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 > 八卦 > 武契奇:塞正尽力在俄和西方间保持中立,但无法保证将来也如此

武契奇:塞正尽力在俄和西方间保持中立,但无法保证将来也如此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4-26 手机版

【环球网报道】据俄新社6日报道,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塞媒采访时称,塞尔维亚政府正尽力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保持中立,但无法保证将来也能做到这一点。对此,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称,武契奇谈到了塞尔维亚放弃中立的可能性。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俄新社报道称,武契奇在采访中称,“到现在我们都还能保持独立和军事中立。塞尔维亚不想加入北约国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等一些国家的行列。目前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至于我们将来是否也想这么做,我无法向大家发誓,这会是不现实的、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报道称,武契奇称,塞尔维亚正在尽力坚持当前的政策。不过,他还称,“我们正在走欧洲道路,我们想融入欧洲,我们知道条件有多艰难,尤其是在科索沃问题上,我们稍后会谈到这一点。但如果不融入欧洲,我们就无法做很多事……我们没有太多选择,也别无选择”。

去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欧盟宣布了多项对俄制裁措施,涉及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不过,塞尔维亚一直坚持不加入欧盟制裁俄罗斯行列的立场。武契奇去年8月30日称,塞方不考虑改变在对俄制裁问题上的政策。他还称,如果将半年来塞尔维亚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受到的压力写成一本书,那么会比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厚。

据俄新社报道,武契奇今年2月11日曾表示,由于西方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塞尔维亚可能将不得不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武契奇认为,塞尔维亚被迫这样做的时刻很快就会到来,“让我尽可能地拖延时间。我不会对民众隐瞒任何事情”。不过,据媒体报道,同月21日,正在阿布扎比进行访问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塞尔维亚有自己的政策,认真、负责、独立、自主,是欧洲唯一坚持不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他表示,在对俄制裁方面,塞尔维亚的处境将越来越艰难,但他相信未来能够坚持自己的政策。

延伸阅读

芬兰成北约第31个成员国后 北约与俄边界线增加了一倍

4月3日,芬兰总统办公室表示,芬兰将于4月4日正式加入北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北约总部外4日将升起芬兰国旗,届时芬兰将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国。

自去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后,由桑娜·马林领导的芬兰政府于当年5月放弃了坚持了数十年的中立政策,与瑞典一起积极申请加入北约。

而就在4月2日,马林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败给了芬兰民族联合党和芬兰人党。按照惯例,马林将在下一届政府组阁成功后离任。

如今看来,芬兰“入约”,并未在选举中给马林起到加分作用。但在芬兰“入约”后,欧洲的安全形势又将出现新的变数。

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线增加了一倍

芬兰“入约”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线增加了一倍。

芬兰“入约”前,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线约1210公里。而芬兰与俄罗斯的边界线就长达1340公里。芬兰“入约”后,北约和俄罗斯的边界线将增加一倍有余。

这无疑将极大增加俄罗斯防御北约的压力。所以自芬兰宣布申请加入北约以来,俄罗斯方面多次发出警告。

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芬兰加入北约“绝对”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俄外交部警告称,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技术性军事手段或其他手段来消除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所造成的威胁。

在芬兰“入约”已成定局后,俄方宣布将加强在俄罗斯西部和西北部的军事力量作为回应。



3月27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会议员投票表决芬兰加入北约的申请。图/新华社

瑞典已有“入约”替代方案

与芬兰相比,曾表示在“入约”问题上与芬兰共进退的瑞典现在落后了一步。目前,瑞典被土耳其和匈牙利两个北约成员国拒之门外。

今年1月,瑞典政府批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针对土耳其政府、支持库尔德人的多场示威活动。土耳其此前交给瑞典一份120人的引渡名单,也没有得到瑞典批准。这引发土方强烈不满。

匈牙利政府则表示,多年来瑞典对匈牙利持敌对态度,“一再热衷于通过外交途径批判匈牙利”,因此一直阻止匈牙利议会批准瑞典“入约”程序。

虽然瑞典“入约”仍有障碍,但近日成立的北欧四国联合空军等于帮助瑞典绕过了这些关隘。

3月24日,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4个北欧国家以应对俄罗斯威胁为由,在德国北约军事基地签署了加快推进联合空军建设的意向书。

根据意向书,四国联合空军将有400多架战斗机可供使用,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空军联队,仅次于俄罗斯。北欧国家未来还将购买美国F-35战斗机替换现有部分库存,因此战力还会增强。

意向书还表示,联合空军将在北约框架下开发北欧联合空中作战概念,未来成立的北欧空中作战中心指挥架构还可“容纳美国和加拿大”。

对于俄罗斯来说,北欧联合空军带来的潜在威胁,已经超过了瑞典是否“入约”。



2月2日,芬兰总理马林(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与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示芬兰决定坚持与瑞典共同加入北约。图/新华社

欧洲擦枪走火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芬兰“入约”和北欧联合空军的建立,从两个方面延展了北约的势力范围。

一方面,芬兰“入约”扩大了北约成员国的规模,把北约推到了俄罗斯西部和西北部边界。

而另一方面,组建北欧联合空军的四国中,芬兰、挪威和丹麦已经是北约成员国,学习的又是北约模版,今后其空中作战中心与美国指挥的北约空中指挥中心连接不存在障碍,因此在未来,有可能演变为北约的分支。

自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以来,俄罗斯方面除警告外,也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案。比如在俄芬边境部署军用气球、驻扎在圣彼得堡附近的部队持续进行战斗值班、根据情况变化部署针对芬兰和瑞典的战术核导弹等等。

此前,北约一直在加强其东翼的军事部署,北约东翼与俄罗斯之间的边界地带已经布满了“火药桶”。

现在,北约东北翼与俄罗斯西部、西北部之间的边界地带火药味也逐渐浓烈起来了。对于欧洲来说,局势这样演变,真的有助于安全吗?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久违发声的武契奇突然发声,揭穿了北约国家的真面目,透露出什么信息?

