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姜种
高产品种:山东莱芜大姜,鲁姜一号,鲁姜二号等。自己选留,在无病姜田,生长健壮的单独采收留种,挑肥大整齐健壮姜块做姜种单独贮藏
2、培育壮芽
晒姜和困姜,目的是为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加快发芽速度,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种腐烂。具体步骤如下:在播种前20~30天,晴天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平铺于草席或干净地上,晾晒1~2天,中午阳光强烈时用草席遮阳,晾晒过程中勤翻姜块,晾晒均匀,傍晚收进屋内防止夜间受冻,晒后姜种放置屋内覆盖草毡或棉被,堆放2~3天称为困姜。挑选,将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发软的姜块淘汰。留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做姜种。催芽,姜种放入温度20~25℃,湿度70~80%环境下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简易办法用电热毯加温催芽法,先在空地铺10cm厚干麦秸,上面铺一层薄地膜,再铺电热毯,再铺薄地膜,上面覆2~3cm干麦秸做成催芽床,晴暖天气将姜种层层放在麦秸上,堆放厚度50~60cm,过厚则温度高,湿度大,易烂种,反之不利于发芽。温度控制节点温度计放入姜堆中,上面再盖10cm厚麦秸。再盖一层旧棉被,温度控制器指针调25℃,10~12天后姜堆内部温度升高,温度调到20~21℃,若温度过高,中午把棉被掀开1~3小时再盖上。经过20~25天左右,幼芽长到0.50~1.00cm可播种,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
3、选择姜田和整地
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微酸性肥沃土壤。不能重茬连作,旋耕整地,施基肥,厩肥5000~8000kg,尿素30kg,磷酸二氢铵13kg,硫酸钾50kg,硫酸锌1kg,硼砂0.5kg。每亩3%辛硫磷颗粒剂2kg掺土12~15kg散匀,整平耙地。
4、姜种处理
播种前用生石灰:硫酸铜:水=1: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将大块姜种掰开,每块姜种50~75g为宜。一般只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姜种情况保留2个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掰姜时若发现幼芽茎基部发黑或姜面褐变及时去除。掰口处沾新鲜草木灰。
5、定植
行距50cm,株距16~17cm,深20cm,播前浇底水,姜种水平放入沟内,姜芽方向保持一致,东西向沟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芽一律向西。用手将姜种轻按入泥土中,姜芽与土面平。每亩大姜400kg约7400~7800株,小姜300kg约7600~8000株,沟内喷施剂农150ml和杀菌先锋20ml兑水25kg。垄上的湿土耙入沟内,覆盖厚约4~5cm为宜。喷施除草剂,菜草通150ml加水60kg,覆宽1.2米透明农用膜盖两侧垄上。
6、田间管理
遮阳,地膜栽培的,在出苗前在原来透明膜基础上盖黑膜;露地栽培的播种后即可盖双层黑色地膜或者六月中旬姜苗出齐后用遮阳网搭棚遮阳。遮光60%最好。破膜与撤膜,播后20~30天姜苗陆续出齐,苗与膜接触时开孔引出幼苗,慢慢随生姜侧枝发生,扩大放苗口,防止高温灼伤姜叶。7月下旬~8月上旬,姜株枝繁叶茂可撤除黑膜与地膜。
7、灌溉与排水,大姜喜欢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地膜种植的一般姜苗出齐时第一次浇水,以后4~5天浇水一次;露地栽培姜苗出70%开始第一次浇水,以后2~3天浇水一次,立秋后4~5天浇一次。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
8、中耕除草
大姜浅根系作物,不易深耕,地膜栽培撤膜前不需要中耕;露地栽培出苗后结合浇水浅中耕1~2次,达到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清除杂草的作用。9、追肥与培土
追肥,大姜属于耐肥作物,生长期较长,需肥量大,据不同生长期合理追肥,立秋前后苗由幼苗期转入旺盛生长期,对肥水需求量明显增大,需施转折肥,每亩饼肥75kg,尿素3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0.5kg,硼砂0.25kg。施肥后2天浇水,9月中旬保证生姜根茎膨大的需要,施补充肥,每亩尿素5~7.5kg,追时可在垄下开小沟施入或将肥料融水中冲施。培土,防止根茎膨大露出地面需覆土封沟培土,使原来姜生长的沟变为垄,垄变为沟。立秋前后追肥时第一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加宽加厚17~20cm。
10、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毁灭性病害是腐烂病(姜瘟病)。传染源主要土壤传播或者带病姜种或被菌污染的水、厩肥。发生适温28℃左右,一般6~7月开始,8月发病严重。最初叶片下垂无光泽,之后由下往上枯黄色,边缘卷曲,最终全株下垂枯死。根茎发病初期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乌白色米水状液,散发臭味。防治措施轮作换茬,3~4年轮作一次,发病地块4年以上。严格选用无病姜种。防止雨季田间积水。施净肥浇净水,使用腐熟后的农家肥。及时铲除病株,远离姜田处理,消毒土壤病穴散入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干净无菌土掩埋后再散一层生石灰。病株周围一米范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新植霉素每袋15g兑水5kg灌根,一个星期灌一次,连续2~3次。播种前浸种,掰姜后草木灰沾掰面。
