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
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孟子是一个有学问,才华的人。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扩展资料: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宋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孟子是什么样人
孟子是一个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坚守精神世界的批判维度,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充分彰显出其人格魅力。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
1、正直笃行。孟子周游列国,以“王道”“仁政”等学说游说诸侯针砭世事,在手握大权的国君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而是正直笃行,气宇轩昂,与君主对论,论辩滔滔,宏大深刻。
2、仁政为民。战国时期群雄相争,孟子主张统治者靠道德的力量统治天下,实行仁政,提倡贵民、爱民、保民、养民、教民、乐民等民本思想,强调“法先王”“与民同乐”“推恩”“轻徭薄赋”“养民施教”,然后才可以为民父母。
这也是孟子独特人格所在。这不仅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方略,其中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更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而为后人所称道。
3、舍生取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不仅用这条标准来要求自己,还以之教化君王。他以儒者的智慧和担当,向梁惠王阐述了国君应以“义”为先,才能使百姓信服的道理。
同时,告诉人们,无论是君王,还是普通百姓,要在做事的时候遵守“义”的原则,尤其是在“义利冲突”时,一定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丧失了人的尊严与道义。应该说,孟子的这种“舍生取义”,正是其大我人格的真实写照。
扩展资料:
关于孟子的故事: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儿子的严加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难成大器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孟子疾恶如仇,有一股浩然正气,但又有着菩萨心肠,文 是怎样体现孟子的这一性格?
孟子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一个敢爱敢恨、嫉恶如仇的真君子。这种气质类型兼有现代意义上的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混合特征,用孟子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长于辩论,富有技巧,善于设置思维陷阱,而且总能取得胜利,让真理归于自己。但是,你根本不会感到他是在诡辩,只会为他的智慧和光明磊落所折服。他总是能够站在道德阵地的高点,以畅达的说理,充沛的气势,机智的语言,让人感到道德力量的无穷无尽,道德光辉的无处不在,所以有人称孟子的文章为道德文章。
孟子客观的性格特点(包括优点与缺点)
性格特点还难说,只能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中分析。老子,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崇沿天地自然。是超脱世俗之高节之人。孔子,安贫乐道,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孔子其人是入世之人,为人性情耿直,看问题深刻,但正因此,常直言议论,很得罪人。道德的最大卫道士,甚至愚腐而不变通。眼中不蒙一丝污垢而身以行践之。可当的起是入世的圣人。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话是孟子说的,代表其性格之坚忍。道德的第二大卫道士,但不愚腐。《性善论》提出者,代表为人之仁,民本思想的提出者,是一个大善坚忍的人。庄子,我知道的最崇尚自然,最洒脱的人,喜怒哀乐无不暗合天地自然。其妻病逝时,友人来探,见庄周坐在台阶上持酒大乐,正在庆祝,友人疑惑。庄子说,我妻离开人世苦海,回归自然,这么好的事你们为什么悲伤呢?我看这是一大好事。。。。。出尘潇洒之人。这性格什么的,哪有官方的。。。只好自已析,不一定做数的
孟子三章可以看出孟子是什么样的人
孟子是一个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坚守精神世界的批判维度的人,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充分彰显出其人格魅力。
他正直笃行。孟子周游列国,以“王道”“仁政”等学说游说诸侯针砭世事,在手握大权的国君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而是正直笃行,气宇轩昂,与君主对论,论辩滔滔,宏大深刻。
他舍生取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不仅用这条标准来要求自己,还以之教化君王。他以儒者的智慧和担当,向梁惠王阐述了国君应以“义”为先,才能使百姓信服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无论是君王,还是普通百姓,要在做事的时候遵守“义”的原则,尤其是在“义利冲突”时,一定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丧失了人的尊严与道义。应该说,孟子的这种“舍生取义”,正是其大我人格的真实写照。
孟子的性格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使儒家思想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思想。 他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自诩,从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和人的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强化了孔子“仁”的理论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生存价值的一种理想与信念。因此,他的理论虽然在许多方面都与孔子的思想在表述上有一些差异,但却与之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在客观上起了丰富、开拓和深化儒家理论见解作用。
孟子和苏东坡的性格特点
1、苏东坡豁达乐观,超然达观,温和厚道,追求浩然之气。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正三品,是仅次于宰相的朝中大员。
2、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