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此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作品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出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昂奋的豪情和旷达的思绪;
艺术特色是豪放的风格,词风飘逸豪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宽阔、深刻,气象恢弘雄放,格调高昂、健康,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什么?
就全篇而言,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间如梦”,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瑰丽雄奇的自然风光,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三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这首词高旷豪迈的风格。其宏大的境界,是前所未有的,堪称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
念奴娇 赤壁怀古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周瑜)作烘托(衬托)。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下阕更写出周瑜在战争中的从容淡定,再由怀古伤今(自己),如此虚实相生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作品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白话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