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 > 八卦 > 普京新外交政策理论,首次将美国确定为安全的主要威胁

普京新外交政策理论,首次将美国确定为安全的主要威胁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4-27 手机版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总统普京表示,他3月31日签署了关于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的命令。普京31日与联邦安全会议常委举行会议,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会上就新版外交政策构想做了汇报。俄罗斯上一次修订外交政策构想是2016年。



普京 资料图

普京强调说,由于世界舞台上的重大变化被迫要调整主要的战略文件。他说,这个构想将成为国家中期或者更长期实际行动的基础,这将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今后工作的牢固理论基础。

俄罗斯法律信息官方网站上刊登了该文件,以下为俄外交政策新构想的主要内容:

1、俄罗斯没有将自己视为是西方国家的敌对方,没有被西方国家孤立,对西方国家没有敌意。

2、俄罗斯希望西方国家能意识到对抗是无益的,回到平等的相互协作关系。

3、俄罗斯认为美国的政策方针是其自身安全和国际和平受到危险的主要源头。

4、优先将注意力放到消除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影响。

5、俄罗斯致力于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方式保障各个国家的安全。

6、重点是要全面深化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7、在对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方面上主要任务是将该区域变成一个和平、睦邻友好和繁荣的地区。

该文件称:“俄罗斯联邦有意保持与美国的战略均衡、和平共处,并考虑其最大核大国地位、对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整体状况的特殊责任,在俄美间建立利益平衡。这种模式的俄美关系的形成前景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放弃武力主导政策以及在主权平等、互利和尊重彼此利益原则基础上重新考虑反俄路线从而有利于与俄罗斯的互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认识到那些不友好国家的行为对我们国家发展制造的安全威胁的存在。把美国直接称作为反俄路线的主要发起人和带路人,总体上西方全面削弱俄罗斯的政策被定性为新型的混合战争。”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没有被美国和欧洲孤立,他们应该看到,与俄罗斯对峙是没有远见的。

《金融时报》报道称,虽然俄罗斯的新外交政策战略,承认美国作为 “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心 ”的作用,但将美国描绘成 “西方集体反俄政策的发起人和带路人”。这与上次的理论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俄罗斯表示希望与美国建立“工作关系”。

根据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新理论,中国和印度被视为 “友好的全球主权权力中心”,与俄罗斯对未来世界秩序的看法一致。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也被视为关键盟友。俄罗斯有一个 “独特的使命”,即维持全球力量平衡和建立一个多极国际体系。文件还提到,俄罗斯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是一个 “文明”。

延伸阅读:

俄乌冲突已爆发400天,核危机阴云笼罩欧陆

截至3月30日,俄乌冲突已持续400天,双方均未取得明显进展,乌东部城市巴赫穆特仍然是冲突焦点,该城镇和周边地区不断受到轰炸。

与此同时,俄乌两军在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及周边地区的战事也不断升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对此警告称当地局势危急,希望俄乌早日就有关核电站安全保护的事宜达成一致。

“就像末世电影中的场景”

路透社3月30日报道称,在俄乌冲突中,矿业城市巴赫穆特和乌顿涅茨克州东部工业区的周边城镇一直是冲突的焦点。双方皆损失惨重。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其例行的夜间报告中说:“敌军在攻击巴赫穆特的行动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我们的守军守住了这座城市,击退了无数次敌人的进攻。”

另据《卫报》29日消息,俄罗斯私人军事集团瓦格纳的负责人叶夫根尼·普里戈津表示,巴赫穆特的战斗“几乎摧毁了”乌克兰军队,但他的部队也“受到严重破坏”。俄罗斯在该地区扶持的当局领导人表示,尽管遭到激烈抵抗,俄罗斯军队仍在巴赫穆特前进,并几乎完全控制了那里的一家金属厂。

《纽约时报》29日报道称,在仅剩数百人居住的顿涅茨克州小镇阿夫迪夫卡(Avdiivka),俄军对当地的炮击近来几乎没有停止。虽然一年前俄军就开始努力夺取阿夫迪夫卡,但近期俄军对顿涅茨克州的攻势愈演愈烈。虽然俄军的推进进程缓慢,目前还未占领任何主要城镇,但冲突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当地不少城镇因战事变为废墟。对此,阿夫迪夫卡当地官员称该小镇眼下“就像末世电影中的场景”。



当地时间2023年3月29日,俄罗斯,俄罗斯武装部队的“亚尔斯”洲际导弹发射车正在一个秘密地点行驶

俄实施亚尔斯洲际导弹系统演习

俄罗斯国防部3月29日表示,装备有亚尔斯洲际导弹系统的新西伯利亚导弹部队正在进行指挥人员演习,3000多名士兵和约300台装备参加了演习。

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TRT)报道称,亚尔斯洲际导弹的射程为11000至12000公里。亚尔斯洲际导弹于2007年进行了首次测试,2010年首次投产。

报道称,此次演习涉及俄战略导弹部队对鄂木斯克导弹编队的全面控制检查,以及与配备亚尔斯洲际导弹的新西伯利亚导弹编队的指挥和参谋演习。俄罗斯国防部还在声明中表示,“此外,战略导弹部队将与中央军区和空天军的编队和单位合作,实施一系列伪装和对抗现代空中侦察手段的措施。”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3日,西班牙萨拉戈萨,圣格雷戈里奥训练中心,乌克兰军事人员在德国制造的豹2主战坦克上接受装甲机动训练

德国西班牙再增对乌军援

据路透社29日消息,德国政府已同意向乌克兰额外提供价值1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97亿元)的军事援助。德外交部称,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为了援助乌克兰,德国政府已提供了超过142亿欧元的支持。

《卫报》29日报道称,此次德国将提供的120亿欧元中的80亿欧元将被直接用于为乌克兰采购武器和设备,另外40亿欧元将用于为德军补充库存。西班牙国防大臣罗伯斯表示,西班牙将在复活节后向乌克兰派遣6辆豹2A4主战坦克。

《卫报》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表示,乌克兰需要2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来抵御俄罗斯的导弹袭击,但即使这样也可能不够,“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遭到过如此多的导弹袭击”。



当地时间2023年3月29日,扎波罗热地区,扎波罗热核电站

扎波罗热核电站地区冲突加剧

《华盛顿邮报》29日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近日在视察欧洲最大核电站——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时表示,随着俄军和乌军在该地区的冲突日益加剧,保护欧洲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措施需要改变。

由于西方军事援助的到来,以及前线泥泞的地形随着天气变化将变得更容易通行,该地区的战斗将在未来几周内升级。格罗西说,这使得预防核事故发生的努力变得更加紧迫。

《纽约时报》29日消息称,格罗西表示:“很明显,整个地区的军事活动都在增加。因此该工厂无法得到保护。”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29日报道称,自去年9月以来,格罗斯一直在敦促乌克兰和俄罗斯同意将扎波罗热核电站排除在军事冲突之外。

《华盛顿邮报》29日报道称,泽连斯基指责俄罗斯将该工厂用作“辐射勒索”,并警告说,“俄罗斯占领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时间越长,对乌克兰、欧洲和世界安全的威胁就越大。”

