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 > 百科 >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来源: 作者:runsly 时间:09-02 手机版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出自唐代张旭的《山行留客》。意思是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鉴赏: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相关推荐: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标签:

声明:《“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是如何白话文解说?》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