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小米高管解读 Q3 财报:高端品牌需要时间逐步达到,造车进展顺利

小米高管解读 Q3 财报:高端品牌需要时间逐步达到,造车进展顺利

来源:本站 作者:佚名 时间:03-30 手机版

11 月 24 日早间消息,小米昨日发布 2022 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704.7 亿元,同比下滑 9.7%;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 21.2 亿元,同比下滑 59.1%;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人民币 8.29 亿元。

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及总裁王翔,副总裁、CFO 兼天星数科 CEO 林世伟,财务副总裁孙谦,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等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两个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了数位记者的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和记者问答环节实录:

记者:我看到财报上显示小米公司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了 21 亿,但是经营利润和期间利润却是负数,管理层可以解释一下这背后的原因吗?另外,通过财报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小米本季度收入和出货量在环比层面是有所改善的。但是刚才管理层在简报中也提到,在宏观经济持续承压的一个背景下,小米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王翔:大家看第三季度我们的业绩,我觉得好的地方是我们的手机出货量、收入和手机出货量毛利率都有些许提升。实际上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信号。我觉得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同去年相比确实有所下降,去年的第三季度我们也是处于缺货的状态,去年的增长确实是比较好的。但是从今年环比来看,我们还是稳住了局面。我们的压力来源于全球的通胀、加息、汇率的波动等,这些因素都给我们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同时也对需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国内(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疫情的反复,这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上述因素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相比去年的第三季度,由于缺货,当时的毛利相对来说比较高。我们从上季度开始逐渐关注如何清理库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清库也是需要花费一些资源的。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数据差异。

展望未来,我们在海外市场还是有增长空间的。三季度我们在欧洲市场还是有一定增长,而且小米的总体排名稳定在第二,市占率也有增长,这都是一些正面的好消息、好迹象,我们会持续增强在这些领域、这些市场的投入和精细化经营。

林世伟:刚才你提到小米的调整后利润达到 21 亿,但是按照 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来看我们是负的。主要的原因包括我们公司的投资组合、定投企业的公允价值下降等。大家看其他投资比较多的公司可能也会看出(类似情况)。第一,现在股票市场表现不太好,所以我们的一些已经上市公司的价格调低了,这就会影响我们整体投资组合的公允价;第二,我们也有一些还没有上市的公司也做出了价值调整,这是因为整体投资市场不景气。这两点都是公司的非现金调整。从我们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在做类似调整,无论投资组合的公允价值升还是跌,我们都把这部分拿出去再给出调整后的净利润。

财联社记者:我这边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关产品。管理层能否透露一下小米 12S Ultra 的销量表现?后续小米 MIX FOLD 系列产品有什么更新计划?第二个问题有关即时零售。我们观察到小米在美团、饿了么以及京东小时达上都有线上店铺了,公司在提升即时零售上有哪些针对性的策略?比如运营或合作方式等。第三个问题,在助推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方面,小米未来有哪些计划和策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小米自己的国际业务在哪些市场会有更大的机会?哪块业务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王翔:我们今年推出的这几款高端产品,刚才林世伟已经讲到了,包括小米 MIX FOLD、小米 12 系列,尤其是小米 12S Ultra,它们业界的口碑是非常好的,京东好评率都在 99%、98% 这样的水平。这是继 2010 年我们进入高端线以来获得口碑最好的两款高端手机。我觉得目前这几款产品还是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

我们也一直在总结经验,(探索)怎样做好高端(线)。做高端(线)毕竟不是一蹴而就,它不只是一款或两款产品。从 2010 年到 2022 年,这些年我们也学了非常多东西,有成功也有教训。总体来讲,我们的高端策略更加扎实了。具体的销量数字我们之前并没有透露,但是通过好评率、通过小米在 4000 元以上产品的销量数据,大家能够判断出来大概的销量。

关于即时销售。我们跟主要的几个大平台,包括美团、饿了么、京东都有合作,这是一个新的探索。怎样充分利用我们的线下资源并结合这些大平台,为我们用户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这是非常好的尝试,首期的结果也不错。目前京东到家和美团已经接入超过 3500 家,饿了么的接入量超过 1500 家。小米之家门店所有的在售产品除手机以外,包括大家电、生态链等,所有的产品只要店面可以配送、配货,就都已经上线了。我们要充分开发好这个渠道,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能够更快地将小米之家生活圈周边的客户服务好、经营好。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覆盖,我们的基本目标是要覆盖 3-5 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小米会持续加大这方面的运营和投入。

