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中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2、“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深层次上,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3、立夏的意义: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关于立夏的来历 关于立夏的简介
1、关于立夏节气起源有立夏称人的传说,立夏称人的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亡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亡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就是立夏日。
2、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的来历和风俗
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是有迹可循的,夏季里万物先是需要经历大雨的吹打又要经历烈日下的暴晒,这个季节是从 立夏 节气开始的,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夏寓意着什么含义,欢迎阅读!
立夏寓意着什么
立夏寓意着什么:立夏也有代表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意思。
立夏是人们为了迎接火热的夏天所设立的,古时候有指时间的钟表,它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时,就是立夏的时节,因为万物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吸收太阳的精华和大地的营养,因此是生长最佳时机,所以有了立夏的说法。另外,立夏也有代表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意思。
立夏的四大传统习俗
迎夏仪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斗蛋游戏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 编织 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以此祈求上苍带来好运。人们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尝鲜活动
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南方立夏吃什么
立夏蛋
江浙沪地区会吃咸蛋立夏这天还要吃蛋,叫“补夏”。最好是咸鸭蛋,因为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立夏蛋”是立夏当天最经典的食物,吃了可以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等不适。立夏蛋可以是煮鸡蛋也可以是咸鸭蛋。煮鸡蛋的话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而咸鸭蛋则含有丰富的钙质和铁质,可以尝试一下。
乌米饭
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立夏这一天,江南农村人人爱吃。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民间还有 传说 ,立夏吃了乌米饭,夏日不会蚊叮咬,还不容易中暑。乌米饭原为汉族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 烘焙 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
立夏尝八新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九荤十三素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
立夏寓意着什么含义相关 文章 :
★ 关于立夏节气寓意着什么
★ 关于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
★ 立夏撞蛋的由来和寓意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关于立夏的特点与意义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 立夏节气的含义以及风俗简介
★ 立夏秤人的由来及寓意
★ 立夏斗蛋的由来及寓意
立夏的来历
立夏由战国末年确立而来,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立夏的风俗有:迎夏仪式、吃鸡蛋、秤人、吃乌米饭、吃面食等风俗。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迎夏仪式
古代的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吃鸡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吃乌米饭
在立夏那天还会吃一些乌米饭,乌米饭就是用糯米浸入乌饭树叶数小时后烧煮而成,这是江南农村的立夏习俗。
吃面食
在我国北方,立夏时节正好是小麦上扬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立夏到来之际通常都会制作以小麦为主的面食习俗,主要是为了庆祝小麦的丰收。而立夏的面食通常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立夏的寓意是什么 立夏象征着什么
1、立夏是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2、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的寓意是什么 立夏象征着什么
立夏代表寓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古籍解释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其他史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立夏迎夏习俗
我国素以农立国,春天插秧是禾稷的肇始,到了夏天,除草、耘田,亦是重要的农事活动,否则难有秋获冬藏的好收成,所以各朝各代十分重视立夏这个节气。古时皇帝迎立夏于南郊,原本是一种祭祀;“汉朝帝永平二年,是岁,初迎气于五郊。”(见《通鉴》)“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服皆赤,歌未明,舞如迎春。”(见《续汉书》)
民间在立夏日,以祭神享先,尝新馈节以及称人、烹茶等活动为主。尝新即品尝时鲜,如夏收麦穗、金花菜、樱桃、李子、青梅等。先请神明、祖先享用,然后亲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
立夏烹制新茶,是宋元以来的习俗,实际上是民间茶艺比赛。家家选用好茶,辅料调配,汲来活水,升炉细烹,茶中还掺上茉莉、桂芯、蔷薇、丁檀、苏杏等,搭配细果,与邻里互相赠送,互相品尝。文人墨客则要举办“斗茶会”,品茶食果,分韵赋诗,以示庆贺。(据洪亮主编《丹青墨韵》、《璇玑词》等)。
立夏称人,此俗时兴于南方,据说起源于三国时的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把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请刘备的继室孙夫人带养。这一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悉心养护,到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长多少。此后便流传开去,成为立夏称人的习俗。当然,立夏称人的起源,还有其他的说法。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由来已久,每一个节气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有很多悠久的习俗,以下分享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1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中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立有开始的意思,因此立夏便代表着夏天的开始,同时也表示即将告别春天。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天文学上,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总之,“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来的预告,并不是意味着“入夏”。气象学对于入夏的标准是:若一个地方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能确定为夏季开始。
“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因此在立夏,南方能够感受到气温不断升高,而北方虽然气温适宜然而干燥的气候还是会令人觉得不适。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2立夏在公历几月
立夏一般在阳历五月份。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5月5日-7日之间,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太阳到达黄经45°时。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意义是什么
预示着季节的转换
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古文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植物生长茂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气温开始平稳上升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
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3立夏的气象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夏节气的到来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而在气候学中,夏季是指春季过后气温上升到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22℃以上的时段。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农历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那么在这“立夏”节气来临之际,全国不同地域什么时候能迎接万紫千红的夏季呢
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的始日划分为夏季开始,由常年(指多年平均)夏季开始日期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的西沙、中沙、南沙诸岛四季皆夏。4月上旬夏季漫步来到雷州半岛。“五一”节,暑夏进入江西,湖南南部。“六一”前首都北京也已入夏。6月底,夏天才姗姗来到黑龙江省的中部地区,再向北去,天气过凉,按照22℃指标就没有夏天了。因此,这里也就是夏季脚步的终点,有夏区的尽头。
我国西部地区,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都在5月份始有夏热,但拔海接近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4月份就早早进入夏天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广大地区,由于海拔很高,夏季特别凉爽,例如西宁、拉萨、昆明等都已达不到夏天的温度了。
立夏的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产生如果科学的解释就是太阳到达了黄赤交角的45度,一旦看到了这个节气就标志着夏天的开始。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都会相应的举行一些让人铭记的活动,因此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虽然发展到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古时候的天子祭祀炎帝和祝融,但是人们庆祝的心愿还是没有改变。
称人活动
这个有趣的活动据说是起源于三国时代,阿斗被孙夫人抚养,她会在赵子龙面前给阿斗称体重,每一次的周期就是根据立夏来估定,然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情况,发展到现在,立夏称人有的是悬挂在大树上,而且很多情况下是给老人和小孩称。这是一种民间风俗,成为了人们游戏的一种。
斗蛋游戏
相比于其他的节气和节日,立夏的活动相对比较实用,这个简单的游戏就是首先大人用丝线编成蛋的形状,然后放进事先煮熟的鸡蛋或者鸭蛋,然后就是被挂在小孩子脖子上了,因为是斗蛋,所以会在蛋上绘画图案,人们互相来比较画的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