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主要组成部分是拾音器、信号放大电路。
麦克风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每类又分为动圈式和电容式。有线话筒基本组成是:话筒线,话筒外壳,拾音器,信号放大电路。无线话筒基本组成是:外壳、拾音器、信号放大电路、供电电路、电池。动圈式拾音器组成:振动膜、铜线圈、永久磁铁。电容式拾音器组成:振动电容、供电电路。有线电容话筒需要打开调音台的48伏幻象电源。无线话筒需要安装2节1、5伏电池或一块9伏电池。
麦克风的组成部件是什么
一种麦克风部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压电挠曲隔膜元件和包括导体的信号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口元件是硬度低于所述压电挠曲隔膜元件的柔性印刷电路,并且在于在所述信号接口元件和所述压电挠曲隔膜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在一种材料中进行,所述材料的电阻相对于所述压电挠曲隔膜元件的输出电阻是可忽略的,并且所述材料的硬度低于所述信号接口元件的硬度,同时所述材料能够使所述信号接口元件和所述压电挠曲隔膜元件彼此接合。
无线话筒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无线话筒的组成简单的说就是有接收器、发射器(话筒、腰包)、天线分配器|(天线)
可以组成手持无线套装(单通道)、手持无线套装(双通道)、手持+头戴无线套装(双通道)、头戴无线套装(单通道)等等
Audix PERFORMANCE 无线系统分两组:40系列和60系列,两个系列均提供单通道和双通道型号。
电容麦克风的配件有哪些?
音平商城供图
麦克风常见的配件有
支架
防震架
防喷罩
卡农线
这些必要的麦克风配件,及品牌麦克风,都可以在音平商城上找到
【音平商城】——麦克风、声卡、耳机、音箱等专业录音、主播直播设备商城,为您解答,望采纳
麦克风的结构是怎样的
Microphone麦克风
硬件应用知识
文章加入时间:2001-09-18 11:30:41
●怎样工作
麦克风有许多译名:微音器、送话器、传声器、或者称为话筒、麦克。本文一概称作麦克风。
麦克风是一种换能器,把信息从一种形式改变成另一种形式。声音信息原本是空气压力的变化,麦克风把它转变成电流的变化。录音工程师特别关心转换的精度,就是通常说的保真度。
曾有多种机械技术用于制造麦克风,淘汰的结果现在最常见的是动圈和电容麦克风。
※ 动圈麦克风
动圈麦克风非常薄的金属振膜上带有一个线圈,线圈处于磁场中。当声波推动振膜时,线圈就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而产生出电流。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线圈运动的速度,所以动圈麦克风属于速度敏感型。
※ 电容麦克风
电容麦克风的结构非常简单,喷镀金的聚脂膜离底座非常近,但刚刚不接触。一个电池给双方加电,形成电场。电场的强弱决定于二者的大小、距离和电池的电压。声波推动振膜时,振膜与底座间的距离不断变化,电场也在变化,电路中就产生电流。这个电流非常微弱,必须立即放大。
电容麦克风需要形成电场的电压和放大器的供电(如果用电子管,还需要为灯丝供电),比较麻烦。后来发现有些塑料经过处理可以永久带电,这种带电的塑料称为“驻极体”,用它们做振膜可以省掉一个电源。
如果对声音指标要求不高,驻极体电容麦克风的成本可以降得很低。于是许多电动玩具、家用电器、低档收录机都用上了驻极体电容麦克风,结果给驻极体麦克风带来了坏名声,在许多人的概念中与劣质麦克风划上等号。实际并非如此,精工细作的驻极体麦克风完全可以达到专业指标。
●规 格
随着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无论动圈还是电容麦克风都能够达到很高的音频指标。与此同时,它们自身的优点缺点也很清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应用的需要来选用。值得注意的麦克风规格有以下各项:
※ 灵敏度
在同样的声音条件下各个麦克风的输出并不相等,就是因为它们的灵敏度不同。高灵敏度对于拾取轻微的声音细节非常有用。如果需要依靠放大器才能达到需要的输出电平,信噪比就会下降。但是灵敏度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灵敏度增加了捡拾额外噪声的可能性,又容易引起过载失真。
※ 过载特性
任何麦克风在过于大的声响情况下都可以产生失真。由于结构不同,产生失真的因素也不相同。对于动圈麦克风,它的音圈可能被推到磁场以外;对于电容麦克风,内部的放大器可能因为过载而发生剪切。持续的过载或太强的声音有可能对振膜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由此造成的性能下降是无法挽救的。遭遇过载的情况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多,特别是麦克风放在离乐器很近的时候(你有没有把耳朵凑到小号的喇叭口去听过?)。你通常可以在高灵敏度和高过载麦克风之间进行选择,虽然有的麦克风上有开关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但二者很难兼顾。
※ 线性或失真
这是麦克风卖钱的关键所在,振膜的制作和安放甚至比它所使用的材料更加重要。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麦克风只能保证一般指标,对于失真性能,多半要碰运气。许多厂家为同一结构的麦克风制定不同的品牌和型号,实际上是他们对成批生产的麦克风测试筛选的结果(如果你买一个Neumann,要准备好付出5个麦克风的钱)。
另外请记住:任何麦克风都不是线性的(上帝制造的自然界没有一样是线性的),最好你能找到一支麦克风,它的失真反而有益于录音,这是一点小秘密,我们在后面还有更多的讨论。
※ 频率响应
三、四十年以来,麦克风厂商的主要追求就是平直的频率响应,但是连上帝都摆不平的事情岂是厂商能够解决的?五十年代的糟糕麦克风促使调音台厂商开始为每一路输入加上均衡作补救。现在总算好了,许多专业麦克风的频响曲线起码对于来自正前方的声音已经很平。非但如此,有的麦克风还故意强调精心考虑过的某些频率,以适应某些录音的需要。关于这一点,也会在后面细讲。
※ 噪 声
麦克风极轻的振膜需要精确地跟随声波动作,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需要放大成千上万倍才能用于录音或其它处理。麦克风产生的噪声也将与信号一同被放大,这是不允许的,动圈麦克风的情况比较简单,虽然它们的音圈有捡拾电磁感应的可能性,但仔细的屏蔽就能解决问题。电容麦克风里面的放大电路很容易发生噪声,因此从每一个部件到整体设计都必须特别小心。
噪声还可能来自麦克风受到机械振动或外壳被触碰,高灵敏度的麦克风经常要求弹性悬挂放置,手持麦克风则在内部设计了悬挂装置。
麦克风的引线和接插件也容易成为噪声源。镀金的插头插座并不是奢侈,而是防止氧化增大接触电阻。麦克风的引线对于录音机或调音台的前置放大器就如同收音机的天线,非常容易接收到迷漫在空中的各种电波,为了阻挡杂电干扰,引线须用柔软的金属材料屏蔽,包括接插件在内,不能有一丝一毫暴露在外面。
平衡的传输方法对于消除来自交流电源的低频哼声等噪声特别有效。它要用3根芯线,其中2根用于传送声音,1根返回。如果传输途中感染噪声,2根信号线将同时被感染。来到接收端,通过变压器反相,使2根信号线中的噪声互相抵消,信号却不受影响。
※ 输出电平
前面讲到麦克风的输出电流非常微弱,一般大约是-60dBm(在声压为10uBar时)。输出阻抗高低取决于麦克风内是否装有平衡变压器。如果没有,麦克风将是高阻抗输出,标记High impedance或Hi Z,它们应该接入相应的插座,引线越短越好,一般不长于3米,以避免信号损失和噪声干扰。
如果带有变压器,通常就是平衡低阻输出,引线长到几十米也没问题。但是低阻麦克风的输出电压也很低,需要配用高增益,高指标的前置放大器,整个系统的造价也将升高。所以实际上民用麦克风常是高阻抗,而专业麦克风必然是低阻抗。
●指 向 性
