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1 日消息,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是河南省“十大战略”之一。河南现印发了 2023 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力争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 8000 亿元,先进计算、软件产业规模均超过 500 亿元,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集群能级显著提升。
方案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 500 亿元,打造 5G 精品网络,5G 基站总数突破 18 万个,重点场景 5G 网络覆盖率达 100%,数据中心机架数超 9 万架,全省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 1 亿户。
方案具体提出,研究设立支持卫星产业类基金,开展卫星芯片、模组、智能终端等产品研发,推动北斗导航、高分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应用,建设一批示范场景;围绕材料、装备、设计、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积极推动新华三数据处理器(DPU)和下一代存储、比亚迪新材料制造基地等引领性项目落地;深入推进郑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 20 个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建成海康威视中原区域总部、全国安保运营服务总部,争取启动郑州智能制造基地等。
全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
中国经济时报
15.1万粉丝
关注
发力稳增长,数字经济“挑大梁”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2-01 00:09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本报记者 张娜
兔年开春,数字经济迸发蓬勃生机,A股市场数字经济板块表现活跃,频掀涨停潮。在国内经济环境整体向好的趋势下,数字经济成为资本市场极具潜力和爆发力的板块,备受青睐。
数字经济支持政策加速落地提振市场信心。进入2023年,多省份两会提出数字经济支持政策,北京、重庆、浙江、福建、江西、贵州等地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务时重点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明确发展目标。福建提出2023年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以上,江西提出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以上,北京今年的发展目标是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6.5%且占GDP比重达到43%左右,贵州今年定下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未来五年达到52%的发展目标。上海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浙江、重庆力争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发展目标释放明确信号,数字经济将成为各地今年乃至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抓手。
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带动数字经济板块走强。今年以来,多地政府陆续出台数字经济发展和行动方案。1月25日,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印发《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四方面的目标任务。其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500亿元,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全省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1亿户。1月28日,浙江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1月30日,河北《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正式印发,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河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再结合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数字经济无疑将成为今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而各地政府你追我赶,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着力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投资机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正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高位。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2021年,已有16个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2022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6万亿元;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可见,数字经济不仅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更是未来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风口,更是未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掘金数字经济数十万亿级市场,各地正蓄势发力。
赞
郑州市在十四五规划时提出的十二方针是哪些
《纲要》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主线,描绘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共12篇、42章,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论。主要从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3个方面展开,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郑州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研判未来发展形势,提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围绕建成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本着远近结合、一脉相承的原则,提出了2035年实现“两化五强”的远景目标。“两化”,即:现代化和国际化。“五强”,即:创新强、枢纽强、生态强、文旅强、法治强。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五新”的发展目标,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空间结构优化形成新布局、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强。
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组织,分10个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动能战略性升级。二是畅通内外循环、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三是产业提质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四是转变发展方式、强力推进高品质都市建设。五是建设美丽郑州、打造黄河生态保护示范窗口。六是彰显古都魅力、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七是强化辐射带动、建设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都市圈。八是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九是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十是和谐公正平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第三板块为结尾。重点围绕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调动汇聚全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推进K1、K2等快线项目,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争取达到700公里左右