种植生姜技术
生姜栽培主要采用保护地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专家:北方地区生姜面积最大的是地膜覆盖栽培,其次是露地栽培,有小面积的中、大拱棚栽培。
露地栽培是传统的栽培模式,一般在立夏(5月上旬)播种,霜降(10月下旬)收获。由于北方地区无霜期较短,而生姜又不耐霜冻,因此,露地栽培的生长期较短是限制生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膜覆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生姜生产的简易的保护地栽培模式。它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还可以增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中耕次数,从而可以省工省力,降低成本。采用地膜覆盖可提早25~30天播种,比对照增产20%以上。具体做法是:播种后用宽12~14米的地膜拉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取土压紧地膜,使沟底与膜的距离保持15厘米左右,一幅地膜盖两行。幼芽出土后,待苗与地膜接触时,打孔引出幼苗。5月下旬温度已高,第一侧枝开始发生时撤去地膜。
中、大棚栽培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不仅可以提早播种,还能延迟收获,可进一步延长生姜生长期,从而比地膜覆盖有更大的增产潜力。但由于设施投资较大,而不同年份生姜的价格差异较大,某些年份高产量不能保证高效益,因此中、大棚栽培的面积不大。
4主持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生姜有色地膜覆盖栽培,那么为什么要用有色地膜覆盖呢?
专家:有色地膜覆盖栽培是结合透明地膜覆盖进行的,也就是在透明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覆盖黑色地膜。因为生姜不耐干旱和高温。用有色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代替北方传统的地上遮荫技术。地上遮荫的理论基础是过去一直认为姜喜荫而不耐强光,但通过近几年对姜需光特性的研究发现,午间强光下生姜叶片虽然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光抑制,但它在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善的光保护机制。目前地上遮荫对姜生长的主要作用并非只在于降低了光强,而是在降低光强的同时,明显降低了植株冠层的地温和气温,并提高了土壤含水量,这对姜的生长更为重要。为此,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出利用有色地膜代替地上遮荫的技术措施,该方法不仅省工省力,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有比地上遮荫更好的降温保湿效果,可更好地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据统计,利用黑色地膜代替地上遮荫每亩成本降低80~310元,产量增加80%~3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5主持人:生产中传统的降温保湿方法是什么?
专家:北方传统的方法是地上遮荫,即“插影草”,用谷草、玉米秸、柞树枝等插成稀疏的花篱,通常是在姜播种后趁土壤湿润插在姜沟的南侧(东西向沟)或西侧(南北向沟),高度为60~70厘米,稍向北或向东倾斜。
南方多采用搭棚遮荫的方法,称为“搭姜棚”。一般在幼芽出土后在畦面搭棚,将2~3厘米粗的竹竿或小木棍插于畦的两侧,在17~2米处横绑小竹竿,上面覆盖茅草或麦秸,然后用绳固定。
这种传统的遮荫方法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劳动强度很大,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地上遮荫材料成本逐年提高,遮荫逐渐成为限制姜进一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认为利用有色地膜覆盖代替传统的地上遮荫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6主持人:什么时间进行有色地膜覆盖?怎样进行覆盖呢?
专家:有色地膜覆盖是在透明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进行的,5月初(生姜出苗前)选择幅宽与透明膜相同的黑色地膜,覆在原来的透明地膜上,用镰刀背将地膜塞紧就可以。
7主持人:听说近几年,打孔黑膜、遮阳网等材料在山东姜区也逐渐用于生产,与这些遮荫方法相比,黑色地膜覆盖有什么优点?
专家:主要是降低成本。从降温保湿效果来看,黑色地膜覆盖的降温效果比遮阳网好,比打孔黑膜稍差,但保湿效果较明显优于打孔黑膜和遮阳网,最终产量与打孔黑膜遮荫没有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遮阳网。
8主持人:要想种好生姜,就必须了解生姜的主要生长特性,请您就这方面谈谈好吗?