不了解麦克风的人常会以为麦克风只能接收正前方的声音,就象照相机一样。真要这样就太好了,可惜麦克风只有如下图所示几种大概的指向特性。
※ 全 向
最简单的麦克风接收各个方向的声音,与它朝向哪一方无关。它们很容易使用,一般有很好的频率响应。
※ 双 向
让振膜的前、后面同时接受声波在技术上并不困难,这时的指向图近似8字形,只是对两侧的声波不敏感。但这样的方向性在实际使用中不很方便,经常会接收到不需要的声音。最常见的是把他置于乐器的上方。频率响应与全向相同,起码声源不太靠近的时候是这样。
※ 心 形
这一指向形状的麦克风常用于增强声音或录音乐会时希望减少听众席噪声的情况。想法很好,实际不很理想。首先是来自后方的声音并没有被完全消除,而只是衰减了10-30dB。其次也是总要遇到的,指向图形随频率而改变。在低频,基本是全向。能够在低音区具有良好指向性的麦克风一般都比较大和昂贵。对后面和侧面声音的频率响应不平坦,导致这些区域的乐器或大厅混响带上不希望的染色。第三个问题可能有害也可能有用,就是麦克风的近距效应:麦克风在很近的距离拾音时,低频灵敏度有明显的增高,越近越明显。有些歌手和播音员靠它为自己单薄的声音加上“胸声”。它与麦克风的尺寸有关,一些大振膜麦克风侧面和后面的近距效果更加明显。许多心形麦克风带有低频修剪滤波开关,就是为了对付近距效果。双向麦克风也有同样的问题。
※ 更紧凑的图形
把心形指向加以夸张,就是常用的超心形,它对抑制侧面的声音更为有效,进一步缩小的后方“耳垂”部分也有较平坦的频率响应。似乎是心形和双向图形之间的折中。“短枪”式麦克风更进一步,它的振膜安放在一个管子的中部,因此在主轴方向有极高的灵敏度,但是附带的几个“耳垂”形状随频率剧烈变化。实际上这类麦克风的频响很糟,用途有限,常在电影或电视制作中用来录对话。
※ 立体声麦克风
立体声麦克风实际是把两支麦克风做在一个外壳中,常见到的立体声麦克风处于两个极端:极其昂贵的专业型号带有精密匹配的极头,可以调整角度,有改变指向的遥控开关等。廉价的货色只是把2支极头背对背放置,而售价经常高于2支单独的麦克风。
●典型的放置
使用单独一支麦克风非常简单。选一支具有适当灵敏度和指向性(以及用你能承受的价格选择失真、频响、噪声等指标),将它放到声源近旁就行了。具体离声源多远,可以这样决定:既不要过近以至出现过载,又不要过远,使得调音台要加大增益增加噪声。在这两种极端的情况之间,凭经验放置。
如果麦克风离乐器太近,你将发现麦克风的位置对录音的声音影响很大。音色可能有点怪,有些音特别响,有些音特别弱。这是因为不同的音可能是从乐器的不同部位发出来的(钢琴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发音点大约相距5英尺),我们习惯于听混合的声音,而不是乐器某一部分发出的声音。经验认为声音的混合区从乐器长度的2倍处开始。如果乐器不止一件,按最边上的两件来计算。
如果麦克风离乐器太远,录音中也能听出来。我们判断声源的远近凭的是直接来自乐器的声音和经过房间墙壁反射产生混响的比率。我们出席音乐会的时候能看到演奏的乐手,有视觉帮助定位,大脑的定位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而我们听录音的时候,没有了视觉的辅助,大脑的定位系统格外灵敏,录音中的定位问题就会显露出来。所以最好的座位不是放置麦克风的最好地点。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一些混响来表现某些音乐特点(有些音乐录音专门到有石墙的教堂去录制),过近的麦克风放置将妨碍混响的接近。一些工程师宁肯用近距技术躲开周围的噪声,再用人工加上混响;另外的解决方案是把麦克风放得很高,既可避免噪音又能接近足够的自然混响。
※ 立体声
立体声是由两个音箱回放录音造成的空间幻象。成功的幻象依靠声像设置。好的声像设置起码要在声音空间中为每件乐器确定自然的音量、固定的位置,具体就是各件乐器在每个音箱中回放的强度和到达听众耳朵的时间。在录音棚中录音,立体声像是由人工制作出来。每件乐器有它自己的麦克风,各种信号在调音台上根据制作者的意愿达到平衡。音乐会的录音需要体现真实性,为每件乐器设置麦克风显然笨拙又麻烦,通常只用2支麦克风,各自对应一个音箱。
※ 间隔置放