当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了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更是将重点放在了当地,想要借用这个机会来进一步打压俄罗斯。实际上北约身为幕后推手,已经深入参与了当地的冲突之中。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冲突开始的时候,就展开了大量的舆论攻势,不过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还是有不少国家选择尊重当地历史,不拉偏架,中国和塞尔维亚就是典型例子。

环球网消息指出,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临时代办田一澍在塞历史最悠久的主流媒体《政治报》发表题为《鲜血凝成坚固友谊,携手应对安全挑战》的署名文章,纪念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遭北约轰炸23周年,并宣介全球安全倡议。

中方在倡议中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通胀压力持续上升,金融、贸易、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各种危机接踵而至,世界不需要“新冷战”,欧洲更不需要“新冷战”。

北约等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们应努力做和平的“稳定器”而非冲突的“鼓风机”,同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一道站在和平与正义的一边,切实重视有关国家的正当合理安全关切,为缓和局势、解决问题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借机以意识形态划线煽动对抗分裂、打着所谓“规则”的旗号破坏国际秩序。

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此前更是已经多次强调,塞尔维亚会保持绝对的军事中立,不会以任何形式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中国和塞尔维亚的表态给俄罗斯送上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代表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态度,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俄乌冲突,单边制裁俄罗斯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

武契奇称7国确认取消承认科索沃,这背后透露了哪些信息?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德意志帝国外交史,对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有较深的理解

本人不喜抄袭网络---以下完全手打原创,希望您能尊重

早在普鲁士时代,普鲁士同俄国就有着长期良好的关系,在1871年帝国建立后,俄德两国的关系并未减弱,两次签订三皇同盟---几乎实现了俾斯麦孤立法国,并且稳定欧洲的战略。然而,德国国内的政治变动,以及巴尔干危机的加深导致德国必须在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做出选择---于是德国同奥匈帝国秘密签订Dual Alliance (1879),但是俾斯麦仍然试图通过再保险条约来避免出现俄法同盟。

问题在于,19世纪末期的国际形势变化很大,巴尔干的问题俾斯麦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般的救火---无法根治,德国内部的工业界,军方和皇帝等不同的力量开始干涉外交政策---导致一些列的变动,包括俾斯麦的被迫离职,再保险条约的放弃,德国高关税出台,封闭俄国有价债券等结果---最终导致德国和俄国反目,俄法联盟出现

简单的讲,原因可分为国内原因(农业,军方,工业界和皇帝)和国际原因(主要是巴尔干和近东问题)

本人曾经写过德意志帝国的外交简史,我就从自己原来的原创文章摘录并改编一下---来解释您提出的问题

如果您想对德意志帝国外交有全景式的了解的话,可以去看我的那篇文章---我后面会附上链接(太长了,发布上来)

破旧的三驾马车

在俾斯麦1871年后的外交目标中,最为关键的即为孤立法国,巩固胜利果实,以实现欧洲和平。而实际运作的结果就是于1873年生效的第一次三皇同盟(Dreikaiserbund)。俾斯麦多方努力,于1872年促使德意志皇帝,沙皇和奥地利皇帝会面并达成一定的共识,建立了同盟关系,期限5年。

但是这个同盟仅仅建立在三国间的一些共同性上---对传统君主制的拥护和对波兰的占领。三位皇帝一致同意一起对抗共和主义和社会主义,然而,仅仅是将会一同协商以应对其他国家威胁欧洲和平的突发问题。这种结果距离俾斯麦试图完全孤立法国的目标差之甚远。以陈旧的贵族式的礼节维持的这辆三驾马车并不令人放心。1815年达成的神圣同盟和三皇同盟十分相似,是由五大国达成的一致应对自由主义威胁的‘联合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曾经自信的向奥地利皇室表示,俄国可以随时出动50万大军确保任何欧洲的革命被迅速扑灭。在匈牙利暴乱时,俄国军队如承诺般雷霆而至,以欧洲宪兵的身份确保欧洲体制的维持。然而,国际势力的增长,舆论的失控,催生出两个比自由主义甚至俾斯麦最为畏惧的社会主义还要可怕的‘恶魔’---泛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1854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不祥之兆,俄国涌现的泛斯拉夫主义运动使其领导层极度渴望扩大在巴尔干的影响以‘解放’斯拉夫人,而混杂着对东正教‘俄罗斯传统’的维护---企图控制圣地教堂与自称天主教保护人的拿破仑三世撞车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位拿破仑皇帝的沙文主义萌芽,试图以外部战争转嫁国内矛盾,直接导致战争爆发。有趣的是,在英国由于未知原因的‘反泛斯拉夫主义’思想的迅速传播,导致民意反俄情绪激化---竟然导致英国违背自己一贯政策而参战。初期由于军事开支限制而导致的进展缓慢居然第一次激发民族主义反弹,导致军费翻倍---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作用开始体现。随之结果即为,1815年以来的维也纳公约体系完全崩溃。