专家:好的。姜起源于热带地区,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而不耐寒的特性,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生姜属于中光性植物,在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但不同生长期对光强要求不同。生姜幼苗期生长量较小,强光容易造成地温过高和土壤缺水,因此,常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扭曲,生长不旺。但旺盛生长期要求较强的光照。
由于姜的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弱,因此不耐干旱。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生姜植株矮小,产量降低,而且根茎纤维增多,品质变劣。但是,姜也不耐涝,如果土壤积水,生长发育就会受阻,并容易引发姜瘟病和其它病害。
9主持人:生姜对土壤条件有要求吗?
专家:生姜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格,无论砂土、壤土或粘土均能正常生长,但不同土质对其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壤土有利于植株生长与根系发育,产量较高,尤其是重壤土的生姜产量最高。另外,生姜喜欢微酸性土壤,pH值5~7范围内生长良好,因此,栽培生姜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土壤,盐碱涝洼地不适合种姜。
10主持人:生姜对肥料有什么需求吗?
专家:生姜属于喜肥耐肥作物,每生产1000公斤鲜姜大约吸收纯氮634公斤,磷057公斤,钾927公斤,钙130公斤,镁136公斤。生姜在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其次是氮,再次是镁、钙、磷。不同生育期,生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不同,幼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大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2%;旺盛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多,大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88%。
11主持人:生姜是无性繁殖的蔬菜,整个生长过程基本是营养生长,在栽培中应分几个时期进行管理?
专家:根据生姜的生长特点和管理上的差异,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和旺盛生长期三个时期。
12主持人:请您分别介绍三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各是什么?
专家:从幼芽萌动到第一片叶展开为生姜的发芽期,包括催芽和出苗两个阶段,大约需要50天左右。发芽期主要包括幼芽的发生、成苗和初生根的形成。播种前完成芽的萌动、破皮和鳞片的发生。播种以后,鳞片继续发生,幼芽伸长,幼芽基部开始发根。同时,幼苗逐渐顶出地面,第一片叶很快展开,发芽期结束。
从第一叶展开到植株具有2个较大的分枝(俗称“三股杈”)的时期为幼苗期,大约需要60~70天。这一时期主要生长部位是主茎和根系。幼苗期植株生长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栽培中应特别注意水分管理。
从“三股杈”至收获为姜的旺盛生长期,大约需要70~80天。此期按生长中心不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三股杈”至9月上旬,为旺盛生长前期或称发棵期。这一阶段仍以地上部生长为主,地下根茎已经形成,但膨大速度较慢。9月上旬以后,生长中心转移到根茎,称为旺盛生长后期或根茎膨大期。
此时,地上部生长比较缓慢,营养大量输送到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是产量形成的最主要时期。
发芽期幼芽发生和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种姜贮藏的养分。因此,种姜的质量和播种质量是影响发芽期姜生长的主要因素。在栽培中要严格选种,科学催芽,精细播种,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以保证苗全苗壮。
13主持人:培育壮芽是生姜获得丰产的首要环节。那么怎样培育壮芽呢?
专家:培育壮芽包括晒姜和困姜、选种、催芽三个环节。
首先是晒姜和困姜。一般于播种前20~30天从贮藏窖中取出种姜,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苫或干净地面上晾晒1~2天,也就是“晒姜”。室外温度较高时(15℃以上)在室外进行,傍晚收进屋里;外界温度低时在室内进行。晒姜结束后,将种姜放在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盖草苫,称为“困姜”。
生姜的种植方法及栽培技术
一、适期播种
一般来说,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播种生姜,冀中南地区一般年份时间应掌握在4月20日~5月初。
二、掰姜种。
对催芽时姜块较大的姜种按60克大小掰开。若有条件,尽量将姜块留大一些,最小不得少于30克。每个姜块只留1个短壮芽,其余芽全部抹掉。选用短壮芽是丰产的基础。短壮芽标准:顶端钝圆,芽身粗壮,花生仁大小,色泽鲜亮,芽基部出现第3轮纹,芽长05~2厘米,芽粗06~1厘米。掰姜时,按姜块的大小和芽子的强弱进行分级,分区来种植,姜苗一致,便于田间管理。
