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广西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差距有多大?

广西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差距有多大?

来源:网络 作者:八桂之家 时间:03-16 手机版

广西大学是广西的最高首府,中山大学则是广东省实力最强的高校,两所高校差距有多大呢?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1、广西大学是211高校,1925年成立,中山大学则是985大学,1924年成立。从历史上看,两个学校差距很小,但学校等级差距较大。

2、从人数上看,广西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469人,教职工3424人;中山大学本科生32790人,专任教师4629人。从本科生上看中山大学要多一些,教职工上中山大学比广西大学多了很多,光是专任教师就比广西大学的教职工要多了。

3、从学科设置上看,广西大学本科专业67个,中山大学有138个本科专业;广西大学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中山大学有44个;广西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中山大学有53个;广西大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中山大学有63个。两所大学的学科设置上差距比较大。

4、从学科实力来看,广西大学有1个双一流学科,中山大学拥有11个双一流学科。

5、广西大学有2个专职院士,4个双聘院士,中山大学共有22个院士(含双聘)。

6、广西大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7、从经费上看,广西大学的经费为31.82亿元,中山大学为193亿元,差距很大。

总体来看,广西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4-5个广西大学的实力才能与中山大学相比。因此广西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广西大学,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教水平。

你对广西的高校建设有什么建议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吧。

广西大学的前期历史

前段时间去广西大学学习,感觉是个非常大的学校,和去年去的柳州科技大学比起来,广西大学面积更大,学生更多,学科门类齐全,学习氛围也更浓厚,实力更为强悍,从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得出,那就是在学校里的小卖部,柳州科技大学的小卖部星罗棋布,在每一个区域类都可以找得到,学生在里面生活非常的方便,而广西大学里,小卖部相对集中,要去买东西非常的不方便,这就可以推测出广西大学和柳州科技大的实力差距。
以下是广西大学前期分分合合的历史,来源是,广西大学和桂林还是很有渊源的。
广西大学1928年,诞生于广西梧州市蝴蝶山,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学校以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提倡的"复兴中华,发达广西"为立校宗旨,尽管迭经变更,几度迁徙,历尽了坎坷曲折,但其根植于广西这块多民族的土地上,不断成长壮大,并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广西大学建校初设理、工、农三个学院。1936 年增设文学院和医学院(1937年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军医学校)。
在马君武校长主持下,全体师生员工荜路蓝缕,艰辛创业,只用十多年时间,便使学校初具规模,于1939年改为国立大学。
20世纪30、40年代,竺可祯、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黄现璠、盛成、陈焕庸、千家驹、丘晨、施汝为、卢鹤绂、纪育沣、文圣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学术氛围浓厚,盛极一时。
抗战期间,广西作为中国大后方,大批专家学者及有志青年荟萃于桂林文化城,广西大学师资队伍更由此得以充实发展,使学校跃居为当时国内重要大学之一,学术力量位居全国前列。
广西大学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九月,学校迁至融县。十一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
1945年9月,日本法西斯投降,西大由贵州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
1946年春,由学生发起“返梧运动”,迁回梧州蝴蝶山。九月再迁回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
到1949年,广西大学发展成为拥有文教、法商、理、工、农等5个学院,下设22个系和4个专修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
1951年11月3日至9日,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会议拟定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将广西大学矿冶系、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湖南大学矿冶系、南昌大学采矿系、中山大学地质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专修科调整出来,在湖南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将广西大学土木系及农田水利专修科与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利学院。
1952年1月24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转发中央教育部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决定的工学院调整方案,要求有关院校贯彻执行。
1952年9月4日,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及农田水利专修科教师5人,其中有教授叶守泽、王鸿儒、尹政及学生59人赴武汉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认为,国家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经开始,为使高等学校院系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人力物力的使用更为集中,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决定于1953年继续院系调整工作。由于1952年华北、东北、华东三区已基本完成了院系调整,因此,1953年的院系调整工作以中南区为重点。经1952年5月29日政务院第180次会议通过的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的计划,决定撤销广西大学,其所有的院系进行统一调整。
1952年10月23日,农学院召开了民主建设代表大会,宣布广西农学院正式成立。院长孙仲逸。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为了广西农学院,是1952年7月4日至11日中央高教部召开的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根据中央关于院系调整的指示,讨论了农学院的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广西农学院保留农学、林学两个系,独立成立广西农学院,其余园艺,畜牧、兽医、植保等四个系的师生及设备,分别并入华南、华中、江西、湖南、河南农学院。
1953年10月17日,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系教师共53人,师范专科学生258人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停办,师资、设备和图书资料分别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的19所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建校最早,师资最强的机械系、电机系(电力部分)并入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电机系(部分)和化工系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的土木系并
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矿冶系并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农学院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
但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广西大学1958年开始重建。广大师生在为重现广西大学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强烈要求下,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校长由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韦国清上将兼任,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是广西大学的历史,也是广西发展的历史之一,也是新中国的历史之一。正是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这种精神,广西大学才能够慢慢的成长壮大。

