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6 手机版

个性化阅读,就是为每一位用户定制其需要的、感兴趣的、关注的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每个人看到的都与其他人不同。个性化阅读通过云计算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占用用户资源的情况下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信息,从而提供更优的阅读方式和更好的阅读体验。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激起学生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创设民主自由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规定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要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要使学生在富于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搜集处理信息,多元地感悟和思考问题,从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要彻底改革传统阅读教学的思维和理念,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走出来,回归真正的阅读世界。

一、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最大程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智能、动能、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自主性特征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以阅读的文本为媒介,从而感悟发现文本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以及相关的信息。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灵魂的拥抱与心灵的对话,是一种很强的个性化活动。因此也决定了语文课堂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教师的责任就是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专注地去读,兴味盎然地去读,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文本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真正树立起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使语文阅读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

2.体验性特征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交流活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不断地丰富着文本和自我,文本中的世界成为读者的世界,成为读者生命意义的投射与揭示。在这种对话交流过程中,读者和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读者的独特体验。它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情感性。读者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课文中去。二是独特性。体验总是学生以自身需要、价值取向、认知图式、情感结构、已有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构建的,从而生成个性化的情感感受。体验是因人而异的,这种差异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一种资源,这使得课堂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活力四射。三是整体性。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性的分析,把教材掰开、揉碎、嚼烂,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殊不知每部作品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完美的搭配。把作品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部分,然后加以解读,必然会使作品失去其完整性。

3.创造性特征

阅读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究能力。这五种能力,从总体上考察,前三种能力侧重于基本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接受性阅读,属于阅读的初级阶段;后两种能力主要是想像中的情感与理性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属于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超越了文章,超越了作者,能从更广阔的空间去阅读,达到了阅读上的自由,实现了阅读认识的自我,这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也只有通过个性阅读才能实现。

二、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

1.走进文本,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选入教材的文本,大都出于名家之手,有其特定内在意义和独特的言语表现形式,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文本。语文大师吕叔湘曾把阅读教学概括为三个阶段,即读得进,悟得出,记得住。其中强调“读”和“悟”。语文学习以“读进去”为基础,只有“读进去”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获得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例如,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圈点勾画,做批注,写读书笔记,做卡片,进行再创作等);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2.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探究精神

文本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的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教师只有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发问,去破解文本中隐含的更深层意义,才能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也才能收到个性阅读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资质疑之处,精心设疑。其次要激励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会质疑才是创新的开端,才是启智的关键。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句、抓住文本的关键处、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常理往深处想,学会如何探究问题。

3.搭建课堂交流平台,让学生尽情张显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学习的平台,给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三者的相互对话中,问题让他们去提,道理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让他们充分地说出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其实,许多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教师要有宽容的评价理念,要能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理解上的差错,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充分地交流,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才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统一和升华。在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张扬学生个性。

4.整合教材,开发时空,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阅读实践经历

语文阅读实践本身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都能积极投入阅读实践。过去教师在课堂上花大精力讲必学部分,忽视必选部分和自选部分。现在我们用相同的课时把三部分联系起来学习,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内容、主题、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对照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同题目、同题材文章的不同写法;了解同一“情感或主题”的文章中丰富而灿烂的民俗风情;品味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中表现出的文风等。这样一来课堂上常常出现可喜情景。

不过只在课堂上读有限的精品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的阅读是前提。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积累丰富的信息,提高个性阅读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评价

教师作为阅读结论的反馈中介和评价者,要做到“三重三轻”。

重过程轻结论。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创新火花就会时有闪现。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要思考要筛选要组合要表述,结论也几近乎对或几近乎错,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出于至诚,饱蘸真情,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某一个结论重要得多。

重肯定轻否定。激励赏识是学生向上的助推器。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企盼的就是对个体阅读价值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如果轻易否定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突遭严霜摧残而凋谢。

重发展轻静止。学生是发展的主体,韩愈说得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此时此地,学生看问题或许有些片面、偏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悖于真理,也不足为奇,因为个性化阅读体验是无法复制的体验,它的珍贵就体现在是个体的、是独特的,因而也是发展的。绝对优于被动的静止的接受。