而被1848年革命所震撼的易北河东的普鲁士地主们不得不采取‘进攻型防御’,却苦于国王的软弱,至到1861年威廉一世成为国王,并随后以多次解散议会,并终于在1862年任命被自由主义者称为所谓‘上帝赐予保守派射出的最后一支锐利的弩箭’---俾斯麦为首相。由俾斯麦领导下,保守阶级实施一系列的军事冒险,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所积极倡导的三皇同盟不但是为了孤立法国,也一定因素上包含了东普鲁士容克阶层的防御性策略。然而,俾斯麦很快认识到自己陷入内忧外患之中。陈旧的马车,在泛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旋风中随时会散架---尤其是在那个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

火药桶上的纵火者

巴尔干的火药桶对中国人并不陌生,1999年大使馆‘误炸’事件曾导致中美关系恶化。巴尔干半岛复杂的政治及民族问题,可以归结到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终结了千年不朽的拜占庭帝国,并向巴尔干半岛扩张,一度兵临维也纳。随后俄罗斯帝国崛起,尤其是在女大帝叶卡捷琳娜时代两次击败奥斯曼,从而使俄国势力扩张到黑海甚至巴尔干。然而,匈牙利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奥地利等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桥头堡垒。于是,巴尔干地区形成三种势力---奥地利(1867年后为奥匈帝国),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此外,还有着复杂的民族分布---尤其以塞尔维亚人的问题最大,原因在于其分布范围繁杂,为后来百余年的战争埋下伏笔。

而自希腊独立后,奥斯曼帝国对其除伊斯坦布尔之外的欧洲部分完全失去了控制,各个地方民族各自为政。而在19世纪中叶,泛斯拉夫思想开始流行起来,俄罗斯皇室开始将东南欧东正教教徒和斯拉夫人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子民’,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摆脱土耳其人的暴政。而对于奥地利帝国而言,帝国境内的大量斯拉夫人,尤其是塞尔维亚人很可能会受俄国人的鼓励而独立。所以,奥地利帝国传统上坚决反对俄罗斯帮助黑海东岸的斯拉夫人独立。而在1866年奥地利于七周战争负于普鲁士后,彻底丧失了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力,从而东欧问题就变得事关生死了。为此,奥地利皇帝认清形势,承认匈牙利人在其地区的内政权从而组建奥地利-匈牙利帝国。而建立这个双头龙的主要目的就是联合匈牙利人排挤波兰人和斯拉夫人。奥匈帝国加入三皇同盟后,觉得巴尔干问题或许会平静下来,不料,纵火者塞尔维亚人不惜炸死自己也要点燃火药桶。

1875年,也就是三皇同盟的第三年,在Bosnia(波斯尼亚)和 Herzegovina(黑塞哥维那)发生了宗教人士暴动,以反抗土耳其人。结果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强烈传染性,潜伏了一年多后,暴乱传播到了保加利亚。借此机会,塞尔维亚和Montenegro(黑山)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俄罗斯那时候可没有美国人去牵制---有上千名‘志愿者’加入了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帝国对任何巴尔干半岛的变化都是异常敏感的,强烈反对俄国干涉。俾斯麦也开始担忧自己是否需要在俄奥之间抉择,但所幸巴尔干问题和近东问题有直接联系,自克里米亚战争后,英国一贯支持土耳其人对抗俄国,故而不会束手旁观。俄国外长Gorchakov意识到俄国很可能被孤立而陷入第二次克里米亚悲剧,于是开始与各国秘密磋商,最终达成一致,如果土耳其人赢了,则阻止其进一步报复参战国,保持形势不变。如土耳其人败,则俄国获得南部Bessarabia(斯大林也看上这里了,导致违反1939年秘密协定与德国开战)而奥匈获得Bosnia-Herzegovina,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自治。

可结果完全超出列强们的算盘---土耳其人大获全胜,这样俄国什么也捞不到了,在国内的泛斯拉夫团体大力呼吁俄国直接干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声称他‘仅仅’想‘保护’当地的东正教徒,然而没有任何大国愿意支持他。自认为搞了改革有了肌肉的沙皇立刻恢复其骨子里的做派---自己单干!这时候俄奥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双方均转向俾斯麦,奥匈寻求支持,俄国希望德国中立,均遭到拒绝。亚历山大二世毕竟比他父亲高明,不仅如先前般许诺奥匈获得土地(Bosnia-Herzegovina),并声称新的独立国家的规模会很小。于是在奥匈帝国默许的情况下,俄国于1877年入侵奥斯曼帝国,并于1878年和土耳其人在距伊斯坦布尔不远的San Stefano签下城下之盟,这时候奥匈帝国,甚至俾斯麦才发现沙皇把大家全都骗了!火药桶不但被点燃而且变得更多了。

柏林的多边协商

奥匈的外长Andrassy觉得自己完全被骗了,俄国与土耳其达成协议,建立了一个‘大保加利亚’,居然在爱琴海也有出海口!这将使奥匈在东南欧陷入半包围且俄国舰队不出黑海的局面肯定会被改写了,于是奥匈动员了。英国更是从印度大规模调兵,准备和俄国开战。眼看着自己的三皇同盟竟然趋于瓦解,俾斯麦不得不扮演‘诚实掮客’于1878年邀请各方到柏林进行多边协商,解决巴尔干危机。

