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本行之有效的家教育儿图书精选:其中极简育儿心理学 心理学育儿书籍、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以及反溺爱 科学教育孩子,综合排序位居前三名,而其他产品也同样优秀,如果您正在寻找性价比或者是人气最高的产品,那么下面的榜单可以作为您的参考。
1、极简育儿心理学 心理学育儿书籍
特点:
重视心理原因,读懂孩子心理,采取合理措施
上榜理由: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家长明白孩子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重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孩子合理的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
特点:
培养孩子自控力,自我意识,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上榜理由: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不要拼命的把孩子管教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是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内心需要的父母。
3、反溺爱 科学教育孩子
特点:
财商教育,合理教育方式,重视品格培养
上榜理由:
这本书从金钱的角度出发,帮助家长正确的与孩子谈钱,养成孩子正确的金钱观;独特的财商教育主题,值得家长重视。
4、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特点:
促进思维发展,重视关键期,重视脑发育
上榜理由:
这本书重视儿童发展成长的关键期,重视儿童脑的发育,让孩子在关键期内获得发展,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5、天天游戏力
特点:
夸张搞笑又不离实际的人物形象,以幽默的解决方案让孩子感受道理
上榜理由:
书中的故事有许多场景为生活中的不愉快,提出幽默十足的解决方法,让孩子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道理。
6、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特点:
以父母的视角提供帮助,提供充满爱与支持的管教方式
上榜理由:
为父母提供一种充满关爱与支持的方式,详细的介绍这个阶段孩子各方面发展的特点,提出正面管教的理念将如何应用。
7、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套装
特点:
实事求是谈家教,给予许多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
上榜理由:
本书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给予读者许多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恰到好处的融合,改善家长的教育意识。
8、郑渊洁家庭教育课
特点:
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彩色印刷,强烈吸睛
上榜理由:
这本书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为“学霸”;精选彩印图片,强烈吸睛。
9、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
特点:
生动的示列展示,详细的阅读策略的讲解
上榜理由:
带有300个阅读策略,采用详细的讲解,轻松的引导孩子进行阅读训练,并辅以个性化的使用建议,让阅读更具针对性。
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好书推荐?
1.《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海姆·G·吉诺特(美)
我们一直以为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故意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这是一本亲子沟通的书。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美)
这也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亲子沟通书籍,与上面一本实在难以取舍,索性都推荐了。
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珍贵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时间内得心应手,学会沟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书中又汇集了父母们最常问到的问题和作者给出的答案,既是应用实例,也是父母随时应用的绝佳参考。
本书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同时也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试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
家庭教育的励志书籍
导语: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有什么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以下是我为你推荐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希望能帮到你。
推荐一:《告诉世界,我能行》
卢勤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开列了未成年人成长中面对的50个问题,用“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6句最简单明了的短语作为6章的题目,运用了当代未成年人生活中大量鲜活生动的例子,与未成年人平等地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知心对话”,充满关爱、充满激情、充满智慧、充满哲理。成长要面对的这50个问题,是卢勤从长期从事“知心姐姐” 工作中面对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千千万万个问题中梳理出来的,卢勤的“解惑”,也是从“知心姐姐” 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全书充分体现了“从未成年人中来,到未成年人中去”,具有了真正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等外部因素,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太多的诱惑也为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良环境。有“苗”怎么长?这是一个令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本书的出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了一本可翻可看,可查可依的引领成长的“知心宝典”。愿我国3亿多未成年人,在自己的成长路上,能面向世界,自豪地高声地喊出“我能行!”
