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 > 百科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来源: 作者:runsly 时间:09-03 手机版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出自唐代李白的《山中问答/山中答俗人问》。意思是“有人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鉴赏: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用典故书写了作者的隐居生活,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发起读者的思索。“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写山居心境,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美景,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规律,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天真开朗的品格。

“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一致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相立一致。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相关推荐: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嘤嘤是什么意思?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问别来、解相思否”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标签:

声明:《“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是如何白话文解说?》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