中国大学排名

高校国务院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一级重点学科 二级重点学科
1 清华大学 21 116
2 北京大学 18 125
3 浙江大学 14 71
4 复旦大学 11 86
5 上海交大 9 41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40
7 中国人民大学 8 57
8 南京大学 8 55
9 中国科技大学 8 45
10 西安交通大学 8 36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 28
12 华中科技大学 7 37
13 天津大学 7 35
14 南开大学 6 44
15 中南大学 6 33
16 中国农业大学 6 24
17 武汉大学 5 46
18 四川大学 5 43
19 厦门大学 5 38
20 东南大学 5 19
21 北京师范大学 4 39
22 吉林大学 4 32
23 大连理工大学 4 21
24 北京理工大学 4 16
25 南京农业大学 4 13
26 北京科技大学 4 12
27 东北大学 3 24
28 同济大学 3 21
29 重庆大学 3 17
30 中山大学 2 22
31 山东大学 2 22
32 华东师范大学 2 19
33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18
34 西北工业大学 2 15
35 湖南大学 2 14
36 东北林业大学 2 12
37 华南理工大学 2 10
38 西南交通大学 2 10
39 南京理工大学 2 9
40 中国海洋大学 2 9
4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 9
42 北京交通大学 2 8
43 北方交大 2 8
44 中国地质大学 2 8
45 武汉理工大学 2 7
46 西安电子科技 2 6
47 北京邮电大学 2 5
48 中央财经大学 1 11
49 西北大学 1 9
50 北京林业大学 1 9
51 中国政法大学 1 9
52 华中农业大学 1 8
53 中国石油大学 1 8
54 中国药科大学 1 8
55 中国矿业大学 1 8
56 南京林业大学 1 7
57 河海大学 1 7
58 华东理工大学 1 7
59 东华大学 1 6
60 北京化工大学 1 6
61 燕山大学 1 5
62 长安大学 1 5
63 江南大学 1 5
64 江南大学 1 5
65 长春理工大学 1 5
66 西安理工大学 1 5
67 南京工业大学 1 5
68 成都中医药大学 1 4
69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4
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 4
71 合肥工业大学 1 3
72 黑中医药大学 1 3
73 大庆石油学院 1 3
74 广州中医药大学 1 3
75 成都理工大学 1 3
76 西南石油大学 1 3
77 河南农业大学 1 3
78 华中师范大学 0 8
79 兰州大学 0 8
80 首都医科大学 0 8
8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 7
82 南京师范大学 0 6
83 华南农业大学 0 5
84 东北师范大学 0 5
85 湖南师范大学 0 5
86 中国医科大学 0 5
87 东华大学 0 4
88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0 4
89 上海中医药大学 0 4
90 重庆医科大学 0 4
91 暨南大学 0 4
92 上海大学 0 4
9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 4
94 苏州大学 0 4
95 山西大学 0 4
96 西南财经大学 0 4
97 云南大学 0 4
98 天津医科大学 0 4
99 首都师范大学 0 4
100 华南师范大学 0 3
101 沈阳农业大学 0 3
102 上海财经大学 0 3
103 南京中医药大学 0 3
104 广州中医药大学 0 3
105 北京工业大学 0 3
106 东北农业大学 0 3
107 北京外国语大学 0 3
108 西南大学 0 3
109 南方医科大学 0 3
110 东北财经大学 0 3
111 辽宁大学 0 3
112 陕西师范大学 0 3
113 南京医科大学 0 3
114 郑州大学 0 2
1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0 2
116 安徽大学 0 2
117 中央音乐学院 0 2
118 天津师范大学 0 2
119 内蒙古大学 0 2
120 上海外国语大学 0 2
121 大连海事大学 0 2
122 山东农业大学 0 2
123 山东中医药大学 0 2
124 河北工业大学 0 2
125 广西大学 0 2
