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6 手机版

朝和国都是政权国家的代名词,在现代的定义中,朝比国要高级,但这只是后世史学家的定义,在最初的时候,反而是国用的比较频繁。国的意义很清楚,就是指的国家,最初跟它搭对子的是邦,《周礼》载大曰邦,小曰国。所以在夏商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诸侯领地皆称国。而朝的称呼,可能来自于朝廷,天子所在为朝廷,一家之天下曰朝,从这一点出发,才赋予了夏商周朝的后缀,秦灭六国,也从秦国变成了秦朝。朝既然是指朝廷,地位自然等同中央,国则往往是王朝内部的藩国或者外部的属国,如汉朝时期的齐国、吴国和明朝时期的朝鲜等,被赋予低于中央的地位。在多重势力并存的时候,史学家往往要确立正统,并按实力地位分予朝与国的称号,如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是朝,十六国是国,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朝,十国是国,但南北朝时期分的比较麻烦,于是就分南朝和北朝。

从秦至清,为何各代王朝都称“朝”,而不叫“国”?

从秦朝到清朝一共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秦朝到清朝,各大王朝都是用“朝”,而不是叫“国”,那是因为“朝”的地位比“国”的地位要高很多很多。“朝”在历史中只是跨越一个时间段,但是“国”却是出现在历史中,表示某一会政权疆域,而并不是“一家之天下”。所以才会用“朝”而不是用“国"。


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字之间有什么不同。“朝”的意思为“面向”或者“面对“那么我们进而可以升华为”觐见,朝见君主“之类的。所以”朝“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或者是政府。而且我们现在的历史语言学家也认为,”朝“这个字指的就是在中原上确立了政权的王朝。


而”国“这个字呢?在我们现在看来的话,指的是一个国家。但是”国“这个字在古代的汉字中其实也包含着”领土“和”疆域“的意思。特别是在秦朝时期,”国“这个字还指某一个地方的都城。所以”国“它主要是指的领土和主权。


”国“代表的是特定的领领土范围,但是”朝“却是在”国“的范围之内的,统一的政权。这些政权都会不断的更替变换。所建立的新政权的统治者们都会”朝“在前面加上自己的国号然后就会形成新的朝代,如此下去,一直到清朝,直到新中国建立。所以一般不用”国“而是用”朝“。

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句话反映了古人的价值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天下、国、家,实际就是指社会组织形式或社会组织单元。“天下”,就是指天子统治的地方,理论上就是指所有土地和人民,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所谓“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左传》昭公七年)“国”是指天子分封给诸侯统治的地方。“家”是指卿大夫统治的地方。诸侯国君在其统辖范围内,再将部分可耕地建立采邑,分封给卿大夫,称为卿大夫之家。各卿大夫之家,再将所属范围内的土地分封给士,士是最低等级的贵族。

他们一般只有少量的土地和少数的劳动人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要自己亲身参加劳动,才能维持一家生计。卿大夫统治的地方是大家,而士所统治的地方只是小家,或称为室。


“国”字繁体为“国”,从囗(weī)从戈从口从一,“一”表示土地,“口”表示人口,“戈”表示武装力量,“囗”表示四至范围。有土地、人口和一定的用以维护统治的武装力量以及确定的四至边界,就是一个国。

在井田制下,诸侯国的土地是由天子分封的,所有权属天子,诸侯只有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而没有处置权,不能自由买卖和转让,所以理论上没有领土主权。“国”的最初意义就是指诸侯统治的地方,是一个隶属于天子的没有完全主权的政治和经济实体。



秦统一天下之後,废除分封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但由于历史原因,从秦到清,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封王封侯的现象或封建割据的现象,如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三国鼎立”、“藩镇割据”等,都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诸侯国的概念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国只是王朝下的附属,所以从秦到清,凡大一统的王朝都不称国,只称自己所建立王朝的名号。称国的都是表示还未统一天下,未敢称帝。比如曹操虽建立魏国,名义上还是汉丞相,加封为魏王,一直末敢称帝,死後谥为武王,而曹丕称帝後,才追尊曹操为高祖武皇帝。



世袭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後,民主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国”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国不再是诸侯统治的地方,家也早就不是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国”或“国家”成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由共同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并拥有主权的社会群体,是完全的国际法主体。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又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成为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是完全的国际法主体,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台湾虽然还没有最终解放,但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

中国人民都统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居民,都受着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现代中国就是一个现代国际法主体概念。


最後说明一下,本题提问有点不严谨,从秦到清不是历代王朝都不叫国,而是大一统的王朝都不叫国,因为大一统之前,还是有许多叫国的政权组织。

在秦至清各代为什么都不称为“国”,而是称为“朝”?