格罗西说,他相信双方可以根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攻击核电站……也不应该用来攻击他人的基本原则”达成协议。“一场具有放射性后果的核事故不会放过任何人: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其他国家。”他说,“这是一座核电站,而不是军事基地。”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

美俄停止交换核数据

据半岛电视台29日消息,白宫方面表示,美国已经告知俄罗斯,将会停止同俄方交换有关其核武器库存的详细数据,并称此举是对俄罗斯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回应。

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尚未正式退出这项条约,但他在今年2月份宣布暂停参与该条约,已经危及美俄核军备控制的最后支柱。

美国与俄罗斯拥有世界上近90%的核弹头——足以数次摧毁整个地球。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则限制了各国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数量。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28日在电话会议中对记者表示,“俄罗斯没有完全遵守条约,并且拒绝根据我们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达成的每年分享两次数据的要求,来与我们分享这些数据。”

他表示,“由于他们拒绝遵守条约,我们也同样决定不再共享这些数据。我们更愿意能够这样做,但这需要他们也同样愿意这样做。”

柯比明确表示,只有当俄罗斯也愿意这样做时,美国才会再次共享数据。

普京怎么那么恶毒啊?

俄罗斯复兴的强硬音符普京

作者:张羽

如果说俄罗斯回来了,那俄罗斯和克里姆林宫真正的标志就是普京;俄罗斯已经摆脱美国经济的束缚用自己强国的思想开始复兴;普京在俄罗斯人民内心里非常受欢迎,普京也用自己的强硬对世界宣布俄罗斯对世界的影响力。笔者看过一个新闻报道,普京非常尊重前苏联伟大英雄人物斯大林和斯大林强国强军强民思想,而今天的俄罗斯人也一样流露对俄罗斯土地上出现斯大林过这样可以让他们扬眉吐气的人物非常敬佩。他们都在用同样一句话告诉世界:“斯大林手段确实强硬,也曾经犯过很多错误,但伟大的卫国战争就可以原谅他的一切,是他没有让德国法西斯奴役俄罗斯人民;”现任的总统梅德韦杰夫马上就要离开总统位置,卸任一届的普京即将成为新一届总统,普京已经成为继斯大林后俄罗斯复兴的强硬音符。

我们回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统期间的言行举止只能用强硬二字;决定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这是莫斯科与西方关系继续恶化的一个信号。联合国关于伊朗核计划和科索沃的政治前途等关键性议题就摆在眼前,人们不禁要问,俄罗斯在这些问题上还要与西方背道而驰多远?但普京决定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是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冷战已经结束,无论西方与俄罗斯之间会产生什么新的摩擦,很难想象欧洲会重新回到冷战的模式。但是,普京的决定还是会带来影响的。不少专家已对冷战时期建立的控制军备条约面临的压力感到担忧,现在又一协议面临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普京是想证明:美国既然能以关键利益为由威胁俄罗斯,俄罗斯也可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进行威胁。普京的做法再次表明其更加强硬自主的外交政策,但是一些分析人士也质疑,这到底是不是实力的展示?

俄罗斯的超级大国资本已经今非昔比,这点普京自己也知道。但在导弹防御等关键性领域,普京还是希望能得到华盛顿的平等对待。普京正在打造一支曾经让西方国家惧怕的苏联红军精神的军队,利用世界的反美情绪得分,这也就不难理解他现在为什么敢于无视美国的声音,变得更加尖锐固执和强硬;

2009年,俄罗斯国防开支将增加27%,达到24万亿卢布(约合941亿美元)。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称,这一数据比早前计划好的再增加了700亿卢布。《莫斯科时报》指出,这一创纪录的国防开支表明,南奥塞梯军事冲突发生后,克里姆林宫开始加紧充实武装力量。对于这一预算的增幅,有西方分析人士表示“震惊”。俄罗斯宣布,将向古巴提供航天技术,讨论在古巴建设航天中心的可能性。另外,俄罗斯战略轰炸机还在委内瑞拉完成了首次巡航飞行。“俄罗斯大幅增加军费是眼下形势所需,与格鲁吉亚爆发军事冲突之后,俄罗斯意识到了自身军事实力的不足。为了做好长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较量的准备,俄罗斯必须强化军事实力。”

即将重新就任下届总统的普京任何一项决定都会给美国和世界会带来影响。不少专家已对冷战时期建立的控制军备条约面临的压力感到担忧,现在又将面临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普京的强硬是想证明:美国既然能以关键利益为由威胁俄罗斯,俄罗斯也可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进行威胁。

普京的强硬做法再次表明俄罗斯是强大的俄罗斯,一个可以自己处理自己事物的独立国家,无须美国等西方国家指手画脚;特别是今天的俄罗斯掌握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他必须走独立自主的民族强盛之路,因为这些财富是属于俄罗斯人民。

普京非常尊重前苏联伟大英雄人物斯大林,他也知道只有斯大林强国强军强民思想才可以让俄罗斯复兴,斯大林是俄罗斯强大的主心骨;而今天的俄罗斯人也一样流露对俄罗斯土地上出现斯大林过这样可以让他们扬眉吐气的人物非常敬佩。他们都在用同样一句话告诉世界:“斯大林手段确实强硬,也曾经犯过很多错误,但伟大的卫国战争就可以原谅他的一切,是他没有让德国法西斯奴役俄罗斯人民;”

后记:我们今天的祖国呢普通人民只听见过抗议严重后果的声音,结果还是不知道伤痕和羞耻看看我们今天污蔑侮辱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文章书籍满天飞,难道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做到的吗毛泽东强国强军强民的思想难道不比斯大林强毛泽东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心骨美国有记者问新当选的总统:"如果民主自由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你选择那边答:肯定是国家利益,因为我是美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的复兴与强大不是我们缺少钱财和人口和技术,我们缺少的就是主心骨,但我们民族从来不缺少卖国的汉奸,污蔑侮辱诋毁自己民族的各个朝代的民族英雄成主流了,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中华民族强盛非毛泽东思想别无选择,因为它里面很多珍贵的思想外还知道怎么样带领中国人民对世界列强说"不"

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外交战略

在讨论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时,对其政治背景或政治含义的关注可以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美国的使命观与前苏联由来已久的不安全感)、政治利益(对东欧等地缘政治国家和势力范围的争夺,包括英国)、政治人物(斯大林1946年的演说与杜鲁门主义)、政治口号(如意识形态宣传)等等。一方面,遏制战略作为贯穿整个冷战史的美国大战略,其制定和实施毫无疑问是美国政府的政治行为,对它的政治性解读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另一方面,对冷战历史政治视角的偏爱在解释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尤其是冷战为什么和平终结的问题上却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本文试图就经济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目标、基本手段及其实现条件的影响等问题做一些分析,以加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一 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在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前提下,为美国垄断资本开辟市场、攫取商业利润服务,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

分析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经济因素的难点在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发展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国政治、经济关系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它是不平衡的互动。这就要求我们

