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时期人们称呼现在的南海为涨海,根据记载可以推出这个名字一直被使用到南北朝。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它有两百一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为我国领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的近海。
2、东汉时期人们称呼现在的南海为涨海,我们可以在彼时由杨孚编写的《异物志》中看到关于涨海的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铁锢之。
3、根据记载,我们还可以推论出涨海这个名字一直被使用到南北朝。后来还有很多关于南海的地名一一出现,比如象石、食石山等等,通过这些名字就可以分析出当时的人们对南海的认知程度。
4、南海就如它的名字,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它的海域面积大约是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两百一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为我国领海,它是我国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的近海。
东汉时称南海为
我国东汉时期的南海被称为涨海。相关史料出自东汉杨孚《异物志》,在《异物志》中“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说的就是南海。在东汉时期,“涨海”泛称南海就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
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
三国时期万震著《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这两条史料的记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崎头”是我国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而“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
“涨海崎头”指南海诸岛的礁滩。从杨孚和万震的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初步了解到南海的基本特点。
中国早期其他史籍中关于“涨海”的记录频繁出现,可以确定,在古代历史时期以“涨海”泛称南海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当然,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推论,“涨海”主要是指东沙群岛及西沙群岛局部海域,“珊瑚洲”主要指东沙群岛及其海域。
南海诸岛历来都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东汉时称南海为什么?
南海在东汉时成为涨海、沸海。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扩展资料:
南海海底地貌的特点是北、西、南部是浅海大陆架,外缘是大陆坡,陆坡上有高原、海山、峡谷、海槽和海沟;东部是狭窄的岛架,外缘临海沟和海槽。
中央是深水海盆,盆底为宽广的平原,点缀着孤立的海山。按照地貌成因和形态,结合南海诸岛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将南海海底划分为9个地貌区。
北部堆积型陆架区、北部断裂阶坡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断裂阶坡区、南部堆积型大陆架区、南部分割高原陆架区、东部侵蚀-堆积型岛架区、中央深海平原区。
南海诸岛历来都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东汉时称南海为?
南海诸岛历来都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东汉时称南海为涨海崎头。在东汉时期由杨孚编写的《异物志》中关于南海的记录就是涨海崎头。
南海诸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正当广州、香港和新加坡、马尼拉三角航路的中途,是邻近各国航空运输的必经之地。按其分布位置,分为4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南海诸岛的气候特征。
南海诸岛全属热带,处于欧亚大陆东南缘、太平洋西部、赤道北侧,陆地面积很小的群岛散布在辽阔的南海之中,加上北太平洋的黑潮暖流由吕宋岛与台湾岛之间的巴士海峡进入并影响南海,因而在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形成典型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和气温均为全国之冠。
东汉时称南海叫什么
1、东汉时期人们称南海为涨海,这个名字一直被使用到南北朝,后又被称为沸海。清代逐渐改称为南海。
2、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南海诸岛历史都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东汉时称南海为什么?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指今中国南部的南海以至爪哇海一带的海区和中国的南海诸岛。可能因其随潮汐涨落而衬托放大而得名。较早记载涨海名称的为晋谢承的《后汉书》。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南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渤、黄、东海总面积的3倍。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水深5567米。
南海位置
南海以广东省南澳岛至台湾省本岛南端猫头鼻一线与东海分界,东以我国台湾、菲律宾的吕宋、民都洛及巴拉望岛等为岸,西依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抵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与加里曼丹岛之间的隆起地带。南海四周几乎全被大陆和岛屿所包围,为一较完整的深海盆地。
因其位于热带,适于造礁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许多珊瑚岛。如中国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海
中国古代史上“南海”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是什么?
中国古代史上南海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史:
南海(South China Sea)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南海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海域概念,不同历史年代南海这个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围是不同的,远在古代,中国古代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国古代对各海区的名称使用混乱。
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代人的地理知识有限,但是,已经认识到中国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虽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环抱着陆地。那时的中国古代人已有了“南海”概念,即指中国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随着航海活动增加,对中国周围的海洋有了进一步认识。“南海”这一地理概念覆盖的地理范围更为广阔,除了指中国南方海洋外,也指东南亚和印度洋东部海域。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 应该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谢承《后汉书》说“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铁锢之,至此关,以磁石不得过。”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称:“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引三国吴康泰《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涨海”之称一直延续到南北朝,而《梁书》卷54《海南诸国列传》:“干陁国在南海洲上”(干陁国故地在今苏门答腊岛),已开始使用“南海”名称,至唐宋时期“南海”之称渐多,初唐被流放越南的诗人沈佺期有“身投南海西”的诗句(《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以上引述说明,远在1500年前中国人民已经认识南海和南海诸岛,把南海称为“涨海”、“南海”;南海诸岛泛称“涨海崎头”、“珊瑚洲”;而以“磁石”指称暗礁暗滩,其含意是南海暗礁暗滩多,来往船只搁浅难脱,象被磁石吸住一样。
南海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南海在古代被称为朱崖海渚、涨海、沸海、朱崖海、长沙海、石塘海、大洲洋、琼洋、琼海、大明海。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被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扩展资料:
矿产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蕴藏着大量包括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及热液矿床。1986年和1988年南海调查资料显示,在水深1500~1900米的宪北海山、珍贝海山和双峰海山地区发现钴结核资源。
鱼类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约有2000种,其中经济鱼类约800种,居中国四大海区之首。西沙群岛海域除底栖和潮间带鱼类外,珊瑚礁盘区域鱼类有535种,隶属18目90科237属,以鲈形目类占绝对优势,共有386种,占总种数的72.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