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小说,是晚清一个小说流派,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这种小说曾加以评论,并称之为“谴责小说”。这种小说广泛揭露和批判现实,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批判不彻底,并寄幻想于封建最高统治者。艺术上多用讽刺手法,笔无藏锋,
谴责小说名词解释
谴责小说的解释
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 运动 失败后大量出现的 暴露 **、 指摘 政治 腐败 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 李伯元 的 《官场现形记》 、 吴趼人 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第二八篇:“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 风俗 。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 嗜好 ,则其度量技术之 相去 亦远矣,故别谓之 谴责 小说。” 郑振铎 《文学杂论·谴责小说》 :“ 大家 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 责任 的一大部分,应该由近数十年来在那里做流行一时的‘谴责小说’的人担负。”
词语分解
谴责的解释 斥责责备 前所谴责。唐李朝威《柳毅传》受谴责详细解释申斥。《史记·外戚 世家 》:“帝谴责 钩弋 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 小说的解释 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 具体 描写来 反映 现实 生活 的文学体裁。按 篇幅 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详细解释.谓偏颇琐屑的言论。《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名词解释--“谴责小说”
中国旧小说的一种。清末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媚外,人民不觉悟,有些作
谴责小说
家用小说口诛笔伐,进行揭发和指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这种小说曾加以评论,并称之为“谴责小说”。这种小说广泛揭露和批判·现实,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批判不彻底,并寄幻想于封建最高统治者。艺术上多用讽刺手法,笔无藏锋,极度夸张,但概括和典型化不够。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就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谴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各 谴责小说方面,以写官场最为普遍。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主要内容也都是写官场的。 谴责小说为了适应报刊连载的需要,缺乏较充裕、完整的构思和写作时间,因此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多属联缀短篇成长篇的性质,缺乏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的九死一生,《老残游记》里的老残,《孽海花》里的金雯青、傅彩云,虽是贯串全书的人物,但更多起着联缀故事的作用,缺少完整的典型塑造。在表现手法上,“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缺乏含蓄,描写夸大失实,一些内容成为“话柄”。但鲁迅称赞《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孽海花》“文采斐然”,个别小说如《九命奇冤》还受西方翻译小说的影响,用倒叙法来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些小说突破了传统的文艺藩篱,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时代条件
1、时代特征
1840-1911,近代时期。 谴责小说1)中国沦为半封建本殖民地的社会。
2)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3)反帝反封建斗争贯彻近代社会的始终。
2、近代文学
1)近代文学总的特征是鲜明的政治色彩。
2)晚清小说的特点:
A、数量相当可观。B、小说的主流,反映了中国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后的一些重要特点,如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封建制度的腐败,世风的堕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兴起和发展等。因此,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近代小说的主要内容。
3)谴责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阐述了谴责小说兴起及其特点:
光绪庚自(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回),亦屡挫于外敌(英、法、日),细民暗昧,尚啜茗听平逆武功。有识者则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
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
4)晚清小说创作发达的原因
A、社会的、时代的原因,以小说作为变革社会的宣传工具;B、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的社会作用的认识空前提高,促进作家的创作热情与自觉意识;C、印刷业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也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条件。D、翻译小说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包括思想、表现手法与风格等方面。
名词解释: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名词解释——南戏、元曲 、明清传奇 、晚清谴责小说
宋代出现的戏曲样式。一称戏文,又名温州杂剧。
它的曲调由宋词、唱赚和民间小曲综合发展形成,在表
演艺术上以民间歌舞戏为基础,间受宋杂剧的影响。流
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年代有二说。明代祝
允明《猥谈》记“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徐
渭《南词叙录》记“南戏始于宋光宗朝”,两说所记年
代相差70年左右。到南宋末年大盛,元代继续流行,但
那时的剧本保存下来的不多,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20本
左右。
元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j 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它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明清传奇:传奇是南戏系统各剧种剧本的总称。明清传奇指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及由它们流变的诸腔演出的剧本 。它的数量 ,据目前所知,约有2600种。同一剧本,往往可以通过“改调”的方法,用他种声腔演唱,没有严格的限制。
晚清谴责小说: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