国际业务方面。IoT 产品,包括手机的产品,我们还是会持续将更多 IoT 产品带到海外市场。目前,小米在欧洲,特别是在一些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在持续推广我们的 IoT 产品。我觉得电视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类,我们已经进入了很多国家,尤其在欧洲和亚太区。小米会持续将我们的智能电视推向欧洲等地,同时其他热销品,如扫地机器人等我们都会做更好的覆盖。

林世伟:在简报 PPT 中我也提到了好几个数字,在这里我再重复一下。我们没有公告过小米的出货量,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高端手机 ASP(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 9% 左右,高端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14%。这两个数据是三季度小米在高端线的表现。

第二,关于直销零售。我们和每一个大平台都有合作,包括京东、美团、饿了么等等,“双十一”期间贡献了大概 1.9 亿 GMV(商品交易总额),特别是现在疫情比较反复,这对门店也有很大帮助,对他们的 GMV 贡献也比较大。

第三,关于海外市场。刚才王翔也提到很多了,上季度小米海外收益占集团整体收入 50.5% 左右,这也是我们的海外布局。明年我们肯定会继续向前走,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一样,具体计划还在商讨之中。

记者:最近疫情反复,这对小米在内地工厂的生产日数会不会有影响?最后,刚刚管理层提到小米是否会节省成本?现在很多科技公司都会通过裁员来节省资本支出,今明两年小米是否有裁员计划?

王翔:疫情不单对我们,对所有产业都会有一定影响,比如我们的加工厂会由于疫情,造成短时间影响。目前来讲,我们还是能够和加工厂、政府进行密切合作,帮助我们的工厂在管控疫情的同时维持生产。影响肯定存在的,对大家都一样,但我觉得对小米的影响目前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降本增效是我们自去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在做降本增效的工作,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果。我们现在在做进一步规划,如何提高人效、降低成本,为了明年的发展、为了明年整体的业绩提升,我们会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林世伟:我补充两点。暂时来看,疫情对我们现在的生产影响不大,只要华南地区不出太大的问题(小米的主要产能都是在那边),其实影响还好。另外,刚才我们也说了,我们的费用也是一直在减少,我们也会持续关注这些数字,探索如何提高人效。大家可能会看到相比二季度,我们的环比员工数量其实是增长的,这个季度有很多应届生来到小米集团。同时我们还有一些新业务投资。但总而言之,我们还是会持续关注如何提升人效。

彭博记者:我有一个跟进问题,能否请管理层展望一下四季度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以及中国市场的整体进展?另外,疫情其实也影响了中国的 IoT 设备,管理层对四季度中国的整体情况有哪些评估?我也看到小米 IoT 这边其实有一些大动作,比如一些设备投资等,在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小米的供给是否充足?

王翔:关于第四季度。从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我们的表现来看,小米的出货量基本稳定,可以说是稳中有升,这是好的一面。但整体宏观经济和行业依然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也在随时关注。四季度也有另外几个利好的环境与机会,“双十一”就是其中之一。“双十一”尽管大盘有下降,但我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海外市场又有“黑五”和圣诞,印度还有排灯节,这些都是第四季度的正向影响。但就像我说的,整体宏观形势包括疫情防控形势还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必须得实时关注整体形势的发展。

至于互联网这一侧,我相信我们还是比较稳定的。

刚才你也提到了小米储能产品的发布,我们还是得到了非常多的正面反馈。这是一个新兴市场。我们发布了小米首款户外电源(米家户外电源 1000Pro),同时也发布了一款可折叠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反馈是不错的。我们会继续密切关注家庭储能市场。首先是关注消费者野营、露营的需求,之后再仔细研究如何做得更好。由于小米也做电动智能汽车,实际上我们对整个产业链的关注还是非常深的,包括电池以及周边产业我们都做了相关布局,同时也会做深入研究、认真准备。

林世伟:无论四季度的宏观经济变化如何,小米的全球化布局还是帮助我们分散了很多风险,比如我们在境外的出货量占本季度的 78%,大家也可以看到小米的友商(出货量)比例远远低于我们,因此我们全球化的布局、我们的规模还是对抗风险有帮助的。

界面新闻记者:我这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针对国内市场。自去年小米 12 到今年的小米 12S 系列发布以来,从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来看,口碑总体回升比较明显。但是国内市场一季度到三季度的销量还是没太赶得上来,徘徊在第五的位置。想请问管理层这种反差形成的原因小米内部有进行过相关分析吗?

