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佳文学史图书带你感受文人风骨:其中傅斯年文集: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中国小说史略以及唐诗简史,综合排序位居前三名,而其他产品也同样优秀,如果您正在寻找性价比或者是人气最高的产品,那么下面的榜单可以作为您的参考。
1、傅斯年文集: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特点:
适合青年学生学习的知识,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
上榜理由:
本书主要详细的讲述叙语、早的传疑文人、儒林等知识,对中国上古到近代时期的文学史做出了研究。
2、中国小说史略
特点:
具有预言性质,对社会事件拥有敏锐洞察力
上榜理由:
本书主要是阐述了鲁迅在北京大学讲的中国小说历史的讲义,对社会的事件以及文明的进程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3、唐诗简史
特点:
观察世间百态,演绎唐代诗人的人生经历
上榜理由:
通过用52位唐代诗人的诗篇,为我们展现了雄浑壮丽的唐诗史册,品尝这些诗人他们的悲伤离合,观察世间百态。
4、乐死人的文学史魏晋篇
特点:
精美的原创插图,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上榜理由:
采用了独特的文学史诗角,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的有趣,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他们爱上阅读。
5、中国文学史
特点:
对文学之流变有独到见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上榜理由:
一本浅显易懂的中国文学入门书,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从史学的角度探究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抱有敬畏和热爱的态度。
6、中国神话史
特点:
开阔的学术视野,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的范围问题
上榜理由:
用清晰透彻的言语,阐述了广义神话的思想,用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的范围问题,让读者更能体会中国神话的传奇。
7、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特点:
讲述中国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描绘了中国文学传承的各种景象
上榜理由:
本书主要阐述了中国文学的议题,文字叙述比较的流畅,描绘了中国文学传承的各种景象,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8、中国现代文学史
特点:
教学互动式专业课,讲述了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发展
上榜理由:
由朱栋霖教授主编,主要讲述了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发展,列出了不同时期和不同观点的争论。
9、乐死人的文学史
特点:
带领孩子开拓眼界,为青少年诠释文学中的经典和精华
上榜理由:
该系列的图书主要以独有的大语文理念, 搭配国学启蒙,通过多角度多视角,为青少年诠释文学之中的经典和精华。
10、中国文学史1234卷
特点:
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上榜理由:
本书主要倡导文学本位,更好的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
读韩石山《民国文人风骨》有感
生活于1500年前南朝梁的文学批评家刘勰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文心雕龙•风骨》)意思是说,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才能形成格调劲健、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此后,初唐的陈子昂谓之 “汉魏风骨”,大力倡导。到了近现代,人们普遍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主张风骨包含内容、形式两个方面,文章应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看来,注重风骨,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为文之道。在民国,就曾经生活、存在过一大批特有风骨的文人。
民国文人,以其个性学识改变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更以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烈书写着风骨与担当。《民国文人风骨》的作者韩石山先生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他书写民国文人,从翔实的史实,从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处剖析人物个性,展现人物全貌。一位位民国文人由他娓娓道来,细致生动,鲜活有趣。可敬、可佩,可亲、可感,读后只会觉得,他们不是活在历史里,而是我们中的一员。本书共介绍了十四位民国文人,作者非常聪明地选择了人物的一方面进行阐释。比如梁实秋的私行、叶公超的脾气、潘光旦的文采、朱自清和他眼里的女人······
虽说有详实的史料为证,但是写人物评论谁都不可避免的会夹杂自己的主观情感,韩先生也不例外,虽然他的很多观点与我相同。例如在写《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一章中,韩先生有这样的文字:“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上,一说到文学就是‘鲁郭茅,巴老曹’,我看了只觉得可笑。我只能说,这是现在的人写的,是只懂得政治,而不怎么懂得文学的人写的。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在乎,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是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又例如他对于“门第”的观点:“中国历史之所以几千年历经战乱,却能平稳的发展下来,中国文化之所以屡受摧残,却能几千年兴盛不绝,与讲究门第出生大有关系。正是这些所谓的门阀世家,保存了中国文化的种子。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好多人都说这是说世道变化快,没有长久存留的名门望族,我看不全是这个意思,也有慢的意思。整句是说,有道德的人的恩泽,要五代才能慢慢的没落下去。是说好的家族维持的时间长,而不是维持的时间短。真要是那个意思,他就不这样说了,他会说君子之威,三世而亡,再世而竭。”
