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仁德之君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大贤,却依然没有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于是后人便有了许多联想,有人认为诸葛亮忌妒贤能,故意打压庞统,致使蜀汉集团一蹶不振,只能龟缩在川蜀之地。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和庞统关系算是融洽,关键在于庞统早逝,如若庞统能多活几年,那么刘备的结局就应大不相同了。在许多读者心目当中,庞统之死,是蜀汉集团无法挽回之重大损失。
然而水镜先生的名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演义版所说,而在正史当中并无此评
卧龙凤雏这两个人刘备都得到了,为何还是没有得天下呢?
01、当时的刘备并非是一家独大
其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即便刘备非常的强,但也并非是一家独大。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谋士,卧龙跟凤雏虽然很厉害,但是也并不能独领风骚。在武将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在刘备阵营当中,最拿得出手的武将也就是张飞和关羽了,可在其他阵营当中中优秀的将领同样也是很多。综合来看,当时的刘备并不算是特别的强,所以没有得到天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02、川蜀地区地势险恶,粮少兵稀在刘备的前半辈子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地盘,一直都是在漂泊,并且也是依附着不同的势力。后来刘备便占领了荆州,随后又拿下了西川。虽然说成都历来都是天府之国,不过整个川蜀地区的地势是非常险恶的,再加上当时的经济中心依旧是在中原地区,而巴蜀之地大多都是一些少数民族。总的来看这个地方人口比较的少,而且钱粮也不是很多,和曹操所占领的北方地区比起来,简直有着天然之别。所以即便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但最终巧妇还是难为无米之炊。
03、巴蜀后继无人在刘备时期,其实整个蜀汉集团的实力还是可以的,至少可以和曹魏集团以及东吴集团抗衡一下。然而在刘备死了之后,整个蜀汉集团的实力却越来越弱。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人才了。但魏国却出现了很多能征善战的人,比如说曹镇还有郭淮等等。正是因为蜀汉后期的人才比较少,所以莫洛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去争夺天下了。
总体来说,刘备没有得到天下的原因有很多,卧龙凤雏虽然很厉害,但是也不足以帮助刘备拿到整个天下。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夺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为何还是没有统一天下?
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却依然没有统一,天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刘备在得势之后并没有完全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刚刚出山的时候,刘备对诸葛亮百般信任,但是当刘备夺得荆州又夺得益州之后,就逐渐的对诸葛亮有所防备。而诸葛亮在去益州帮刘备的时候,特意告诉关羽联合东吴一起对抗曹操,结果关羽既和曹操对战,又和东吴结怨,最终腹背受敌丢失了荆州,诸葛亮的龙中队原本是引两路兵马进攻曹操,在丢失荆州之后只有一路兵马,想要收复中原难上加难。
第二,凤雏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庞统不像诸葛亮那么谨慎,在提出计策的时候会有一些大胆的想法,诸葛亮曾经规劝过庞统,庞统却认为诸葛亮怕自己立功,并没有听诸葛亮的意见,而庞统在率领军队进攻益州的时候,曾向刘备提出过三条计策,刘备没有采用上策,也没有采用下策,而是采用了中策,在临走的时候还把自己的白马赠给庞统,这原本是对手下的爱护,结果因为白马太过醒目,导致那些埋伏的人都以为骑着白马的人是刘备,纷纷向他进攻,这才导致庞统陨落。
第三,刘备留下的家底太少。如果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劝阻,不发动夷陵之战,那么他还有足够的力量和曹魏较量。但经过这次失败后,诸葛亮用了很多年,才令蜀汉恢复元气,但即便这样,诸葛亮在进攻曹魏的时候,还经常因为粮草供应不足而退兵。
第四,运气不好。诸葛亮六出祁山,原本也有过几次胜算,例如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如果不是马谡丢失了街亭,诸葛亮依然有机会将曹魏击败,而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还差点将司马懿烧死,要不是恰好来了一场大雨,诸葛亮完全有希望一统中原。
