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
清初仍设兴安州,顺治四年,州府迁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改设兴安府,下设安康、平利、洵阳、白河、紫阳、石泉6县。1949年5月12日,经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区专员公署在湖北省郧西县组建成立。“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康地区各县相继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安康专署成立安康地区革命委员会。2000年12月,撤地设市,设安康市人民政府,市政府驻地安康市汉滨区。2017年陕西省安康市的历史资料有哪些
1、乾隆四年(1739)兴修万工堰,分衡河水西流入渠,每岁派款雇修,历九年未成。
乾隆十三年(1748),知州刘士夫到任勘察,捐养廉金三百,筹集资金,另派督工,授以规划,渐引渐垦,经三年成渠1260丈,灌田2000余亩。
2、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万春堤(古石堤),长210丈。
15年后又增高5尺。
3、乾隆三十五年(1770) 五、六月洪水入城,汇积东关,不能泄。
次日巳刻(9~11时)决惠壑堤。
4、乾隆四十八年(1783) 兴安州升为兴安府,领六县二厅,以本州地并汉阴地,在府城设安康县。
5、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三十七、三十八年,四川、湖北流民络绎徙流安康,栖谷依岩,开垦度日。
湖南、河南、江西、甘肃等地贫民,携家室来川道两山垦荒。
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兴安府各县查报户口共380125人,安康县129575人。
6、嘉庆二年(1797)三月,王聪儿、姚之富率白莲教起义军,突破清军封锁,进入白河、旬阳,转至安康。
九月,与川北入陕李全起义军在兴安府汉江南会合,活动于安康、平利、 *** 、岚皋一带。
十二月,起义军一部攻兴安,渡汉江北上。
7、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老城,经四年竣工。
此年,知府叶世倬为《蚕桑须知》作序,推行植桑、饲蚕、烘茧、缫丝之法,劝谕绅民兴桑养蚕,优奖广植桑树,勤于饲养者。
此年,全县人口203579人,其中客籍49243人,僧道452人。
8、嘉庆二十年(1815)郑谦、王森文纂修《安康县志》20卷。
9、道光二年(1822)划县境南区设砖坪厅(今岚皋县)。
10、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八日至十二日,大雨如注,汉水上涨,加上南山洪水暴发,十四日水高数丈,淹城塌房,溺死多人。
11、道光十三年(1833)徐登元等劝捐建成衡口岭南书院。
12、道光十七年(1837)新城举人张鹏飞主关南书院讲席,开办“来鹿堂”,刊刻经史子集200余种。
同年秋,运书数车赴京,以自用书拒交厘金,被缉拿。
张鹏飞秘折《治平二十四策》上奏,道光皇帝赦“越职言事罪”,放还乡里。
十九年(1839)诏免书籍笔墨厘税。
13、道光十九年(1839)陈仅调任安康知县,从 *** 引进红薯新品种。
14、道光二十年(1840)恢复已失学田,兴建学舍。
15、咸丰二年(1852)八月三十一日,汉水溢,决小南门入城,庐舍坍塌无算,兵民溺死3000多人。
十月,赈济兴安灾民口粮一月。
16、咸丰六年(1856)大旱,大饥。
太平军遣人自湖北入境,侦察军情。
安康市,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及东南与郧县、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及西南与巫溪县、城口县、万源市相接,西及西北与镇巴县、西乡县、洋县、佛坪县、周至县为邻,北及东北与户县、长安区、柞水县、镇安县毗连;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全市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辖1区、9县,常住人口265.6万(2016年末)。
陕西省安康市的历史资料
安康市地处“秦头楚尾”,位于陕西最南边,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陕西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南宋墓葬上许家台古墓,近日在地处陕南的安康市建民镇佘家窑村被初步发掘整理。
该墓葬是南宋抗金名将王彦为其父母所建的合葬墓。
陕西安康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这座古墓全长三十二点零四米,墓道长二十四点七四米,宽二点零二米,墓深五点二四米。
墓道由十九排九千三百余块方、条形封门砖砌成,墓底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墓门正面宽七点零五米,高三点五五米,为仿木结构砖雕建筑。
墓室门前立二石碑,左书“宋故赠武略大夫绥德府君王公之墓”,右书“宋故太硕人绥德府君王公妻马氏”,该形制较为少见。
碑刻文字介绍了墓主人姓名、籍贯、卒年,王彦官职、食邑,以及王彦于绍兴三十年(即公元一一六零年)八月十五葬其父衣衾与其母遗体于金州石泉县来苏乡越瓜里的经过。
王彦是与岳飞齐名的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在朝廷身居要职。
他领导的八字军英勇顽强,在抗敌卫国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彪炳青史。
此次发现的王彦父母合葬墓中,仿木砖雕结构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
石碑上关于王彦的出生地、官阶等记载可补充史书的不足。
另外,据此还可推断地理志所载石泉与今天石泉县的范围不同。
该墓葬在考古研究上还存在以下疑点:一是墓道雕花数量众多而在墓室中却找不到;二是墓中没有人骨;三是南宋葬俗,墓中多俑,而该墓没有任何陶俑残片;四是碑文载“意先君平皆出处之大节也,见于志铭,故不复书”,其父母生平事迹应见于墓志,而墓室中并无墓志。
这些疑点有待于专家在进一步研究中逐一揭密。
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在越河川道及汉江两岸繁衍生息。
据文物部门调查和考古发掘,在全区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十余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康五里花园柏树岭、柳家河、张家坝;岚皋肖家坝;汉阴阮家坝; *** 马家营;旬阳李家那,龚家梁,新天铺等遗址,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先民的聚落。
出土的新时器文物,既有半坡文化类型的特点,也有庙底沟文化风格,同时也有李家村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类型风采,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点。
夏代,安康属梁州的一部分。
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将全国分为九州,称“华阳黑水惟梁州”,唐代学者认为梁州为今汉中、安康、商洛一带。