第二个问题针对海外的印度市场。今年以来包括 OPPO、vivo、一加以及三星在内,他们的劲头都很足,市占率也在不断提升。但其实印度曾经是小米海外市场里非常强劲的部分,如今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了,小米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

王翔:关于高端市场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复盘。总结起来就是我们的高端市场,尤其是高端品牌是需要时间才能逐步达到的。以前大家认为可以“靠一、两款产品实现速胜”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目前做的是稳扎稳打,让高端的产品不仅仅关注参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用户体验、美誉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才有了今天小米这两款比较好的高端产品。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就算有了今天这两款比较好的产品,小米依然需要在用户体验的层面做持续提升、在品牌上做持续提升。我们是有战略耐心的,我们也不期待通过一、两款产品就能完全赢得高端市场,但这两款产品给了我们很好的信心,我们也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我们会利用在这两款产品上所学的东西持续推出高端产品。

关于海外市场。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来做好高端产品,但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燃油价格、通胀、汇率的变化等,我们还是采用稳扎稳打的方式来稳步推进我们高端线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战略决心是非常大的。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会稳步推进小米高端产品的发展。我们不单单关注量,产品的盈利情况我们也会给予关注。这是高端产品的情况。

而说到印度市场,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从 2017 年以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在印度市场的领先优势。目前的竞争态势并没有太多变化,一直都是非常激烈的竞争。这也是印度市场的现状。印度市场面临的问题,可能除了地缘政治因素以外,受疫情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印度市场的大盘也是有所下降的,这也加剧了竞争。因此,我们还是要稳住印度市场,特别是目前经济大环境不确定,我们会关注小米在印度的运营质量。

林世伟:为什么在中国大陆我们的销量没有起来,我觉得原因还是大盘销量持续低迷。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国区的手机出货量与去年同比下降得比较多,我们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小米的产品口碑好,这对我们未来的产品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小米明年新发的产品建立了良好基础。随着大盘回暖,我相信我们会拿到更多市场份额。

印度方面,坦白说印度的大盘也是比较低迷的,其他品牌可能会抢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小米在印度的策略是盈利和出货量并重,而不是只关注市场份额。

信报记者:首先,考虑到目前整体手机市场的形势,小米新品发布的节奏目前是怎样的?在今年的第四季度以及明年是否会偏向高端产品?还是说会倾向于推出相对中、低端的手机?第二个问题是,王翔刚才提到了库存的问题,您预计库存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相对健康、正常的水平?第三个问题有关投资。我们看到内地其他一些科技公司退出了部分投资,小米这边是否有这方面的调整计划?未来的计划又是怎样的?

王翔:我们确实做了非常多的战略投资和布局,我们肯定会在合适的时间对公司投资的资产进行处理。

说到整体的产品发布,我们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布产品。我们有两个大的品牌系列,一个是小米系列,一个是 Redmi 系列。我们在推进高端化的同时,并不是要忽视 Redmi 这个系列和大众市场。大众市场依然是我们在全球非常重要的市场,它覆盖了全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市场。所以高端产品的推出是按部就班的,我们会以长期发展战略推动高端市场。小米还是会在每个季度都按自己的节奏发布产品。我们在年底还会有新品的发布,目前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至于库存的清理,我在上个季度也和各位媒体朋友沟通过,我们一直在利用大的促销季,包括“双十一”、圣诞节和“黑五”来清理整体渠道之中的库存。我们希望今年第四季度还有明年的一、二月份能够让我们的资本水平转向健康。

林世伟:过去几年,我们的手机产品其实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就是说不同的价位、不同的系列,包括小米的 MIX 系列、Civi 系列,也包括 Redmi 的 Note 系列、K 系列等,我们想实现的是全价位都有覆盖,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明年我们还是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尽可能地覆盖不同的用户。

投资方面。小米和其他手机大厂、互联网大厂不一样,我们大部分投资占比可能没有那么高。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实每个季度我们都会有一些投资收益,我们一直都在找寻合适的时间将之前的投资再出手。