“基于学生发展,关心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它体现的是教育的宽容和人文关怀。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语文阅读教学要尽快突破藩篱,顺应时代的召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个性化阅读核心概念界定怎么写

个性化的阅读,核心的话呢,概念鉴定写起来也是非常简单,首先你呢?你要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呢,再按这个个性化阅读核心开始来写,你一定要确定目标,不确定的话是根本不行的,接着的话呢,你首先要确定这个概念是,然后呢,你再往这个方向以及想象那些事情开始想,不然的话,这样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如何理解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出现了一些偏差,如,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在教学中过分演绎“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独立选择学习方法”“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体验策略,在教学中就忽略学段目标和文体特点而一味地引导体验而忽略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由此引来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些诟病。

正确理解新课标“个性化阅读”的精神,辩证处理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才能使新课程阅读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三维的课程目标是贯穿新课标的红线, “个性化阅读”也是三维的,它包括下面的内涵:

1、个性化阅读价值观指向人文性,即人文精神的领悟;2、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3、个性化阅读要体验,更要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4、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5、个性化阅读必须有老师的指导。

从三维的角度探索与实践 “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课程目标与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包括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就要受课程目标的制约,从目标出发,为实现目标服务。

首先,必须受到总目标的制约。总目标中的工具性目标是,要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初步理解、鉴赏作品。个性化阅读,必须有利总目标的实现。

其次,个性化阅读要受学段目标的制约。在教学中即要防止不到位也要防止越位的情况。第一学段的阅读,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学习要求上不作具体要求。第二学段,在发展阅读兴趣的同时,对阅读方法的学习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词句的学习,要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要求能学习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则要求在学习与运用阅读方法中享受阅读兴趣,并强调言语形式的学习,如,词句的学习,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篇章的学习,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要根据文体特点学习,“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第一学段的“个性化阅读”指导,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第二学段,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三学段,个性化的阅读,则必须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入手,体验与思考言语内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依据课程目标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必须正确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读者的个性化阅读,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每个哈姆雷特是个性的。课程目标制约下的阅读教学,学生(也是读者)是学习阅读,通过一次次探寻文本的意义来提高阅读能力,文本意义的探寻则要体现“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一个哈姆雷特是共性的,这个共性就是文本的原意,文本的价值取向。要引导学生在探寻文本意义的同时,体现个性化阅读,不能把它们颠倒过来。

依据课程目标的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还必须处理好基本阅读与个性化阅读的关系。基本阅读就是文本的一般性的阅读方法,如,理解词句的方法,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等。基本阅读,体现的是课程目标中的工具性目标。要在学习基本阅读的同时,融入个性化阅读。没有基本阅读的学习,个性化阅读也就失去了依托。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基本阅读就难以拓展,人文素养难以提高。

二、文本意义与个性化阅读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蕴藏之深莫如朦胧诗,读者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朦胧诗,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的。

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在指导学生钻研文本的过程中,如何指导个性化阅读呢?

杨再隋教授在《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一文中,《猫》的教例可以给我们启示:

“例如一位老师教学《猫》,学生发言踊跃。

学生甲说:我知道猫会抓老鼠,我很喜欢它。

学生乙说:我看见猫的毛黑白相间,摸起来很光滑,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它。

学生丙说:我喜欢吃鱼,猫也喜欢吃鱼,我们都喜欢吃鱼。吃饭时,我把碗里的鱼给猫吃,它仰着头“喵喵”地叫,好像说,谢谢你!我和猫是好朋友。

第一个学生是从猫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猫是基于“告诉”获得的知识。

第二个学生是从猫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猫是通过感知获得的经验。

第三个学生是从“我”和“猫”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上谈的,他喜欢猫,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

杨教授举此教例,意在说明第三个学生讲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值得珍惜;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对此案例,我们还可以做另一解读,就是从中体会什么是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阅读,可以是结合获得的知识的阅读,可以是结合生活经验的阅读,可以是获得体验的阅读。当然,也可以是结合想象的阅读,变换言语形式的阅读,还可以是结合画画的阅读。而且,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存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心理特点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1、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引导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