最简单的方法是假定两个音箱分开2到3米,两个全向或心形指向麦克风也就分开2到3米,各自记录一个音箱用的信号。回放的时候调整音箱的摆放达到满意的声像(经常看到工作人员在音乐会现场有耐心地仔细移动麦克风,实际这种拾音方法非常宽松,并不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显示出多少差异)。一个主要的缺点是要求麦克风距离合奏乐队足够远,最少等于乐队左边到右边的距离,否则靠近麦克风的乐器就会太突出。为了构成这样的距离,通常需要把麦克风悬挂在空中或在观众席放置高架。
※ 相合的心形
间隔置放技术的另一个缺点在需要把两通道信号混合成单通道时显露出来。因为两个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较大,大部分乐器的声音不可能同时到达(声音大约每毫秒走1尺远),当你把两个通道信号混合时就出现相位差,在频率响应方面会有些问题。你不必担心某些音符会因此而消失,一般严重后果也就是频响不平坦,不稳定而已。
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方案基本上都来自把两支麦克风移到同一点上的想法。
方案之一是用两支非常靠近的心形麦克风,头部都向前,但一个稍偏右,另一个稍偏左。它们结成一对,彼此的振膜相距不过几寸,因此消除了空间距离造成的相位问题。它们的指向范围和置放角度很有讲究,过于平行会减弱立体声效果;但过于分开会造成中央区的空洞。顺便说到使用这一技术时一定要注意麦克风的实际指向。有些德国造的非常精致的麦克风,尽管它们的外型与一般麦克风并无区别,它的指向并不在有商标徽纪的这一面,而在侧面。
使用这一方法可以把麦克风放置得非常接近乐器,让麦克风指向后排来解决远近乐器之间的平衡问题。前排的乐器因为偏离了指向的轴线而被衰减。这时麦克风的高度变成很重要的调节因素。
※ M.S.
更加理想的方法是使用M.S.技术,可以解释为Middle-Side(中间-旁边)。M.S.技术通常最少需要用两支麦克风构成立体声,一支为全向型,另一支为双向型。双向型的指向轴与台口平行,排除了中部的声音,而全向型当然是全面接收。
为了讲清M.S.技术的基本原理,还需要多讲几句。
比方舞台左边有件乐器,它发出的声波将把双向麦克风的振膜推向右方,假定产生正的输出;而舞台右边的乐器发出的声波将把双向麦克风的振膜推向左方,假定产生负的输出,是相反的相位;而越靠近舞台中央的乐器声音就越弱。是不是这样?
M.S.技术并不把两支麦克风的输出各送入一通道扩音重放,而是与全向麦克风的输出一同送到一个电路去作处理。依照前例的假定,舞台左边的乐器产生正输出,与麦克风全向输出相加;舞台右边的乐器产生负输出,与麦克风全向输出相减;舞台中央的声音被双向麦克风排除,所以不加也不减,这样来区分左右声道。
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的确是一种巧妙,平滑而精确的技术,与单声道完全兼容。有人更通俗地将它比作电视中的亮度和色度信号,全向信号相当于亮度,只能看黑白电视;加上了色度信号就能看彩色电视,它们的兼容性大家都明白。
※ 大合奏的录音
以上的技术对小型的合奏已经够用了,但是大合奏还有些其它的问题,例如声音的多次反射会产生自然的“合唱”效果;当独奏与合奏的音量平衡难以解决或个别乐器音量过弱时需要另加麦克风。最经常遇到的问题还有来自后墙的反射声将大大延长混响时间,解决的方法是在观众席靠后的地方设一个麦克风,专门收集混响声。
※ 录音棚小景
录音棚里有一些特别的风景,人们说着行话,从事与众不同的生产活动。
◎ 每件乐器一个麦克风
这给予录音师在调音台上仔细调整平衡的最大权力,一般仅限于人数不多的乐队。音乐家们完成任务回家后你可以发现架子鼓那里足有八、九支麦克风。
◎ 尽量靠近
录音棚的麦克风放置原则总是尽量靠近,主要为了避免一件乐器的声音被两支以上麦克风捡拾。那是很糟糕的结果,甚至会修改乐器的音色,比如混合之后大钢琴变成了酒巴钢琴。
◎ 每人戴耳机
参与录音的音乐家经常戴着耳机,根据一条“打点”轨的节拍演奏,只有少数速度多变的段落或需要与影视画面严格同步的录音需要有人指挥,音乐家如果不戴耳机就听不见其他人的演奏。
◎ 一首歌录20到30遍
录音对音准和节奏的要求比现场演出严格许多,一首歌录20到30遍(行话叫Take)不新鲜,最后还不免要做剪接编辑。
◎ 麦克风前的挡风屏