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另一方面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战结束后,曾是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为什么反目成仇,直至剑拔弩张呢为什么双方仅仅是“冷战”,虽争斗不断却基本能和平共处直至冷战结束呢这两个问题都与美国遏制战略的目标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最深厚的基础和根源在于经济,国内或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都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列宁同样指出,不研究“帝国主义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估计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如果说(或者只是间接地表达了这种思想)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有同等的价值……这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常识”。[1](P279)从根本上说,国际关系中争“权”也就是为了夺“利”,这是国家行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冷战时期,美国对战略、政治、军事安全利益的考虑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惜耗费巨资在全球与前苏联展开争夺。但经济利益仍然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美国甚至会不惜发动战争来摆脱经济衰退。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笼统地说是指国家维护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所需的一切经济方面的条件,其核心和落脚点是经济利益。

可以说,美国商业资本扩张的本性与二战后前苏联建立两个平行市场的努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战后美国政府制定对苏遏制战略的重要原因。这从美国当局者的政策或言论,如乔治·凯南的《前苏联行为的根源》和NSC68就可以看出来。美国遏制前苏联的目标是双重的,维护美国在政治和军事安全上的利益是遏制战略的根本目标,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

美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本国经济的安全与繁荣。美国的立国之本就是商业资本主义,即需要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上展开经济活动,使资本增殖。在立国之初,美国就将经济、贸易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事务,将本国经济贸易方面受到的威胁视作最大的安全威胁。曾任美国商务部副部长的加顿认为,“美国商贸和外交的基本驱动力会持续下去,因为它深深植根于美国的历史和哲学之中。”“在美国的大部分历史中,商贸利益在外交政策中起着核心作用”。“(美国)外交政策热衷于为美国生意人打开市场。美国为过剩的小麦寻找出路,为汽车和飞机寻找市场,努力获取像石油、铜这类原材料。海外商业扩张常被看成是美国边疆的拓展,属于这个国家所肩负的使命。”他还认为,商业能够推动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社会的独特性,“美国不是一个传统的殖民大国,其帝国主义式的行动不是体现在军事上,而是一般地体现在美国银行和公司的影响和控制方面”[2]。而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查尔斯·威尔逊1953年1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的回答更是对此做了最好的注解:“我想多年来,凡是对国家有利的,就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反过来也是如此。

双方根本不存在分歧。”[3](P418)威廉·威廉斯的结论认为,对于自由国际主义者来说,美国政府总是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责任,“保护和扩大自由竞争原则能够运转的市场。如同重商主义一样,古典的自由经济学导致一种扩张主义外交政策”。[4]自由贸易和商业扩张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政府制订的“门户开放”政策上。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仍可看作是这种“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美国式“门户开放”外交政策的重点不是在所在国范围内排斥他国的利益,不是实行封闭式的垄断,而是要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以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为旗号,着眼于打破民族国家或帝国主义的保护主义堡垒,把世界变成由美国操纵的具有开放性质的新型商业帝国。二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企图建立这样一个由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在美国设计的“美国世纪”中,是绝不允许建立与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政策背道而驰的“势力范围”的。这就是说,经济制度和经济利益方面的根本性矛盾使美国与战后前苏联的外交政策产生极其尖锐的矛盾。

就前苏联而言,“战后初期,前苏联对外战略的设想是,尽力维护战时同盟,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已经获得的领土报酬和各种赔偿,保住自己势力范围和既得利益。”[5](P444)斯大林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所形成的对世界体系的看法以及相关的理论,是战后初期前苏联外交政策的基础。斯大林战后对世界局势的基本看法主要有:一是二战的经济影响导致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瓦解,这决定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二是前苏联在二战中的决定性作用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瓦解的直接原因;三是战后世界局势在向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数国,并由此形成了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以及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四是两个相互对立的世界体系在战后的出现,将会缩小资本主义国家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将在缩小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这些国家的生产量将要缩减下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然会走向衰落。在这种政策理论指导下,1945年12月,前苏联拒绝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并且不允许东欧各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P103)同时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前苏联通过实施莫洛托夫计划,强化与东欧各国的经济联系并限制其与西方经济往来,到1949年又正式发展成为苏东经济集团(经互会)。前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了十分严密的控制,把东欧的贸易方向从西方转向前苏联,削弱甚至切断了东欧与西方历史上传统的经济联系。这样,作为美苏外交战略的直接经济后果,欧洲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体系和彼此隔绝并相互对峙的两大经济集团。就斯大林对战后世界局势的看法以及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出发点而言,不管是保护战争的胜利果实还是传统的俄罗斯帝国扩张传统的延续;不管是要推进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仅仅要求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不管是斯大林有其战略上的深远考虑还是美国政府对它的错误解读,都有各自在解释上的合理性,也都能找到历史或理论的依据。但就对当时美苏关系的影响而言,这些言论以及其指导下的前苏联外交行为极大地恶化了美苏关系,客观上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美国的反应是十分强烈的。从1945年9月五国外长会议开始,美国对前苏联实行了不断升级的强硬政策。1946年2月22日,即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发表演说后的13天,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出一份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前苏联“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对前苏联实行全面“遏制”的政策设想。

二 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针对前苏联、东欧以及西方盟国,诱压结合,综合运用经济遏制或经济援助,以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大战略

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是一个包含众多子战略的复杂体系,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来实现战略目标,这就必须依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子战略,以使其战略目标具体化,使其战略目标通过这些子战略得以实现。[7]经济手段或经济战略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运用,就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冷战的全过程,是东西方冷战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经济遏制。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并综合运用国家的各种力量去实现战略目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手段的具体化。贸易管制战略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其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贸易,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以阻止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并最终实现遏制战略的目标。1947年12月17日,成立不久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管制》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前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强前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8](P512)1949年2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出口管制法》,规定美国实行出口管制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美国的外交政策,帮助履行美国政府的国际责任;要求美国政府尽可能与盟国合作,共同实施出口管制;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源和在与国家贸易中的优势,推进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目标。[9](P104)这就把贸易管制以国会立法的形式最终确定下来。按照这一战略,美国商务部制定了严格的出口许可证制度,规定凡是从美国出口到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欧国家的所有物资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美国政府又通过威胁利诱等手段,迫使与前苏联有传统贸易关系的

西欧盟国加入到贸易管制的行列中来。1950年初,西方国家共同成立了一个“对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出口管制清单并付诸实施。由于对前苏联集团实施了严格的贸易管制,东西方贸易锐减,如1948年时美国对前苏联的出口额尚有2700多万美元,到1952年时锐减到只有15万美元。之后随着冷战态势的变化,东西方贸易关系时紧时松,但美国从来没有放松对能促进前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战略物资的管制,作为美国推进贸易管制战略有力工具的“巴统”组织也只是在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才于1994年宣告解散。美国的经济遏制战略把前苏联集团排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外,极大地延缓了前苏联东欧的经济发展。