提高全市轨道交通可达性、直达性和速达性,持续加密中心城区和周边新城线路,强化到新密、登封、巩义等远郊组团轨交衔接,有序推动向开封、 许昌、新乡、焦作、洛阳等周边城市的辐射延伸。
到2025年,全面建成城郊线二期、轨道交通三期规划项目,及时启动四期规划项目,规划推进 K1、K2等快线项目,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争取达到700公里左右。
二、引进人才:2025年郑州市人才总量达220万
到202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20万,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1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00个,在产业核心技术上形成人才比较优势;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以上。
三、加强大院名所创新资源引进,支持郑大、河大与国内外高端教育机构合作
加强大院名所创新资源引进,面向中科院系统院所、央企科研机构、“双一流”高校等,大力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大院名所引进机制,注重在郑培育创新人才和技术转化实际效果,建立市区两级分担和联动引进模式,形成可持续引进大院名所路径。持续以高校平台吸引和培育研究型人才,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教育机构合作。
四、培育独角兽企业,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创投企业
鼓励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建立容错机制。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孵化、独角兽企业培育。扩大“郑科贷”覆盖面和规模,完善科技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专项担保业务。
在创新创业活跃区设立投贷联动试点,探索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积极开展信用保险、科技保险等服务创新,推广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专利保险等科技保险。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境外资本投向创新领域。
五、在高校、龙头企业打造双创示范街区
搭建全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富集区域,打造开放、多元、共享的双创示范街区,继而形成双创示范带。
创设和持续开展网安周、北斗应用大会、传感器大会、双创活动周、创业大赛等一批国际知名科创品牌活动和高端权威论坛,营建郑州科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新形象。
支持引导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发展。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双创基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构建“郑科贷+政策性担保+创业投资+科技金融资助”四驱联动服务体系。
六、推进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推进机场三期建设,完成北货运区和第三跑道建设,启动南货运区和第四跑道建设,终端区达到“五进五出”能力。以亚太地区为重点,积极培育国际客运航线,持续加密国际国内货运快线。强化机场与南站轨道连接,提高联运服务水平。谋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体系,支持上街机场功能提升,加快推进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航空货邮量达到100万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500万人次。提升铁路中枢地位。完成米字形高铁网建设,规划向“十向”高铁网跃升。
完善“四主多辅”客运枢纽格局和“1+2+N”货运系统,重点推动郑州南站、小李庄车站及陇海外绕线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圃田一级、薛店、上街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谋划铁路货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2025年,实现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全通达,战略拓展郑州铁路货运服务范围。到2025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公里以上,新改建干线公路200公里以上。
七、2025年郑州航空港区常住人口突破100万
强化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龙头作用。发挥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全面提升开放门户功能,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副城,培育成为郑州、河南乃至中部地区链接双循环的先导平台。
聚焦 “枢纽+口岸+物流+制造”,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显示、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现代商贸会展、数字经济等千百亿产业集群。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速人口集聚,打造国际化绿色智慧航空大都市。到2025年,实验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00万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10%左右。
八、瞄准国内外500强,推进招商引资质效提升
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先进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研发等引进高质量项目。科学编制产业招商图谱,精准招商,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区域招商活动,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
利用中国 (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平台,谋划举办系列招商活动。每年各开发区引进30亿元以上、各区县(市)引进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不少于2个。推动招商引资从“重签约”向“重落地”转变,确保项目真落地、快建设、早达产。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设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平台。
九、培育多个商圈,打造多元夜经济
聚力打造二七、高铁东站两大国际化核心商圈,强力培育花园路、北龙湖、中央文化区(CCD)等高端化商业中心,着力提升德化步行街、紫荆山路城市商业大街、农科路酒吧街、健康路体育夜市街等一批郑州文化、豫菜文化、时尚文化、网红文化消费街区,布局多元化、高品质社区生活服务商圈。
打造多元夜经济场景,开展“醉美·夜郑州”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核心商圈、黄河、嵩山等优势资源开发特色夜游、夜秀项目,推介郑州“夜商都”品牌。
十、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试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的供应力度。落实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大力推广绿色住宅,提高住房建设品质和建设水平。
“十四五”期间,合理把握新建商品住房总量规模,新增筹集保障性住房23万套约1300万平方米,解决约50-70万引进人才和新市民新就业人群住房保障需求。
相关推荐:
河南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方案:设立卫星产业基金,开展卫星芯片等产品研发
高开放度数据随心调,Barsetto百胜图BAE-V1咖啡机,打造全新制咖体验
真我GT Neo5今天官宣 徐起:手机电量一直95%以上 体验一绝
声明:《河南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方案:设立卫星产业基金,开展卫星芯片等产品研发》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