王翔:我再补充一个关于库存的数字。目前小米整体的库存正在下降过程中,尤其是经过这几个大促销节日,目前库存的同比、环比都降低了 9%。这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态势。

澎湃新闻记者:管理层刚才也提到了库存的问题,我这边有一个跟进问题。我知道上季度小米的库存问题比较受关注,根据今年的财报,三季度库存问题其实相对得到了一定改善。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分享,公司通过哪些手段、哪些方式改善了小米的库存问题?目前具体改善情况如何?“双十一”等购物节对于小米手机的库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我注意到今年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总体费用达到 8.29 亿元。请问管理层,目前小米的新业务投入对公司整体的业绩是否造成影响?在造车业务上,小米是否有可以披露的新进展?

王翔:目前我们在中国区的库存已经回到了健康水平。不管是“双十一”也好,还是“双十一”之前的任何促销季,库存已经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了。我们现在会利用第四季度的几个重要节日来处理海外的库存问题。总体来看,我们没有所谓的“呆滞库存”,也就是说那些会造成很多问题的库存我们没有。刚才我也讲到了环比来看小米的库存降了 9%。

我们还有一些库存是为了第四季度备货所做的准备。随着第四季度销售的结束,大家也会看到库存的下降。刚才我也讲到了,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小米就会恢复到健康水平。可能每年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大家放心,我们会非常关注小米的库存水位,现在来讲应该都有了解决方案。

关于造车。首先,我们希望在 2024 年上半年实现正式量产。根据目前进度来看,我们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我们非常有信心。刚才林世伟在报告里也讲了,小米的造车研发人员已经超过 1800 人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人员。这也显示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也看到了我们披露的数据,第三季度新业务的投入是 8.3 亿,前三季度的总投入是 18.6 亿。我们的投资都是经过非常仔细的盘算,也一直在用高效的方式做投资。公司目前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集团的运营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我跟进一下小米造车的问题。我看到今年小米的总员工数继续增长。这其中大概有多少人员负责造车?管理层是否对手机出货量恢复增长的时间表有预判?

王翔:刚才我讲到,这 1800 人都是电车的研发人员,所以我们对研发还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要全力保证小米的第一辆车能够成功,当然也要准时面世。

至于什么时候智能手机市场能够恢复到正常的每年增长水平,我觉得有几个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看全球的经济、市场形势。目前来看不确定依然存在。比如美国的通胀、全球的经济等,这些对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也对全球消费者信心有影响。所以一切还要看情况,我们会密切关注局势,为增长做好准备。这是我们目前要做的事。

我认为世界上任何经济学家都还没有(就合适经济环境恢复)达成共识,长远来讲我们肯定会走出低谷,因为经济都是有周期的。大家都相信会走出低谷,但是究竟是什么时候大家都不清楚。短期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密切关注、做好准备。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林世伟:相比二季度,三季度我们的员工数确实有所增长,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有些去了汽车(部门),也有些去了其他部门。小米还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届生培养计划。

手机市场的恢复问题我们也和许多专家聊过,大家意见还是不太一样。最主要的还是今年我们碰到了很多问题,国内国外都有。至于问题什么时候能得到解决不仅仅会影响手机这个单一行业,对整体的消费行业也会有所影响。

王翔:实际上不确定性是目前最大的挑战。什么是确定的?确定的就是我们能控制的东西。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持续做好我们的基础投入、能力建设、研发能力建设。不单单是车,同时包括手机、IoT 的基础建设。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准备,这点整个集团都非常确定。而要做好这样的投入,实际上就需要优化我们的成本结构、运营效率、人效等。刚才很多朋友也都问了类似的问题。小米在这个领域是非常坚定的,我们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与共识。

如何看待小米高管表示「小米第三季度市场占有率下降,主要与 iPhone 13 表现强势有关」?

小米占有率下降,是IPhone13的锅?

耿彪

11-25 23:46数码领域创作者

关注

根据最新的市场占有率数据显示,小米在第三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3.5%,相比上个季度的16.7%下降了3.2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小米在该季度的表现是出现了下滑了的。而

小米给出的结论是,苹果在第三季度发布的新机IPhone13对小米造成了冲击,确实苹果新机的销量十分可观,在过去的双十一中苹果销量爆表,这也意味着其还是有很高的品牌影响力的。

小米之所以销量下跌,是其在第三季度并没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强势机型来弥补市场新机型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面对高端机型的降维打击,使得小米十分被动。

那么,按照当前小米的发展水平,它还能重回全球第二的水平吗?

