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
2、诗言志,歌永言。出自:《尚书·尧典》。
3、树豫务滋,除恶务本。出自:《尚书·泰哲》。
4、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出自:《尚书·周官》。
5、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出自:《尚书·仲虺之诰》。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7、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出自:《尚书·说命中》。
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自:《尚书·旅獒》。
9、玩人丧德,玩物丧
《尚书》经典名句
《尚书》经典名句有:
1、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2、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3、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4、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5、满招损,谦受益。
6、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7、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9、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10、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尚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其中有哪些名句,让你终身难忘?
《尚书》,原名《书》,是一部多体裁的文献汇编,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指的就是《尚书》。
在战国时期之前,《尚书》称为《书》,到了汉代以后,才开始称作《尚书》,“尚”通“上”,意思就是上古时代的书。因为后来被列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所以又称作《书经》。
这部书,相传是由孔子编撰,精选了上古文献100篇,是作为儒家教材用的。但有些篇幅,是后来儒家门生补充进去的。《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从上古唐、虞时代,一直到夏、商、周三代,保留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材料。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尚书》残缺很严重,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虽然是一部非常古老的经书,但其中的很多名句,我们都很熟悉,下面挑选其中的几句分享给大家。
一、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这句话非常经典,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意思是说,堆砌一个九仞高的土山,到最后马上就要成功了,就差一筐土就能成功了,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就不想干了,因为这一筐土,而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实在可惜。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所谓“好事多磨”,有时候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100次的努力,可我们往往在努力了99次以后,就放弃了,就差那么一次,没有坚持下来,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二、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呢,知道并不能够代表做到,如果光知道却做不到,那和不知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有真正做到,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那才是真正知道了。
骄傲自满,就会招致损害;谦虚低调,就会带来益处。这个道理不复杂,很容易理解,可往往就是做不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要做出一点成绩,或者遇到一点好事,往往就会得意忘形,傲慢起来,把这句古训抛到九霄云外里去了。所以,一定要把这句话当作人生座右铭,牢记在心,不能有一点的疏忽大意。
三、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
这句话大家也很熟悉,平日里经常用到。一个人如果喜欢拿别人开玩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他的德行就已经丧失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厚老实的人,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不会把别人当玩物耍。如果一个喜欢吃喝玩乐,把精力全部浪费在这方面上,那他就一定不会有大的人生志向了,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不能用在那里了。
四、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商书》
要想学到很多知识和学问,并非难事,只要肯学习就可以了。但要把这些知识和学问落实在生活实际当中,那就很难了。所以重要的是能做到,而不是知道,学问和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用来为人类、为社会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不是用来在人前炫耀的。
尚书中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尚书中的名言名句有: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释义: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则无处可逃。
2、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释义: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3、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释义: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所成;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
4、满招损,谦受益。
释义:自满就会招致损失,谦虚才能得到益处。
5、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对待人民只能亲近,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6、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释义: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只会使自己的知识贫乏。
7、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释义:百姓之间互不亲近,提倡尊老爱幼也不会顺利。“五品”谓“五常”,所谓“五品”,是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关系。
8、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释义: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这两句话是说,对于别人不应该过于苛求,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对自己则应严格要求,要经常分析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修得谦虚谨慎的美德,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有助于克服自身的缺点不足。
9、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释义:没有经过证实的话不要听,没有同大家商量过的决策不要做。
10、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释义: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是对上天轻慢不敬。
《尚书》经典名句有哪些?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出自《尚书》。
邦: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出自《尚书·周书·周官》。
这句话中的两个“惟”字当“由于”讲,意思是说,取得伟大的功绩,在于志向远大;完成伟大的事业,在于工作勤奋。
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商书·伊训》。
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要严格约束。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4、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出自《尚书·大禹谟》。
释义:只要你不自视太高,世人就不会和你比高低;只要你不自夸劳苦功高,天下就不会有人和你争功。汝:你。矜:自夸贤能。伐:自夸功劳。
5、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出自《尚书·大禹谟》。
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这一段话中所谈到的“善政”,与儒家主张的“德政”、“仁政”是同一意思,就是造福于民的政治。大禹时期,如何团结众多的部落,使其能够“宾服于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尚书中的名言名句
尚书中的名言名句: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虞书·大禹谟》
只有道德才能感动上天,无论多么远的距离都能够达到。
骄傲自满之人会遭受损失,谦虚谨慎之人会受益,这就是天道的规律。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
玩弄他人,就会丧失自己的德行;
沉溺于自己喜爱的事物,就会丧失自己的志向。
先有志向,后有爱好,如果因为爱好而放弃志向,人生难有发展。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尚书·周书·旅獒》
不做对自己和他人无益的事情,也不做损害有益的事情,就能建成功业;
不看重奇珍异宝,也不摒弃有用的东西,民众就会感到满足。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一定要懂得忍耐,这对事情的发展有好处,
懂得忍耐才能获得成功;
要有宽容之心,德行才能出众。
民可近,不可下。——《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百姓可以亲近,
但绝对不可轻视和奴役。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做善事虽然做法各不相同,但最终都能达到安治的目的;
做恶事虽然做法各不相同,但最终都会引发动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周官》
想要拥有崇高的伟业,首先要有伟大的志向;
想要完成崇高的伟业,只有勤奋努力去推进才能成功。
《尚书》名言警句
其中《论语》属于四书之一;而《尚书》,则是五经之一,又称《书》或《书经》。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下面,就精心挑选出《尚书》中的30句精华,供大家一阅。
1、知人则哲。
哲:聪明。本句大意是;能识别人就是聪明。
人是复杂的,所以能够知人,识别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有才能的人,哪些是平庸的人,就是聪明。
2、政贵有恒。
本句大意是:政令、政策重在长久不变。
一条政令,一项政策,在执行中重在连贯不变,长久坚持。时间短暂,则不易见其效果;朝令夕改,则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
3、习与性成。
习:习惯。性:习性。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我们的老祖宗造就把这些说明白了。
4、作德,心逸日休。
逸:安逸。日:一天天。休:喜庆、顺和。
积德作好事的人,心地坦然,无忧无虑。事情一天比一天顺心。
《尚书·周官》还有“作伪.心劳日拙”一句。意思是:弄虚作假干坏事的人,用尽心机,藏奸饰伪。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困难。两句从一正一反立意,可用以劝善戒恶,教育人们多做好事,不干坏事。
5、满招损,谦受益。
这两句大意是:自满招来损害,谦虚使人得益。
这两句上古传下来的训诫,言筒意赅,对比鲜明,表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至今仍使人受益不浅,可用作座右铭。
6、诗言志,歌永言。
诗用来表连人的思想感情,歌是通过咏唱的语言,抑扬顿挫地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7、作伪,心劳日拙。
弄虚作假的人费尽心机,处境越来越困窘。
现实生活中,确也有些人弄虚作假,机关算尽,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见这两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后一句“心劳日拙”,现已成为成语而常被引用,意思是耍尽小聪明,使尽坏心眼,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处境反而越来越糟。
8、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树:建立。滋:滋长。本:根本,指根除。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
培养高尚的品德,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高;铲除邪恶必须雷厉风行,果断坚决,除恶务尽。
“除恶务尽”已成成语,说明打击邪恶势力,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力争从根本上消灭之。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玩人:指迷恋女色。丧志:消磨掉志气。
尚书的名言名句是什么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译: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4.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
译:(人要有九德)宽厚而庄重,温和而有主见,讲原则而谦逊有礼,聪明能干而敬业,善于变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节制,刚强而务实,勇敢而符合道义。
5.满招损,谦受益。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6.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译: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7.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8.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9.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译:不辜指无罪之人。与其枉杀无辜,不如对违法之人网开一面。强调执法中千万不可冤枉好人的道理。
10.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晰,聪作谋,睿作圣。