教科书上刻板地指出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的大国地位,什么欧洲仲裁者地位---俾斯麦可不这么想,因为会议的结果很可能使德国开罪双方。不过,开会前俾斯麦作了不少准备工作---达成共识,即俄国需裁减‘大保加利亚’,而英国需要保证奥斯曼帝国安全从而获得塞浦路斯,而奥匈仍可在大英帝国保证下获得Bosnia-Herzegovina。

以上的条件在会议上终于通过,但是‘大保加利亚’不但减小,而且一分为三,北部独立,东南部自治,其余仍还给土耳其人。这种简单的地图操作完全不顾及民族问题,把巴尔干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现在不光塞尔维亚是火药桶,保加利亚地区也有很大的危险了。俄国各界大肆抨击沙皇‘卖国’,并形容会议是‘欧洲王子俾斯麦率领下对俄国的围攻’。俾斯麦在会议中的决断不无道理,英国人和奥匈的实力大于俄国本身。但是,俄国人对俾斯麦十分信任,这种使俄国不能‘满载而归’的会议大大打击俄国人对德国的信息。英国人借此机会减轻了其在阿富汗的压力,并离间了俾斯麦的大陆稳定器---三皇同盟。1878年刚好也是三皇同盟到期的年份,俄德关系恶化使续签成为泡影。俾斯麦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俄国与法国结盟的景象和结果---‘泰坦之战’。俾斯麦这时候陷入彷徨,或者说整个德意志帝国的命运也开始摇摆不定了---是拼命维持现状,还是先发制人呢?

复杂的减震器

柏林会议后,俾斯麦意识到德意志必须在俄国和奥匈间抉择---至少是先后顺序的区别。而同俄国结盟会不但与奥国决裂,并得罪英国这个狡诈的对手。于是,俾斯麦在1879年秋天与奥匈帝国签订德奥秘密协定(The Dual Alliance),实质上是一个完全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德国或奥匈与‘第三方’作战时,缔约方需中立---直至俄国干涉。这份条约后经四次续约,一直维持到1918年,随着第二帝国的垮台而终止。但是俾斯麦并没有打算彻底同俄国决裂,他认为自己可以使俄国‘冷却’下来。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处于守势,所以支持奥匈是理所当然。但是德意志帝国的特殊性质使其外交政策不仅仅取决于国际形势,而更取决于国内的问题。而这种现象使帝国的开始走进死胡同,连俾斯麦也难以控制。

尽管俾斯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声称,德奥同盟是在1866年就开始设计的,但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1879年前俾斯麦有类似打算,显然俾斯麦低估了巴尔干问题的恶化速度。当然,他真正想隐瞒的是自己所受的国内压力。易北河东的农业巨头们的所代表的整个帝国的核心的压力和俾斯麦自认为能打击俄国从而驯服俄国的自大想法,使德国农产品保护性关税于1880年正式实施。而俄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急需出口农产品换外汇,这无疑加深了矛盾。

而德国南部天主教代言人中央党更是大力支持同奥国联盟,为了应对新兴的社会主义民主党(SPD),俾斯麦不得不同天主教和解,从而选择奥国同盟。以容克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总参谋部更是从1879年就开始东线演习策划---目标俄国。毛奇开始考虑对俄作战问题,总参谋部自此之后每年均策划两场东西线演习,这无疑影响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俾斯麦对先发制人产生怀疑,但是外交时机并不存在。巧合的是,机会来了---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俄国也不得不在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极端分子的战线上挣扎。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希望建立新同盟---可是奥匈帝国仍然想拉俾斯麦下水对付俄国。俾斯麦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对维也纳施加压力终于促成第二次三皇同盟。

同盟规定当任一缔约国与其他列强开战时,其他缔约国保持中立---这就能确保德国单独对法国作战。而俄奥在巴尔干划分势力范围,而奥匈承认‘大保加利亚’。三方一同阻止黑海海峡被英国使用,任何巴尔干变动都须多边谈判。这样,俾斯麦终于使奥匈让步,短时间内冻结火药桶。而俄国则成功的孤立了英国,实际上,孤立英国对德意志帝国非常有力。俾斯麦并不一定预见不到德英交恶的远景,但是帝国的皇太子属于自由主义者且有亲英倾向。普法战争时,俾斯麦就已皇储矛盾激化,皇储身边的犹太政治家在不断策划对抗俾斯麦的计划。俾斯麦考虑到皇储的问题才避免与英国直接冲突,而俄国在获得巴尔干保证后会转而向英国施加压力。德国就有一次处于超然地位,且不涉及奥匈帝国,这样形势就远比1878年柏林会议要好。在这种情况下,‘泰坦之战’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威胁。

俾斯麦在1881年曾经公开声称,‘只要我还是首相,德意志帝国不会有任何殖民政策’。俾斯麦希望把法国政府的注意力吸引到非洲去,这样英法之间的矛盾就会升温,德国就又可以充当仲裁者。然而,英法之间的斗争尚未起时,法国却与意大利斗起来了。原来,俾斯麦曾支持法国获得突尼斯,而意大利在突尼斯投资巨大,故而引起意大利人的愤怒。而意大利政府又与教皇发生矛盾,为了孤立法国和天主教皇,意大利主动要求与德奥结盟,正中俾斯麦下怀。于是,德国,奥匈和意大利在1882年签订三国同盟。同盟规定如任一缔约方遭到两个或以上列强进攻时,其他缔约国将予以支持。而特别规定,如奥匈与俄国开战,意大利中立。如法国入侵德国,则意大利需支援。如意大利被法国进攻,其他两个需参战。这样法国就在欧洲大陆被彻底孤立。

