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斯柏里斯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他的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
米开朗基罗的生平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扩展资料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
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1508 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穹顶画。米开朗基罗本来不愿从命,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决不“亵渎”艺术。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和简介及作品
一、米开朗琪罗
博那罗蒂·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琪罗”、“米高安哲罗”。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出生于现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米开朗基罗 13 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
1496 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等。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19~1534 年,44岁的大师又重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洛伦佐陵墓制作雕像,他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昼》、《夜》、《晨》、《暮》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
二、作品
1、《大卫》
《大卫》是1501—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大卫》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从而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
2、《创世纪》
《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的连续9幅宗教题材的壁画。
这幅巨型壁画期间,历时长达4年多。画面面积达14x38.5平方米,画题均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见《创世记》)。
分别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画面由以上9幅中心画面和众多装饰画部组成,共绘有343个人物。
3、《被缚的奴隶》
《被缚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于1516年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件大理石作品塑造了一个被绑在石柱上的健壮的奴隶。作者在身体以外的部分并未精雕细琢,保留的粗糙刀痕,像是奴隶的苦难留下的印记。作品充分利用了大理石丰富的表现力,身体强烈的动感造型刻画出不屈的反抗精神。
4、《垂死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又名《入睡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为罗马教皇朱理二世陵墓创作的成对雕像之一,另件为《反抗的奴隶》。两件雕像分别放置在建筑物柱子前的两边,人像的四肢运动要受到建筑形式的某种限制。
5、《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于1534年至1541年受命于罗马教宗保罗三世为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壁画,现藏于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
《最后的审判》尺度巨大,占满了西斯廷天主堂祭台后方的整面墙壁,描绘有400多个人物。他们是以现实和历史中的人物为原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米开朗基罗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历史评价,米开朗基罗怎么死的?
米开朗基罗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历史评价,米开朗基罗怎么死的?
米开朗基罗·邦内罗提(MichelangeloBounara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他的作品,标志着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顶峰。他所留下的艺术遗产,成为后代无可企及的典范。这位艺术大师又是意大利的爱国志士和共和主义战士。他热爱自由、热爱祖国、勇敢反对专制、积极抗击敌人的斗争精神,也值得人们钦佩、继承和发扬。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附近卡普勒斯镇。父亲是该镇的行政长官,母亲早丧,家庭成员较多,生活并不富裕。米开朗基罗自幼就被托给一个石匠的妻子抚养。