而对于才女林徽因作者是有着明显偏爱的,写林徽因的那一章几乎占到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作者将此章取名为“碧海蓝天林徽因”:一个中国的杰出的知识女性,在碧海水蓝天间,款款地向我们走来,然而,不管她怎样不停地走着,也不管我们怎样不停地迎着她走着,我们永远也走不到她跟前。这不光是因为我们和她之间隔着时间的距离,还因为,我们和她之间隔着时代的文化的距离。 这一张写的很好,但是对于林徽因先生,我想韩先生是太过于喜欢了,以至于对于对她褒奖洋溢在文字之上。即使有过一些缺点也被认为是人之常情,甚至用大段大段的史料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准确性。我不是质疑林先生对于中国的贡献,但是每每谈及林徽因,总离不开梁思成、金岳霖和徐志摩三个男人我就不太认同了,虽然林先生的成就离不开他们的影响,但是在评定功过时更重要的是林先生本人,而不是她的情感史(虽然现代人对于后者可能更有兴致)。
本书书名为“民国文人风骨”。可全书十四篇,写民国文人们“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的刚烈风骨却少有体现,充其量也就三四篇而已。大多讲的还是民国文人的情感纠葛,虽然无伤大雅,都是建立在对文人的尊重,对事实的考证上的,于他们的人格并无半分侵蚀之效,但总感觉有些文不对题。其次,对于这些文人作者还是褒过于贬的,不知是生怕因他的文字会给读者带来对民国文人的负面印象,还是大都习惯这般中庸的论断,使整本书读来有种如鲠在喉之感,少了一份畅快淋漓——而这恰恰是不少民国文人骨子里具有的直爽,无所顾忌,爱憎分明,该骂则骂,痛快淋漓。前人所说的“性情中人”,大概也要旧式文人才能作为标兵。他们的“性情”,非但表现在嬉笑怒骂,不拘小节上,更多的是在社会的大风大浪中,他们即使逆流,依然我行我素。我一直觉得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只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才可与之媲美,一样的政治浑浊,一样的社会动荡,却在文化上有着“真名士,自风流”的可爱佳绩。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少了这种真性情,其文也随之少了几分魅力。
除却一些小瑕疵,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本书一窥民国文人名士的风流俊逸。他们是学贯中西的知识精英,他们是天真无邪的孩童,他们是对待强权暴力仍拥有铮铮傲骨的可敬文人,而对于世事惊世骇俗的作为更是让他们多了几分“好玩”、“有趣”,让人感觉真实可爱。 只可惜,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对于近一百年的时空间隔,我们与他们的精神时间上距离似乎更加不可丈量。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民国文人的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成了的历史,而如今我们只能借着书来来抚今追昔了。
士人的气节,在中国是用来维持纲常名教的。只有读书人保持气节,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文天祥说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我们姑且算是读书人吧,气节这东西如今又还有几人能道出它的真谛?既做不了士人,庶几无愧还是能够挣一挣的吧。
有什么比较好的中国文学史书籍推荐?
如下:
1、《中国文学史》
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2、《边城》
《边城》精心描写的是黑暗时代中的一片净土(山村)的生活,着力渲染的是乡村人的人性美,要表现的是人性美的“魅力”。
作者褪去了黑暗时代中所有的不幸,用人性美的堤坝隔断了人间的各种丑恶,只让善良的花朵在一个“世外桃源”样的土地上开放,将美的芬芳撒向四面八方。
3、《白鹅》
丰子恺先生能文能画,精书法,通音乐,会翻译,不仅是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也是成就卓越的艺术教育家。他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将当时还少为人知的西洋艺术理论介绍到中国来。
4、《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 篇诗歌。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迭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仍被广泛使用。
5、《楚辞》
《楚辞》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定的,共17篇,其中7篇为屈原所作。《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楚辞》以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离骚》为代表。
哪本关于中国文学史的书籍写得最好
欧丽娟的《中国文学史》,她在台湾大学的公开课开头也列出了几本文学史,个人认为她的一个观点很重要。文学史的编写是有各自体系的,而大陆的体系几乎都在“五四文学观”的影响下,即新文化运动的观念,新的文学就一定是更好更先进的。这位老师大约因为生长环境问题,不存在五四文学观的笼罩下,而且研究方法也跟传统的中式研究不同,受西学影响颇大。西方还有日本,对文史的研究真的非常严谨,严谨到对于一个字词都能考据得特别细致,源头、分流、变化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对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都是能认真地做作品的文本研究,而不是给一个笼统的标签。比如罗宗强本对西晋文学给出的标签: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而欧丽娟不是这样,她是很认真地从作家作品本身在文学史上体现出价值做出更细致的分析,而且对中外研究资料的援引非常出色,视角真的很开阔。
章骆本的《中国文学史》有比较新的角度和见解。关于宫体和玉台新咏的研究论文,经常见到骆玉明先生的名字,大约因为研究这块的缘故,这本文学史对萧纲给的篇幅少见的多。(普遍来说,文学史的主流,对宫体持贬低的态度,篇幅给的很少。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大头是陶渊明。)
罗宗强本,这本我觉得最受益的地方,在于它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这大概跟他把文学理论的发展单独拎出来讲有关。文学理论对于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风气非常有帮助。比较难过的一点是,这本对西晋对齐梁的态度虽然不算太差,但还是十分保守,还是几乎从“不符合当今主流价值观”方面来否定这两个时期的文学。
最后,停刚说宇文所安的《剑桥中国文学史》,西方视角,思路非常开阔,也比较值得细细看下。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十佳文学史图书带你感受文人风骨的全部内容,排名不分先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好物排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