1881-1883年奥匈帝国在俾斯麦的帮助下与塞尔维亚达成共识,并且将罗马尼亚拉入反俄阵线。德奥将承诺保卫罗马尼亚,而后者将在俄国进攻奥国时参加战争。而在1882年时英国强占埃及,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恶化,使三皇同盟在1884年成功续约。俾斯麦将其外交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包含德奥秘密同盟,三皇同盟,三国同盟,德奥罗马尼亚同盟等多个协定组成的复杂减震器形成了。值得一提的时,所有缔约的内容均将德国描述为防御方(除了德奥密约),这意味着俾斯麦已经在先发制人和保持现状之间做出了选择。1884年也被称作是俾斯麦系统的巅峰。但是正如后来第三帝国的虎式坦克一样,复杂的动力和悬挂系统会在突发事件上掉链子。巅峰后仅一年,巴尔干的又一次危机使俾斯麦又一次陷入被动局面而疲于奔命。

不保险的再保险条约

正如前文所提及,1878年柏林会议上将‘大保加利亚’一分为三会导致更多问题。果不其然,1885年巴尔干危机于保加利亚爆发。保加利亚大公亚历山大自行吞并‘独立’的东南保加利亚,有摆脱俄国的迹象。亚历山大三世急于阻止合并,不料木已成舟,俄国外交政策完全失败,开始策划吞并保加利亚。俄国与奥匈有再次开战的危险,而在法国‘复仇将军’Boulanger支持率迅速增加,西方极不稳定。俾斯麦如救火队长般在3月联合法国,意大利和英国达成第一次地中海协定---要求保持东地中海现状,以遏制俄国扩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奇再一次提出向俄国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而被俾斯麦简单地拒绝了。

三皇同盟又一次有瓦解的危险,俾斯麦拒绝毛奇是因为他自己另有打算---三个月之后,俾斯麦与俄国秘密接触,于6月18日签订秘密协定---再保险条约( Reinsurance treaty)。再保险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法国与奥匈帝国除外)交战时,另一方需善意地保持中立且尽力使战争局部化,而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鲁美利亚(即东南保加利亚)的‘优势地位’的合法性。双方重申1881年三皇同盟所达成的一致---即俄德共同对奥斯曼帝国施加压力,不允许他国海军进入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主要针对英国。

另外,在附加文本里,俾斯麦承诺在俄国采取军事行动保卫黑海海峡时,德国会保持善意地中立,并予以道义的外交支持。

俾斯麦此举暗示他甚至支持俄国占领伊斯坦布尔,但是这种行为肯定会遭到英法的强烈反对。正如再保险条约内容所述,该条约不能确保俄国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但是该条约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进攻性’的反德联盟。而且,俾斯麦认为该条约可以阻止巴尔干危机的恶化。但是,如果奥匈帝国受挑动而主动进攻俄国呢?那么再保险条约就会变成不保险条约了!

俾斯麦在其回忆录《思考与回忆》中谈及总参谋部要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时写道,这种愿望是由于一个机构所必然具有的精神引发的,对这个机构他不想加以评论。但是,如果面对这种愿望的是一个对片面的和违反宪法的措施缺乏洞察力和抵制力的统治者,那将是危险的。由此,总参谋部与政治领导之间的典型关系也可窥见一斑。又回到原来的问题上了,如果一个富于侵略性的总参谋长面对的是一个轻率随意和意志软弱、缺乏洞察力的统治者和没有政治自主性的宰相时,又将会发生什么呢?

以上可以看出,俾斯麦固然担心奥匈帝国的激进路线将德国拖入战争,然而他更畏惧德国国内的问题。如果农业主同盟和总参谋部忽略政治代价,极有可能将德国带入战争。但是反过来讲,俾斯麦就能保证他走钢丝的把戏能维持到永远?法国在西线的防御设施的完善,使得单独对法作战的难度不断加大。总参谋部里对俄国先发制人的呼声越来越高,俄国工业化极为依赖德国投资,然而由于军方担心俄国会用这些资金来提高俄国西部的铁路网---而德国总参谋部最依赖的就是铁路-大军团作战。于是在总参谋部和农场主的联合作用下,1887年11月德国政府干脆封杀俄国有价证券!---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俄国不得不引入法国这个‘共和国’的资本来发展经济。德国国内的前工业时代权贵逆历史大潮而行,不但压制工业新兴集团,还给德国外交造成重创。而随即俄国同法国在埃及问题上合作抗英---让俾斯麦的神经更为紧张了,俄国在巴尔干越来越大的野心使俾斯麦对俄国已经开始失望了。为了警告俄国,俾斯麦突然将德奥秘密协定公开,终于在12月同英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达成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从根本上防止任何形式的俄国对保加利亚的占领。1888年,俾斯麦支持俄国使反俄的保加利亚大公下台,使保加利亚问题得以解决。

俾斯麦通过两次地中海协定使巴尔干同近东问题联系到一起,促成俄国,英国,意大利和奥匈之间的互相遏制。然而,泛民族主义的狂潮使这种复杂的结构有随时瓦解的危险。俾斯麦利亚自己的实用主义的灵活手段和威望能暂时强压住烈焰,但是这种情况又能维持多久呢?俾斯麦1886年写给自己儿子信中就担忧的写道‘一旦俄奥开战,无论谁是进攻方,德国都别无选择,只能加入奥匈帝国一方’。在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德国的弹性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俾斯麦不曾考虑,或者不愿意考虑的问题---德国人真的‘满足’了吗?作为第一大出口国,德国人就愿意作为加工车间到永远,而屈服于法兰克福的‘法兰克人’(罗斯柴尔德)?