126 南昌大学 0 2
127 湘潭大学 0 2
128 四川农业大学 0 2
129 中央民族大学 0 2
130 华北电力大学 0 2
131 西南政法大学 0 2
132 江苏大学 0 2
133 扬州大学 0 2
134 甘肃农业大学 0 2
13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0 2
136 哈尔滨医科大学 0 2
137 太原理工大学 0 2
138 新疆大学 0 2
139 中国传媒大学 0 2
140 新疆农业大学 0 1
141 大连医科大学 0 1
142 福州大学 0 1
143 辽宁中医药大学 0 1
144 天津中医学院 0 1
145 天津工业大学 0 1
146 河北医科大学 0 1
147 沈阳药科大学 0 1
148 沈阳工业大学 0 1
149 海南大学 0 1
150 上海水产大学 0 1
151 黑龙江大学 0 1
152 湖南中医大学 0 1
153 西安科技大学 0 1
154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0 1
155 天津科技大学 0 1
156 山西医科大学 0 1
157 延边大学 0 1
158 华东政法大学 0 1
159 南方医科大学 0 1
160 西南大学 0 1
161 华东政法大学 0 1
162 中国戏剧学院 0 1
163 南京工业大学 0 1
164 安徽医科大学 0 1
165 内蒙古农业大学 0 1
16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 1
167 昆明理工大学 0 1
168 中国美术学院 0 1
169 汕头大学 0 1
170 湖南农业大学 0 1
171 北京体育大学 0 1
172 北京语言大学 0 1
17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 1
174 福建农林大学 0 1
175 安徽医科大学 0 1
176 福建师范大学 0 1
177 贵州大学 0 1
178 哈尔滨理工大学 0 1
179 河北师范大学 0 1
180 华东政法大学 0 1
181 华侨大学 0 1
182 青岛大学 0 1
183 山东师范大学 0 1
184 上海戏剧学院 0 1
185 首都经贸大学 0 1
186 天津财经大学 0 1
下面是一位教育部评估专家对“ 武书连”版的《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评价说他在误人子弟!我认为也是!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这个排名太过于片面了!其中起绝对因素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媒体关注程度和综合程度!很不科学!我是国务院本科评估小组的一名教授,我们2006年评估的结果就与这个相差太大了!就拿我们前不久去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来说吧!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工科型高校,不是综合型的高校,所以在你们这个排名里很低!但是事实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级重点学科有九个,与上海交大同列第五。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工科和理科就有19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务院已决定新增1个),超过华中科技大学所有学科的重点学科数!目前全国排名第八!就因为如此,使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乎每一个专业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你说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学生在全国没有竞争力?相比之下一些很好的综合型大学呢?为了增加知名度和学校规模,胡乱吞并学校,有的连职业技术学校都并!你说那种学校出来的学生与专科有区别吗?以极高的分数考进一些好综合型大学的差专业,毕业后发现能力连一般二本都不如,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媒体要发挥舆论作用,但也不能引导大家走错路啊!应该多为考生想想,引导他们去成才的高校,而不是去虚的“大”假的“大”高校 !

而且关于保密方面,像哈工大这种老牌国防院校你能知道吗?

2006年,哈工大校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1亿元排名第二,你们科研那一项以什么为标准的?

