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脱胎于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是当年北京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之一,曾经也是出身名门。那一年北京大学的地质学系、清华大学的地学系、天津大学的地质工程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如今的西南交通大学】的采矿地质组,加上西北大学的地质系,合并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成为单独设置的地质类院校。
而在当时,我国著名的地质专家李四光,曾经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北京航空学院是惊天,北京地质学院是动地。”这意味着在学校建设之初,这两所学校重要性是相当的。但是如今的北京航空学院发展成为985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北京地质学院虽然成为国字号的中国地质大学,但从级别上来讲只是211大学,差距巨大。实际上造成这种落差的跟1969年北京地质学院外迁武汉有关,虽然如今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和北京分别办学,但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跟如今的哈工深性质不同。那么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多次选址,为何最终搬迁到武汉呢?
1966年的特那一段特殊时期,很多大学都陷于瘫痪不再招生,北京地质学院的很多教职工不是在被批斗,就是在被批斗的路上,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1969年的中苏边境的珍宝岛事件爆发,中央决定让北京的众多高校南迁大三线地区,北京地质学院申请离开北京。1969年9月份,地质部在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设立了五七干校,同时在这里举办北京地质学院的五七干校,以参加劳动的名义将大部分的教职工,临时安排在江西峡江县。
学校到江西之后,下一步面临的问题就是到哪里去?当时浙江福建属于一线地区,江西属于二线地区,所以按照规定的话江西只能是一个临时的中转点。按照上面的指示,只能迁移到京广线以西的大三线地区,江西肯定是不符合规定的。
北京地质学院选址的第1站是河南郑州,按照当时二三线地区的划分,京广线属于模糊地带,所以只要建设在郑州市的京广线以区的市区里面也是符合规定的。相对来讲河南省距离北京比较近,从北京校区搬迁也比较方便,肯定是最佳选择。并且河南的煤矿资源相对丰富,鹤壁、焦作、平顶山都是因煤设市,如果当时河南省能够接纳北京地质学院,应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是没想到的是当时的河南省拒绝了,因为当时很多外迁京校都希望落户河南,接纳还是选择性的接纳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北京地质学院落户河南梦想破灭,于是又将目标瞄准了江西南昌,南昌当时并没有给予回复。在此之间学校打听到赣州冶金技校停办,有部分的遗留校舍,于是开始和赣州当地接触,赣州当地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就在这时,江西省出面表示“江西省境内不适宜学院迁入”。当年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落户了江西,但其实只有教职工是不包括学生,因为本身江西属于二线地区。无奈之下的北京地质学院,又将目标瞄准了河南省以南的湖北省和湖南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南省石门县,虽然只是一个县城,但是还是具备一些建校的条件的。牵制湖南的建议,得到了湖南省的同意,1970年5月底,北京地质学院的13车车皮的各类物资从北京发往石门,准备在此安营扎寨。碰巧学校的一个老师在武汉参加会议,了解到湖北江陵有大批闲置的校舍,非常适合北京地质学院,于是计划再次变更。更巧的是,那批闲置的校舍属于地质部所有,作为地质部下属高校的北京地质学院,自然方便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最终地质部和湖北省分别批复同意相关的申请,北京地质学院最终落户到江陵。
北京地质学院落户江陵之后,根据相关的命名规则更改为湖北地质学院,但是教学工作并没有展开。而江陵虽然有大批的空房间,但以前并不是学校,而是原来参加江汉油田石油会战的第五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和中原石油物探大队。如果就此建立校区,不但校区狭小,而且还需要大力改造。而在当时找校区变成了湖北地质学院的头等大事,丹江口、沙洋、武汉,这几个地方都进入了湖北地质学院的视野。
1972年由于武汉地质学校暂时不招生,将校区借给了湖北地质学院,此后湖北地质学院的教学活动开始安排到武汉校区开展。当年8月9日,武汉校区正式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分院,其实也相当于武汉地质学校并入了湖北地质学院。与此同时在湖北江陵,也征用了土地435亩建设新校区。1975年,当初的湖北省顶着压力,把地质大学从江陵迁到了武汉,并且在南望山下大规模投入,营建了如今的校区,同时更名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恢复正常之后,此时的武汉地质学院也有返回北京的想法,并且在北京校区的老地址设立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由于当时的北京校区被蚕食了一部分,所以学校无法全部返回北京,再加上此后扩招的原因,北京狭小的校区更是没有办法大力发展。这是为什么当初的武汉地质学院北京校区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主要原因。
由于北京校区和武汉校区交流不便,在2005年,已经更名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和武汉校区开始分别独立办学,形成了如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由于北京校区的狭小,如今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始建设雄安校区,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则不存在这个困难。虽然两所地大在985和211的评估中一起打包评估,但最终无缘985大学,想起当年的“惊天动地”之说,不由得一声长叹!图表探索原创,欢迎关注。数据来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为什么中国地质大学分武汉和北京?他们不是一家吗?
这个比较复杂,因为以前地质大学就一所,就在北京,但是文革后期,发布了一个部分大学迁出北京的文件,大概是因为北京大学太过于集中吧。于是地质大学就搬到武汉了,同样经历的还有中国海洋大学。文革结束后,不少老教员教授想搬回去,于是一部分人带领一部分资料设备回北京重组地质大学,但是国家认定这个只是地大的分校,武汉的地大为本部。2004年,教育部取消武汉地大和北京地大的本部和分部区别,统一称之为地质大学,以两地联合办学的名义,两地独立办校,但是教育部按一个地质大学进行管理和拨款。
中国地质大学在哪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简称地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创始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1] 2006年,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占地总面积1474353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385752.04平方米;设有23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336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1040人;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南望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未来城校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1969年中国地质大学离京南迁,流浪4省,为何最终落户武汉?,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1969年中国地质大学离京南迁,流浪4省,为何最终落户武汉?
本科毕业后具有幸福感的职业,教师未进前十,榜首真不愧是香饽饽
声明:《1969年中国地质大学离京南迁,流浪4省,为何最终落户武汉?》一文由排行榜大全(图表探索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