(二)经济制裁。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战略加剧了前苏联的困难,延缓了前苏联的发展。例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1962年至1965年对前苏联实行的大口径输油管道禁运,不但延缓了友谊管道线的建成,严重影响了前苏联石油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前苏联对西方机械和运输工具的进口。1982年,以波兰问题为借口,里根政府对前苏联实行了经济制裁,有意切断了前苏联在西伯利亚修建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以及与日本合作开发能源计划所需要的大部分技术。这对前苏联外汇收入影响很大。前苏联由此损失了150至200亿美元。里根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秘密实施了一个“沙特行动”计划,即通过设法使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产量的做法使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跌,从而使原油输出大国前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中央情报局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每桶石油收入下跌1美元,前苏联每年会损失5至10亿美元。同时,石油价格下跌也使一些中东国家因收入减少缩减了对前苏联武器的购买,从而减少了前苏联的军售外汇收入。前苏联一位官员说:“石油价格的下跌是破坏性的,它使数百亿美元一扫而空。”[10]外汇收入的锐减给前苏联经济带来严重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前苏联进口西方设备、工业材料和农产品,几十个大型项目也因缺乏资金被迫停止。

(三)经济援助。“美国的行为动机从来不是纯商业的。它不像法国和日本那样在重商主义道路上走得很远,美国的商贸一直与开放市场为伍,开放的市场又和政治自由相关联,政治自由则伴有民主,而民主还连同有和平。”[2]在冷战时期,美国认为一个包括欧洲的开放贸易体系有助于这些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和前苏联,美国最大的担心就是前苏联利用欧洲的虚弱进行经济渗透。“人们认为正像曾发生过的大萧条导致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那样,在经济战线上促成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对于保障和平并减小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至关重要。”[3](P16)于是,“马歇尔计划”应运而生。“马歇尔计划”是个经济计划,它与美国“门户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一脉相承,但在美国与前苏联的冷战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在经济援助的基础上,在帮助西欧复兴的过程中,使西欧形成对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多重依赖关系,把西欧纳入美国全球反共战略体系,增强了其对抗前苏联的经济实力。马歇尔计划还对前苏联与东欧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瓦解和离间作用。东欧国家迫于前苏联的压力,在抵制马歇尔计划方面与前苏联保持了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欧国家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东欧与前苏联的矛盾越来越大,为最终导致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埋下了伏笔。为了拉拢更多“战友”遏制前苏联,美国提出了“第四点计划”,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认为,“第四点计划是我们对受共产主义统治威胁的国家援助的具体表现。第四点计划是和我们保证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从而是与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11]援助希腊、土耳其是美国在冷战时期运用经济手段为遏制战略服务的突出事例。在这个事件中,美国当局认为,只有通过经济的和财政的援助,才能“扼杀由苦难和贫困滋生出的极权统治的萌芽”,这是“根本性的”。[11](P71)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案》,正式将对外援助制度化。该法案以后虽经多次修改,但都没有改变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目标工具的事实。

三 美国遏制战略的实现条件: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在外交上孤立前苏联的同时,迫使前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其经济,从而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

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变化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经济实力如何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冷战结束的必然性和方式。美苏对抗首先是建立在双方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和历史上大国的争斗一样,经济实力却是最终决定胜败的因素,而不是核武器的多少和军队人数的多少。历史上,经济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冷战时期,经济实力对美国遏制前苏联战略的影响一如前述,由于二战巨额“战争红利”的刺激,美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质的飞跃,使得美国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拉拢住西欧盟国和“中间地带”国家,维持了西方世界的团结,加大了对前苏联遏制的砝码,并达到了在外交上孤立前苏联的目的。相反,作为前苏联盟友的东欧各国在冷战时期经历了一个从“香饽饽”到“经济包袱”的过程。在经互会体制下,东欧各国成了前苏联进行不平等经济关系的对象,这大大降低了其对东欧各国的吸引力,埋下了剧变的引子。

从冷战因何终结的角度分析,可以说美苏经济实力的差距同样是最终导致双方不同结局的最重要的因素。美国依靠经济实力挑起的军备竞赛使得前苏联经济不堪重负,经济的过度军事化成了压垮前苏联经济的“稻草”。经济上的困境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动因,而这成了前苏联解体的先声。可以说,前苏联从反面证明了经济实力差距对前苏联解体的致命影响。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国防部的五年计划指令指出,要把国防建设作为对前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战争”的一种形式。星球大战计划就是这个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学者施韦策认为,里根政府增强国防对前苏联经济的影响完全是蓄意制造的。[10]二战后,美国人均负担军费75美元,到1982年人均高达855美元,增加10倍之多。军备竞赛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经济上受伤害最大的应该说是前苏联。根据前《苏联统计年鉴》的资料,1987年,前苏联的国民总产值相当于美国的64%,人均国民收入为美国的57%;而按照《美国统计摘要》1990年第7期公布的数字,1987年前苏联的国民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的54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466%;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关数字则为3967%和3406%。前苏联经济学家博洛京在《论据与事实》1991年第26期发表的文章认为,1987年前苏联的GNP仅相当于美国的38%,人均仅为美国的30%。这些统计数字由于方法和政治倾向的影响,可能与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前苏联经济实力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则是事实。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军备竞赛对前苏联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在核武器上与美国大体保持平起平坐,并在化学武器和其他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北约,前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把12%至13%的国民生产总值直接用于国防(美国为65%),国防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为45%至50%(美国为25%至27%),前苏联军备开支水平估计为每年2500至3000亿美元,接近美国同期的军备开支。前苏联经济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备战型经济。经济的过度军事化大大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的停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所形成的尖锐矛盾,成为后来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作为美国外交传统的延续,对经济和商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是其重要目标。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战后前苏联保护势力范围的原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则是国家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历史地看,这两大原则的对立不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是冷战最为本质的东西。二是经济手段作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而言,既保持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又成为了遏制前苏联的有效工具,客观上也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欧洲和亚太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但对前苏联而言,则是灾难性的。三是经济实力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外交和军事战略再高明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通过战争并不能消灭和压倒社会主义,相反,大战之后的社会主义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二战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历史的教训,促使西方改变战略,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试图以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遏制、拖垮社会主义国家,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目标。

21世纪初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

巴西和南非排名最“不安”国家榜首,这两个国家的公民认为其国家安全面临着特别多的威胁。而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公民中的恐惧症患者最少。美国人最担心的是网络攻击和中国;在中国人的眼中,主要危险来自美

美国情报机构报告视中国为美国国家安全头号威胁4月13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2021年年度威胁评估报告》,报告中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位成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中将中国列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威胁。

:批准19亿美元资金,以支持移除华为和中兴电信设备计划

已正式将华为和中兴列为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禁止美国公司动用政府资金从这两家公司购买相关设备。

美国面临一个主要障碍,那就是运营商担心其产品将无法与华为现有的 4G 网络兼容,如果这些系统

前防长马蒂斯劝当选总统拜登重拾“遮羞布” 美前防长马蒂斯与人合作的文章中劝拜登将“美国优先”政策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删除。他们说,“美国优先”实际上就是“不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维持共同安全和繁荣的国际秩序”,而美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唯一可能

肥胖成美军一大祸害美国《军队时报》网站7月22日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不健康的饮食现在是美国人患病的主要原因,营养问题每年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亡。该研究的目的之一是研究“我们国家面临的不断上升的与饮食相关的健康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