1 清华大学 1197081668 1125029371 72052297.4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957124857.1 574985735.3 382139121.8
3 浙江大学 779186822.1 333319032.5 445867789.6
4 北京大学 487555917.2 397764883 89791034.29
5 上海交通大学 484139757.5 458329543.2 251840099.3
6 同济大学 448272991.1 135569294.7 312703696.4
7 东南大学 445810804.8 160122029.4 285688775.4
8 华中科技大学 375527397.3 174108361 201419036.3
9 复旦大学 332653850.4 249129254.7 83524595.67
10 中山大学 303592706.6 257454903.8 46137802.82

其实2006年光国防保密的经费就接近8亿,科研经费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年就是全国第一了!而且哈工大的科研很出成果,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都拿好几次了!相比之下呢?上海交大每年科研经费也特多,但是近几年一点成果都没有,所以国务院正在大力减少上海交大的科研经费,本科评比排名也降到第四。

老实说哈工大虽然是工科院校,但其实力已经远超过太多综合型院校了,光理工科就有8个一级重点学科,相比之下那些排名前十综合院校能在理工科有两个就不错了,明显哈工大走的是精英路线。几乎每一个理工科专业都是全国顶尖的,而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其实超过一半专业都很平平,和一般二本院校差不多。所以哈工大2006年本科评估排名上升一名,为全国第五,与你的排名相差大吗?不要太片面!想真正弄个排名就去学校实地考察啊!要知道像哈工大这种国家一级保密单位,教育部本科评估很多科研项目都是不能拿出来的,因为我们是部级无权查看国家级的保密东西。你怎能胡说误人子弟?

还有就是人才培养方面,你说哈工大出的人才少?两院院士不知道多少个。特别是航天方面,国家航天局从一把手李继耐到五把手都是哈工大的,确切地说十个航天人,七个出哈工大。人才培养不是比出的人才个数,而是人才的质量!一些综合型高校一年出几万人,真正叫人才的有多少?相比之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乎每个专业都是全国前几,出来的人没有竞争力?媒体要引导学生去找光明,而不是去民工制造所!多为学生想想啊!