推荐二:《发掘孩子的大脑潜能》
[韩]李承宪著 王宁译
地震出版社
大脑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长期以来受到关注的程度却很少。大脑又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人类对它的认识太少了。人的大脑具有无穷的潜能,而一般人在他的一生当中,也仅仅只是开发了其中的2---5%,连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只是才开发了10%左右。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使用大脑的方法。我们往往总是羡慕那些头脑灵活的人,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自己的大脑经过开发也可以达到那个程度。即使是平凡普通的人,只要正确开发使用,他们的也会发挥出无穷无尽的能力。所有的人都是带着天才的潜质而降生的,只不过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这种能力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而已。相信本书会成为父母和孩子的“大脑使用说明书”。
本书由卢勤主编,作者李承宪博士是世界大脑开发专家。在韩国出版3个月内,销售就突破了50万册,一度居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也是韩国国内近1500所小学中学的教师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希望这本凝聚了国际著名的大脑潜能开发专家李承宪博士和‘知心姐姐’无限爱心的书,能给每一位爸爸妈妈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希望本书中所介绍的研究成果能被中国家长普遍地掌握与运用,并能有所收获。
推荐三:《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唐伟红、崔华芳编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3至12岁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期没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父母后悔就来不及了。
本书是一本专门指导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做人、做事、学习、交流的36种好习惯的书,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帮助。在书中,作者把孩子的习惯分为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和交流的.习惯,指导父母抓住教育关键期,培养孩子好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本书中,作者精选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习惯,运用大量的案例,分章详述。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还在每章的后半部分,向我们提供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建议,使本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笔者曾同本书作者崔华芳有过交流,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过探讨,本人为其对教育的热忱和执着所感动,为其对家庭教育的见解所折服。本书自上市以来,一直受到父母们的追捧。
推荐四:《不再有成长的烦恼:纠正孩子38种不良行为》
[美]米歇尔波芭著 冯羽、俞海弘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所有的父母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孩子的许多问题:哭泣、愤怒、尖叫、打人、咆哮、欺骗、骂人等每一个父母都渴望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作者米歇尔波芭博士
根据成千上万心烦意乱的父母提出的成百上千的问题,统计出38种最让父母头痛和束手无策的不良行为,创造性地为父母们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理性改变战略,一步一步、点点滴滴,告诉父母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培养出一个品行端正的孩子。作者认为,“在一个充满关爱和安全感的家里抚养孩子,教育她如何正确言行,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大财产。”书中所传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深入浅出、简单易行,这些教育孩子的见解能帮助读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在本书的序言中指出:这将是家长们唯一需要的养育孩子的纪律书籍。米歇尔波芭是全球闻名的儿童问题教育专家和咨询顾问,还是一系列教育媒体的专家嘉宾和专栏作家和18本育儿图书的作者。本书被亚马逊网站评为2003年度十佳育儿图书之一。
家庭教育类书籍推荐五:《开明父母大学堂》
[中国台湾]钟思嘉著
商务印书馆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刚刚出生的孩子会造成什么问题,或是新上任的父母们自己会有什么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
初为父母的人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他们大都没有任何育儿的经验,一方面他们又接受着来自亲友、专家及各种媒体的众说纷纭的建议与忠告。这给父母们带来更大的困扰与迷惑,其实,这种困惑是自然的,因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也没有标准的处方,而是需要父母去学习,并在运用中再加以领会。
《开明父母大学堂》就是这样一本让父母系统学习与训练解决孩子种种问题的书。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并学习应对之道,最终建立符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方式。这就是目前世界上运用非常广泛且有效的一种方法——父母效能系统训练。
本书的作者钟思嘉博士常年从事亲职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有丰富的培训父母和亲职教育专业人员的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的实践所得,使得本书的读者可以于轻松阅读中寻得孩子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每一位家长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教育孩子的方法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书籍,欢迎阅读!