根据文本特点,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是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如,李明新老师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首先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他让学生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个故事的,并相机板书:

战斗打响 坚决请战 身上负伤 危急时刻 激励战友

前进受阻 得到批准 冲到桥下 舍身炸暗堡 解放隆化

(这一环节体现整体感知。)

接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从中确定“舍身炸暗堡”为主要学习内容,然后指导自悟,感悟英雄形象。教学步骤如下:1、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联系前文想一想:为什么董存瑞要舍身炸暗堡?2、组织交流个人看法,加深对课文前后内在联系的认识。3、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董存瑞做出了怎样的生死抉择?放声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语句,看看董存瑞的哪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不同方面的描写体会董存瑞的思想感情。5、观看电影片断。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指导回顾整体,认识董存瑞的舍身精神是贯穿全文的。(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局部的探究分析 ,既有朗读、视频画面对情感的激发,又有对语言、动作、神态的理性的分析。)

最后创设语文实践情境,深化对英雄的认识。1、出示董存瑞的真实照片、纪念碑及塑像。2、给纪念碑上题一句话或为塑像起个有气魄的名字。(最后一个环节体现个性化的表达,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检验)

李老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教学,堪称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一个教学范例,既有整体把握的引导,又有局部的深入的探究,既有情感的激发,形象的思维,又有理性的分析,使不同心理特征的儿童的个性化阅读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导。

2、根据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指导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知识背景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由于个性特点、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

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老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如,《圆明园的毁灭》,文本意义在于揭示圆明园毁灭的意义,激发读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文章的第三段主要通过写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来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圆明园的辉煌感悟有多深,对毁灭的惨痛的理解就有多深。个性化的阅读与文本意义的解读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从圆明园的几个“有”去体会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体会,如:对圆明园的建筑宏伟,你还了解多少,是怎么了解的?你到过平湖秋月、安澜园等风景名胜吗?身临其境,你有过什么感受?有关知识与生活经验参与的个性化阅读,能使学生更加深刻体验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再次,播放有关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导想象和谈感受。圆明园图片的欣赏和由此引发想象,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对文本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是非常有效的帮助。

三、言语形式与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最主要目的是学会阅读,即学会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言语形式。文本的言语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概括的表达,也有细节的描写;有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有曲折的表达;有按顺序写来,也有倒叙插叙的峰回路转;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人比黄花瘦”的清新婉约,……即使是同一主题,言语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如,同是表达伟大的母爱,《麻雀》一文是尽情地渲染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荔枝》一文,则是惟妙惟肖地描写母亲对荔枝喜爱却又舍不得吃的细节,《秋天的怀念》则在叙写“我”下肢瘫痪后重病的母亲对我的照顾的同时深刻抒发“我”心灵的感受。文本的言语形式不同,个性化阅读的指导也就不同:《麻雀》一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老麻雀的弱小与无畏、猎狗的强大与茫然的比较中体会母爱的伟大;《荔枝》一文的教学,则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细节的描写,体会母爱的伟大;《秋天的怀念》则要想作者之所想,深入体验作者的感受,去体会母爱的伟大。

四、误读与个性化阅读

“误读”,是不能正确理解文本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阅读。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等的不同, 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关注就会不同, 投射到文本上,误读就是难以避免的。误读有“正误”与“反误”之分。“正误, 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义有所抵牾, 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 从而使得这种‘误解’ 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 令人信服。” “反误, 是指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识与评价, 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对正误,老师不仅不能批评,还要鼓励。如,《跳水》一文,课文的主旨在于说明在危急时刻,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学生却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笔者曾听过《跳水》一课的教学,对老师提出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的问题,一位同学的答案是:作者想告诉人们越是平安的时候越是要保持警惕,防止事故的发生。老师问她依据是什么,她说课文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在“风平浪静”时发生的。显然,这位同学对《跳水》的解读是美丽的误读,并明显带有时代的痕迹。这几年,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安全问题的强调给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并由此迁移到对《跳水》文本意义的理解上来。老师弄清她的想法后,肯定了她的独特感受,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