一些外行有对麦克风吹气试音的坏习惯,进了录音棚切记不要对麦克风吹气,过去电容麦克风极为娇气的时候,一口气可以吹坏一只价值连城的麦克风并不是天方夜谭。现在的麦克风结实些了,但还是忌讳吹风。不要说对着它吹,就是唱歌时的呼吸声也会引起噗噗声。为此录音棚备有多种防风罩,例如套在麦克风上的泡沫塑料罩或挡在前面的尼龙丝屏。
实际上防风罩还有另外的用处。许多歌手唱歌时移动身体,如果距麦克风较远,影响还不大;但他们经常非常接近麦克风,因此不大的移动距离也会引起音量和音色戏剧性的变化。防风罩可以限定歌手离麦克风的最近距离。
顺便说个笑话,一个歌手每次录音停下来就要喝水活动,但是再次开始录音时总站不对位置。录音师只好跑出来,在地上画两个脚印,叫她每次回来都必须站在原地。
●秘 密
麦克风虽然有许多讲究,其机械结构非常简单,没法与当今的高科技相比。但是恐怕越简单越有奥秘,而且比复杂的技术更不讲道理。
对于很多人来说,录音师就象魔法师,坐在布满了旋钮的调音台后面,操纵一堆昂贵复杂的机器,似乎具有超凡的能力。这种“盲目崇拜”起源于录音设备极为昂贵而容易损坏,老百姓没有用过比收音机更复杂的电子设备的年代。录音并没有那么神秘,许多设备现在甚至个人也有能力置办,如果要说秘密,大概就是经验的积累。无数细小的经验,成就了出众的录音师。下面列举一、二:
※ 隔音的墙或小房间
录音棚里常常可以见到带轮子的隔音墙壁或几间小房间,同样是为了避免一件乐器的声音被两支以上麦克风捡拾。有时甚至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法,例如对付能量很强的低音鼓,录音师会用布套、衣服等随手抓到的东西塞在鼓膛里,使它发出不太响的闷声,以免传到其它打击乐麦克风中。过后再在后期处理中用电子技术恢复鼓声。
※ 麦克风和乐器的匹配
没有绝对错误的匹配,每个录音师都有自己的喜好,建立在他对麦克风熟悉的基础之上。每支麦克风有它独特的声音,也许差异非常微小。演奏家的乐器声音也没有完全一样的,而且演奏家对他们的乐器声音有一个概念(尽管不见得正确),他要求从扬声器中听见概念中的声音。频率响应和麦克风位置会影响到声音,有时你需要夸张某些特点才能符合用户的要求。
※ 不一样的听
录音师听音乐和听众听音乐不一样,听众是很宽洪大量的,可以忽略许多细节。而录音师对待音乐就象“庖丁”见了牛一样,出于职业,他见到的已经不是整牛,而是一块块牛肉的组合。
录音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主要的事情上,避免在细小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当然有个前提是他必须清楚什么是主要的事情。例如对待噪声和失真,实际上音量很大的时候听众可以忽略少量的失真(他们觉得这是正常的),如果为了避免这一点失真而将录音电平降低,反而不会有好结果。录音师也经常在不同的回放系统上试听录音效果,他们会把录音缩混到盒式带上,拿到手提式收录机上去体验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回放效果。如果你在摆满高级专业设备的录音棚里见到一台过时的“两喇叭”收录机,不必奇怪,它很有用。
※ 自 学
从学校或书本上可以学到录音的基本知识,但是学不到一个专业录音师的基本品质,那需要亲身实践经验的积累。例如起码上百次录音,使用过几十支麦克风等等。每一次录音都是很好的研究开发机会。对于没有机会接触高级麦克风的人来说,两支心形指向的中挡麦克风就是很好的起点,用它们录各种声音,仔细聆听细微的差别,从中学习,先把这一对麦克风吃透。如果能够借到另一对麦克风,可以和自己的放在一起,分别录音,这将是一个比较和学习的大好机会。
讲到两套麦克风,顺便一提我从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另一种用途:数字录音的过载失真非常糟糕,完全无法补救。但如果用两支相同的麦克风绑在一起,各自录进一条音轨,增益叉开10dB,万一增益高的音轨出现过载,还有低10dB的音轨做保险,做些挖补工作能够凑出一条完整的音轨。须知比较完美的录音可遇不可求,失去的机会永远不再回来。
麦克风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如果坏了该怎样维修?