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是诸侯国,那时候的春秋战国是以国来相称,不断得随着国家的实力强大,但是到了秦朝之后名称就用朝来相称,不过了解历史就知道,从秦朝到清朝每个朝代都是以“朝”来相称,所以很多人就疑问,为什么要用朝来相称,而不是国呢?



在古时候的国跟现如今的国其实含义是不一样的,现如今的国是指一个国家,那时候的国是另外一个含义,指的是分封的诸侯国,在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支配地位,嫡长子也可以继承王位,然而其他的就分为各地诸侯,所以那时候便封为国,虽然规模很小,但是拥有着君主跟子民等等。



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郡县制,那时候的分封制就到此结束了,然而朝指的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并且建立统一的政权,那么想要称为朝,只能先成为天下的主人,也就是能称为朝的都是疆土辽阔政权统一才能继续分封,然而那边封地就是国。



古时候的国家的组成是非常复杂 的,有朝也有附属国等等一些小国组成,朝也不是指的朝代,朝代是说一个姓的帝王将皇位世代相传统治时代,也可以说是一个皇帝统治一个地方,朝代一词也是后人为了方便了解历史而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朝。



所以说从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的国家,由秦朝到清朝期间都是以朝来称,这样也方便大家知道是哪个皇帝来统一帝国,不过也有一些人是以国来称的,不过也是在曹操刘备他们那个时代,因为那时候已经没有了天下共主,也就是他们在那个时期是最大的,他们也不敢称为朝代,因为他们没有统一全国,只能以国称之为,不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

各朝代的更替灭亡时间 按时间排序

奴隶社会:

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 轩辕黄帝(炎黄齐名)

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 (今山西临汾) 唐帝尧

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济) 虞帝舜

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 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5.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穷王夷羿

6.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 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 商(殷)王盘庚

8.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9.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发

10.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1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2.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3.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4.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20年

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武后武则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 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 (今北京市) 闯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

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长春)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2.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3.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

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

5.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

6.秦朝:统治残暴,相权过大


从秦始皇打败六国,实现一统之后,秦始王就成了至高无上的人物,他在统治方面是是相当残暴的,再加上“商鞅变法”的原因,可以说秦朝的统治过程中都是离不开“严刑”两个字。

哪个人稍为犯点错误,便使用酷刑,诛连九族,而且在修筑长城,阿房宫等巨大过程时,那些被劳务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难免会出现反抗的现象。

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两个人喊出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百姓在秦始王的暴政下,无不想揭竿而起;还有个原因就是,丞相的权力太大,虽然说是三公九卿制,但权力仍然是丞相在握,世人都说秦国的灭亡是赵高造成的。

但是赵高如果没有丞相李斯这个后台,是不会让自己的计谋成功的,做了丞相后的他,握的权利更大,滥杀无辜的大臣,众叛亲离,最终使秦朝步入灭亡。

7.汉朝:郡国并行,重用外戚

汉朝在完成一统后,也曾模仿秦朝的郡县制度,但后来为了彰显威严,而改为郡国并行制,实际上汉朝的统治制度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大量的对外封侯,重用外戚。

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效果,反而引发了”七国之乱“,之前对外封侯的各路人马权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朝廷,后来朝廷出兵跟各诸侯连年征战,把本来强盛的国力一步一步拖垮,最终汉王朝走向灭亡的深渊。

8.唐朝:藩镇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那个时候,在世界范围里,当称得上是最强大的国家,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在科技、武器、农业等方面都遥遥领先,然而它灭亡因素就是在于藩镇,唐朝实现统一后,在全国上下设藩,将大臣册封为节度使,分派到各个地方。

后来也是这些分派出去的大臣势力变得越来越大,不听朝廷使唤,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此之后,唐朝在多次的动乱中,比如:黄巢起义、王仙芝起义等等,一次次的把国力消耗,最终崩溃。