商周时期,安康成为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为“群夷之国”。
商朝建立政权后,对周围的部族大加征讨和掠夺,汉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幸免。
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庸人参加,并能征善战。
西周时期,曾破昭王胶船,使昭王君臣溺死于汉水。
后来穆王、宣王相继南征,均无功而返。
后王室衰微,郡国兼并,东周安康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
这一带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并。
据《太平寰宇记》载:“金州于战国为楚地,附庸地,后为楚所灭,复为楚地”。
春秋战国时期,安康处“秦头楚尾”,地扼南北要冲,公元前611年庸国被秦、巴、楚三分,安康成为秦楚必争之地。
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设西城县,属汉中郡,郡治设在西城。
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西城县为汉中郡治,领十二县,辖今汉滨、汉阴、石泉、 *** 、岚皋、平利、镇坪七县。
西汉沿袭秦制,汉中郡下设西城、安阳、长利(今天平利县)、旬阳、锡(今天白河县)五县,治所西城县。
西城县辖今天汉滨区的大部和 *** 、岚皋全境。
东汉建武元年至六年(25-30年)刘秀遣将军李通领兵,与巴蜀公孙述战于西城,取汉中地,郡治改迁南郑,隶益州刺史部。
西城县辖今汉滨区、岚皋、 *** 、平利和镇坪五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分郡之东部即安康为西城郡,划归荆州,西城郡辖今汉滨、岚皋、 *** 、平利和镇坪五县区。
三国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取“曹魏兴盛”之义,设魏兴郡,辖七县。
西晋沿之。
据《兴安府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
南北朝时期,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先称直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设金州,因越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隶属魏兴郡。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撤西城县改称吉安县。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汉滨、岚皋、平利和镇坪四县区。
北周末年废县,复设魏兴郡。
隋朝复设西城郡。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吉安,属金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改称金川,辖六县。
十三年(公元617年)郡县俱废。
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辖西城、汉阴、平利、旬阳、淯阳、石泉等六县。
元朝设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
至元年间(1279-1294年),金州改为散州,下不辖县,辖区相当于今汉滨、平利、镇坪、白河、旬阳、 *** 、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县境地。
明代仍设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汉江洪水覆没金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并易名为兴安州,属汉中府。
二十三年(1595年)兴安州从汉中府划出,直属陕西布政司,领汉阴、平利、旬阳、 *** 、白河、石泉等县。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兴安州迁回老城。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并汉阴县地设安康县,领安康、平利、旬阳、白河、 *** 、石泉等六县,属陕西布政司领。
辛亥革命后,即民国二年(1913年)陕西省撤消府、州、厅,省下设道、县两级,安康在清代六县基础上新增四县归汉中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废道而直隶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设为陕西省第五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十县。
建国后,1950年设市,1954年撤销安康市改设城关区,隶属安康县管辖。
1988年9月15日复设市, *** 安康地委和安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安康市。
公元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安康地区撤地设市。
国务院2000年6月23日国函〔2000〕81号批复:
一、同意撤销安康地区和县级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
市人民 *** 驻新设立的汉滨区。
二、安康市设立汉滨区,以原县级安康市的行政区域为汉滨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 *** 驻五星街。
三、安康市辖原安康地区的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 *** 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和新设立的汉滨区。
新组建的 *** 安康市委员会、 *** 安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于2000年12月正式对外办公,撤地建市后,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
地级安康市于2001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安康市人民 *** 、政协安康市委员会、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康市人民检察院相继对外办公。
地级安康市下辖汉滨、汉阴、石泉、宁陕、 *** 、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十县区。
安康市的发展由来及其历史文化
安康市位于祖国版图中部,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11.4%。
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
