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12岁的于谦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石灰吟是于谦几岁写的
据《明史·于谦传》、清雍正版《浙江通志·人物·于谦》及有关史料记载:于谦永乐十年(1412),十五岁时被录取为钱塘县儒学生员(秀才);次年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十七岁时应乡试不第,仍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就在这年,他写出了《石灰吟》。
另据《明史·于谦传》记载:“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文不胜诬,辨之疾,谦笑曰:“亨等意耳,辨何益?”……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
由上面两段史料可见,《石灰吟》应该是于谦17岁时所写的明志诗,于谦晚年避难常山吟石灰一般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抓于谦非常迅速、杀于谦非常匆忙,于谦根本没有逃避的时间,而且依照他的个性,也不会去苟全逃避。
石灰吟是于谦几岁写的?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于谦是在几岁时写了石灰吟这首诗
一般认为《石灰吟》的作者为明代的于谦。因为存在作者争议,具体时间无法考证。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是哪个朝代的?
石灰吟 入京诗。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绢帕蘑菇与线香,
烈火焚烧若等闲。 本资民用反为殃。
粉骨碎身全不怕, 清风两袖朝天去,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免得阎闾话长短。
释义: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赏析:
《石灰吟》是于谦17岁时写的一首石灰的赞歌。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