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鳅的饲养环境要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不能作为泥鳅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在鳅苗下池恰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同时使鱼体处以应激状态,促进泥鳅分泌大量黏液,在下池后,能避免病原体感染。
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太稀,则造成水面资源的浪费;放养过密,由容易导致泥鳅生病。
4、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池水溶氧,调节池水水温,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的是,在加注新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在换水时要注意,在注入地下水或冷浸水时,要进行充分的曝气和自然升温,避免因池水温度忽高忽下二引发疾病。
5、加强饲料管理工作。泥鳅是一种杂食性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以及其他浮游生物;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是泥鳅贪食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发肠炎等疾病。
6、在饲养过程中,定期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调节水质,杀灭池中的致病菌。在成鳅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放养后根据水质使用追肥,保持水质一定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状态。
泥鳅的主要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烂鳍病、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及农药中毒等。
烂鳍病
患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方法:用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连用2天即可。
赤鳍病
患病泥鳅的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本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是避免鱼体受伤,并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
水霉病
每立方米水中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充分溶解后,用此浓度的溶液洗浴泥鳅卵1小时;在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用4%的食盐水浸洗患病泥鳅5~10分钟。
车轮虫病
病原为车轮虫,寄生于泥鳅鳃部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全池泼洒原虫净。
舌杯虫病
病原为舌杯体,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为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其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8月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米3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米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气泡病
本病多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鳅苗。患病鳅苗浮于水面。防治办法:每亩用食盐4~6千克全池泼洒;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泥鳅养殖市场前景看好,不少朋友都纷纷加入泥鳅的养殖行列,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泥鳅养殖风险不大,收益丰厚。风险大不大其实是相对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养殖技术,才能在市场价格不错的情况下大笔大笔赚钱,养殖技术不过关,泥鳅经常生病,产量提升不了,市场价格再高也是白搭,所以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除了会在近期陆续介绍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还会介绍一下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这一次我们主要介绍。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发病很少,泥鳅发病多是因为日常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一旦发病,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因此对泥鳅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 一是泥鳅的饲养环境要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不能作为泥鳅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二是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在鳅苗下池恰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同时使鱼体处以应激状态,促进泥鳅分泌大量黏液,在下池后,能避免病原体感染。 三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太稀,则造成水面资源的浪费;放养过密,由容易导致泥鳅生病。 四是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池水溶氧,调节池水水温,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的是,在加注新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在换水时要注意,在注入地下水或冷浸水时,要进行充分的曝气和自然升温,避免因池水温度忽高忽下二引发疾病。 五是加强饲料管理工作。泥鳅是一种杂食性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以及其他浮游生物;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是泥鳅贪食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发肠炎等疾病。 六是在饲养过程中,定期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调节水质,杀灭池中的致病菌。在成鳅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放养后根据水质使用追肥,保持水质一定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