领航员离船与‘阴险的海神之子’

1888年是所谓‘三皇之年’,老皇帝威廉一世与‘亲英派’的皇太子(在位不到三个月)先后病逝---而皇太子威廉成为新的德意志皇帝,即威廉二世。29岁的威廉二世年轻气盛,不久就在这种政见上与俾斯麦发生冲突。当今的各种著作大多对威廉二世持负面态度,认为他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甚至认为他有心理疾病---这是某些历史学家损人的高招(希特勒,斯大林都逃不过)。然而,威廉二世的这种态度并不仅仅是其个人问题,也同第二帝国的系统性‘疾病’有关。德国当代批评历史学派认为,俾斯麦时代的帝国政策是一种‘波拿巴式半独裁’,在俾斯麦为权利中心来运转---这把皇帝放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连威廉一世都私下对法国外交官讲,‘在俾斯麦这个首相的政府,我这个皇帝也不好当啊’。然而,俾斯麦毕竟会有一天离开人世,那么谁能填补这个权利空洞呢?威廉二世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尤其担心社会民主党的力量。所以在对待反社会主义法(也称为非常法)的问题上,他同俾斯麦意见完全相左。果不其然,帝国国会的形势转变完全否定了俾斯麦的坚持非常法的态度---而解散国会是治标不治本。而在俾斯麦的回忆录中,他解释自己与威廉二世的‘最大’矛盾在于对俄国的外交政策上,他声称威廉二世在‘寻求’一种‘反俄政策’。当然,俾斯麦这样讲的主要原因在于先皇威廉一世是持亲俄态度的,这无疑能体现俾斯麦是‘顾命老臣’,是支持先皇政策的能博得世人的同情。他不断强调同俄国交恶的后果---这一点的确正确,俄国是其他大国讹诈德国的唯一途径。但是,问题在于自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实力最低点时,俄国有求于德国,现在俄国实力壮大,随之而来变得难以控制。威廉二世认为应当联英抗俄,来摆脱战略劣势。不管如何,俾斯麦与皇帝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他于1890年被迫辞职。

俾斯麦的继任者卡普里维(Caprivi)认为他无法维持前任复杂的条约体系---他认为再保险条约与德奥联盟互相冲突,于是在1890年俄国提出续签再保险条约时,遭到德国政府的拒绝。再保险条约使俾斯麦的‘杰作’能达到对俄奥双向遏制的目的,放弃该条约意味着德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俄国的态度证明其认为再保险条约有胜于无,而废弃他就等于将俄国推向法国。1890年后,英国证券市场也向俄国关闭,这样只能依靠法国资本来完成俄国现代化建设了。而在德国国内‘亲英派’和‘恐英派’的双重作用下,德国开始试图向英国这个‘阴险的海神之子’靠拢。

英国在非洲和亚洲的扩张使其与法国和俄国产生了相当大的矛盾,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人既要面对法国人在北非的挑战,又要在阿富汗和俄国人斗争,在南非还要对付荷兰裔叛乱---战线过长使英国领导层认为过去的‘光荣孤立’已经行不通了。尤其在1887年近东的危机使英国和德国有了一定的‘共同’目标。在俾斯麦时代,保守力量对与英国这种自由主义泛滥的国家合作表示担忧,认为会影响到德国的内政问题。所以俾斯麦一向同‘海神之子’保持善意的距离,然而在威廉时代,德国民主党(DDP)早就一蹶不振了,社会民主党才是心腹大患,所以同英国联盟的负面影响消减了。1890年,英国与德国达成协定,将德国东非的一些殖民地同英占的赫尔格兰岛交换。这样,英德在东非的矛盾基本解决,随即英德正式同盟也就提上议程了。然而,英国百年来的锦囊妙计在于‘联合次强打击最强’,老练的格莱斯顿是不会与德国人站在一个战壕里的。相反,英国总不时同奥匈帝国‘眉来眼去’,挑拨其对抗俄国。这也是三皇同盟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德国市场开扩问题上也与英国开始有了直接的冲突---德国没有后世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来挤垮英镑区,而殖民地问题上德国内部的观点也变得激进起来。1882年成立的德国殖民协会到19世纪末已经成为了强大的‘院外力量’,‘东方马克区’行不通,同俄国无法一致,奥匈帝国心怀异志,这使非洲政策变的越发重要。而俄德两国的绵延边界线也不可能使德国完全与英国建立反俄同盟。然而,正在德国领导层徘徊之时,俄法之间的秘密接触已经展开了。1891年,法国军方就已经开始同圣彼得堡接触,一年后(1892),两国间的军事同盟关系确立相互支援,这下德国真的要面对‘泰坦之战’了---德国和俄国的关系再也无法挽回了

我的文章的链接

崛起之后的彷徨---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1871-1914)