三国历史中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三国时期,有这两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一个是卧龙诸葛亮,一个是凤雏庞统。《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世外高人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曹、刘、孙三方都极力希望得到这两个人才。但是,戏剧化的是,这两位都让势力最弱的刘备得到了,可是,有了这两位惊天动地的人才,刘备却还是没能得到天下,最终只能偏居益州,与曹操、孙吴鼎足而立。那拥有这么强力的人才资源的刘备,为何还是不能统一天下?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讲一讲。
其实,在刘备这一派中,庞统的军事能力是比诸葛亮要强的,他特别善于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出谋划策,并以惯出奇谋著称。比如他就曾计划在酒席上杀死刘璋,从而助刘备取得西川。但刘备对西川虽然也有想法,但是却因为其自身犹豫不决,也不想用这种方式去夺取地盘,也就因此失去了一次本可以占领益州的机会。
而之后,刘备与刘璋闹翻,刘备就带军进攻刘璋。而此时,庞统就给刘备出了三条计策,第一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第二条,装作要回荆州,引刘璋部队追击,可就此埋下伏兵一举灭之,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第三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最后,刘备采取中计,虽然计策不错,却也不是很顺利。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僵持局面。
而庞统因为立功心切,被人射死在落凤坡。这一损失使得刘备痛不欲生。而在庞统死后刘备方寸大乱,急忙将诸葛亮调来成都,而诸葛亮的离开使得关羽狂妄自大,丢失了荆州。之后,刘备前期的幸运与顺利就到此为止,终其一生也不过是虎踞益州之地,再也没能出得去半步。
小编认为,刘备之所以,在拥有卧龙凤雏两位经世之才的情况下,却只能到三分天下的地步。其原因在于,刘备个人的性格缺点。从性格上看,刘备虽然为人宽厚,亲贤爱民,但也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从他采纳庞统给出的建议就能看出来。作为一个帝王,必然应该做事果敢,性情刚毅。而刘在关键时刻的迟疑与仁义,直接影响了战局的优势,决定了刘的失败。就比如上述所说的,杀死刘璋之计,如果刘备果断下手,也许就不会失去庞统了。而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便不会调去攻打西川,关羽也就不会大意失荆州,刘备可能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力量,那么到最后刘备很有可能匡扶汉室,平定天下。
卧龙凤雏刘备都得到了,怎么还是没能安天下?
《三国演义》中说''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可是刘备得了,而且两个都得了,却没有统一天下,这是一个调和内部关系失当的例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另一面:二人皆得,反而''难安天下''。
民间传说中有诸葛亮和庞统下棋斗气而互咒''我炮打你落凤坡''、''我一马蹬你五丈远'',导致二人一人死于落凤坡,一人死于五丈原的故事。虽然属于牵强附会,但却反映了一山难容二虎这样一种规律性现象。
这就像《淮南子》中所说的那个故事:楚王身佩玉珏外出打猎,结果由于在追逐兔子的时候奔跑过快,玉珏被撞碎了。古人认为佩玉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没有玉佩是一种不体面的事情。因此第二次打猎的时候,为了防止玉珏被撞破而无玉可带,楚王特地带了两块玉。然而,不幸的是,两块玉珏由于放在一起相互撞击,破损得更快。
为防止玉珏撞碎而做相应的''备份'',这种思路是没错的。但错就错在带的方式上。这就像一些管理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原本想要使用良性竞争的策略,同时培养两个势均力敌的人才,以便在选拔时有更多的余地,但是却安排不当,结果导致两败俱伤的情况出现。
晋国由于重用六卿而亡国;齐简公因为重用田成子和阚止导致被杀;魏王由于重用犀首和张仪而丧失西河外的领土……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团队内部起了冲突。
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会出现一些冲突。有时这种冲突与团队内部竞争纠缠在一起,不容易分清。而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分清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冲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