麦克风内部不同的设计里面是不同的。
但主要的还是有一个咪头,线,开关定位器,外壳等几部分组成的。
不同的麦克风造型,外观都是不同的,有手持的,桌面式的,领夹式的等
有个坏了是可以修的,有些坏了是修不了的,每个产品的配件都不同的,只有工厂才可以修的。
麦克风(Microphone)的详细介绍是什么?
传声器又称话筒或麦克风(Microphone缩写为MIC),是一种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电声器件。它通常处于声频系统的最前面一个环节,其性能好坏与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声频系统的声音质量,因此是一个关键的电声器件。传声器的种类很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电动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x0d\x0a\x0d\x0a1.电动式传声器\x0d\x0a电动式传声器(DynamicMicrophone)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当传声器接收声波时使处在磁场的导体运动而产生电动势,从而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x0d\x0a其主要优点是:使用简单方便;与电容传声器相比,它不需要附加前置放大器,没有极化电压,因而不需要向它馈送电源;牢固可靠,寿命长,性能稳定;噪声电平较低。此外,价格相对便宜。但瞬时响应和高频特性不及电容式。\x0d\x0a电动式传声器主要有动圈式传声器和带式传声器两种。动圈式传声器的导体是圆形线圈,粘在接收声波的震膜上,悬在磁路系统的磁缝隙中。而带式传声器的导体则是一条很薄的铝带或其它金属带(如钛、铍)代替线圈与膜片,悬放在磁场中,受声波作用而发生振动,因而在其中产生电动势。带式传声器的音质好,但因铝带薄而比较娇嫩、易坏,故使用不及动圈式传声器广泛。\x0d\x0a\x0d\x0a2.电容式传声器\x0d\x0a电容式传声器(CondenserMicrophone)与动圈式传声器不同,它的振膜本身就是换能机构的主要部分。由于振摸又薄有轻,使电容式传声器具有优良的频率特性和瞬态特性,而且振动噪声低。因此,从质量指标上看,电容传声器是电声特性最好的一种传声器,它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平直的响应曲线,输出高,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和厅堂扩声等专业录音中被广泛使用,现在也在向民用产品普及。\x0d\x0a电容传声器是一种依靠电容量变化而起换能作用的传声器,它主要由极头、前置放大器、极化电源等组成。电容传声器的极头,实际上是一只平板电容器,只不过其中的一个电极是固定的,另一个是可动的。通常两个电极相隔很近,可动电极就是极薄的振膜,一般采用金属化的塑料膜或金属膜。\x0d\x0a当声波到来时,振膜会产生相应振动,从而改变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因而使电容器容量发生变化。由于电容C两极板间有电压,当声波使C的容量发生变化时,C上的电荷发生变化,电荷量随时间的变化形成交变电流,在负载电阻R上便产生了一个对应电容量变化规律的交流电压输出。但这个电路输出阻抗很高,不能直接输出,否则加到后接放大器的信号电压非常小,而且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需在传声器壳内装一个前置放大器(又称预放大器)进行阻抗变换,将高阻变换成低阻输出。\x0d\x0a和动圈传声器对比,电容传声器存在需要极化电源和前置(预)放大器的缺点。尽管驻极体式电容传声器省去了直流极化电源,但依然需要前置放大器,这些都给电容传声器的使用带来麻烦。而且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很高,空气潮湿就容易产生噪声,影响可靠性。\x0d\x0a这里介绍一下电容式传声器的供电方式。\x0d\x0a电容式传声器需要两组电源:一组是作为预放大器的电源(约1.5v~3v),另一组是作为电容极头的极化电压(约48v~52v)。过去电容式传声器的电源常制作成小盒形状,用电缆与传声器极头和预放大器相连。而新型的调音台普遍都改用幻象供电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缆内两根声频芯线作为直流电路的一根芯线,利用电缆屏蔽层作为直流电路的另一根芯线,由调音台向电容传声器馈电。这样做,完全不影响传声器声频系统的正常传输。