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
唐高祖李渊有哪些评价?难道他的能力真的很弱吗?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按理来说应该是有丰功伟绩的,但是后人对于李渊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觉得李渊的能力特别弱,觉得李渊名不副实。其实这样的说法太过于武断,唐高祖李渊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能力,只不过唐高祖后面的皇帝唐太宗,也就是李渊的儿子实在是太过于优秀了,所以李渊的功绩基本上全都被掩盖了。
李渊在位的时候统治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虽然是一个开国皇帝,但是仅仅在位9年在统治的时候,朝廷里面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加上李渊前面一个皇帝是出了名的暴君隋炀帝,而后面一位皇帝是千古第一明君李世民。所以唐太宗里面被夹在中间还是比较尴尬的,存在感比较低,所以名声也不怎么显赫,自然就会被人们觉得能力非常弱。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干预了很多关于篆刻历史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就非常疑惑,李世民很可能去修改了史书里面的内容。所以很多人也觉得,李渊在建立唐王朝的时候,一些工具都被李世民给掩盖了。唐朝之所以能开国,李渊在里面肯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并不是说完全靠李世民,李渊在起兵的时候,虽然已经年过50了,但是还是有雄心壮志的,而且领军打仗也非常老练。
所以由此可见,李渊作为一名开国皇帝,能力肯定是非常强的,如果能力非常弱的话,绝对没法去做这个皇帝,而且也没法真正的实现唐朝的统一。李渊虽然出生于一个豪门贵族,但是身在高位的他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不论他人贵贱,都会平等待人。李渊的这种性格在唐朝初年的时候也冷落了很多的人才,在隋朝当官的时候,也因为自己的性格比较好,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因此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如何评价唐高祖李渊?
汉、唐是历史上最能代表中国的两个朝代。后人常把汉朝与唐朝相提并论,其实唐朝在经济、政治、文化及中外交流诸方面都取得了比汉朝更为辉煌的成就。
汉高祖刘邦拨秦乱反之正;唐高祖李渊拨隋乱,恢复并扩展了前朝的繁荣。
隋之得失存亡与秦大致类似。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隋文帝统一南北。秦二世虐用威刑,“刑者相半于道,死者堆积于市”;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兵黜武,又骄横荒淫,把文帝积蓄的国力挥霍殆尽。
秦末隋末皆祸起于农民,二世、炀帝均身殒于匹夫。秦隋两朝“原始要终”,“若合符契”。
秦亡汉兴与隋亡唐兴,亦不乏类同之处。隋犹秦也,隋政之恶,固为大一统之前所必经之途径。
秦之后即为汉,隋之后即为唐,汉唐皆享国久长。前有大纷乱,后有大一统。此乃秦隋之同遭,汉唐之国运也!
唐兴始于李渊。
李渊是开国皇帝,为什么存在感那么低?李渊的出身是怎样的?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李渊在历史上存在感不高,而评价很低,他被儿子李世民的风头盖过。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
李渊一共兄弟四人,他本人排行最幼。但由于三位哥哥早逝的缘故,李渊从小便肩负起了祖上的家业。15岁那年他在隋文帝旁边担任亲卫武官。隋朝开朝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皇后,荣宠一生。而李渊的母亲,正是这位独孤皇后的亲姐姐。也就是说,在隋朝廷,李渊的亲姨母是一朝皇后,还是独宠的那种皇后,他在朝中也是有不小的职位,只是后来为了打消皇帝的怀疑才请求去外地任职。公元615年,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并管理晋阳行宫。
当时隋朝已经摇摇欲坠,李世民和许多下属的劝说他早做计划。经过仔细权衡利害后,他招兵买马,扩充实力。617年,一举控制战略要地关中。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定都长安,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不过,在做了八年的皇帝之后,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此时已经明白李世民已带兵控制了皇宫。如果他抵抗,那只会死路一条。为了挽救生命,他只能将军政大权移交出去。两个月后,他正式禅位李世民,声称自己为太上皇,住在太极宫中。他再也不问政治事务。但他在朝中仍然有很多旧部门,并且对李世民有敌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世民发起了旷日持久的清洗活动,将包括裴寂在内的重臣贬为其他地方,并在所有重要职位上安排自己的亲信。
总的来说,关于李渊这个人,其实历史评价虽然不高,但毕竟是唐朝开国之君,然而相比其他王朝的开国之君,李渊显然是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李渊是个怎样的人呢?