1488年,13岁的米开朗基罗到当时佛罗伦萨最有威望的画家之一基兰达约的工场学画。这是他克服了父亲的反对才实现的。父亲本来要他拜法兰切斯柯为师,学习意大利文、拉丁文和算术。但米开朗基罗对艺术有所爱好,在老师的支持下,说服了父亲,跟基兰达约签订了学徒契约。按照契约要学三年。事实上他只呆了一年多,又转到圣马可修道院中美第奇的“庭苑”学习。美第奇的“庭苑”,真是一所美术学校,搜藏了大量古典的和佛罗伦萨的现实主义艺术品。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学了三年,接触人文主义学者、学习和临摹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这些对他的文学修养、美术思想、艺术创作都有深刻影响。罗伦索·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遭到他儿子的冷遇,被迫于1492年前往圣斯比利托修道院,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
1494年,在意大利国土上暴发了西班牙与法国的“意大利战争”,法军侵入意大利,美第奇统治者准备投降。佛罗伦萨人民举行起义,推翻美第奇家族统治,建立了多明我派僧侣萨伏那罗拉领导的共和政治。这次起义于1498年失败,萨伏那罗拉以异端罪名被处死。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长达50余年,作为主要战场的意大利遭到很大的破坏。因此,赶走外国侵略者、统一祖国是当时意大利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米开朗基罗的许多作品,往往通过宗教神话的题材,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这个愿望。
1494年起,米开朗基罗先后居住于佛罗伦萨、威尼斯、波伦亚等地。1496年,他自佛罗伦萨首次到罗马寓居,历时五年。他的一些雕刻名作就是到罗马以后开始创作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巴库斯酒神》和《哀悼基督》。前者以古代神话为题材,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曾出现过,其艺术手法也没有超出古典范围。后者为一大理石群像,塑造了一个极其恬静、典雅而在沉思、哀悼着的 *** ——圣母玛丽亚,她默默地俯视着抱持在双膝上的儿子——死去了的裸体基督。作者通过面容和衣褶的处理,能使观众把注意力从人物的外表转向内心的感情,给人以既悲哀又优美的感觉,甚至优美胜过悲哀。这是大师全部雕刻中最富于优美感和抒情趣味的作品。它制作于人民起义领袖萨伏那罗拉被教皇逮捕处以火刑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起义领袖的同情和追念之情。当它陈列在罗马圣彼得柱廊大厅时,全城轰动起来,人们认为这一杰作肯定出自某名家之手,绝没想到是一个刚满25岁的青年的作品。米开朗基罗为消除疑惑,就在塑像圣母肩头的衣带上刻上“作者:米开朗基罗·邦内罗提”。这是他唯一有落款的作品。
1501年,米开朗基罗又回到佛罗伦萨。在这里居住的五年时间内,他制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的《大卫像》。这是一座高达5米半的裸体青年塑像。全像姿态站立、左腿向前、左手握着肩上的投石机弦,脸情坚毅,侧过头来注视着前方,似乎看准了目标,准备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这是一个准备坚决为正义事业奋斗的战士的形象。他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寄托着当时意大利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一个能够驱逐侵略者、统一国家的英雄人物的渴求。这一塑像完成以后,佛罗伦萨 *** 特地组织了一个由著名的艺术家参加的委员会,研究它的安放位置。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最后尊重作者的意见,确定安放在佛罗伦萨共和国 *** 大厅前面的广场上。今天,在佛罗伦萨市政厅前还照样放着大卫像的仿制品(原作移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大卫像》的完成,表明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成熟,标志着他艺术创作上成熟期的开始。米开朗基罗从此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雕刻家。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受教皇优里乌斯二世之召,赴罗马设计教皇陵寝。为此,他亲自到克拉腊山去采石,经过几个月的选取和运输,整个教皇宫廷堆满了大量的优质石材。后因有人嫉妒,说了米开朗基罗的坏话,教皇听信谗言,疏远了他,甚至连采石款项也不予支付。当米开朗基罗进宫请求补偿运输费用时,教皇竟命令人把他轰出门外。这件事对米开朗基罗教育很深,使他丢掉了对教皇的幻想。这种认识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充分反映出来。
1508年,教皇宫中的西斯廷教堂里要画壁画。这时的米开朗基罗是著名的雕刻家,但不是绘画家。一些嫉妒他的人,故意提出要米开朗基罗来画,企图让他出丑。米开朗基罗一再声明,他是雕刻家,绘画不是他的本行。但教皇固执地坚持要他画。米开朗基罗推辞不下,被迫接受了任务,不得不放下刻刀,拿起画笔来。就在动笔的那一天,他愤慨地写道:“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开始作西斯廷的壁画。”从此时起直到1512年10月31日止,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历时4年又5个月,他绘制了面积达530余平方米的教堂拱顶画。在全长40.5米、宽13.2米的宽阔的拱顶上,米开朗基罗展现了自己非凡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才能。他把原来只准备画图案花纹的拱顶中央部位作为表现中心,将它分成九格,画了九幅连续性的画,表现旧约《创世纪》故事。在每格的四角,画上裸体人物。在拱顶中央部位的左右两边的八个三角挡内画着基督的祖先。中央部位与这三角挡之间又画了12个形体最大的人物。在拱顶四角的四个大三角挡内画了四个圣经故事。所有的人物、故事都通过建筑物的装饰纹样区别开来,但整个画面竟形成一个整体。画成以后,轰动了整个意大利,被一致公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美术作品。这幅巨大的画卷是对人的颂歌。虽然画的是上帝、预言者们以及其他神话人物,却没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他们都是活生生地充满力量与感情的人,整个画面展示着人文主义者理想的英雄人物的聚会,使观赏者们赞叹不已。甚至连达·芬奇在它面前也沉思不语而感到了自己的衰老。拉斐尔则称赞说:“米开朗基罗是用着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