教育孩子的方法书籍
1、《影像中的生死课》
作者:陆晓娅
出版日期:2016-08-01
《影像中的生死课》是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全书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点,选取中外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在观影、阅读和讨论的多重对话中,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构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影像中的生死课》以纪实性的手法,逐一呈现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解析相关生死议题的同时,亦分享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
致敬辞:有人说,天地之间,生死之外无大事。因为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每个人都要去思索此生为何。但这门课少有人能够讲得精彩。而陆晓娅老师运用影像这种跨学科授课的方式,不但做了,而且做出了“生命教育”的新高度,亦补全了教育领域中长期缺乏优秀教材的短板。就重要性来说,怎么描述都不过分。
2、《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
作者:徐贲
出版日期:2016-1-1
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极大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的写作范围广泛,无论是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几乎对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皆有涉猎和深入分析。
作者以通古贯今的学识素养,重新审视和思考了国家命运与公民生活切实相关的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并回答了“政体与教育如何相处”以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
致敬辞:徐贲先生虽然旅居海外,但对国家拳拳之心从未有差。这些年除持续在公共领域发声之外,也同时引入了海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就是一本沉重的、深邃的专业书籍,它跨越数千年的教育政治史,从而直指教育的本义。书中所讲内容几乎每一句都直刺教育问题之要害,让我们无法忽视,甚至每当想起都如芒在背。我们相信,一本好书的力量,其实就在于此。
3、《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美)
出版日期:2016-5-1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即将辞去耶鲁教职之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来讨论这些问题。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0万次)。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在本书当中,作者德雷谢维奇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并提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等观点,他还进一步指出,虽然这些藤校外表上有特色,但在内里,都是“失去了灵魂的地方”。很多在藤校就读的学生没有使命和目标感,自我膨胀、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而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这些标签的人,却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而有一些藤校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只是上过某藤校。
本书自2015年5月上市以来,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洛杉矶时报》等各大媒体追捧的话题,在国内也得到了南方周末、凤凰卫视、澎湃新闻网、环球时报、外滩画报等媒体的报道。
致敬辞:很显然,德雷谢维奇所批评的常青藤绵羊的特征,如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让我们感到十分熟悉。也许这与目前多数国家都在使用或借鉴美国学制有关,因此,德雷谢维奇对美国教育的反思,实际上具有全球意义。它让我们思考,这就是我们培养的未来公民吗?我们能够就目前的教育方式作出新的突破吗?这本书的意义之重大,所引起的关注,其实远远不够。
4、《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
作者:王尚文、郭初阳、颜炼军
出版日期:2016-10-01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不免有“弱水三千,如何独取一瓢”作为基础人文教育的源头活水的困惑。因为没有公认的好办法,就茫然,甚至迷乱。有人主张回归《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蒙学读本,但它们的内容已然有时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径,但筚路蓝缕,开拓为难。面对如此纠结的境地,需要真诚的行动和实验,本书的三位编者以瓶管之识,编辑此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选择。
为青少年读者提供基础人文选本,自应“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而全球化时代文明经典的采集,显然不应再受限于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垒,应该面向“天下”的文明经典。老子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于自身传统,才能再造现代文明。
致敬辞:王尚文先生是一位资深的语文名师,而郭初阳是一位新生代语文名师,颜炼军则是一位青年学者,两代人编一本多元化的教材,本身就是一种“火种”的接棒。本书融合今古中外,博取众家,汇为一体,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另一视角,亦是对当今碎片化语文阅读的一个有效补充。我们也期待不断有高水平的语文读本的出现。
5、《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
作者:皮耶罗 · 费鲁奇(意)
出版日期: 2016-10-1
《孩子是个哲学家》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亲的书。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皮耶罗 · 费鲁奇对育儿生活焦头烂额的体验与我们普通的父母别无二致。然而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敏锐的双眼发现了繁琐育儿日常背后我们身为父母而发生的深刻心灵转变。
孩子长大了,父母变老了。这仅仅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物理事实。而在孩子与父母彼此交织的生命和生活中,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的心灵之中。那么,身为父母,除了日复一日的操劳和一长串的账单,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馈赠?