李渊出自西魏八柱国家庭,相当于军区司令的高门巨族,祖父李虎是代北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县),官至太尉担任关西都督,因此史籍对李渊记载是可信的,在长安城或邻近州府,按照出生地而言,李渊是地道陕西人。
李渊是唐王朝真正的开创者,能够取得隋炀帝信任驻守太原,李渊在起兵之前向突厥借兵,极其稳重限定数量,避免突厥借此插手中原事务,使唐王朝沦为突厥傀儡,李渊真正发挥西魏李氏影响,才能够减少夺取长安的阻碍,李建成也战功卓著,能够得到群臣的辅佐和信任。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进攻向李渊请罪,因为李渊掌握着唐王朝绝对的军政权利,随着李建成与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是唯一成年且有战功的子嗣,面对李世民的诚恳,李渊只能做出让步,将权力交给李世民,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当时他的父亲李昞已经袭封唐国公,并都督八州诸军事、任安州总管,位高权重,而且为政简素,颇有时誉。值得一提的是,李昞还是隋文帝杨坚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的连襟,隋炀帝杨广的姨父。而李渊,则要喊隋文帝杨坚和北周明帝宇文毓为姨父,喊比他稍大的隋炀帝杨坚为表哥。李渊一家三代,与北周、隋朝的渊源之深,关系之亲密,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比起汉高祖刘邦和后世明太祖朱元璋的寒门出身,李渊不知道要比他们高出几头,陇西李氏,世代显贵,与两朝三帝称亲戚,如此出身高贵,背景显赫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关于李渊这个人,其实历史评价还是挺高的,毕竟是唐朝开国之君,然而相比其他王朝的开国之君,李渊显然是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为什么这么说,考虑到他的儿子中出现了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使得他的开国之君的光环明显被自己的儿子夺去。另外李渊所处的位置也是无比尴尬的,在他前面有著名暴君直接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隋炀帝杨广,在他的后面有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李世民。身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夹在这两个人气超高的皇帝中间,自然要黯然失色不少。
历史上对李渊起兵的评价是怎样的?
公元617年,隋朝唐国公李渊在山西太原发动了起兵,开始了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的进程,历经了近五个月的时间,李渊起兵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推翻了隋炀帝暴政的统治,但李渊却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册立了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史称隋恭帝,在稳定局势之后,李渊才废除了隋恭帝,开创了唐朝。那么历史上对于李渊起兵的评价是怎样的,李渊起兵的评价依据是什么,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评价李渊起兵的?在这些关于李渊起兵的评价中,最关键的评价是什么?
翻阅历史资料,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作出对李渊起兵的评价。
首先,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李渊起兵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举动,李渊起兵并没有废除隋朝,只是推翻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并且作为幼帝隋恭帝的辅助大臣,协助进行隋朝廷的重新整理;
其次,从人民的角度来看,李渊起兵是为百姓争取权利、谋福利的行为,李渊在任唐国公之时,就曾经几次三番开仓赈灾,解救百姓于死亡和灾难之中,而李渊起兵更是为了推翻压迫百姓的统治者,李渊起兵赢得了百姓们的高度好评。
最后,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李渊起兵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李渊巧妙运用了战略战术,笼络了部分起义农民,增强了起义的兵力,并与突厥达成了协议,解决了外患问题,这些准备工作为攻打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评价之中,最为重要的应当是政治角度的评价,这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
历史上关于晋阳起兵原因的描述,基本归结于当时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李渊的决策。但事实上,李渊起兵真相却鲜少有人得知,那么李渊起兵真相究竟如何,是什么导致了李渊最终决定起兵,李渊起兵的真相与历史上的记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呢?