>

塞尔维亚武契奇多大

其实现在的塞尔维亚对收复科索沃已经没有期待了。赛尔维亚希望通过谈判获得现实补偿和加入欧盟的机会,直白说塞尔维亚人想结束危机好好过日子。然而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争端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他俩。世界上有的争端是不能被解决的,即便是双方打的头破血流了但双方既不能和解也不能投降更不能有一方被消灭。

美畜是怎么做到一边分裂塞尔维亚,一边反对分裂乌克兰的,照美畜在塞尔维亚的操作,俄罗斯族不想和乌克兰族过啊。顿巴斯独立有啥问题,这也是民族自决乌克兰凭什么对俄罗斯族进行无差别轰炸8年?民族自决的事情,那能叫分裂么,乌克兰这妥妥是反人类罪啊。那俄罗斯教育乌克兰这是替天行道啊,俄罗斯还没炸美畜的大使馆呢,还没断水断电无差别轰炸呢,比美畜讲人道主义多了啊。

美畜是世界灯塔啊,大家学着灯塔的做法不是天经地义的么,它不是一向都号召大家都学习它么,俄罗斯教育乌克兰一点错都没有啊,紧跟灯塔的脚步而已美畜这下剑,这双标,这堂无底线,耶稣见了都得摇头。合则用,不合则弃,乌贼。们不是也觉得这些很合理么。

回来谈这次的冲突,这次又是科索沃主动在挑事,它们逼迫塞尔维亚人不准用塞尔维亚的车牌,必须得用科索沃的车牌。塞尔维亚人不同意,科索沃又采取暴力镇压。美欧表态支持科索沃的主张,我就糙了。换回来谈俄乌局势,照美欧这次的逻辑,顿巴斯地区俄罗斯族既然已经民族自决独立了,乌克兰炸他们,他们被迫还手捧乌克兰人就是合理合法的啊,乌克兰凭什么不高兴呢,志同道合的朋友请点赞关注,中华崛起,我们一起同行。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波黑、科索沃,这几个国家都属于前南斯拉夫,但是南斯拉夫一直都是塞尔维亚在主导。塞尔维亚的前身南斯拉夫,存在于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然而南斯拉夫仅存在了85年,从开始至结束。南斯拉夫最早是以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而后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区合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南斯拉夫"也许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字眼,但这段历史却跌宕起伏。

从前南斯拉夫的领土中先后分裂出北马其顿、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六个受联合国承认的国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国家承认的科索沃。而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科索沃和塞尔维亚战火蔓延之后,南斯拉夫各族群之间的隔阂至今。原本领土面积就不是很大的南斯拉夫,如今分裂成了这般景象,一片斑驳。

至少根据武契奇的表态,并不能看出是哪七个国家取消承认了科索沃,不过可以用排除法缩小下范围。既然是取消承认,那就说明原来承认但现在不承认了。如果是一个与科索沃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改变了立场,那必然会立刻与其断交,但我们目前并没有看到相关新闻。

因此,这七个国家必然来自在图一中为蓝色,而在为灰色的区域也就是说,这七个国家来自于海地、多米尼加、秘鲁、厄瓜多尔、马里、尼日利亚、埃及、加纳多哥、贝宁、中非、乌干达、也门、阿曼、韩国。从理论上说,每个国家有百分之四十七的可能性处于这个名单中。当然,这个概率肯定不会是均匀分布的,有些承认蔡当局的估计很难同时自打脸地不承认科索沃,而有些内部分裂的则更有可能。

至于我的态度,我反对科索沃独立的合理性,基于主权至高无上的原则,单一地区的公投是无效的,无论一国对内部少数民族做什么也纯属内政,这一点对乌克兰同样适用。然而,我希望看到塞尔维亚的统一与乌克兰的分裂一起发生,因为二者都意味着北约东扩受阻,符合我理解的国家利益。最后不要忘了,北约还欠中国人民一笔血债。

为什么这么小的国家还能无限在分裂,这时候我就觉得俄罗斯做的其实挺对的。如果地球上只有10个国家,联合国就准备10个位置就够了。这么多小国家有什么用,建议所有国家的面积至少是100万平方公里。如果不到就速速合并。577在这么小的领士上还能种族歧视,还能复刻俄罗斯苏联这种主体民族不主体民族的问题,那也是有点离谱不过说实话,整个巴尔干半岛作为民族主义的坟墓。要哪个国家来兼并都不合适。无数的帝国因为民族主义要统一这里,然后被这块地方拖得四分五裂。这里还是在这里烂下去为好,大家都不要。

武契奇说,面对科索沃不断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企图,塞尔维亚的外交官并没有袖手旁观,现在,取消承认(科索沃)的国家数量已从4个增加到7个。武契奇强调,塞尔维亚接受科索沃身份证只是出于“实际原因”,以促进人员流通,此举并不能被解读为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外交部长尼古拉·塞拉科维奇表示,有4个国家撤回了对科索沃的承认,他当时没有点名,表示将在必要时透露是哪些国家。武契奇也没有透露哪些国家取消承认科索沃,但表示这是塞尔维亚的一项外交成就,表明塞尔维亚的立场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尽管科索沃得到了美国及其一些盟友的承认,但塞尔维亚、俄罗斯等约90个国家并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在欧盟,也并非所有国家都承认科索沃,希腊、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就至今未承认。RT称,塞尔维亚曾表示,已成功说服18个国家放弃对科索沃的承认,主要是加勒比、非洲和亚太地区的国家。但科索沃当局认为这只是塞尔维亚方面的“宣传”。