正因为它是利用一对声频芯线的幻象来传输电源,所以被称为幻象供电(PhantomPowering).\x0d\x0a对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进行供电时则不需要极化电压,输出电流可在3mA以内随意调节。这个供电电压只需1.5v~3v,故现代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大多数都采用1~2节5号电池装入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的手柄中或底座中进行供电的简便方法。\x0d\x0a\x0d\x0a传声器的技术指标\x0d\x0a\x0d\x0a传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如下:\x0d\x0a1.灵敏度M\x0d\x0a灵敏度表示传声器的声——电转换效率。它规定为在自由声场中,传声器在频率为1000Hz的恒定声压下与声源正向(即声射入角为0°)时所测得的开路输出电压。习惯上取在1μbar(微巴)的声压下的输出电压值作为传声器灵敏度。1μbar大致相当于人们按正常音量说话,并在1m远处测得的声压。IEC国际标准声压以Pa(帕)为单位,1Pa=10μbar。\x0d\x0a电动式传声器的灵敏度约为0.15mV/μbar~0.4mV/μbar,即1.5mV/Pa~4mV/μba。电容式传声器由于内装前置放大器,故其灵敏度要高10倍左右。\x0d\x0a传声器灵敏度也有用dB值表示。\x0d\x0a\x0d\x0a2.频率响应\x0d\x0a频率响应是指传声器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关系。它是指传声器在一恒定声压下,对应声源轴向(0°)的不同信号频率时所测得的输出电压,通常动圈传声器往往不取平坦频响曲线,而是在高频段(主要在3KHz~5KHz)稍有提升,这样可增加拾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一般传声器在离声源很近的距离使用时,会出现低频提升的现象,称为“近距效应”或“近讲效应”。\x0d\x0a\x0d\x0a2.指向性\x0d\x0a传声器的指向性是指在某一指定频率下,声波以θ角入射时的传声器灵敏度,与声波轴向(0°)入射时灵敏度的比值。它可以用指向性图案(极坐标形式)和指向性频率响应曲线表示,也可以用指向性因数表示。指向性因数是无指向性传声器声能响应和指向性传声器声能响应之比。指向性因数取常用对数称为指向性增益。\x0d\x0a常见的指向性有无指向性、8字形、心形、锐心形和超心形指向性等几种(见表)。比较心形、锐心形和超心形三者可知,如果要求抑制背面声音,则心形的效果最好。锐心形和超心形如处在所有方向强度相等的声场中,正前方(0°)入射声会相对加强,声源至传声器的距离可选得远些,而无损于声音的透明感和现场感,因此适合于广播、舞台扩声和新闻采访等使用。相对于无指向性传声器来说,心形和8字形传声器的使用距离大于1.7倍,超心形可加大1.9倍,而锐心形为2倍。\x0d\x0a\x0d\x0a4.输出阻抗\x0d\x0a输出阻抗即传声器的交流内阻,通常在频率为1000Hz,声压约为1Pa时测得。一般在1KΩ以下为低阻抗,大于1KΩ1KΩ为高阻抗。\x0d\x0a高输出阻抗的传声器的空载灵敏度有所提高,但容易出现感应交流声等外来干扰,因此,舞台演出等专业用高质量传声器都采用200Ω低阻传声器。\x0d\x0a\x0d\x0a5.等效噪声级\x0d\x0a假定有一声波作用在传声器上,它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和该传声器的输出端的固有噪声电压相等,则该声波的声压级就等于传声器的等效噪声级。通常在A计权网络下测量,以dB表示。\x0d\x0a\x0d\x0a6.动态范围\x0d\x0a动态范围是指传声器在谐波失真为某一规定值(一直规定<0.5%=时所承受的最大声压级,与传声器的等效噪声级之差值(dB)。动态范围小会引起传输声音失真,音质变坏,因此要求传声器有足够大的动态范围。高保真传声器的最大声压级在谐波失真<0.5%时,可达120dB。\x0d\x0a声频工作者掌握各种传声器指标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正确选用传声器。\x0d\x0a传声器的选择通常以使用场合、使用目的以及传声器的性能指标和音质等为选择原则。一般地说,对于通俗唱法,宜选用动圈式传声器,并适宜靠近嘴边发声,其低频提升作用可使音色甜美。对于民俗唱法,大部分民俗歌曲适于选用电容传声器,也有部分新创作的民俗歌曲适合用动圈传声器。美声唱法则多用电容式传声器,它可以得到频带宽、声音柔和、灵敏度较高的效果,而且还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民俗及美声唱法通常歌手距离话筒约20cm~30cm.\x0d\x0a小提琴选用频响平坦、灵敏度高的电容式传声器为好;大提琴因其声音浑厚,用动圈式传声器拾音可满足要求;吊钹等打击乐器拾音时,宜用瞬态特性好的电容式传声器;吉他一般采用动圈式传声器,而小号、萨克管和弦乐器则多采用电容式传声器;鼓声的能量和冲击力都很大,采用动圈式传声器才能将其特色充分表现出来。\x0d\x0a对于独唱或演讲用的传声器指向性,一般选用心形或超心形传声器,这样有利于防止声反馈引起的啸叫,减小嘈杂声,提高歌声的信噪比。