9.宋朝:重文轻武,兵力不足

宋朝见证了唐朝的灭亡因素,为防止再次出现藩镇割据的重现,以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夺权,再有就是防御辽、夏等外族的干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以最大极限的统一集中到朝廷。

建立起一整套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其中就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制度,同时实行三司制,使我国古代从宋朝中央集权完胜地方分权,地方分权。

这样一来,各地方的官臣势力大减,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中央集权相抵抗。宋朝帝王认为,若要加强统治,就得削弱武将的兵权,因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始终是把刀,因此朝廷开始收精兵,兵权由朝廷掌握,这样一来,领兵打仗的将军没了兵权。

使得宋朝在与外族打仗中兵力弱小,士兵和将军的配合能力差,在和夏、辽、金、蒙古等国的战斗中,节节败退,经过长时间这样子耗损,最终亡国。

10.元朝:民族歧视,统治黑暗

元朝还没建立之前,还是成吉思汗那个时期,成吉思汗便率领蒙古铁骑征战中原,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要杀光汉族平民,在成吉思汗后,统治者对汉族人民就更加的仇视,处处施加压力。

在他们看来,汉族的人连一头牲畜都不如,把汉人当作劳动奴隶,这种情况一直到忽必烈时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革制度,要求各族平等,仇视汉人这种情况才得以缓解,但汉族人的地位始终处于最下场。

忽必烈死后,元朝的统治者更是回到成吉思汗那个时期,对汉人更加的黑暗,导致民不聊生,因而才爆发了人民起义,推翻了元朝黑暗的统治。

10.明:财政危机,用人不当

在之前宋朝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层层矛盾后,不料还有个更明显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是什么呢?那就是皇权与相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朝后,因胡惟庸党案而诛杀胡惟庸,更是废掉了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丞相制度。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明朝在各方面得到提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但是,在这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种种危机,由于天下良田土地比较集中,一些有心人开始出现隐匿赋税,明政府在财政收入这方面,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与倭寇之间征战,军饷开支加重。

在后来郑和七下西洋,其强大的舰队更是消耗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步加深了国家财政危机,然而出现财政危机就要对百姓增加赋税,这样引来百姓的不满,致使农民起义。

这是其一,再有就是明朝灭亡用人不当,首先是一个奸臣严嵩,后来又出现魏忠贤,他们两人都在不同时期在朝政掌握大权,无恶不作,滥杀精忠大臣,使得明王朝的统治秩序颠倒,最终使得明朝走下坡路,一步一步亡朝。

11.清朝:闭关锁国,统治腐朽

清朝在专制主义这一块,也就是中央集权可以说用到了最高峰,为了增强效率,特设了军机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权力最集中统治,都没能摆脱灭亡的现象,最主要的灭亡原因就是闭关锁国,坐井观天,认为自己始终是霸主,时时刻刻沉醉在天朝的美梦中。

而此刻,西方发达国家的的实力不断提升,科技不断更新,西方国家经工业革命后,殖民侵略的心志不断加大,最终在1840年把侵略的方向锁定在中国。

在跟西方国家的文斗武斗中,清政府节节败退,于是就出现了:签订条约,割地赔款等侮辱之事,常年打仗,使得国库空虚,因此,清政府不得对大农民的纳税加重,导致民心不再,最终亡于辛亥革命。

从各朝代的灭亡原因不难看出,最终灭亡的原因无非就是得不到民心,导致农民起义,而百姓不拥戴的因素,无非就是统治者的政治方面,没有完善,没有考虑平民百姓的直觉感受。

从秦至清,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是借前朝的兴盛与衰败来制定方针,然而中央集权又不断的变本加厉,越来越束缚百姓的思想,封建制度一直没有完全彻底的改掉,这就是从秦王朝至清朝不断更替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

朝代_百度百科

中国朝代为什么大多持续两百多年,不会超过三百年?