三星在全球市场依然稳坐老大的位子,苹果虽然市场占有率为第二,可是其利润率远超三星。而小米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比不过三星苹果并不丢人。重要的是小米接下来该怎么走,它要怎么样去应对来自于苹果三星的市场压力。

小米有小米品牌和红米品牌,一个定位中高端机型市场,一个定位中低端机型市场,各自有各自的市场。

小米要稳固国内市场,并以其为基础,进一步踏足全球市场,比拼的就是技术实力、产品创新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再不济模仿华为的路子,也能有所精进。

小米汽车落户北京亦庄 关于智能汽车的双向奔赴

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 科技 举行签约仪式,小米 汽车 宣告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小米 汽车 ,这一在万众瞩目中诞生,吸引各地争抢的造车项目终于尘埃落定,这也是小米生态版图中的重要一块。落户北京经开区之后,小米 汽车 能获得哪些助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造车路。

研发团队初具规模 2024首车下线量产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签约的小米 汽车 项目将建设小米 汽车 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研发总部,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款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小米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中提及,小米 汽车 项目进展顺利,团队成员已超过500人。而小米 汽车 的阵容可谓豪华。早在7月初,小米就开始为 汽车 项目招兵买马,公开招揽包括数据平台、车载基础架构、毫米波算法、前端平台开发等与自动驾驶有关的人才和传统 汽车 制造类人才。

8月底,小米副总裁王翔曾表示,小米 汽车 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超过500名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人才。当时,小米已收到超过2万份简历。9月1日,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时,公布了一个豪华团队,17位造车团队的骨干成员中16位为小米集团原高管,还有一位有专业 汽车 行业履历的外饰设计师李田原,当时团队已有约300人。有消息显示,小米从百度以及多家头部车企挖角了包括技术人员、管理层在内的多名员工。10月底,极狐 汽车 原总裁于立国也加入了小米 汽车 ,入职 汽车 部综合管理部,与市场部一把手秦智帆(小米集团第11号员工)一样,均属于 汽车 部二级部门的负责人,可以直接向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汇报。小米 汽车 的人才团队已经基本构建,且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方面是重点,小米智能 汽车 蓄势待发。

今年9月初,吉利研究院原院长胡峥楠加盟顺为资本(顺为资本是雷军参与创立的投资公司),任投资合伙人,由此拉开 汽车 圈大佬加盟小米 汽车 的新帷幕,小米在 汽车 领域的投资也开始迅速扩张。截至9月底,小米在 汽车 领域投资了62家企业,其中,智能驾驶领域17家、智能电动领域13家、智能座舱领域6家,仅2021年新增投资的企业就有22家。在构建自身 汽车 团队的同时,小米也充分利用资本优势,加强对 汽车 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更好地为 汽车 项目服务。

不过,如今小米落户北京经开区只是有了初步协议,关于工厂的具体位置、投资及造车资质等问题还未有明确信息。

亦庄区位优势明显成智能 汽车 发展沃土

虽然落户北京,小米并没有从北京经开区得到其他造车新势力亟需的资金支持,但选择在这里建厂于小米而言意义在于,这里是智能 汽车 的发展沃土。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进下,为小米 汽车 项目做好保障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 汽车 产业发展高地,将小米 汽车 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 汽车 民族品牌,为北京建成全球智能网联 汽车 科技 创新高地做出贡献。

可以看出,在错失了蔚来、极星等造车新势力之后,亦庄对小米志在必得,将举全区之力助其发展。当然,这并非一句空话。公开信息显示,北京经开区是北京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高端 汽车 和新能源智能 汽车 产业是区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 汽车 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围绕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布局了包括采埃孚、德尔福、海纳川等数十家配套企业。雄厚的 汽车 高端制造基础为小米的量产奠定了基础。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市建设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是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申请的综合保税区“六区合一”的政策优势于一身。历经近30年的发展建设,北京经开区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 汽车 和新能源智能 汽车 、生物技术和大 健康 、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为基础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高端 汽车 和新能源智能 汽车 产业已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和建设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排头兵”。