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反误,或者是对时代背景的不理解,或者是已有知识经验不足于理解文本的意义,或者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不足于理解文本的言语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对学生的反误,一是要宽容但不纵容。宽容,要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不纵容,就是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的鼓励,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如,《落花生》文本的意义在于引导读者做一个对人们有用的人,而不是徒有其表的人。教学中对学生的“要学习桃子和石榴,善于包装自己,表现自己,让人们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错误的解读,要引导学生从本文的言语形式去认识,文中的石榴、桃子是作为花生的反衬存在的,借物喻理的文章,所借之物都是取其一点,花生取其外表不美却很实用,桃子、石榴取其外表好看而不实用,读书时要根据文本的表达去感悟、理解,而不能离开文本去自由发挥。二要引导。时代背景不了解的,要适当补充,如,不补充介绍《第一场雪》的写作背景,学生就难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调动知识与生活经验积累的,要引导学生联想,如,《钓鱼的启示》,文本意义在于形象地说明道德自律的问题,理解上有难度,必须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帮助理解,如,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比较中体会道德自律之难和它的重要性;缺少相应阅读方法的,要给予点拨,如,《凡卡》一文的教学,补充介绍插叙和象征手法,学生才能理解在叙写凡卡苦难的学徒生活的同时为什么要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也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描写凡卡写信封和做梦的细节。

总之 ,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要根据课程目标,要尊重文本意义,要关注言语形式和正确对待误读。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吸引着我们向这一领域深入探究、大胆实践。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穿到当前的语文课程中,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阅读教学更无普遍适应的模式常规。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自主选材激发兴趣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可以包办代替,但是我们往往会因为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等原因,以讲代读,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永远不会自己阅读,更不要奢望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阅读教学,我们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会。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水平。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就是要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培养学生广泛、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当阅读兴趣达到一定程度,便会演化为一种热情。当学生以充足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来时,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便会随时被激活,并会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大量阅读开拓视野 在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对于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讲与精读,一个星期就只让学生读很少的几篇文章,这与现代语文的特点不相符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要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如果条件允许,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阅读。比如,教师在教学一篇文章时,可以同时选择几篇同类或观点相反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的能力。 三、鼓励讨论尊重体验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教师对于学生所有的体验,都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引导。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强调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有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较好。讨论并不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让学生讲,讨论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当小组长的机会。另外,对于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要精心设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等方面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讨论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学生才能在讨论中真正畅所欲言,充分表达。 四、适当点拔正确引导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其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知识层次的不同,对于同一篇文章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出现过于偏激的看法和言论。这时候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他的看法和观点未必正确。所以老师应正确把关。然而,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淡化材料本身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曲解和偏离阅读内容的价值取向,要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着想。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本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毫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对于这一观点,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看法时,有的学生就认为现在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也有这种蔑视亲情、看重金钱的现象。比如不赡养老人,见死不救等。这时,教师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更不能肯定,而要正确的引导,不能因为创新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正确的情感态度。要引导学生看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是看重亲情、看重友谊,在别人危难面前,勇于伸手援助的。我们国家的主流是重视亲情、友情和同胞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98年的那场大水,如果不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些受灾地区的人民就不会在很短时间内重建家园,这正是我们民族情的体现。这样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驶入正确的价值轨道。 “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阅读课上活动的开展决不是为了追求热闹、翻新,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至动心,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去揣摩语言魅力。 六、恰当评价预留空间 语文教育要想实现阅读个性化,就必须要引入个性化的评价手段。如果不同个性的学生一直接受同一标准的评价,势必会将阅读个性化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尽量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综合性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是标准多元而不唯一、要求中肯而不过高、方法多样而不单一、处置灵活而不呆板、注重阅读过程而不仅仅重视阅读效果的。这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既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也为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的存在预留了广阔的空间。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摒弃了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指导学生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来,鼓励学生去认同、去补充、去反思、甚至去质疑。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只有尊重学生的体验,创设良好的氛围,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并辅以恰当的评价手段,个性化阅读才能得以实现,课堂教学也才能更富有生命与活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体验、感悟、见解、朗读等,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个性化阅读中的学生是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自己思索,自己作主”(鲁迅语),把自己的观点置入文本,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并有勇气把它表达出来,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意义。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以下就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创设氛围,衍生独特见解