中国侨网5月21日电 据中国驻加纳大使馆网站消息,加纳国家安全部5月17日发布通告,呼吁民众警惕加纳当前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威胁。周边国家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和多哥已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表明,恐怖活动已逐渐从萨赫勒地区向西非沿海国家蔓延,加纳作为恐袭潜在目标必须保持警觉。加纳国家安全部敦促民众和机构提高安全警戒,共同防范和应对恐怖活动威胁。

驻加纳使馆在此提醒广大旅加中国公民,时刻保持警惕,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避免参加集会以及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中资企业和机构要密切关注加纳安全形势,及时升级安防措施,排查安全漏洞,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员工安全。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使馆联系。

加纳报警电话:191、18555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24小时):+86-10-12308、+86-10-59913991

驻加纳使馆领保电话:054-5596508

","force_purephv":"0","gnid":"99cef00b4517294a8","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mass_vulgar,huodong,art_src_1,socialc,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3122926000,"pure":"","rawurl":">

如何判断美国对我国安全环境构成的主要威胁

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也是对中国安全构成实际威胁的最大国家。在亚太地区加紧构筑围堵中国的“全月形战略包围圈”是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无论美国全球战略怎样调整,对华交往方式怎样变化,只要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不变,其对华政策的本质就不会改变,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的基本战略也不会改变。

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发达强盛与国际战略态势的演变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在世界安全态势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对安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国际斗争形势异常复杂的背景下,世界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加,不确定的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将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挑战趋于严峻。科学分析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态势,尤其是面临的主要威胁,及早研究应对方略,对于准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走向,科学制定中国安全发展战略,赢得新世纪国际战略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初中国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产生重大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外部慑制因素。这种威胁既可以通过直接的军事战争来体现,又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渗透和围堵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既从根本上铲除了对外扩张的政治经济基础,又为有效地防范外来威胁提供了制度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负责任力量。中国早已向世界宣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永远不做谋求强权的超级大国,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友好,和睦相处。对于实力明显超群的美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以十分善意和真诚的态度,谋求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然而,美国政府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总是推行制约中国的基本战略。综观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和严峻的国际斗争现实,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看到,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也是对中国构成实际威胁的最大国家;美国不仅是国际反华势力的总后台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的总导演,还是在亚太地区企图构筑反华屏障的主导国家。长期以来,美国加紧对中国推行“分化”、“西化”战略,使中美两国的矛盾呈现出明显激化和上升的趋势。

介绍一下关于普京的个人简历?

1.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 战略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霸权主义国家,冷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企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采取军事威胁、政治渗透两手并用,实现其独霸世界和“消灭共产主义”的野心。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社会主义中国日益强大终将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 美国视我为其称霸的主要障碍,明确将我列为2015年后美全球战略对手之一,因而始终对我怀有敌意。其对华政策的实质是诱压兼施,两手促变,归根到底是企图最终将中国纳人西方体系。政治上,美将继续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对我进行牵制,加大西化、分化的力度。经济上,企图按美国的模式将我纳入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攫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对我的经济渗透、控制与打压。

2.军事上,对我全面遏制和防范

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近年来,利用其绝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加紧在我周边地区投棋布子,对我进行预防遏制的战略部署。通过强化军事同盟和对我周边国家进行军事渗透,逐步缩小对我的军事包围圈。从90年代以来出现的美售台武器、“银河号”事件、“小鹰号”事件、美航母编队干扰我演习、用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海南岛撞机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随着美全球战略的逐步推行和对我军事部署的完成,美利用军事手段对我进行牵制、打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我被迫用武力解决台湾、南海等问题,美国必然进行军事干涉。在我面临的可能对手中,美对我构成的威胁是最大的、全局性的,也是长期的。我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几乎都有美国的背景,祸根大都在美国。

3,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

近年来,美国更加明目张胆地推行实质上的“一中一台”政策,暗中支持“台独”活动,其目的就是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是我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也是可能诱发台湾政局动荡的重要根源。军事上,以提供先进武器为标志,扩大对台军售。。二是售台武器性能先进。。三是转让先进技术,协助台湾发展先进武器。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人,前任俄罗斯总统。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但他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争议,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2007年普京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普京在当选总统前曾经短暂担任过俄罗斯总理(1999年—2000年),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马上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总理。

中文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外文名: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别名: 瓦洛佳

国籍: 俄罗斯

民族: 俄罗斯族

出生地: 苏联列宁格勒市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7日

职业: 前俄罗斯总统,现任俄罗斯总理

毕业院校: 列宁格勒大学

信仰: 东正教

代表作品: 《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毕业论文)

政党: 统一俄罗斯党

早年生涯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于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他的传记《第一人称》(俄文:От Первого Лица,英文版名为From the first person,在普京的竞选团队支持下于2000年出版)描述了他卑微的出身。根据这本传记,普京早年生活在社团公寓中,不断学习以期拥有像苏联**中的官员们一样的智慧。

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夫娜·普京娜是一名工厂女工,而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则在苏联海军服役。20世纪30年代,普京的父亲在一支潜艇部队中服役,其后他在二战中担任苏联内务部的爆破手。普京的两个哥哥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其中一个早夭,另一个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死于白喉。他的祖父斯皮里东·普京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担任私人厨师。

普京小时候很顽皮,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学系,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随后他加入了克格勃,并在列宁格勒区工作。这段时间他熟悉了其后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他在大学时期加入了苏联***,且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过退党。1976年,普京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机要部门。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1985-1990年,克格勃将普京派遣到东德,普京在当地得到一个次要工作。不过资料显示,所谓的次要工作其实是间谍任务,普京于东德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谍报。两德统一后,普京被召回列宁格勒,此后,普京又在列宁格勒大学国际事务系得到一个职位。1991年8月20日,他在克格勃策划推翻苏联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期间辞去他在情报机构的职位。

出任总理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委任为三位俄罗斯总理候补之一。在此之后,前一届总理领导的政府倒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定普京出任总理。叶利钦同时宣布,他希望普京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普京也宣布,他接受叶利钦的委任。8月16日,国家杜马以233票通过普京出任总理(84票反对,17票弃权)。由于他之前的四任总理在任时间均不长,公众并不对当时默默无闻的普京有所期待。普京的主要对手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卢日科夫等人当时已经开始了竞选活动,且致力打击普京,避免他成为叶利钦的继承人。然而,普京坚持法律与秩序的公众形象以及他对车臣事件的坚决态度最终使他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一名普京的支持者

普京对车臣事件自始至终都持强硬态度。1999年,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入侵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普京马上下令还击。1999年12月31日,普京访问了车臣的俄罗斯官兵,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公众的形象。近年来,普京已刻意淡化了车臣事件的重要性。2003年,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此事方才缓和。后来,车臣建立了选举制度与地方政府,车臣事件几乎已经顺利解决。

当时,普京并没有与任何党派建立正式关系,但他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1999年国家杜马大选中赢得了2332%的票数,在所有党派中位列第二名。至此,普京已成为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算最高的候选人。