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岭东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县汉江出境处),海拔高低相对差为2794.6米。
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
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市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
安康市地处于祖国内陆腹地,陕西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通要冲,介于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
北与西安周至、户县、长安县以及商洛市的柞水、镇安县毗邻;西与汉中市的佛坪、洋县、西乡县接壤;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巫溪县、四川省的万源县相连;东与湖北省的竹山、竹溪县、郧西、郧县相接。
安康处在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居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全市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土地面积11.4%,其中耕地面积199432公顷,林地16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顷,水域面积39861公顷。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
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
安康以汉江为界,分两大地域,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
全市地貌可分为亚高山、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种类型。
月河是安康最大的支流,月河下游流经汉滨区恒口,五里 ,大同等地,经建民镇许家台注入汉江。
在本市土地面积中,大巴山约占60%,秦岭约占40%,山地约占92.5%,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占1.8%。
海拔高程以白河县与湖北省交界的汉江右岸为最低(海拔170米),秦岭东梁为最高(海拔2964.6米)。
秦岭主脊横亘于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于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凤凰山自西向东延伸于汉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势轮廓,汉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
秦岭、大巴山主脊与汉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
境内的主要山脉有秦岭的东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龙山、凤凰山、笔架山。
安康旅游图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陕西省南端,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汉江横贯其中,阳安、襄渝和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安康交汇,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
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 余处,道教、佛教、 *** 教、天主教等寺、上许家台南宋古墓、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先民的光辉。
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全市现已查明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 、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多处(擂鼓台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9处。
其他名胜有:汉江、中华太极城、瀛湖、香溪洞、天柱山 、巴山秋池、子午栈道、龙王山、旬阳县博物馆、文峰塔、吕河千里荷塘等。
安康,地处“秦头楚尾”、陕西最南端,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陕西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南宋墓葬上许家台古墓,近日在地处陕南的安康市建民镇佘家窑村被初步发掘整理。
该墓葬是南宋抗金名将王彦为其父母所建的合葬墓。
这座古墓全长三十二点零四米,墓道长二十四点七四米,宽二点零二米,墓深五点二四米。
墓道由十九排九千三百余块方、条形封门砖砌成,墓底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墓门正面宽七点零五米,高三点五五米,为仿木结构砖雕建筑。
墓室门前立二石碑,左书“宋故赠武略大夫绥德府君王公之墓”,右书“宋故太硕人绥德府君王公妻马氏”,该形制较为少见。
碑刻文字介绍了墓主人姓名、籍贯、卒年,王彦官职、食邑,以及王彦于绍兴三十年(即公元一一六零年)八月十五葬其父衣衾与其母遗体于金州石泉县来苏乡越瓜里的经过。
王彦是与岳飞齐名的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在朝廷身居要职。
他领导的八字军英勇顽强,在抗敌卫国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彪炳青史。
此次发现的王彦父母合葬墓中,仿木砖雕结构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
石碑上关于王彦的出生地、官阶等记载可补充史书的不足。
另外,据此还可推断地理志所载石泉与今天石泉县的范围不同。
该墓葬在考古研究上还存在以下疑点:一是墓道雕花数量众多而在墓室中却找不到;二是墓中没有人骨;三是南宋葬俗,墓中多俑,而该墓没有任何陶俑残片;四是碑文载“意先君平皆出处之大节也,见于志铭,故不复书”,其父母生平事迹应见于墓志,而墓室中并无墓志。
这些疑点有待于专家在进一步研究中逐一揭密。
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在越河川道及汉江两岸繁衍生息。
据文物部门调查和考古发掘,在全区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十余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康五里花园柏树岭、柳家河、张家坝;岚皋肖家坝;汉阴阮家坝; *** 马家营;旬阳李家那,龚家梁,新天铺等遗址,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先民的聚落。
