双塔在全国是唯一的,因为能在这么近距离修建两座塔,对地基的要求相当高。风雨千年,但双塔依旧挺立,这引起了中外建筑学家的高度关注,每年都有很多建筑学者慕名而来,有的建筑学教授甚至将自己的学生带到这里,进行实地教学。当然,引起建筑学家关注的不仅仅因为这些,塔冠上高达10米的塔刹更是让他们匪夷所思。据了解,这两个塔刹都是用生铁铸成,每个足有5吨重,当时的人是如何把这巨物“搬”上去的呢?建筑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的猜测是先用土将塔围起,然后沿着土坡将沉重的塔刹“牵”上去,但问题是由于当时寺庙已经存在,那么大的土坡又如何堆呢?也有人推测是架起石梯后再登上塔顶的,但这样的难度同样也不小。至于双塔的塔刹是如何被运到20多米的高处装上的,至今还是一个谜。正是这奇妙的谜,并不大的双塔院每年都能吸引5万多名游客前来参观。楞伽寺塔俗称上方塔,位于石湖上方山顶,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楞伽寺早废,明代以后即改建五通神祠,现存殿堂系晚清遗构。祠内存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上方宝塔碑记》石刻一方。

据清同治《苏州府志》载,楞伽寺塔系隋大业四年(608年)吴郡太守李显创建。司户严德盛所撰塔铭云:"以九舍利置其中,金瓶外重。留诸弗朽,遇劫火而不烧;守诸不移,漂劫水而不易。"隋塔虽经唐咸通九年(868年)重修,仍难免废毁。现塔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重建,虽未见志书记载,但有宋塔结构特征和塔壁所存"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岁重建"、"楞伽宝塔"等塔砖铭文可考。

楞伽寺塔系砖结构,外观仿楼阁式木塔,八面七级。现高约23米,层高依次递减,平面大小相应收敛,比例尚称合度,外观挺拨玲珑。

塔底层边长2.4米,原有副阶周匝,早已圮坏,仅存石础与宽约2米的台基。第二层现无檐,自第三层起设腰檐、平座。每层塔壁四面辟壶门,另四面仅隐出壶门形,壶门两侧有柱,进门为过道,其顶以砖叠涩成藻井。过道以内为塔室,一、二层为小八角形,三层以上为方形,中无塔心柱,亦无楼板、扶梯,惟第四层横有棱木。各层塔壁外转角处均砌出圆形倚柱,上承阑额和由额,无普柏枋。一、二层额枋上现无斗拱,三层以上隐出"一斗三升"转角铺作及每面一朵补间铺作,栌斗作方形。斗拱上承撩檐枋,其上为斜面托檐,再上以菱角牙子和板檐砖各三层相间叠涩悬挑出檐,转角处略呈反翘,上施瓦垄垂脊,檐口轮廓圜和,脊端起翘,显出江南建筑风格。各层平座亦以叠涩砖挑出。塔刹已残缺,近代重修时杂套成葫芦形宝顶。

塔室壁面以叠涩法逐层向中心收敛,各层塔室平面方位作45度错叠配置,壶门的位置亦随塔室而逐层交替。这种"错角结构"与建于太平兴国七年的罗汉院双塔雷同,是江南宋塔特有的一种结构方式。

此塔虽经明崇祯十年至十三年重修,民国时也维修过,并于底层东向正门前增构短庑,外貌有些改观,但主体结构仍为宋代遗存,现状尚称完整,是研究唐宋间砖塔演变的一处实物例证。1962年曾调查塔的现状。1963年小修,加固塔体,并安装避雷针。1993年铺砌塔基平台,并加筑砖墙护塔。

楞伽寺塔耸峙于上方山巅,下临石湖,玲珑塔影与明山秀水相映,有画龙点睛之妙。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上方山“如披褐道士,丰神特秀”。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他的《已亥杂诗》中也有一首咏上方山七绝“拟策孤筇避冶游,上方一塔俯清秋;太湖夜照山灵影,顽福甘心让虎丘。”苏州城中曾有七座小型砖塔,多为宋代所建。其中两座早毁,两座毁于清乾隆间,白塔于1928年拓宽临顿路时拆除,濂溪坊的一座也于50年代加阔路面时拆去。所以七座只剩此一座。《吴门表隐》谓此塔乃“城中七塔”之第二,“在孟子堂东”,即今所称甲辰巷。 甲辰巷砖塔是一座小巧玲珑、精致的五层楼阁式古塔,高仅6.28米。塔平面呈八角形,每层有腰檐出挑,门窗方位交错,通体由青砖砌筑,不用寸土块石,不施粉彩,造型古朴清秀。该塔早在清代末年就湮没在民居宅院中,环绕塔身又搭建了房屋,恰似“养在深闺人未识”。  甲辰巷砖塔因其小,所以民间讹称为“幢”,苏州旧有“熏幢”的风俗--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供盂兰盆会之际,百姓聚集塔周,烧香点烛,设斋拜忏,显得非常热闹。