致敬辞:虽然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但我们发现它被各大教育媒体推上年度排行榜,证明它的影响其实远远超过家庭教育,而是对一个儿童如何养育的深度思考。它从根本上诠释了真正的`教育,实际上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而不是因为年龄、身份或者阶级而进行的权威教导。在书中,到处闪烁的都是真诚的火苗。
6、《课堂研究》
作者:钟启泉
出版日期:2016-10-1
“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本书从“课堂与课堂研究”出发,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
致敬辞:这位教育部指导“第八次课改”的首席专家,领衔起草了《教师教育标准》,还提出中国教师教育与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如今年届八旬,仍然出书演讲战斗在第一线,如何能不致敬?他当年曾说过一个引发舆论大哗的意思:“按照现在起草的课堂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直到很多年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是如何清醒的判断。如今他的言论依旧诚实犀利,仍然直面我们的现实痛楚:“现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话题很多,相关舆论很多,媒体对同一件事情可以反复炒作几年,把教育当成新闻,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言论。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还没有普及基本的教育常识,没把教育当成专业,以为人人都可以是专家。 如果从现实谈起,我们周围还缺乏基本的基础教育规范,对教育话语揉捏得汪洋恣肆,已经到了非常令人吃惊的程度。更为可怕的是,在这其中充斥着我们所谓最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这些教育人士的身影。 ”
7、《被遗忘的烛光 “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
作者:王丽琴
出版日期:2016-03-01
《被遗忘的烛光 “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是一本有悲悯情怀的教育人写的书,一本可以触及人心底那一块柔软处的书。它聚焦“城中村”教师,即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这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新时期弱势教师群体,挖掘其职业定位和社会价值,通过深入现场的田野考察,对他们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个案追踪,并在专项培训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他们的培训课程,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作者们一方面努力以实证数据“说话”,另一方面以真实的叙事报告打动人心,积累的一批真实生动的个案故事,具感染力,触碰教育公平、全纳教育等敏感点,应能引发公众关注。
致敬辞:这是一本注定不能畅销的书。但每一个时代都应该留下默默行走者的痕迹,都需要有人付出心血,为无权者呐喊。这些人同样是我们的同行者,而“无论怎样的时代,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8、《特权》
副标题: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作者:西莫斯 · 可汗译者:蔡寒韫
出版日期:2016-1-1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是一部参与式观察研究的范本,获得美国社会学界极重要的奖项之一,赖特·米尔斯奖(C. Wright Mills Award)2011年度图书。 作者通过考察一所美国精英高中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在作者的书中,像圣保罗和常春藤这样的院校看上去越来越不像一个排外的游艇俱乐部,而是越来越接近我们多样性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包含细致具体的社会规则的微观世界。
致敬辞:一位社会学家说,这世界就是由2500个人推动的。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改变这2500个人的阶级构成,让我们的世界可以更加多样、多元且充满活力。但无论怎样,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教育的阶梯仍然不能忽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切口,从中可以看见未来。
9、《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 朱梅馥 傅聪编者:傅敏
出版日期:2016-5-1
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以厚重风格反映家书全貌,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基于家书完整著作权的占有,本书情节完整,背景清晰,人物鲜明,好看感人。贯穿全书的傅雷家人照片和家书墨迹与内容相辅相成,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完全迥别于其他内容不完整的选编本。书中包含有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英法文信。
致敬辞:一本书翻印了那么多次,还能说什么呢。
10、《日课》
作者:王星
出版日期:2016-11
《日课2017》分春、夏、秋、冬四册,采用一日一课的体例,辑录清末民初教科书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课文,以日历本的形式来呈现老课本的文化魅力。本次编选,内容以“周”为期,并设置鲜明主题,如生活实物、花鸟虫鱼、哲学常识、故事及游戏等,由浅至深、从简到繁。与2016版相比,不仅更替了六分之一的内容,还大量增加了珍稀版本中的课文。同时,对主题也进行了优化,选文更加经典,更贴近日常生活,适合儿童认识世界、记录人生,也方便成人温故知新、安排生活。所选课文来自国文、国语、修身、常识、音乐、美术等上百种教科书,基本涵盖目前中小学阶段所有学科。
致敬辞:严格来说,这是一本日历。但其中的内容却与所有的日历不同,它是民国时期的老课本。从8岁开始搜集,如今王星收集到的文本已达万余册,而从中摘选出来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因此,一方面,我们认为这个时代缺乏这样的教育工匠。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定价96元的《日课2015》卖出了超过16万套。这意味着,一本日历就为《读库》获得了将近1600万/年的收入。这让我们犹如看到了当年老课本风行时的盛况,也说明在这个时代,好的内容仍然无比珍贵。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十本行之有效的家教育儿图书精选的全部内容,排名不分先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好物排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