一夜风流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事,但是对于不一般的人来说,却有可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隋朝之所以灭亡,就因为一个不一般人的一夜风流,这个人便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正是一夜风流的发生,导致了李渊决定起兵反隋炀帝,那么一夜风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李渊的一夜风流并不是一个自然事件,而是被其次子李世民精心设计过的。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朝末年各地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起义,作为李渊的部下及儿子,以李建民、李世民为首的下属均劝李渊起义反隋,李渊对隋朝虽然已经产生不满,但却一直拘泥于身份而不愿意背叛隋朝、不愿意背叛隋炀帝,为了让李渊能够下定决心起兵,李世民设计了一夜风流。
李世民的计谋的实施者是宫监裴寂,裴寂与李渊喝酒时,刻意劝酒,将李渊灌醉,然后唤来了隋炀帝的两名美人尹、张二妃,尹、张二妃虽为杨广的嫔妃,但一直备受冷落,久旱逢甘霖,三人很快便打得火热,直到日上三竿,李渊才醒来,当睁开眼看到如此情形,为了保命,李渊决定起兵。
李渊起兵的真相与历史上的记录相距甚远,历史上李渊起兵的原因是体恤百姓疾苦,决定推翻隋王朝。
如何评价老年丧子的唐高祖李渊的一生?
老年丧子的唐高祖李渊的一生可以说起起伏伏,他是一代霸主,但是也有软弱的一面。唐朝能够成立是离不开李渊的功劳,并且后来唐朝能够统一全国也是依赖于李渊的丰功伟绩,在李渊在位期间,他还修改了隋朝的旧制度,并且建立了中央集权,同时修改和改进了各地方的管理制度,同时改进了兵制,这些决策都是非常明智的。
但是这样优秀的唐高祖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败在自己的儿子手上,其实玄武门政变跟李渊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当时太子和李世民的竞争本来就很激烈,而且李渊其实是站在太子那边的,但是太子李建成似乎已经等不及了,让自己的心腹已经在秘密的召集壮士了,并且伺机发动政变。
这件事情传到了李渊的耳朵里面,当时李渊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很可能要抢走自己的位置,再加上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开始揭发太子的种种政变的野心,使得李渊对太子李建成非常的失望,于是紧急的召集了太子进宫,本来这个时候李渊只是想要训诫李建成,并且褫夺他的太子封号,然后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
结果没有想到,李渊这次召见让自己的儿子丧了民。当时李世民率兵埋伏在玄武门,太子一到玄武门就被乱箭射死了。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并且软禁了李渊。当时的李渊看到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对待自己的兄弟都这么心狠手辣,就担心李世民也会对自己狠下杀手,所以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下,李渊就被迫主动让位给李世民了。
所以这样看来唐高祖李渊在老年的时候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不仅让儿子丧命,也不能阻止兄弟相残,所以说这对李渊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
各种史书里怎么评价李渊?【最好写上书名+书中的原句评语。。】
李渊家族自从南北朝就是甘陇贵族,李渊他妈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的妹妹,而李渊(566-635),比隋炀帝(699-618)大 所以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哥。隋炀帝暴政 很不得人心 尽管杨家和李家是皇亲国戚,但是杨广生性猜疑 滥杀忠臣,甚至受人诬告,说李渊有不臣之心,杨广对他很不放心。但找不到借口杀掉李渊......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命令李渊镇压,而隋炀帝几次下江都,无心回到中原。后来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缢杀炀帝。李渊眼见大隋江山快要灭亡,于是决定另起灶炉。进兵关中 灭掉各大军阀势力 为了不使江山落入他姓之手 在我看来李渊取得大隋江山应该是义务 也是天命所归。
不要听有些迂腐的历史学家说什么李渊不忠不义 他是英雄!
本人也姓李 对他很佩服 更佩服他的儿子李世民 呵呵
如满意 就采纳为最佳答案 谢谢
五个月称帝,七年扫平天下,为何李渊还被后人评价为碌碌无能?