中山大学是怎样的,描述吧,本人还没了解过

中山大学, 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后又复前名。伟人首创,山高水长。居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得风气之先,广播思想之种。今天,全体中大人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1]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今天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1835年,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济医院,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地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专业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同时,两校的医学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又将广州的光华医学院并入,几经易名,最后定名为中山医科大学。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分别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大学风格,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进一步地拓宽了学科结构,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1]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李绍珍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共有56位一级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在2010年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在171位,国际声誉和影响明显扩大。学校的一批学科在国内和国际学术领域有更大的影响,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我校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数已经达到了14个,在全国排名第5,论文总影响力(总被引次数)达126276篇次,世界排名399位,处于前0.08%的位置;十年间我校ESI论文的篇平均被引次数为7.65,在国内高校排第4。
一批学科如历史、哲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数学、生物学、物理、化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在国内的优势得到了巩固,特色更加鲜明,有的研究方向已达到了国际水平,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日益增大。据美国ESI数据库的统计,我校共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包括了化学、临床医学、物理、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药理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等学科领域。
中山大学还利用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如通过通过临床常见疾病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研究项目推动临床与基础医学的交叉,通过行政改革与政府治理研究项目推动公共管理与政治学交叉融合,通过粤港澳区域合作项目推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地理学等交叉融合。这些项目的建设,探索了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在组织跨学科力量针对共同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我校利用有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规划,加强建设新兴学科。如通过华南水产养殖动物质量安全与疾病控制生物技术项目发展海洋科学等学科,利用基于华南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结构改建、筛选及新药研发项目发展新药研制等新兴学科,进一步整合了学科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布局和发展了一批面向国家和广东战略新兴产业的应用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使学科布局更趋合理,结构更为优化。
在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的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第七名。在2013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百强名单排行榜中,中山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九名,亚洲第51位。
当前,中山大学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历史沿革第一阶段:从 博济医局、格致书院到解放初期院校调整之前( 1866~1953年)
(1)北校区
博济医局到私立夏葛医学院
1835年11月,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 Peter Parker )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眼科医局,并于1859年改称“博济( Pok Tsai )医局”。1866年,博济医局搬迁并正式命名为“博济医院”,是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教会医院。是年,美国医学博士嘉约翰与中国第一个留学欧洲学医者黄宽博士在该院主持博济医学堂正式开办。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名为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中山大学历史照片
中山大学历史照片(4张)1886 年孙中山以“逸仙”之名进南华学堂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改称南华医学校,1930年改称岭南大学医学院,1936年又称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并合并了私立夏葛医学院[3-4]。
从广东光华医学堂到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
1908年春,广东光华医学堂成立,由郑豪等人创立。该校分别于1912年、1928年、1929年、1952年更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广东光华医科大学、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和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3]。
从广东公医学堂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
1909年春,广东公医学堂成立。1915年易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1924年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1925年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随大学更名,成为国立中山大学医科,1931年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3]。
(2)南校区
格致书院
广州格致书院是十九世纪中国著名的教会学校,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1887年创办于广州,后发展为私立岭南大学,博济医院及其附设的医学校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博济医学堂和格致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1907年该学校改为岭南学堂,开设了医科。后来该学校成为岭南大学;而其医科成为圣约翰大学的一部分。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是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发展成一所设有文、理、工、农、医、商等学科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弟子遍全球,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并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互相承认学历。岭南大学建校之初,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岭南大学得以重返康乐。
国立广东大学到国立中山大学
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1924年1月24日筹办的黄埔军校,以及2月4日颁布两道大元帅令着手筹办的国立广东大学。
1924年2月邹鲁接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两校之后,即于当月24日召集三校学生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大会,会上宣布筹建国立广东大学,并报告了筹备经过和进行计划等。3月3日,广东大学召开首次筹备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组织大纲。为保证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立广东大学的顺利开办,孙中山亲自动手筹措资金。广东大学的经费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1924年5月12日,广东省教育会、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广东总善堂总所、广东学生联合总会、广东总工会、留东同学会、国立广东大学经费运动学生委员会联合发表《请争广东关馀及欧美各国退回庚子赔款为广东大学经费宣言书》。中山大学历史沿革示意图中山大学历史沿革示意图[5]
1924年6月9日,中山先生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在1924年6月21日广东大学举行校长就职和学生毕业典礼时,他委托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大元帅在会上宣读了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国立广东大学定于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课。当时,学校并没有举行开学典礼与成立典礼。9月30日,学校举行了第二次校务会议,会上议决了此事,决定组织筹备会议,选择日子补行成立典礼。后又经校务会议复议,将开学典礼及成立典礼日定于1924年11月11日这一日,也就成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校庆日。