出土的新时器文物,既有半坡文化类型的特点,也有庙底沟文化风格,同时也有李家村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类型风采,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点。
夏代,安康属梁州的一部分。
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将全国分为九州,称“华阳黑水惟梁州”,唐代学者认为梁州为今汉中、安康、商洛一带。
商周时期,安康成为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为“群夷之国”。
商朝建立政权后,对周围的部族大加征讨和掠夺,汉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幸免。
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庸人参加,并能征善战。
西周时期,曾破昭王胶船,使昭王君臣溺死于汉水。
后来穆王、宣王相继南征,均无功而返。
后王室衰微,郡国兼并,东周安康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
这一带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并。
据《太平寰宇记》载:“金州于战国为楚地,附庸地,后为楚所灭,复为楚地”。
春秋战国时期,安康处“秦头楚尾”,地扼南北要冲,公元前611年庸国被秦、巴、楚三分,安康成为秦楚必争之地。
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设西城县,属汉中郡,郡治设在西城。
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西城县为汉中郡治,领十二县,辖今汉滨、汉阴、石泉、 *** 、岚皋、平利、镇坪七县。
西汉沿袭秦制,汉中郡下设西城、安阳、长利(今天平利县)、旬阳、锡(今天白河县)五县,治所西城县。
西城县辖今天汉滨区的大部和 *** 、岚皋全境。
东汉建武元年至六年(公元25-30年)刘秀遣将军李通领兵,与巴蜀公孙述战于西城,取汉中地,郡治改迁南郑,隶益州刺史部。
西城县辖今汉滨区、岚皋、 *** 、平利和镇坪五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分郡之东部即安康为西城郡,划归荆州,西城郡辖今汉滨、岚皋、 *** 、平利和镇坪五县区。
三国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取“曹魏兴盛”之义,设魏兴郡,辖七县。
西晋沿之。
据《兴安府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
南北朝时期,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先称直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设金州,因越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隶属魏兴郡。
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撤西城县改称吉安县。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汉滨、岚皋、平利和镇坪四县区。
北周末年废县,复设魏兴郡。
隋朝复设西城郡。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吉安,属金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改称金川,辖六县。
十三年(公元617年)郡县俱废。
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辖西城、汉阴、平利、旬阳、淯阳、石泉等六县。
元朝设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
至元年间(公元1279-1294年),金州改为散州,下不辖县,辖区相当于今汉滨、平利、镇坪、白河、旬阳、 *** 、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县境地。
明代仍设金州,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汉江洪水覆没金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并易名为兴安州,属汉中府。
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兴安州从汉中府划出,直属陕西布政司,领汉阴、平利、旬阳、 *** 、白河、石泉等县。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兴安州迁回老城。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并汉阴县地设安康县,领安康、平利、旬阳、白河、 *** 、石泉等六县,属陕西布政司领。
辛亥革命后,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陕西省撤消府、州、厅,省下设道、县两级,安康在清代六县基础上新增四县归汉中道。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废道而直隶于省;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设为陕西省第五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十县。
建国后,1950年设市,1954年撤销安康市改设城关区,隶属安康县管辖。
1988年9月15日复设市, *** 安康地委和安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安康市。
公元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安康地区撤地设市。
新组建的 *** 安康市委员会、 *** 安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于2000年12月正式对外办公,撤地建市后,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
地级安康市于2001年元月1日成立。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安康市人民 *** 、政协安康市委员会、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康市人民检察院相继对外办公。
地级安康市下辖汉滨、汉阴、石泉、宁陕、 *** 、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十县区。
全市有回、满、蒙、苗、白、侗、壮、东乡等24个少数民族聚居,汉族占人口的98.2%,少数民族占人口的1.8%。
陕西安康有什么历史事件
石器时代