我觉得这是后世的这些人眼光不够独到而已,他们根本就没有看清楚事实的真相,就妄加评论。大家想一想,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怒怒无为的人,他又怎么可能能够当开国的皇帝呢?他之所以会给后人留下这种平庸的形象,我觉得还是拜他的儿子李世民所赐。因为他的儿子把他的缺点给无限放大了,所以后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当初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一般的开国皇帝形象都是非常高大的,而且他们无所不能,也有很多传奇的传说。但是因为李渊的经历并不是那么的传奇,反而是李世民在很多方面都盖过了他。李世民有很多的表现机会,所以他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战神皇帝。李渊是遇到了很多的文臣武将,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所以他平定天下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太多太大的磨难,但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所以他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的惊心动魄。
李世民是依靠玄武门之变杀敌夺位上位的,所以他也很清楚后世的人会对他如何评价,如何鞭策他的行为,所以为了能够改变他自己的形象,他一直都在篡改历史,把自己的形象改的特别的高大。而且他还把他父亲很多的丰功伟绩全部都改到了自己的头上。他这样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凸显出他对于这个朝代的一个重要性。
而且当初李渊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其实也是有家族的帮助的,如果不是因为家族留下来的政治遗产,那么他也不可能会有起兵造反的机会,就算起兵造反了,也不一定会成功。我们如果拿他去跟其他的一些开国皇帝相比的话,那么他的确是显得碌碌无为。但实际上我们客观的讲就会发现他它其实一点都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只不过可能没有那么完美而已。
李渊存在感很低,是不是最弱的开国之君?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往往是声名显赫的,后世评价也比较高,但是也有意外,比如建立大唐的唐高祖李渊。作为大唐的开国之君,唐高祖李渊却被描绘成一个昏庸无能、贪图好色的庸碌之辈,甚至开国的功劳都被儿子霸占了。《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就是说晋阳起兵的时候,老李没什么主见,还是在儿子李世民和谋臣刘文静的劝说下,才“恍然大悟”,想起来要起兵夺天下。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晋阳起兵的时候,李世民还是个不到20岁的毛头小子,而久历官场的李渊竟然昏庸到如此地步,听一个毛头小子一煽呼就敢谋反了。
其实我们从几件事就可以看出,高祖李渊并非后人口中的昏庸无能之辈。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李世民的老妈窦皇后曾经就是李渊靠着自己的真本事打擂赢来的。北周定州总管窦毅想给自己女儿找个乘龙快婿,就让人画了两幅孔雀屏风,想娶他女儿的话,就必须两箭射中孔雀的眼睛。高祖李渊前来应试,搭箭便正中孔雀眼睛,抱得美人归。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渊的箭术是十分高超的。而且窦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内助,她看中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光有武艺的草包。再来说说李渊在大隋朝的不得志,恐怕也是因为自己太过出众了。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是世人皆知的,但是他也并非历史描绘的那般昏庸无能。有一次杨广要召见李渊,李渊因病重托词没去,杨广听说后向宠妃王氏(李渊外甥女)问道:你舅舅会病死吗?由此可见,杨广希望李渊病死。而李渊听到这消息后,开始终日饮酒作乐、大肆敛财,如此这般竟让隋炀帝开怀大笑,一个贪财又好色的中年男人还能有什么大抱负呢,因此李渊才躲过了一劫。
炀帝多以猜忌杀戮百度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新唐书》。因此在历史君看来,李渊不光有雄才大略,否则也不会被隋炀帝猜忌。而且还很懂得韬光养晦,懂得隐忍保全性命,这分明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枭雄。至于说李渊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其实不光是被李世民掩盖了部分事实,也有另外一些客观原因。首先是他夹在了两个太有争议的帝王之间,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是省油的灯,历史对他们的争议有太多太多了,自然就忽略了夹在中间的李渊。
再一个是李渊在位时间太短了,从公元618年正式称帝到626年退位,仅仅在皇位上坐了8年就被迫退休了,而且这八年尽忙着和各路枭雄争夺天下,也没干什么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所以他的历史存在感自然就不高了。不过老李退休后也没闲着,没事干就生了一大堆儿子,以此来恶心太宗李世民。反正只要生出儿子,李世民就得给封号给田产。
李渊在历史上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人物是不能用好坏去评价的,而要看的是他是否对当时的社会起到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
《旧唐书》是这样评价李渊的。
有隋季年,皇图板荡,荒主燀燎原之焰,群盗发逐鹿之机,殄暴无厌,横流靡救。高祖审独夫之运去,知新主之勃兴,密运雄图,未伸龙跃。而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辞答李密之书,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洎讴谣允属,揖让受终,刑名大刬于烦苛,爵位不逾于珝轴。由是攫金有耻,伏莽知非,人怀汉道之宽平,不责高皇之慢骂。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诛文静则议法不从,酬裴寂则曲恩太过。奸佞由之贝锦,嬖幸得以掇蜂。献公遂间于申生,小白宁怀于召忽。一旦兵交爱子,矢集申孙。匈奴寻犯于便桥,京邑咸忧于左衽。不有圣子,王业殆哉!
赞曰:高皇创图,势若摧枯。国运神武,家难圣谟。言生床笫,祸切肌肤。《鸱鸮》之咏,无损于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