成为总统

1999年,普京被叶利钦总统委任为俄罗斯总理。同年12月31日晚,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普京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出任代总统。因为此事,原定于2000年6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提前到3月26日。大选的提前使反对党派无法充分做好准备,而普京实际掌权也削弱了反对党派的力量,因此在随后的大选上,普京获胜并出任总统。不过根据叶利钦女儿塔季扬娜事后的说法,普京当时并不希望即时继任总统,而是叶利钦能继续总统一职直至任期完结。普京的形象遍及俄罗斯街巷

2000年10月,普京通过了俄罗斯国歌修改法案,将国歌曲调修改为1991年前苏联国歌的曲调,但配上了不同的歌词。

2001年2月12日,普京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国家保护前总统与他们的家庭。这主要是因为1999年前总统叶利钦与家人被怀疑参与洗钱等贪污行为。

2004年3月14日,普京成功连任总统,并得到71%的绝对多数票。在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中,西方人士广泛抨击他对新闻自由的打压。与此同时,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82%的俄罗斯人同意新闻审查。对这一调查,社会学家们认为俄罗斯人所同意的是对伦理方面有争议的内容进行限制,而非对政治内容的限制。

2004年9月13日,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建议成立一个公开立法机构,且用这一形式取代了原本俄罗斯直接指定地方官员的制度。普京亦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加重了对政府官员包庇恐怖分子的惩罚。普京说,俄罗斯有权力“从恐怖分子的藏身所中逮捕并消灭他们,且若有必要,可以在国外逮捕。”

主要由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普京任期内亦多次表达对普京及其思想的认同。2006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纲领我们选择的俄罗斯,归纳并声明了普京思想为该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声明中的主要战略均与普京的政策一致,且与普京的“国情咨文”内容基本思想相同。

由于目前俄罗斯宪法对总统任期的限制,普京无法继续参与2008年的总统大选。2007年,普京在接受八国集团记者采访时认为,“5到7年的总统任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暗示他可能通过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直反对普京修宪,在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上大胜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也发表意见说,普京不会修改宪法。

然而,宪法并没有限制一人当选总统的次数,因此普京可能会在2012年继续角逐总统位置。普京亦可在大选前宣布辞职,然后参与竞选。一些媒体还认为,普京可能选择指定接班人后离开,并在幕后操纵俄罗斯政治局势,然而,2007年2月1日,普京公开否认这一可能。他说:“我不会指定继承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将会通过大选公正生成。”此外还有人认为,普京可能选择加入统一俄罗斯党并出任党魁,这样他就会在国家杜马中占据高位,进而掌握实权。

2007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等党派推举迪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为下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同意。这样,普京修宪并继续出任总统的机率就变得很小了。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普京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

与此同时,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和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缔结战略关系。因此,俄罗斯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且于2006年出任主席国(2007年交由德国担任)。普京也关注亚洲事务,尤其关注中国与印度的动向。

一些西方政治家长期指责普京的极权主义倾向。尽管普京与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人保持友好关系,但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普京的关系并不理想。2005年,普京与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对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一条天然气管线的建筑事宜进行了磋商,同年,施罗德参加了普京在圣彼得堡举办的53岁生日宴会。然而,俄罗斯与英国的关系却不容乐观:2006年底,逃亡英国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一事,极大地恶化了俄英关系。此外,普京也多次试图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普京与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都把拉近与中、东欧各国(尤其是波罗的海各国)的关系。

在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前,普京两次访问乌克兰以表示他对乌克兰总理维克多·费奥多罗维奇·亚努科维奇的支持。在选举结果揭晓前,普京还特地为亚努科维奇“几乎可以确信的胜利”致贺信。普京对于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被广泛批评为干涉乌克兰内政。此外,同属前苏联的格鲁吉亚与摩尔多瓦还批评了俄罗斯政府对两国分离主义分子的支持。俄罗斯与波罗的海诸国的外交关系亦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而爱沙尼亚对俄罗斯的批评也使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僵化。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父亲曾在二战一次爆破任务中险些于爱沙尼亚被杀害,有学者认为这是普京对爱沙尼亚态度冷淡的一个原因。

对外军事政策

2001年,当九一一事件发生时,普京同意在中亚成立合作军事基地。这一决定不仅使俄罗斯民族主义人士感到吃惊,亦使俄国国防部长感到惊讶。2003年,普京反对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伊拉克。开战后,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普京支持取消制裁,并认为联合国应该先完成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普京(中)在2006年APEC会议上

慕尼黑讲话后,大西洋两岸爆发了对普京的讨论。在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纪念日上,普京说:“我们的威胁并未减退。相反,它们正在慢慢转变,披上一层面纱——而新形成的威胁要在世界建立一个与纳粹德国无异:草菅人命、刚愎自用、集权独裁的政权。”有评论认为,这是将美国与纳粹德国相比较。在第33届八国峰会前夕,波兰政治家的妻子、美国记者安妮·爱普巴姆写道:“不管是威胁与爱沙尼亚打信息战、威胁断绝立陶宛的资源供给,还是禁运格鲁吉亚酒和波兰肉资源,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了,他(普京)近年来准备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扩大到前苏联诸加盟国——而完全不顾这些国家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一个事实也越来越清楚:与其将西方国家视作贸易与政治的伙伴,他更倾向于以冷战的老思维将它们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普京从始至终一直反对美国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为警示美国总统小布什,普京于2007年6月7日与捷克签署协议,允许捷克使用阿塞拜疆的苏联雷达,以免去另行修缮的费用。普京亦声称已准备好重修1985年的前苏联导弹预警系统。尽管各国预计俄罗斯会在波兰建立拦截系统,普京却指出在必要情况下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与伊拉克的援助。此外,普京还声称,俄罗斯会接受其他欧洲国家的参与请求。

核问题政策

作为唯一一个曾与伊朗就核研究问题合作的国家,俄罗斯被认为是伊朗问题中的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地位。尽管俄罗斯曾与伊朗关系密切,并试图利用伊朗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但普京并不支持伊朗核计划。虽然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但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却主要依赖巴基斯坦。普京不仅多次表态不支持核扩散,且在八国集团会议上也签字反对。

而至于朝鲜,俄罗斯在建国后便对其冷淡,转而支持韩国。普京上任以来,不仅多次访朝,且化解了朝韩之间潜在的战争危机。此外,普京曾对朝鲜表态,愿意帮助朝鲜缓解经济问题。2002年朝核问题再度浮现以来,俄罗斯多次寻求加入会谈,并最终如愿以偿。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爆。普京在获悉后,当即表示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召集了六国会议中的五国,讨论朝核问题。总的来讲,可以说普京对核扩散问题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俄日领土问题

2000年1月,普京方才上任俄罗斯总统,便致电日本首相森喜朗,希望双方进行会谈。陷入政治危机的森喜朗当场同意,希望依靠会谈解决两国领土问题,获得政治资本。然而,普京态度坚决,在同年9月访问日本时拒绝了森喜朗执行川奈提案的要求。而普京提出先行缔结中间性条约,亦被森喜朗拒绝。双方经过谈判后,于2001年3月共同宣布通过1956年日苏联合声明。然而,森喜朗内阁当时的支持率已下降到9%,且已有要求其下台的呼声。同年4月,由于依靠俄罗斯反戈一击的希望已破灭,森喜朗下台,小泉纯一郎接任首相。北方四岛是日俄谈判中的关键点