国立广东大学建校初期,文科分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五系和高师的文史、英语、社会三部;理科分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五系和高师之数理化、博物二部;法科分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农科分设农艺学、林学、农艺化学三系和农业专门部;医科不分系,附设第一、第二医院及护士学校;预科分设文、理、法、农、医五组,另附属初级师范及中小学,全部依据西方新学制办理;各科设学长、预科及附校设主任,分别办理教务;设秘书处、会计处、图书馆,分别办理校务、组织校务会议,以评议、筹划重要校务;设工科筹备委员会,拟增办工科,并设法国里昂大学海外部,遣派留法学生。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设医科。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郭沫若到任后对文科开始进行整顿,辞退了15名教授。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定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广东大学时期校址情况,当时广东大学分处广州四个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两学院、图书馆及附属学校在文明路原高师所在地(即鲁迅纪念馆),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和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的场所。 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的最高学府。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下令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后,国内出现多所以“中山”为名的大学,如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先生为院长的大学院有鉴于此,决定除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资纪念外,其余中山大学均改为所在地方名,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1927年1月,鲁迅从厦门大学被聘至中大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2月,天文台在中大理科所在地的一座山岗上建成。3月1日,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广大中国文学系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文学系改为英国语言文学系,史学、哲学、教育学仍沿用旧式,与前两者合称为中大文史学科。理科一度改称自然科学科,仍设数理化、生物、地质五系,后数学系改为算学天文系,增加天文课程,筹建天文台,并成立了心理学研究所。当时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式副校长朱家骅,在其主持下力求教育与社会的沟通。
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当时医科(学院)原址在百子路,与第一附属医院相连,共占地150亩,楼房为当时南方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学院不分系,采用学年制,本科5年,另加实习1年,共六年。当时共有两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占地64亩,与学院相连。第二附属医院位于西提。1927-1937年是医学院最兴旺发展的时期,特点是全盘德国化。作为中山大学成立初期锐意经营的学科,着重引进德国先进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人才。学校采用德国式管理机构,选用德国教材,用德语授课,医院查房、写病历、开处方均用德文。入学考试必须考德语。由于当时国内学习德语的中学很少,所以招生受到影响,每年录取新生不足50人,截至抗战前夕,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然而由于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中大培养出一批当时中国一流的医学人才,如杨简、王典羲、叶少芙、罗潜、张梦石、曾宪文等。同年3月,重提成立工学院事宜,并定于下半年筹建。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即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1934年,许崇清继任校长后,将工学院的土木、化学两系与理科合并,改称理工学院。理工学院成立后共有4个系:电气、机械、土木、化学。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之一(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设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迁至云南澄江,1940年迁回粤北坪石。1945年,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1947年设置体育系,袁浚从武汉大学被聘至中大任体育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入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6]
第二阶段:从解放初期院校调整到2001年两校合并之前(1953~2001年)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3]第一次院系调整的具体情况是:将广州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东法商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统共调整成为广州新布局的1所综合大学和4所专门学院。
中山大学第一次院系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即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医学院、华南师范学院(即华南师范大学),并取消“国立”二字,更名中山大学,中大医学院从原中大分离出来,成立中山医科大学。
赵却民教授率领全系师生21人前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主任陈国达教授率领全系师生49人调去湖南中南矿冶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由哲学系主任朱谦之教授率领前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调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由人类学系主任杨 成志教授率领。他们分别于1952年10月16、17、20日前往南京、长沙、北京等地报到。
第一次院系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主要以岭南大学的文理学院构成。
根据广州区高等学校调整工作委员会的安排,新组建的中山大学校区由石牌迁至原岭南大学校址。中山大学原石牌校址,迁入了新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等学校,中山大学原百子岗校址,兴办华南医学院。1952年11月25日,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举行隆重开学典礼。华南地区第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也由是成立。
首次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设有中文、外文、历史、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 物、地理、财政、金融、会计、贸易、企业管理、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等18个系, 另有俄文、会计、金融、企业管理4个专修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植物等3个研究所。
第二次院系调整从1953年7月下旬开始准备,9月底正式进行。此次中山大学院系调整的具体情况是:
1953年第二次院系调整对图书、仪器、设备 等进行了调配。中山大学图书馆原藏有前华南联合大学及广东法商学院所藏财经政法图书资料,全部调配给中南财经、政法学院,如有复本,则将复本调配给上述二校。根据上述原则,书籍在1952年11月4日前分三批装箱调出,共计67676册,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
在两次院系调整完成后,新的中山大学师生就来自于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广东法商学院、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中高师和原中山大学等9所不同的院校。1954年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与华南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华南医学院,是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55年柯麟任华南医学院院长兼院党委书记。1956年华南医学院改名为广州医学院,是年国家卫生部发函认定学校谢志光、梁伯强、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8位为一级教授,另有15位二级教授,师资实力时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之首。1957年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61年被定为卫生部属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7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7个学科为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98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山医学院改称中山医科大学,[3][6]1987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成立。
第三阶段:2001年两校合并以后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10月26日举行“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实现强强联合。[7]2010年11月中山大学医科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3]
大学城校区
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即其东校区,俗称“中东”。是中山大学改革与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验区,强调全校办校区,在管理上实行“延伸管理模式”。此段信息来源于《广州大学城一本通》
编辑本段学校地位中山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国家32所副部级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广西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差距有多大?,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广西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就是“双一流”与否这个区别那么简单?

广西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差距有多大?

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公布,西安邮电大学成功入围

中国的三所南华大学:一个在湖南一个在台湾,另一个在哪里呢?

2023青海省高考大学排名:上升84名!青海师大与青大差距越来越小

中国六所高校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学科新突破、科研新局面

青海大学2021年—2019年3年本省专业录取分、位次,请收藏

大学 | 容易考上的“双一流”院校之一,特色学科实力强

声明:《广西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差距有多大?》一文由排行榜大全(八桂之家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