从秦至清,中国朝代全部(是全部,而非大多)不超过三百年,商、周因其是分封制而非集权王朝,所以不能算在内。而两汉、两晋、两宋、两元中间都有亡国,需要拆分计算(北元虽然未曾亡国,但因退回蒙古老家,相当于失去汉地国祚)。自秦实现中央集权制以后,所有的中国朝代中,绵延国祚最长的是清朝,累计296年。



帝国的稳定与繁荣,需要各方抑制力相互之间达到平衡,而帝国的不灭,需要长期维持住这种平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到底有多少种平衡,以及长期维持它们是多么的困难。

对于皇帝,权臣是最可怕的。枝强则干伤的道理,势所必然。

追溯到春秋战国之间,鲁之三桓、晋之六卿、齐之陈田,为千古权臣之表率。到了两汉,天下统一,随着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及推恩令的颁布,同姓诸侯王的威胁解除,中央集权政体得以随之稳固,又有霍、邓、窦、梁等权臣接踵而起,这些人,或功定天下之半,或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盼之间,则天命可移,他们发展到了顶峰,终于诞生出了王莽。



那么皇帝能不能有效地制约权臣呢?答案是,很难。因为霍光、王莽之流,本身是外戚,也就是皇帝母亲那边的亲戚,他们之所以受到帝国的拔擢,上升到显赫的地位,本身就是用来制约另一部分权臣的。皇帝自称寡人,名如其人,他的身边没有可以信赖的人,自己的宗亲肯定是不能信赖的,他们都是自己潜在的夺权对象,不成仇人就不错了。



因此千年以来,皇帝只信任两种人:外戚和宦官。他们都是靠着皇帝才得以富贵,没了皇帝,外戚什么都不是,而宦官没有子嗣,他们即便谋求权力与财富,都不能流传后世,所以宦官缺乏谋私的动机。在这种真实的背景下,皇帝任用外戚和宦官制衡权臣,是最好的选择(在东汉,还逐渐演变成了宦官与外戚的争权,著名的十常侍诛杀何进就是宦官杀外戚的经典一幕)。



终西汉始末,刘姓皇帝始终任用外戚,这之中不乏卫青(卫子夫的异父弟)、霍去病(卫子夫的外甥)、霍光(霍去病的异母弟、女儿是汉宣帝的霍皇后)等知名成功案例,但平衡不可能永远维持住,一个闪失就会失衡,最终这个平衡还是不可避免地崩塌了,最终篡夺西汉帝国的王莽,是太后王政君一族的外戚。这里还要再提出一个重点:即便皇帝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刘彻,也是在窦太后死后才开始放开手脚施展才华的。



在对抗塞外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汉、唐的统治者是坚决打到底,打到最后开始主动出击,降服南匈奴和东突厥,但是他们都亡于内乱。

要治军、强化边疆,就得设置有着相对自治权的都护府、藩镇,设立管辖它们的州牧、节度使,让他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否则边疆官员手中没权,一味等候朝廷的诏书,会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令不行种种后果,是不可能打赢凶悍的草原民族的。



但是一旦开了先河,这些州牧、节度使就会独霸一方军政、民政、财政,西凉董卓有了,安禄山也有了。

汉以强亡、唐以强亡。

古代时的中国为什么不称霸世界?

不管是早期奴隶制国家夏、商、周三朝还是进入封建社会的秦至清王朝,中国都未曾对外部世界实现有效的管理,就连中国历史上统治面积最为广阔的元朝,对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国也未建立有效的统治,他们都只是名义上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元朝并未对其实现有效的统治,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原因的一部分加以探讨:

一、“宗主国”式国家观念的影响(东亚朝贡体系)

秦汉以前的夏、商、西周以及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尚处于向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原地区的势力范围十分有限,根本无从谈起称霸。


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建立起来,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其主流的统治思想,标准的帝王教育都以儒家经典为主,在君主脑海里种下了诸如“克己复礼” “仁”“义”“礼”等儒家思想,也逐渐演变成对外的外交理念,儒教强调大国要对小国施之以礼,不欺压和威胁小国的生存。

因此作为大国的中原王朝往往对外采取的是“怀柔远人”“尚德抑武”,坚持以道德感化外邦,来表达自己仁慈。虽然历代的帝王虽有秦皇汉武等积极开疆拓土的皇帝,但是只要周边政权在战败后表示臣服,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遣使来贡,基本上就构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周边格局,这也可以看作是古代东亚朝贡体系发展形成的原因之一。之后高句丽、高丽、越南、南诏等等,都是承认中原王朝为宗主国,而这一关系在古代也得以平安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古代的中原王朝一直缺乏对外大肆扩张的传统。尽管我们在传统历史课本中习惯于将蒙古人曾经涉足中亚、西亚、欧洲的历史讲述出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元朝与其他的汗国一直维持着一种名义上的宗主地位,并不能真正等同于中原王朝扩张的历史。