电容麦克风和动圈麦克风的区别
工作原理的不同
动圈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声波通过膜片产生振动时,与膜片相连接的音圈也会随之振动,音圈在磁场里振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也成为电信号。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振幅都由声波而决定,电流经过扩音器放大后再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产生放大后的声音。
而电容麦克风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容差的原理,通过很薄的一张金属振膜作为电容的一级,将另一个相距很近的金属背板(大概就零点几毫米左右)作为另一级,这么一来振膜产生的振动会改变电容容量的变化而产生电信号。
结构的不同
动圈麦克风由振膜、线圈以及外壳组合而成,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方面都极高。电容麦克风的结构较为复杂,咪头里面的电容器构造复杂,内部拥有极板和放大器等零部件。
音质的不同
麦克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影响音质的成色,由于动圈麦克风的灵敏度会比较低,在频率响应方面也不够宽,因此在高音域的延展性不够好,对于微弱的声音感应也较为迟钝,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声音在细节表现相对较弱、不够细腻。
而电容麦克风在音质这块的表现将更有优势,声音细节更加丰富,音质更加清晰明亮。
动圈麦克风和电容麦克风的区别
1、工作原理的区别:动圈式麦克风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将导线线圈搭载于振膜上,再置于磁铁的磁场间,随着声压的变化在磁场中不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将声音讯号转变为电讯号。而电容麦克风是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
2、结构上的区别:动圈麦克风主要由线圈、振膜以及外壳组成,结构十分牢固、稳定性也极高。而电容麦克风结构上,音头内部电容器的构造复杂、且内部置有极板(超薄金属膜)和放大器等零部件。
3、音质上的区别:动圈麦克风由于结构的原因,动圈麦的灵敏度比较低,频率响应也不够宽。因此它的高音域延伸不够好,对于微弱的声音感应也会比较迟钝(瞬时响应慢),简单说就是声音不够细腻,细节不够丰富。而相比之下电容麦的音色展现清晰亮丽。
4、价格的区别:动圈麦克风由于其结构简单,因此价格相对于电容麦克风要便宜。
5、应用场合的区别:电容麦被广泛应用于专业的人声演唱、录音室录音、影视录音、乐器拾音等场合。而动圈麦克风则被广泛应用于KTV或演出等娱乐场合。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动圈麦克风
提问:单指向麦克风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估计你是业余制作吧,如果是专业,那就去该采购成品了。
业余制作单指向话筒可考虑有结构式和电子式两种。结构式像是仿生,如驴子的长耳朵,就有指向性,将麦克芯放在长筒内的尽头,当然筒内壁有吸音处理,如粘贴丝绵类。
电子式较复杂,利用成对的话筒芯,利用两个麦克芯接收环境噪声的信号幅度基本相同进行反相相加,结果基本被抵消,从而成功拾取单指向的声音信号。这种设计常用来抗噪声。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本人也是外行,业余爱好者而已,呵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