2003年,日本因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中国、北朝鲜、韩国外交均不顺利,小泉纯一郎决定访问俄罗斯寻求支持。在这次访问中,普京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在领土问题上,两国仍未达成一致共识。2004年,在日本自民党情况不利的背景下,小泉决定再提领土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讨论。同年9月2日,小泉访问北方四岛,遭俄罗斯强烈抗议,两国外交陷入僵局。11月,为打破外交僵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愿遵守日苏联合声明,归还四岛中的齿舞群岛及色丹岛。普京表示赞许,以为访日造势。然而,俄罗斯右翼人士表示反对。萨哈林岛民众甚至组织民兵,阻止日本得到四岛。极端者声称,若俄罗斯要归还领土,将集会要求普京下台。日本对于俄罗斯仅还两岛亦极为不满,指称普京的话全是“苏联时期的陈词滥调”。普京回应说,在日苏联合声明中仅有归还二岛的条款,直到现在俄日领土问题仍未解决。

利特维年科事件

2007年7月20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四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绝交出被控谋杀另一名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的前克格勃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尽管俄罗斯宪法规定禁止将俄罗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国家,但英国外相大卫·米利班德说:“为全欧洲通缉令修改宪法并非史无前例,有一些国家已经做过。”这一言论后被俄罗斯媒体指为“英国试图要求俄国修宪”。根据一项民调,62%的俄罗斯人反对修宪。对此,英国驻俄罗斯大使托尼·布兰顿回应说,英国并未强迫俄罗斯修改宪法,而只是为了描述遣送卢格沃伊的可能性。普京随后要求英国官员“修理一下自己的脑子”,又说英国的要求是“殖民时期旧思想的遗毒”。利特维年科的一个朋友曾称,利特维年科死前指责普京操纵谋杀案。俄媒体后指责这一言论不实,而普京则说:“死人说的话不配被评论。”这一事件被视作俄英关系自1996年间谍事件后最大的冲突。普京后又说:“我们会度过这个小危机。俄英关系仍将平稳前进,无论是俄国人还是英国人都希望两国关系尽早正常化。”尽管如此,托尼·布兰顿仍被俄罗斯外交部限期10天做出回应,俄罗斯政府还停止为英国官员颁发签证。俄罗斯也停止了与英国在反恐上的合作。俄罗斯工会主席亚利山大·索金亦称,在俄投资的英商将会面临“税务和条例上的限制,而且他们还会失去政府采购的机会。”有人认为,谋杀案的根源是2003年英国宣布对曾试图推翻普京政权的俄罗斯富豪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提供的政治庇护,而别列佐夫斯基是利特维年科的赞助商。

支持

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位列世界第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获高支持2000年,独联体国家***聚集于克里姆林宫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然而,在独立媒体中还是会有反对意见和西方媒体的评论,大多数俄罗斯独立媒体在大城市内都有广泛读者。但是在偏僻地区,很多人无法收看独立媒体,因此他们只能看到官方口调。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格雷布·帕维洛夫斯基说,他的电台不会有批评普京的言论,因为他喜欢普京。

2005年初,一个名为“纳什”(Наши,意为“我们的国家”)的青年组织在普京政府一些官员的促进下于俄罗斯成立,它的自我定位是一个民主反法西斯组织。该组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避免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于俄罗斯重演。该组织领袖瓦西里·雅克门科表示,“(普京政府的)敌人不能发动违宪政变。”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赛吉·马尔科夫说:“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一切为总统和他的目标献身的意识形态。”对于“纳什”组织,他评论说:“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大而自由的国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让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保存它的政治制度。”

批评

尽管俄罗斯人大多支持普京,但反对的声音仍然愈响愈厉。亲美派的媒体经常指责普京的政策有反民主的嫌疑,另外,普京的个人崇拜政策也遭到广泛的批评。亦有报道指出普京操纵媒体镇压支持者,如棋王卡斯帕罗夫多次因抗议政府被捕。对此,普京回应说:“在这个国家,有些像走狗一样向外国使馆乞食,指望得到外国基金会和政府的支持,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人。”

普京与统一俄罗斯党在民调与选举中均遥遥领先于反对党派,然而这些党派经常指出普京进行暗箱操作、修改民意。2007年国家杜马大选时,尽管普京声称选举是“广泛透明和诚实”的,但俄罗斯***主席久加诺夫仍然对结果评论说:“这是一出可耻的闹剧,它不符合国家利益和民主体制。”“你们今天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民主危机。一个没有主张的政党,没有参加辩论的多名候选人和30天前就计算出的舞弊结果,现在跃入你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普京通过修改宪法,将除俄罗斯***外所有反对党派排除出国家杜马的行为亦广受争论。

普京试图在两届总统任期满后,继续保持其权力,这一举动亦招致不满。曾有消息指出,普京可能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在西方人士看来,普京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俄罗斯民主的发展。有学者指出,普京的政策“使得俄罗斯的民主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此外,还有学者批评俄罗斯对车臣政策,认为普京借口战争侵犯车臣人民人权,且在国内给反对派施加压力。俄罗斯在普京上台后显现出的政府干预市场倾向,亦屡次被自由经济主义者指责。在西方人士看来,就算普京没有授意阻止俄民主进步,他也没有积极打击这些阻碍。

对于西方人士来说,俄罗斯的民主问题最突出的体现即是国家杜马大选。2003年大选中,统一俄罗斯党控制了半数议席,而俄共则遭受大败。到了2007年,俄共更是成为国家杜马中唯一的反对党。许多西方人士指称普京利用媒体宣传统一俄罗斯党思想,且授意成立俄罗斯祖国党,抢走俄共的选票。此外,俄罗斯总统大选也被作为俄罗斯民主现状的缩影。在俄总统大选前,往往出现无人准备选举的怪现象,甚至有反对党呼吁拒绝投票。

2004年1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俄时指出,普京压制反对党派媒体,逮捕支持反对党派的财阀,这是“民主倒退”的体现。美国大多数高官亦持此态度。因此,尽管俄美关系表面上蓬勃发展,但很多学者认为若普京进一步推行权威主义政策,俄美关系最终会破裂。

异见者游行

2006至2007年,另一种俄罗斯组织发起了由卡斯帕罗夫和利蒙诺夫领导的游行。游行遭到多方面阻碍:在一些城市,游行者遭到警方干预,至少150人被捕;而且据公众投票,大多俄罗斯民众并不支持游行。同时,真正参加游行的人也不多,2007年5月欧盟峰会时的游行中,前来采访的记者甚至比游行人群还要多。后来,有记者问普京他对游行有什么看法。普京回答说,这些游行举动“不应干扰俄罗斯人的正常生活”。2007年3月3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游行堵住了街道,令当地司机大为头痛。圣彼得堡市长评论说:“人人有权批评当局,但批评也要注意文明。”在问到卡斯帕罗夫被捕事件时,普京称卡斯帕罗夫当天的发言大多是英语,并认为他的话是说给西方人听的。借此,普京指一些当地支持者受外国操纵,他说:“反对我们的人其实并不希望我们制定改革计划……他们希望俄罗斯越弱小越好,他们想让俄罗斯无组织无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在幕后动手脚,坐享其成。”

