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研究能力也是相当强悍的,比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对天文和地质学做出巨大影响了。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兴起,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占星,实际上在我国古代也同样有着极为玄妙的占星和天文学系统,那你知道浑天仪是干什么的?下面生活日记网就给各位介绍下古时候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上面甚至还有着赤道、黄道等详细的天体标志,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浑天仪是干什么的浑天仪简单来讲就是观天仪器,其发明者是西汉的落下闳,但以张衡改进的最为出名。浑天仪其实是浑象和浑仪的统称,整个仪器都是在古时候“浑天说”的概念下出现的,当时人们认为天就像蛋壳,而地面则如鸡蛋黄一样,天空中都是依靠着气来支撑,而地面都是漂浮在水上的,浑天仪的结构是由数个圆圈组成,分别雕刻和镶嵌着黄道、赤道以及恒显圈等,通过望管就能测定出天体的坐标。
浑天仪用精铜铸成,主体是一个球体,可以转动,代表天球。球面上还有天球赤道圈和黄道圈,二者成24°夹角,分列有24节气。在球的表面上还列有28星宿和其他恒星。为了使浑天仪自行运转,张衡运用齿轮和漏壶流水的力量来进行推动,并巧妙地让浑天仪一昼夜运转一周,这样就把天象变化形象地演示了出来
。这也就是张衡所改造的水运浑象,是世界上第一架有明确记载的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
曾经在元朝初期,张衡将最初的浑天仪进行了改造,主体是几层圆圈组成的,不过这些圆圈能够旋转和运行,而圈内的每层都雕刻着相应的南北极、赤道、二十八星宿等,而仪器的两侧还有漏壶,壶底是能滴水的,而水会推动着圆圈,这时仪器就会转动出准确的刻度,神奇的是,几乎与古人观测到的天象完全一致,因此浑天仪也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神话意义,甚至被列为上古十大魔器之一。
在天文学上,张衡除了浑天仪,还科学地解释了“月光”、“月蚀”和昼夜发生变化的现象,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是“魄生于日之所蔽”,即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这些知识放在今天可能人人都知道,但站在当时的历史来看,真的是十分了不起了。
浑天仪是谁发明的浑天仪虽然后来是被张衡改进的,但是最初却是由一位西汉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发明的,他也是最初创建整个“浑天说”的著名天文学家,并且还发明了“通其率”,可以说不仅是在天文学界,更是影响了中国古代数学界的发展,而且影响了足足两千年。
落下闳的贡献还不止于此,据说他当时应汉武帝征召入京,还在太初元年就推出了“太初历”,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文字记载的历法,也正是因为落下
闳伟大的功绩,使得他直至今日依然被敬重,04年中国天文台就将编号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