辉煌的成绩来自艰苦的劳动。米开朗基罗要在离地面近20米的高处,在530余平方米的天花板上,画出343个各式各样的人物,劳动的强度和难度是很大的。他爬上高而危险的脚手架,仰着脖子,两眼向上,日夜不停地工作。在完成了这拱顶画后,米开朗基罗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描述他的劳动情况:
我的胡须翘上天,颈背下陷
与脊骨毗连我的胸骨突起
好象一把竖琴
厚厚的颜料,倒在脸上,
恰似五彩的织锦……
米开朗基罗在完成了这幅伟大的美术作品后的次年——1513年,又开始制作教皇优里乌斯二世陵墓雕刻。在为数众多的雕像中,特别著名的是《摩西像》。它是一座高达2.55米的塑像,是米开朗基罗化了整整四年时间完成的杰作。雕像表现了摩西对由他带出埃及的犹太人忘记苦难,崇拜金牛犊的行为的愤怒、轻蔑和痛苦。如果说《大卫像》表达了米开朗基罗驱逐外敌的愿望的话,《摩西像》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意大利内部的混乱、不觉悟以及背叛行为的痛恨。
米开朗基罗在进行优里乌斯二世陵墓雕刻工作的同时,还接受新教皇利奥十世的强迫任务——制作美第奇家庙的雕刻。1527年,佛罗伦萨再次爆发人民起义,反对美第奇家族及外国侵略者。教皇和西班牙 *** 调集大军围攻起义者,于是发生了1529-1530年的佛罗伦萨保卫战。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是一个热爱自由、崇尚共和政体的人物。他直接参加军队,投入战斗洪流。在这场保卫战中,他被委以佛罗伦萨卫戍总监,负责城防工事的修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他以极大的热情把它担当起来,经常到各处巡视。这场保卫战最后失败,美第奇家族恢复了统治,米开朗基罗被迫过了一段隐蔽流亡的生活。
1534年9月,米开朗基罗为摆脱美第奇统治的迫害来到罗马。从此,他再没有回到过自己的故乡——佛罗伦萨。
在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及后继者保罗三世相继委托米开朗基罗绘制西斯廷教堂的祭台画《末日审判》。米开朗基罗推诿不掉,自1535年末到1541年10月,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杰作。大师用他那超人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在将近200平方米的画面上,画出了人物众多、构图完整、情节复杂的伟大壁画,表现了末日审判的情景。一切生者和死者都出现在上帝面前经受审判。米开朗基罗在此要发泄出自己的悲痛、倾诉出自己的内心,他要把他所知所见的一切尘世间的丑恶、虚伪放到神的正义天平中去。他把教皇尼古拉三世画在被判罪的一群罪人中间,公开表示与当时反动意识的冲突。画中人物不沦是犯罪的恶灵还是积善升天的善灵,都有健康强壮的体格,栩栩如生,“就好象现实中所存在的一模一样”,全无基督教的感情和道德观念。
米开朗基罗完成了上述两幅大型壁画后,名声大振,成为当时闻名的大画家。1537年,他在绘制《末日审判》之际,佛罗伦萨统治者亚历山大·美第奇大公被刺。人们感谢那个刺客为民除害,认为他是反抗暴君的英雄人物。为了追忆这个英雄,米开朗基罗制作了布鲁塔斯(刺杀凯撒的英雄人物)胸像。塑像显示出作者赋予的坚强的意志、高傲的性格以及为争取共和与自由而斗争的神态,反映了米开朗基罗的理想。
米开朗基罗生命的最后20年,主要从事建筑事业。他从1546年起设计和主持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工作,担任该教堂的建筑总监。教堂的全部建筑虽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后继者完成,但建筑设计图全部由米开朗基罗制订。它是现存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代表作。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极为重要的作品,影响着后来欧洲的教堂、大礼堂的建筑。至今,这座高达132.5米的教堂圆顶,几乎在罗马城内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
此外,米开朗基罗还在1547年参加了罗马法尔涅塞宫的建筑1550—1559年,设计圣卓凡尼·第·福林蒂尼教堂1562年绘制罗马庇护门大门的图样自1546年直到临终从事罗马卡比托利亚广场建筑群的设计。这座位于罗马中心的广场建筑群中,有供举行典礼用的广场,广场中心塑造了具有古代风味的骑雕至今它也是罗马最漂亮的、格局相称的建筑。米开朗基罗在这些建筑的设计、施工中,显示了对建筑业务的精深造诣,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师。
米开朗基罗一生勤奋,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创作了以“悲痛”为主题的三个群雕。在此以前,米开朗基罗的不少作品饱含着忧伤,但没有悲剧成份。在这最后几年里的作品里,悲剧成份,成为它的标志,这是他内心深处的全部悲剧的自我表达。
1564年2月18日,雕塑家、绘画家、建筑师、意大利的爱国志士米开朗基罗死于自己的工作室里。终年89岁。教皇原想把他安葬在圣彼得教堂。而米开朗基罗故乡的人们,设法把他的尸体偷偷地运了回去,隆重地安葬在佛罗伦萨的名人墓地——圣克罗切教堂。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7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