接班人

2007年12月,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被统一俄罗斯党等政党推举为普京的接班人,普京对此表示同意。普京说:“我完全支持这一提名。”大多数普京的支持者随后表达将接受普京的选择。在被普京指定为接班人后,梅德韦杰夫任董事会主席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股价当天上涨27%。普京的接班人梅德韦杰夫

在得到总统提名后,梅德韦杰夫表示要提名普京为总理。梅德韦杰夫说:“保持现任总统组建班子的工作能力同样重要。我认为,普京继续留在执政权力机关最重要的总理位置上,对我们的国家非常重要。”公正俄罗斯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秘书亚历山大·巴巴科夫则说:“当然,首先应该等待总统对梅德韦杰夫的建议做出回应。但是我认为,普京当总理对国家有利。”普京对于担任总理一事亦曾说,如果政党能够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自己也找到了名副其实的接班人,就同意未来出任政府总理。

一位俄罗斯政治家认为,普京试图以梅德韦杰夫作出妥协与让步,在这之后,他便可以空出一段时间休整。不用说,假使普京愿意出任下届总统,梅德韦杰夫将会二话不说将机会给他。俄共领袖久加诺夫则认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之间关系日益密切,假若某天两国合并,普京有可能继续出任总统,使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久加诺夫说:“梅德韦杰夫,这位普京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出任总统一年后,俄罗斯便有可能与白俄罗斯合并,届时普京仍有可能出任总统,那将是俄罗斯的大不幸。”

[编辑本段]个人生活

1983年7月28日,普京与柳德米拉·普京娜结婚。普京娜1958年1月6日生于加里宁格勒,曾任空姐,当时是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西班牙语的本科生。普京夫妇的大女儿玛丽亚·普京娜生于1985年,小女儿叶卡捷琳娜·普京娜生于1986年。在普京出任总理前,他的两个女儿均在莫斯科德文大学学习。金发黄衣者为柳德米拉·普京娜,普京夫人

普京的父亲是一名“模范***员,他坚信共产主义并试图将它应用于日常生活。”由于他的贡献,他成为了核心党员的秘书,并在学习了共产主义课程后加入了工厂的党支部。尽管普京的父亲是一名无神论者,但是他的母亲是一名坚定的东正教信徒(东正教当时正在被苏联政府打压)。普京的母亲并不在家中进行宗教活动,但她经常参与教堂活动。她在普京小时便教导他东正教思想,普京的父亲尽管对此事心知肚明,却没有进行干涉。1993年,普京的妻子遭遇了一次车祸,且一场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屋。这一事件使得普京成为了一名东正教徒。在他一次访问以色列前,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十字架并嘱咐他戴上。后来普京回忆说:“我遵照她说的做了,将十字架戴在了脖子上。从那以后,我再没摘掉过它。”

普京最喜爱的运动是柔道。他在14岁时开始练习桑搏,尔后转为柔道,并一直练习至今。普京在列宁格勒的柔道竞赛中曾获得过冠军。普京曾与他人合著一本名为《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练习柔道》的书,英译版名为《柔道:历史、理论与练习》(Judo: History, Theory, Practice)。普京并非第一个练习柔道的国家***,但他在柔道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国际***难以相比的。他目前是黑带六段,且很擅长扫腰摔。普京也是柔道与桑搏的“体育大师”(Master of Sports,苏联体育头衔之一)。

根据报道,普京很喜爱食鱼。此外,他对煎烤类食品亦有特别爱好。

[编辑本段]轶事

1988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在莫斯科红场被拍下一张照片。在照片中有里根一行与一大一少两名男游客,里根正与少年游客握手。拍照的美国总统专职摄影师皮特声称,脖子上挂着相机,站在少年背后的男子正是当时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要员、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

在美国副总统切尼指责普京后,普京回答说:“你们副总统的言论似乎可以和失败的游猎相比。”(切尼曾在打猎时误伤他人,此处被普京拿来取笑。)

对于小布什在第32届八国峰会后记者招待会上批评俄罗斯民主问题,普京说:“让我跟你老实说吧,俄罗斯人压根就不想要伊拉克那种民主。”

普京在批评美国进攻伊拉克后,又说:“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美国就此拍屁股走人,而不在伊拉克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政府机关,那它就又犯下一个错误了。”

普京曾乘坐或驾驶过战斗机。2000年曾乘坐苏-27战斗机访问车臣,2005年还坐上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机长位置去北方视察军事演习。

相关推荐:

2023妇女节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线上义诊活动

普京新外交政策理论,首次将美国确定为安全的主要威胁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正竞选北约秘书长,曾是德国首位女防长

红星深度|他们来到中缅边境小城,寻找落入电诈陷阱的孩子

渔民发现海上漂浮着大量名牌香烟,边捞边喊“发财啦”,烟草部门介入

张国荣逝世20周年:香港纪念现场成花海,有国外粉丝冒雨祭奠

德国防长:不会再对乌克兰提供国防军现有武器装备

刘小明任海南省委副书记

声明:《普京新外交政策理论,首次将美国确定为安全的主要威胁》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2023妇女节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线上义诊活动

    2023妇女节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互联网医院组织血液科、妇科联合开展线上义诊活动关爱女性健康,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爱女...

    八卦 日期:2023-04-27

  • 四川的乐山大佛在哪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会成都约150公里,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

    百科 日期:2023-04-27

  • 小伙网购机器女友是啥电影

    小伙网购机器女友是电影《我的网购恋人》。《我的网购恋人》是一部奇幻爱情片,由刘玉良导演,邹宇皓、潘若瑶等人主演。该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

    电影 日期:2023-04-27

  • 将军在上红蔷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将军在上》其红墙的真实身份是陆震庭安插在范仲淹身边的卧底。范仲淹被贬黔地,相约郡王爷、柳永二人在花楼喝花酒,遇见一个生活所迫的清白女...

    百科 日期:2023-04-27

  • MINIMINI车身是什么材质的

    MINIMINI车身是什么材质的MINI车身采用钣金材质,外观上继承了MINI家族的风格,大而圆的大灯,平顶短尾的独特设计。车子娇小独特,车身颜色很丰富...

    汽车 日期:2023-04-27

  • 军官学校是什么学校

    军官学校:军校的最高学府是国防大学,该校着重培养部队高级将领,从这里走出去的高级指挥官们,将是未来战争的引领与最高指挥者,其余比较有名的还有...

    百科 日期:2023-04-27

  • 2023年大连金石滩招募标准化讲解员

    大连金石滩全域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获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并被列入大连市正在推进的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台账。以全域旅游服务标准...

    景点 日期:2023-04-27

  • 普京新外交政策理论,首次将美国确定为安全的主要威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总统普京表示,他3月31日签署了关于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的命令。普京31日与联邦安全会议常委举行会...

    八卦 日期:2023-04-27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