在《阅读的技巧》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是读者积极的活动过程,读者带入这个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从课文中获得的东西更重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也是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要让学生有新鲜的见解,必须让学生有说的欲望。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教学相长”。因此,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放下所有的束缚,衍生独特的见解。

在执教第十二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学生理解了小女孩在现实中吃不饱、穿不暖,就连唯一爱她的奶奶也早早的离她而去的悲惨命运后,我播放了《天鹅湖》这首曲子,顿时,哀怨的曲子弥漫了整个教室,伴着音乐,我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此时眼内已噙满泪水,我动情地说:“多可怜的小女孩啊!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此时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尽情地说出来吧!”学生早已按奈不住,从不同角度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埋怨了小女孩的父亲,有的谴责当时人民的冷漠,就连平时不善言辞的一名女生也抽泣着说:“老师,如果小女孩在天国能和奶奶在一起,即使死了,也是快乐的,我会在心里默默祝福她的。”多纯洁的心灵啊!如果没有创设入情入境的氛围,能挑起学生驿动的心灵吗?阅读是个性化阅读,而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新的课堂生活就是要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

二、学会批注,感受阅读之乐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就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为例,我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做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飞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做事坚决、果断”;有论品格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评用词的“简洁、生动、形象”。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身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分析得入木三分。

三,组织讨论,体验阅读之趣

讨论可让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在辩论的过程中,不同的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学生讨论之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适时“煽风点火”,引发思考,同时又不要轻露自己的见解,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个性就会得到张扬,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先出示句子:他们闯进园内,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然后让学生对“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体会:有从侵略者的做法体会他的野蛮行径的;有学生从圆明园的

相关推荐: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龙须鱼的营养价值幼儿可以吃吗

为什么动漫人物眼镜反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他很腹黑

什么是个人修养

龙雪兰下面的叶子逐渐枯萎

什么是个六氟化硫断路器

为什么双手都不能自由活动的时候身上就会痒

龙血树有哪些品种

标签: [db:标签]

声明:《什么是个性化阅读》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就是为每一位用户定制其需要的、感兴趣的、关注的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每个人看到的都与其他人不同。个性化阅读通过...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龙须鱼的营养价值幼儿可以吃吗

    营养价值:1、鱼肉富含优质蛋白 ;2、鱼眼营养价值不大;3、鱼鳞含有胆碱,可增强记忆力 ;4、 鱼骨确实有补钙的效果;5、鱼唇 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鱼鳔...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为什么动漫人物眼镜反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他很腹黑

    腹黑男,即表面看来老实腼腆其实有一肚子坏水的男生,并非坏到令人发指,只是偶尔的行为表现会出人意料,让人感觉不符合此人的外面长相等。其实这样...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什么是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就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成的境界,主要包括20个字的内容,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龙雪兰下面的叶子逐渐枯萎

    首先检查是不是水的问题,有可能是浇水太勤,导致根部腐烂。一般植物喜欢湿润的空气,但是常浇水又会导致根部腐烂。解决办法:换土。将腐烂的根系剪...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什么是个六氟化硫断路器

    六氟化硫断路器是利用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灭弧介质和绝缘介质的一种断路器。六氟化硫用作断路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这种气体的优异特性,使...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为什么双手都不能自由活动的时候身上就会痒

    太干燥,要保持皮肤滋润冬季洗浴有四忌:忌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龙血树有哪些品种

    目前市场上栽培品种有以下几种:1、千年木:高大挺拔,健壮洒脱,在观叶植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也最为广泛。龙血树,叶多生于茎顶,分枝少,叶丛呈...

    百科 日期:2023-04-06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