据了解,北京经开区已建设国创中心、国汽智联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新能源 汽车 共性关键技术的策源地;承担北京市重大战略任务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打造成“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发展的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和政策高地。

除传统 汽车 制造基础可为小米量产提供支持外,亦庄在智能 汽车 应用方面颇具优势。就在《合作协议》公开签署的前两天,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收费订单刚刚在这里诞生,北京市智能网联 汽车 政策先行区对外发布了《北京市智能网联 汽车 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亦庄成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商业化试运行的地区。而商业化试运行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经开区将发挥小米 汽车 “链主型”项目的引领带动优势,促进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车规级芯片、车载计算平台、车控操作系统等在北京经开区集聚融合发展,并带动京津冀产业协同。显然,对于引进小米项目,北京经开区也有更大的期待,绝不仅仅是引进一个整车项目那么简单。

打造小米智能生态闭环仍需夯实造车基础

“在 汽车 产业讲求新生态、智能化的时代, 科技 企业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小米生产智能手机的经历,为其在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对智能的把控提供了充足的经验。它在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众多家居产品上打造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车家互联提供了坚实基础。”正如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所言,小米在智能产品方面的积累是业内外普遍看好其造车的关键因素,而亦庄在推动智能 汽车 的生产制造,甚至研发验证方面,无疑更具优势。

众所周知,以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为起点的小米集团,已经成为智能家居/办公领域的引领者,其产品涵盖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全智能生态。而随着 汽车 的普及和智能 汽车 的发展, 汽车 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场景,将 汽车 的智能化场景与家庭智能化场景实现互联是智能 科技 发展的“小目标”。而在小米的智能生态中,智能 汽车 是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用雷军的话说:“现时电动车已从机械产业转变为信息产业,加上有同行都已经在做,小米不做就会被淘汰。”

更为关键的是,在当前的中国 汽车 市场,营销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以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企业把互联网营销思维引入 汽车 交易市场。而在这方面,小米显然经验颇丰。“性价比高”“年轻人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是小米集团立足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积累,小米的各种智能 科技 迭代升级,其构建的智能生态理念也已经获得大批粉丝,这为其智能 汽车 打开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坐拥庞大的“米粉”群体,小米 汽车 自带流量,是其他很多车企难以企及的,这也是业内外对小米造车抱有很大期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小米此时下场造车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国金证券研究认为,一是缺少整车平台设计制造能力;二是自身缺乏自动驾驶相关 汽车 技术积累。后期或将继续通过投资/并购 内生孵化并进方式补齐短板,建立新长板。现阶段,在工厂尚未建设、生产制造团队缺位的情况下,在智能领域看上去已经有所积累的小米 汽车 ,究竟能否造出“米粉”心中的智能 汽车 ,还存在不确定性。在 汽车 制造方面,小米还需要继续打牢基础,落户亦庄也只是第一步。

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小米CEO&电动 汽车 CEO雷军

“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要来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后,网友们感慨道。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会是怎样一个名字呢?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呢?这辆车的售价会有怎样的惊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出了无限想象。

关于造车,雷军赌上了一切

关于造车,雷军讲述了与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且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我们干得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而马斯克干的事是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雷军曾如此感叹道。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千亿现金,不造车就愧对米粉

雷军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会曾建议研究电动 汽车 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讨论。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项目。

“接下来将会压上所有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表示。

为何造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年头,高 科技 公司不造个车似乎已经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已经相继传出了造车的传闻。百度则是已经板上钉钉,与吉利联手,成立了 汽车 公司——集度。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了其合作厂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最快将在2025年发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车型。

华为虽然一再宣布“华为不造车,而是使 汽车 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 汽车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车 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车 、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经达到357条专利。

除此之外,同为手机厂商的OV也对 汽车 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为何此时大家纷纷对造车充满了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 汽车 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让造车门槛大大降低, 汽车 智能化、软件定义 汽车 成为了可能,更是让这些本身在软件和计算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高 科技 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 汽车 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需求将出现全面爆发。

如此“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宝马;小鹏、理想股价则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而百度在宣布造车之后一个月,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的风口。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则是百年一遇的 历史 机遇。