武契奇:28岁当部长,47岁当总统,宣布决不反俄愿当中国铁哥们

回答于2022-07-18

武契奇:28岁当部长,47岁当总统,宣布决不反俄愿当中国铁哥们

众所周知,俄罗斯人的性情特别刚硬,因此常被叫做战斗民族。

其实,他们在巴尔干半岛也有亲戚,那就是南斯拉夫人。而塞尔维亚现任总统武契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武契奇声称,决不会反俄。

甚至他还公开说道:

欧洲的团结,只是写在纸上,让我们看着做梦罢了。真正能救塞尔维亚的,只有中国!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01 28岁的南斯拉夫部长

亚历山大·武契奇,生于贝尔格莱德,是一个70后。

那时,南斯拉夫还没解体,国家的政局稳定、经济也欣欣向荣,人民的生活相当惬意,是中国人曾羡慕的对象。

武契奇的父亲,是位经济学家。他的母亲,则是新闻从业者。

一家人收入很稳定,社会地位也相当高。

因此,武契奇生活一直很优越,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上小学时,老师曾问大家,长大后想干什么

有的孩子想当医生,有的孩子想当宇航员,有的孩子想当军人,只有武契奇说:我想改变国家的面貌,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所以说,他从政的念头,可能从小就有。

为了实现梦想,武契奇考入贝尔格莱德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事实上,南斯拉夫大多数公务员,都是走这条路出头的。

本科毕业后,武契奇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决定去英国布莱顿留学。

一方面,他的岁数还很小,并不急于就业。

另一方面,当时的世界暗流涌动,家里人也建议他,不如出去看看,增长下见闻、拓展下视野,为将来打好基础。

武契奇在接触到西方后,确实受到了冲击。

不过他年纪轻,接受能力很强,很快了解到资本的规律,甚至还到伦敦,做过一段时间的生意,据说是赚了不少钱。

武契奇在回国后,被分到波黑佩雷市当记者。

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变天了,波黑、克罗地亚等加盟共和国,都纷纷地闹起了独立。

各地的局面,变得越来越混乱,有时甚至会爆发武装冲突。这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内心再一次受到了冲击。

当地塞族军队的总司令姆拉迪奇,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小伙子,经常喊他一起下棋,还常常传授一些人生经验。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契奇坚定了民族主义信念,加入了塞尔维亚激进党,并在两年后干上了书记。

等到他28岁时,就成为了国家信息部部长。

这种升官的速度,的确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

相关推荐:

4月10日起徐州市妇幼保健院hpv疫苗发放公告

武契奇:塞正尽力在俄和西方间保持中立,但无法保证将来也如此

负责调查陈戌源等人的纪检组组长提要求:修复体育总局政治生态!

这家政策性银行又一高管被双开,700余字通报有多个特别之处!

国台办:绝不为各种形式“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正部级挂帅,中央派出高规格指导组赴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

株洲公安原副局长凌娅投案背后:丈夫已被带走,被指曾恐吓举报人并涉吸毒

标签: 保证 尽力 来也

声明:《武契奇:塞正尽力在俄和西方间保持中立,但无法保证将来也如此》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电视剧最美的安排杨玉结局是什么

    《最美的安排》杨玉结局是所有人都为牛公正求情,再次原谅了牛公正。潘大为用三百万把张翠兰的房子赎回来,全家人都很开心,潘朵啦和杨清明天就要...

    百科 日期:2023-04-26

  • 4月10日起徐州市妇幼保健院hpv疫苗发放公告

    发放时间: 2023年4月10日起每周一上午10:00—12:00开放线上预约挂号发放数量: 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每接种日预约号各限20人,挂完为止,具体...

    八卦 日期:2023-04-26

  • 奥迪A1磨合期多长时间

    奥迪A1磨合期多长时间奥迪A1的磨合期是新车落地后3000公里以内。第一,注意磨合使用。这是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基础。无论发动机是新的还是...

    汽车 日期:2023-04-26

  • 开化到黄山汽车

    开化开汽车到黄山的路线如下:从起点出发,沿解放街行驶260米,右转进入花山路;沿花山路向东行驶135米,左转进入江滨北路;沿江滨北路向北行驶578米,左...

    百科 日期:2023-04-26

  • 说波斯语的国家有哪些

    大部分在伊朗,此外还分布于阿富汗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美国、土耳其、伊拉克、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地区。波斯语简介:亦称帕尔斯语...

    百科 日期:2023-04-26

  • 奥迪A1排气管改装

    奥迪A1排气管改装排气系统的改造是由于排气管内的压力而阻碍排气脉冲的力。降低背压实际上使吸气和排气的交替更加顺畅,相当于延长了气门的...

    汽车 日期:2023-04-26

  • 绍兴沈园门票多少钱?

    2023绍兴沈园景区门票价格如下:门票价格:沈园之夜:C座80元/张沈园白天:40元/人(景区于2023年4月1日起恢复收费)  购票入口:点击预约购票参观办...

    景点 日期:2023-04-26

  • 宙斯美容仪能用的精华有哪些

    精华必须无油无酒精,只要不是过于刺激都是可以搭配的。官方规定,最开始的时候可以一周两次,以后一周一次,时间脸部10分钟,眼部4分钟,唇部2分钟,颈部...

    百科 日期:2023-04-26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