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原因是柳体较难入门。学柳体需要较好的掌握欧体、颜体以及王体,方能表现其精神。初学者很难掌握这点。如果较好的掌握了欧体、颜体以及王体,则尽可不必费劲不讨好的学习易学难精的柳体了。许多有成绩的书法大家,在研习柳体后,也知难而退。客观原因是社会主流引导的结果。在书法界,唐推崇王、宋推崇颜、明清推崇欧、民国推崇赵,这些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王、欧、颜、赵的发展。效果上,楷书柳体的墨迹效果不如王、欧、颜、赵的墨迹效果具有冲击力。
为什么不建议练柳体?
1、客观原因。社会主流引导的结果。在书法界,唐推崇王、宋推崇颜、明清推崇欧、民国推崇赵,这些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王、欧、颜、赵的发展。
2、主观原因。柳体较难入门。学柳体,需要较好的掌握欧体、颜体以及王体,方能表现其精神。初学者很难掌握这点。如果较好的掌握了欧体、颜体以及王体,则尽可不必费劲不讨好的学习易学难精的柳体了。
3、社会原因。在效果上,楷书柳体的墨迹效果不如王、欧、颜、赵的墨迹效果具有冲击力。
扩展资料在“柳体”诞生之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便成为了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们竞相临摹的对象,为书法艺术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汉字的基本笔画:点、竖、横、撇、捺、折、勾,在楷书中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写法。
例如“永”就是楷书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字,有“永字八法”之说,柳公权就是一位书写“永”字的高手。他的传世作品有《蒙诏贴》、《伏审贴》、《王献之送梨帖跋》、《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冯宿碑》等。
为什么大家都不学柳公权的书法
唐推崇王羲之,宋推崇颜真卿,明清推崇欧阳询,民国推崇赵孟頫……但是历朝历代为何没人推崇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 ???
颜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简称“肌肉男”,易学
欧体:方圆兼施,以方为主,挺拔秀美,简称“美男子”,易学
赵体:字形扁方,间架方正,笔画圆秀,简称“国字脸男”,易学
柳体:均匀瘦硬,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简称“穿衣显瘦,脱衣有肉”,难学
历史上学柳体的确实远少于欧、颜、赵,如今书法展也很难看到柳楷踪影,广大网友更是直呼不要练习柳公权的字!
以上这些争论直接指出了柳体不好学、难学…可是,好歹大家都知道柳公权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民间还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 柳公权
范仲淹曾夸赞颜筋柳骨;苏轼曾说,柳体能自出新意。值得肯定的是,柳体一直备受当朝皇帝重视,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都非常喜欢。
▲ 柳公权,《玄秘塔》
那么为何大家喜欢欣赏柳体,却不爱学呢?
其实,首先得知道柳体被冠上难学帽子的原因。萃花认真研究了网友的评论,总结如下:
1、柳楷法度森严,讲究“笔势紧密,结构紧凑,横竖舒长;笔笔顿挫,筋骨开张…”,如果学的不好,差一点点就会写成四不像。
2、可入帖、但难出帖。柳体的“锋利、瘦硬”风格,贯彻到了字间架结构的细节,甚至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如果想在学完之后完美出帖非常难,主要是难以推陈出新。
▲ 柳公权,《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总结来说,就是多数人觉得柳体难学、且学好了难以形成个人书体风格。不过,如果大家仔细研究柳公权个人创造字体的“套路”,会发现,柳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
首先多临摹书法大咖作品!
要想走得远,得站在巨人肩膀上。柳公权可是把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以及唐代名家书法都临摹学习了N+1遍。所以,想学柳体的小伙伴也可以先尝试学习其它书体。
其次,跟柳公权玩创新!
每个书法大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柳公权不想随波逐流,所以研究出了独特“柳体”。相比于颜真卿写有强烈肌肉感的字,柳公权专写那种懂健美却偏偏要瘦的字。
▲ 颜真卿《多宝塔》;颜体就像是肌肉猛男
▲ 柳公权《陆士衡演连珠》;柳体字瘦硬而刚劲挺拔
洒脱而有法度的柳体,以“瘦”为美,这也是柳公权认真研究各书体后,集大成的结果。所以各位学习柳体的时候,也不一定要照搬全学,或许可以边学边创新。毕竟,柳体也是从颜体中走出来的。
▲ 柳公权《金刚经刻石》
▲ 柳公权《神策军碑》
所以,如果想习柳体之长,除了把历代名家书帖都临摹几遍后,可将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等等好好学习、研究、再创新。
换个方式,学柳公权行草!
很多人学习柳公权,总是一头扎进他的楷书。但是柳公权本人,不仅楷书行得端正,而且行草开创了另一种霸气Style。所以,当你学习柳体楷书到一定阶段后,不妨换种风格,学习他的草书。
▲ 柳公权《蒙诏帖》
比如“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就非常值得深入揣摩。《蒙诏帖》还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你懂得,与王羲之书法帖放在一起)。
▲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说我的行草:“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
只见柳公权的《蒙诏帖》,字如惊鸿击空,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可以说,柳公权的行草有刚有柔、有骨有肉,且有种气宇轩昂的美感。
▲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柳公权都能突破自家楷书,写出骨骼清奇的行草。谁说学柳体无法出帖?
学柳体本没有错 ,只是很多临摹者没有学到他的精髓。而且没有在此基础上展开创新发挥!
你们知道么,宋徽宗字架子学柳体学得好好的,还写出了瘦金体风格呢!这不就是柳体也能出帖的例证么?(萃花感觉,其实瘦金体就像是在柳体基础上变瘦50%,同时加宽25%,有没有?)
▲ 宋徽宗,《牡丹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柳体书法虽然“难学”,但是如果你超越了,就不是像不像柳公权的问题,而是能否变成下一个自成一派的宋徽宗。
最后声明下:柳体不难学!
为什么不建议练柳体
之所以不建议练柳体,是因为社会主流对于欧体等字体宣传较多,历代也更推送王、颜、欧等字体,再者柳体入门也比较难,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会容易无从下手,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柳体现存的墨迹并不多,遇到生字的时候不好学习处理。
不建议练柳体的原因
现代社会中之所以不建议练柳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社会主流对于欧体宣传比较多,历代也更推崇王、颜、欧、赵体,其二是因为柳体入门比较难,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无从下手,就算一些有成绩的书法大家,在练习柳体之后也大多知难而退。
其三是因为柳体现存的墨迹并不多,遇到一些生字的时候不好学习处理,这就导致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大多人都不建议练习柳体了。
不过虽然从作品效果来看,柳体字并不如其他字体作品的艺术冲击力强,但是柳体的碑刻效果会更好,只不过现如今实用机会较少而已,也就是说柳体并非全无好处的,每个字体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以及优势,若是想练习柳体,建议先掌握好欧体、颜体等字体,然后再学习柳体的精神。
书法中楷书最难练的是柳体吗?柳体有什么特点?现在练柳体的人多吗?
柳体不是楷书中最难练习的;柳体的特点是刚劲有力,气势雄浑,结构严谨,笔笔精到,所以世人素有颜筋柳骨之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的楷书不适合新手,所谓“赵书无真楷”啊!而颜体,欧体相对易入门,易出成绩。柳体真的罕见有修习者。
扩展资料:
柳公权的书法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柳体字的特点是棱角分明,骨力刚劲,具有疏朗开阔,清秀方整的风采;柳体书法的特点是: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 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