译:五事:一是态度,二是言论,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考。态度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聪敏,思考要通达。态度恭敬臣民就严肃,言论正当天下就大治,观察明白就不会受蒙蔽,听闻聪敏就能判断正确,思考通达就能成为圣明的人。
11.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译:我的内心忧虑重重,时光一天天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
12.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译:君子在位不应当贪图安逸享受。先了解种田人的艰难,这样,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会知道种田人的痛苦了。
尚书作者还写过那些名言?
尚书名句100句
《尚书》里的10条经典名句,古人智慧的结晶。
1. 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尚书·咸有一德》
如果没有人民,君王就没有人们可以使用。如果没有君王,人民便会迷惘,无处用力。
2.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尚书·盘庚上》
网结在纲上,这样才能够有条不紊,不混乱。农民耕种天地,只有尽力的耕种,这样才能够有所收获。
3. 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上》
用不真实的言语来恐吓民众,这就像是大伙在原野上燃烧一样,无法接近,这难道还可以扑灭吗?
4.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尚书·洪范》
没有偏心,不结朋党,王道坦荡宽广;不结朋党,没有偏心,王道平坦易行;不反不乱,不偏不倚,王道就会正直大公。
5.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尚书·大禹谟》
和后稷一同去播种,为百姓提供谷物和粮食。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得人民安定下来,万邦都能够的到有效的治理。
6.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尚书·秦誓》
指责别人的错误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自己能够像流水一样从容的接受别人的指责。
7.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尚书·盘庚上》
人还是那些熟悉的好,器具还是新的比旧的好。
8.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语出《尚书·大禹谟》。任用贤能的人不要心中摇摆不定,去除邪恶也不要心存疑虑。
9.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尚书·武成》
选拔官员,要以贤德为标准;任职办事,要以能力为标准。
10.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尚书·君陈》
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谦逊并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得益。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3.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办到。
4.毋意,毋必,毋因,毋我。——《论语》
【译文】不任性,不死板,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选取他的优点学习,对他的缺点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问题。小人常常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君子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10.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11.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文】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2.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1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忠告。
1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文】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于行为有利。
1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文】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人,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文】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文】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9.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文】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文】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文】不积累一步半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文】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2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文】在强者中间还有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夸耀自己。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文】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文】知道自己不足的人爱学习,以请教别人为耻的人自满自足。
30.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译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文】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文】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3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译文】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矣。
36.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译文】学习却不能够融会贯通,不是有意义的学习。
37.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文】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3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译文】学习知识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39.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文】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一样。
4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文】聪明的人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4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译文】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4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晞
【译文】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3.博观而约取,厚职而薄发。——苏轼
【译文】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师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4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译文】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4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4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4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8.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文】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5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文】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去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5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文】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5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文】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53.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文】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54.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文】以自己的错误比别人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5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文】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5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浍,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5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对任何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
5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文】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文】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与此相反。
6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自己不想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6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发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成成语“当仁不让”。
6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文】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6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文】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6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会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里。——陶渊明
【译文】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文】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瀚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
【译文】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受仁。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译文】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文】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文】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翔。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文】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文】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文】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文】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文】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文】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文】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文】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文】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文】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文】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文】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文】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文】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文】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文】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而小人之间的交情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文】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文】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猜你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