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袁枚的《谒岳王墓》选六,原诗如下: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华表凌霄落照迟,一朝孤愤万年知。
梨花寒食烧香女,纤手都来折桧枝。
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
我论文章公论战,千秋一样斗心兵。
一个西湖换两宫,靖康小雅唱雍雍。
怜他绝代英雄将,争不迟生付孝宗。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出自清代袁枚的《谒岳王墓》选六,原诗如下: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华表凌霄落照迟,一朝孤愤万年知。
梨花寒食烧香女,纤手都来折桧枝。
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
我论文章公论战,千秋一样斗心兵。
一个西湖换两宫,靖康小雅唱雍雍。
怜他绝代英雄将,争不迟生付孝宗。
要盟结赞屡弯弓,翻录和戎魏绛功。
老住迷楼人不醒,赵家天子可怜虫。
小校桓桓道姓施,涌金门外有专祠。
雄心似出将军上,不斩金人斩太师。
该句意思是岳飞和于谦的英名,为妩媚的西子湖平添了几许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
夏天在西子湖畔饮酒赏荷的悠闲的诗句
1. 关于在西子湖畔饮酒赏荷的诗句关于在西子湖畔饮酒赏荷的诗句 1.夏天在西子湖畔饮酒赏荷的悠闲的诗句是什么
小池荷叶雨声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
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
游西湖
年代:【明】 作者:【张复亨】
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
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
2.西子湖饮酒赏荷的悠闲是哪首诗
西子湖饮酒赏荷花的悠闲指的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二)》全诗如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的四季:春天,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夏天,是“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是在西子湖畔饮酒赏荷的悠闲;秋天,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在夜晚西窗下互诉情愫的思念;冬天,是“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在临别劝慰友人勿忧知音的豪爽。
3.描写西子湖的诗句
1、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释义: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2、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释义: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3、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释义: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西湖任何时候都是美景。驱车去追寻。
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4、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释义: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5、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 释义: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 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 小岛上天高淡远的号色。 6、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薛昂夫《西湖杂咏·春》 释义:去寻访林逋的梅花仙鹤,再去苏堤游玩。把西湖美景都游个遍。
明月高高升起天色已晚,回路还远也都不去管它。 7、一春不识西湖面。
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
意长笺短。——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释义: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
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8、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奥敦周卿《蟾宫曲·咏西湖》 释义: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 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释义: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漾舟西湖,欣赏红荷碧叶时,不禁想起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赏荷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5.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春题湖上》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 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一春不识西湖面。 ——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 白居易《杭州回舫》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赵孟頫《岳鄂王墓》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 刘因《观梅有感》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白居易《西湖留别》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 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 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西湖雨后,绿波两岸平拍。 —— 程必《念奴娇(忆先庐春山之胜)》
西湖依旧流。 —— 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西湖岂忆相思苦。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 周德清《【中吕】满庭芳_看岳王传披》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 —— 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 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6.描写西湖的古诗和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平湖秋月[宋]·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湖心亭[清]·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7.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简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赏荷花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8.与"西湖"有关的诗句
灵 隐 (黄文中)
山水多奇踪,二涧春淙一灵鹫;
天地无凋换,百顷西湖十里源。
咏西湖 (程琳)
西湖多胜景,飞盖喜相陪。
暑气迎秋尽,江声向夕来。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如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
青图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竹枝词
侬家住在涌金门,
青见高峰白见云。
岭上已无丞相宅,
湖边犹有岳王坟。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去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绝 句
江山也要伟人扶,
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别西湖
闻说西湖可乐饥,
十年劳我梦中思。
湖边欲买三间屋,
问遍人家不要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