虎丘塔的介绍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世界闻名的虎丘塔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其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两塔被誉为“江南二古塔”。

扩展资料

虎丘塔为套筒式结构,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其层间的连接以叠涩砌作的砖砌体连接上下和左右,这样的结构,性能上十分优良,虎丘塔历经千年斜而不倒,与其优良的结构是分不开的。塔身平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

全塔由8个外墩和4个内墩支承。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自虎丘塔之后的大型高层佛塔也多采用套筒式结构。当代世界上的高层建筑也多采用套筒结构,这足以显示出我国古代建筑匠师们的智慧和技巧了。

虎丘塔的砌作、装饰等更为精致华美,如斗棋、柱、枋等已不同于大雁塔那浅显的象征手法了,而是按木构的真实尺寸做出,斗棋已出跳两次,形制粗硕、宏伟;斗棋与柱高的比例较大;其他如门、窗、虎丘塔梁、枋等的尺度和规模都再现了晚唐的风韵和特点。

在建筑功能上,虎丘塔的外塔壁外面出现了平座栏杆,这就使登塔者能自由地走出塔体,扩展视野,从而改变了大雁塔那种只能从塔体门洞内往外观望的小视角状况。在虎丘塔之前的砖塔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塔体外建有平座栏杆的先例。

-虎丘塔

虎丘斜塔什么时候倒

虎丘斜塔不会倒。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虎丘斜塔,塔高47米,八角七层,青砖造就,此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历经千年岁月,虎丘塔依然巍峨地耸立着。

相关推荐:

虎丘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电钢琴和钢琴的区别

女生说lv网络用语什么意思

羊毛帽子洗缩水了怎么复原

保护环境建议

6sp电池多少毫安

爆衫是什么意思

南伞属于云南哪里

标签: 虎丘 不倒

声明:《虎丘塔为什么斜而不倒》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2023宁波农业银行地铁乘车优惠时间+领券入口

    农业银行地铁乘车优惠领取一、优惠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二、领取入口中国农业银行APP(点击下载) 用户可登陆中国农业银行APP首页,点击“...

    八卦 日期:2023-06-16

  • 虎丘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1、因为还未达到倾倒的角度。2、据初步测量,塔顶已偏离底层中心约8米多。导致倾斜的原因,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初步分析,主要是由于塔基的...

    百科 日期:2023-06-16

  • 痛经、不孕多因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文指导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上图左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姚书忠教授(上图右二);京都府立医科...

    健康 日期:2023-06-16

  • dy车什么意思

    DY车就是抵押车的意思。DY是抵押两个字的首字母缩写。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抵押车。车主需要用钱,把车开到典当行抵押给典当行换钱。这时...

    汽车 日期:2023-06-16

  • 2022年一级建造执业药师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厅发〔2023〕3号),为做好2022年度一级建...

    八卦 日期:2023-06-16

  • 2023南京总统府五一劳动节需不需要预约

    需要预约,免费人群需要预约免费0元票(详见>>>);旅行社团队参观南京总统府也需要预约。☞ 团队预约方式:网络预订(https://sso.njztf.cn)。☞ 免费...

    景点 日期:2023-06-16

  • 想马上怀孕,关键不是“啪啪啪”

    5月啊,天气温温和和,正是备孕的好时节呢!此时不“啪啪啪”,更待何时?啪啪啪是不是次数越多,就越容易中奖呢?其实并不一定,有的人赶着趟儿啪啪啪,可偏...

    健康 日期:2023-06-16

  • 力帆轩朗用了什么悬架

    力帆轩朗的前悬架使用了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悬架使用了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力帆轩朗是力帆旗下的一款mpv车型,这款车的长宽高分别是4720毫米,1840...

    汽车 日期:2023-06-16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