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在月河川道及汉江两岸繁衍生息。据文物部门调查和考古发掘,在全区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十余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康五里花园柏树岭、柳家河、张家坝;岚皋肖家坝;汉阴阮家坝;紫阳马家营;旬阳李家那,龚家梁,新天铺等遗址,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先民的聚落。出土的新石器文物,既有半坡文化类型的特点,也有庙底沟文化风格,同时也有李家村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类型风采,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点。
夏代
夏代,安康属梁州的一部分。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将全国分为九州,称“华阳黑水惟梁州”,唐代学者认为梁州为今汉中、安康、商洛一带。
商周
商周时期,安康成为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为“群夷之国”。商朝建立政权后,对周围的部族大加征讨和掠夺,汉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幸免。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庸人参加,并能征善战。西周时期,曾破昭王胶船,使昭王君臣溺死于汉水。后来穆王、宣王相继南征,均无功而返。后王室衰微,郡国兼并,东周安康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这一带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并。据《太平寰宇记》载:“金州于战国为楚地,附庸地,后为楚所灭,复为楚地”。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安康处“秦头楚尾”,地扼南北要冲,公元前611年庸国被秦、巴、楚三分,安康成为秦楚必争之地。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设西城县,属汉中郡,郡治设在西城。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西城县为汉中郡治,领十二县,辖今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七县。
西汉
西汉沿袭秦制,汉中郡下设西城、安阳、长利(今天平利县)、旬阳、锡(今天白河县)五县,治所西城县。西城县辖今天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东汉建武元年至六年(25-30年)刘秀遣将军李通领兵,与巴蜀公孙述战于西城,取汉中地,郡治改迁南郑,隶益州刺史部。西城县辖今汉滨区、岚皋、紫阳、平利和镇坪五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分郡之东部即安康为西城郡,划归荆州,西城郡辖今汉滨、岚皋、紫阳、平利和镇坪五县区。
三国
三国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取“曹魏兴盛”之义,设魏兴郡,辖七县。
西晋
西晋沿之。据《兴安府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先称直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设金州,因月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隶属魏兴郡。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撤西城县改称吉安县。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汉滨、岚皋、平利和镇坪四县区。北周末年废县,复设魏兴郡。
隋朝
隋朝复设西城郡。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吉安,属金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改称金川,辖六县。十三年(公元617年)郡县俱废。
唐五代
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辖西城、汉阴、平利、旬阳、淯阳、石泉等六县。
元朝
元朝设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至元年间(1279-1294年),金州改为散州,下不辖县,辖区相当于今汉滨、平利、镇坪、白河、旬阳、紫阳、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县境地。
明代
明代仍设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汉江洪水覆没金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并易名为兴安州,属汉中府。二十三年(1595年)兴安州从汉中府划出,直属陕西布政司,领汉阴、平利、旬阳、紫阳、白河、石泉等县。
清朝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兴安州迁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并汉阴县地设安康县,领安康、平利、旬阳、白河、紫阳、石泉等六县,属陕西布政司领。
民国
辛亥革命后,即民国二年(1913年)陕西省撤消府、州、厅,省下设道、县两级,安康在清代六县基础上新增四县归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废道而直隶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设为陕西省第五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十县。
新中国
建国后,1950年设市,1954年撤销安康市改设城关区,隶属安康县管辖。1988年9月15日复设市,中共安康地委和安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安康市。公元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安康地区撤地设市。
新组建的中共安康市委员会、中共安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于2000年12月正式对外办公,撤地建市后,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
地级安康市于2001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安康市人民政府、政协安康市委员会、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康市人民检察院相继对外办公。地级安康市下辖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1区9县。
陕西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南宋墓葬上许家台古墓,在地处陕南的安康市建民镇佘家窑村被初步发掘整理。该墓葬是南宋抗金名将王彦为其父母所建的合葬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