从小米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实现着不断的增长。雷军称小米10年时间能够实现这样的收入,绝对创造了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寻找营收不断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动力源泉。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的是“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而此后,小米将实现的是“手机+AIoT+ 汽车 ”的万物互联。小米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画下更大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跟进还是声量上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造车也是个“不得不”的决定。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小米已经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在此前某次采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推进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在风险不可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确定的智能电动 汽车 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难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手握了千亿元资金入局 汽车 赛道,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量已经达到1080亿。根据公告,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是远远不够的。从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报表来看,其分别累计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已经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为止仍未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净亏损为53.04亿元,自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

可见,造车还需要准备足够充足的弹药。而这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太大的难题。雷军更是霸气地说了句:我们亏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积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中特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 汽车 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以及车载服务方面,而自动驾驶等方面还有欠缺。小米在智能电动 汽车 方面的专利与车企相比还有些距离,有待提升。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车 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未来一定不止千亿规模,但忽略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绝对趋势,燃油车也必将成为过去时,但目前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群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五年内,车厂还是在抢夺一个“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止目前蔚来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达到8.8万辆,理想 汽车 累计交付超4万辆,小鹏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超5万辆,而燃油车的全年交付是千万辆级别。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才能够达到25%左右。万里长征才刚开始。

所以,如果小米发布 汽车 ,那一定会影响目前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盘子,尤为紧张的应该是定位相当的小鹏 汽车 、以及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相当于4个小鹏 汽车 的全品牌交付,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没有可能拿下这个“发烧”的市场,能不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恰恰是小米擅长的东西,毕竟他的使命是为年轻人造东西,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价格厚道”的智能 汽车 ,小米未来会像卖智能音箱、空调电视那样低毛利卖智能 汽车 。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确定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再陷“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选择造车?》

南方都市报《“造车”后半场智能化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百度相继入场》

地产三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 汽车 花了多少钱造车?》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员工人均年薪45万元

静静/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腾讯营收和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小米与自身相比,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了34.1%。而且境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纵观小米财报,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也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尤为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下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血战2021的准备。2021年手机市场注定是个血雨腥风之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9.15亿元。

向高端爬坡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收入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定价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了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以往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达到1038.0元,二季度也实现了持续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过了千元,从而实现了2020年的同比增长。

这一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冲向高端市场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发布了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3500元-45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销量突破了100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还有上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 利润难有突破性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522亿元,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62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9%和27.4%,两者已经占总营收的89.3%,将近90%。

而众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的承诺,而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依然小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方面,小米很难仰仗硬件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而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未有较大增长。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优势凸显

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1%,占总收入的49.8%,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而欧洲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华为逐渐从市场“退出”之后,OPPO在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vivo也在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华为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被小米、OPPO所接盘。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大增85%,全年数据更是增长9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小米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接下了华为过去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机销量却超过了70%。

来自第三方数据(IDC)显示,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1.46亿台。这意味着小米境外手机销量1.07亿,占比73%。

如此推算,只占总销量30%的国内市场却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而国外超过70%的销量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到了国内市场。

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

来自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流还只有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现金流。为血战2021年做好了准备。

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注定会是血雨腥风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发起了冲锋。第一季度还未结束,OPPO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X3,据称OPPO投入了巨大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而一加也推出了冲向高端主流市场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该款手机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也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增加了40.1%至145亿元。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了63.2%,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推广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产品基础上,得声势者得市场,每一分的声势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推动。

人均年收入约为45万元 腾讯81万元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雇员,其中15363名雇员持有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万元,人均月薪3.74万元。

腾讯2020年有85858名员工,其中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696.38亿。简单平均一下,员工人均年薪高达81万,月薪平均6.76万。

小米员工仅为腾讯员工年薪一半。

相关推荐:

Win7系统安装出现乱码怎么办?Win7系统安装出现乱码解决教程

小米高管解读 Q3 财报:高端品牌需要时间逐步达到,造车进展顺利

Win7系统开机提示“svchost.exe错误”怎么解决?

Counterpoint:新兴市场越来越多人群购买高端手机,相机和 SoC 芯片是重要升级点

Win7系统电脑怎么安装打印机?Win7系统安装打印机教程

谷歌神秘项目“Pitchfork”曝光:教 AI 写代码,抢程序员饭碗

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温州,预计 2024 年投产

Win7旗舰版视频截图变成全黑图片怎么办?

标签: [db:标签]

声明:《小米高管解读 Q3 财报:高端品牌需要时间逐步达到,造车进展顺利》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