而宗主国元朝实现有效管辖的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古代中国的地理范畴,其他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则是自成一体,并不直接属于中原王朝。与此相反,西方则致力于对外的大肆扩张与掠夺,自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凭借抢占新航路开辟的先机迅速将势力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被划分为两部分,东西半球分属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后起的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积极向外扩张,分刮世界殖民地,大肆的进行对外扩张。


二者的区别,使得英国最终能够建立地跨亚、欧、非、美、大洋洲的“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而中国未能称霸世界。


三、未建立侵略性的军事力量组织

古代游牧民族南下建立政权之后往往会被汉化,吸取中原农耕文明,走下马背,走向田野,国家军队力量的建设基本是由平时在田地里劳作的平民百姓(元朝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除外),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依靠辛勤劳作仅能勉强满足温饱,唐玄宗以前的士兵不仅没有兵饷还要自备武器和战马,战争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一种负担和灾难。


唐玄宗实行募兵制以来,当兵吃粮成为了一种风气,很多人加入军队是因为无依可靠、迫于生计而选择当兵,本质上对当兵是没有兴趣的。同时鉴于历代改朝换代中军事力量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本历朝统治者都对军事力量有所顾忌而加以限制,在古代中国从未出现像罗马军团,十字军中的僧侣骑士团、圣殿骑士团那样的职业性、侵略性军事力量,一是士兵对扩张没有野心,满足于家乡的一亩三分地,二是国家对军事力量加以限制。在缺乏像西方那样侵略性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对外扩张和所谓建立霸权也就不可能了。

四、“富裕”限制了想象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能够算的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究其根底,乃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原王朝,对于那些不利于耕作的土地貌似没有多大兴趣,攻占那些地方就要派驻官员、军队、移民实边,所消耗的财富远远高于在那些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而依靠现有国土,却能实现锦衣玉食,国富民丰,从这一点看也真是“富裕”限制了古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探索。

相关推荐:

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什么是J曲线

什么是IT专业都包括什么

赤道附近为什么有企鹅

鲁大师可以测假配置的电脑吗

什么是IP分片攻击

南方冬天那么冷为什么还不普及供应暖气

鲁大师可以调节显示器亮度吗

标签: [db:标签]

声明:《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朝和国都是政权国家的代名词,在现代的定义中,朝比国要高级,但这只是后世史学家的定义,在最初的时候,反而是国用的比较频繁。国的意义很清楚,就是指...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什么是J曲线

    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帐户收支状况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经常帐户收支变动的轨迹成英文字母J的形状,所...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什么是IT专业都包括什么

    IT,即信息科技和产业的意思。IT业划分为IT生产业和IT使用业。IT 生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至于IT使...

    百科 日期:2023-04-06

  • 赤道附近为什么有企鹅

    科隆群岛是南美洲厄瓜多尔在太平洋中的火山群岛。它由13个较大的岛屿与数百个小岛岩礁组成,面积约7500平方公里。科隆群岛位于北纬1°42&p...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鲁大师可以测假配置的电脑吗

    用户可通过鲁大师对电脑配置的检测结果及电脑生产商公布的被检测电脑的相关配置对比来判断电脑配置的好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从应用商店中搜...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什么是IP分片攻击

    网络攻击的一种,以太网的MTU一般为1500字节,一般IP首部为20字节,UDP首部为8字节,数据的净荷部分预留是1500-1472字节,如果数据部分大于1472字节,就...

    百科 日期:2023-04-06

  • 南方冬天那么冷为什么还不普及供应暖气

    首先,冬天的时间不同,北方冬夏气温差别明显,并且冬半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气温会降到0摄氏度以下。而南方和北方相比,冬天的气温较高,很少会出现0摄...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鲁大师可以调节显示器亮度吗

    不需要借助软件,电脑自身的在电脑的控制面板中就可以调节显示器的亮度,如果是笔记本电脑,在键盘中就可以调节,具体方法是:1、开始--控制面板,如下...

    百科 日期:2023-04-06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