三、浇好底水,施足底肥
由于生姜根系不发达,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微酸性土壤种植。一般每亩底施腐熟有机肥5000~8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整地后开沟,沟距约55厘米,沟深15—20厘米、宽30厘米,留土埂25厘米,沟长不超过20米。开沟后,每亩再沟施生姜专用肥25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在播种前1~2小时浇透底水,为便于播种,底水不宜太大。
四、姜块消毒
把待播姜种放入02%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5分左右进行消毒,捞出晾干待播。姜种消毒可减少腐烂和姜瘟病的发生。
五、播种
水渗后,将姜种按18~20厘米株距摆放在沟内,水平按入泥中,使姜身与泥面相平。姜芽上盖少许土,以免被阳光灼伤。种姜摆好后进行覆土,土厚4~5厘米。注意:姜芽方向要保持一致,便于以后遮阳和“挖老姜”。东西向沟姜芽一般朝南,南北向沟姜芽一律朝西。亩株数6500~8000株,亩用姜种500公斤左右,一般20天后即可出苗。
六、播后管理
(1)插姜障。 姜喜欢花荫,忌阳光直射。因此,播种后,趁土壤松软,用谷草或玉米秸插成高度为70—80厘米、倾斜度为10度的花篱遮阳,或是当姜出苗生长后,用遮阳网搭16米高的姜棚。
(2)及时灭草。因姜出苗时间长且苗期生长缓慢,为避免杂草与苗争肥、争水、争阳光,播后趁土壤潮湿,可亩用拉索150~250克或氟乐灵50~100克对水75~10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出苗前一般不浇水,若土表过干,可喷洒补水。
综上,生姜是百姓必备食材,种植前景广阔,为了获得生姜高产,一定要适期播种、掰姜种、浇好底水、施好肥、合理密植后,做好田间管理,即可获得生姜高产。
姜的种植方法
生姜的种植方法及栽培技术是: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土质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壤土种植生姜。生姜不宜连作,也不宜选择块根类、肉质根类和块茎类农作物作为前茬作物,否则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2、选姜。
购买的生姜应该是表皮粗糙、色泽较暗的生姜,不要买被硫磺熏过的表皮光滑、破损、色泽鲜艳、有刺激味的生姜作为种子。长期种植生姜的农民在收获生姜的时候,选择生长健壮、无病、优质、高产的地块选留肥壮、无病虫、无腐烂、无损伤、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未受冻的姜块做姜种贮藏。
3、选择播种时间。
生姜发芽温度较高,播种期一般为3-5月份,南北差异很大,以当地土壤温度超过16℃以上时进行播种,不能过早或者过迟。
4、催芽方法。
播种以前,根据播种时间提前20天左右开始催芽,可以采用温室催芽、火炕催芽、牛粪催芽等多种方式进行催芽,保持生姜有一定的湿度,保持温度在22-25℃之间,才能按期培养成粗壮的芽,温度太高幼芽瘦弱纤细,温度太低,发芽缓慢。
姜芽长出05-1厘米时,即可分批栽植。姜块用手掰开也可以用刀切开,每个姜种保留1-2个饱满芽,伤口可用草木灰涂抹,有利于伤口恢复,必要时进行杀菌处理,避免姜种腐烂。
5、合理施入底肥。
一般选择用腐熟的鸡粪或者羊粪作为底肥,每亩地施入1000-2000公斤,和土壤混合均匀以后翻入土壤,也可以每亩施入饼肥1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者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各25公斤,在播种沟施入。生姜属于忌氯作物,不宜施入氯化钾等含氯肥料。
6、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水分下渗以后进行排姜。生姜每亩密度控制在5500株为宜,生姜的株距为30厘米,行距为40厘米,每穴放一个姜种。发芽的生姜可以将种芽向上摆放,但最好选择平摆,既方便操作又方便收获。
东西方向开沟的将姜芽朝南摆放,南北方向开沟的将姜芽朝西摆放。亩用种量一般为400-500公斤,农村素有姜够本一说,所以种姜宜大不宜小。覆土厚度为4-5厘米,
7、田间管理。
出苗以后开始浇水,在生姜苗长到2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以氮肥为主。在生姜块根快速生长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再过一个月再次施入钾肥和复合肥,数量减半即可。
8、病虫害防治。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姜瘟病、斑点病、叶枯病、眼斑病、炭疽病、溃疡病、细菌软腐病、姜、姜蛆、斜纹夜蛾等,夏季是病虫害高发时期,及早预防,针对性进行防治。
9、及时收获。
生姜可以采收娘姜、嫩姜和老姜,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偷娘姜6月下旬至7月初采收。采收嫩姜在9月份,可以腌制酱菜。老姜在11月上旬前后采收,如果温度低于10℃,生姜就可能受冻,最迟在当地初霜期以前采收完毕。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否则块根水分含量太大,容易在储藏期腐烂。
10、入窖储藏。
当温度降低到17℃以下的时候入窖储藏,以后将温度控制在12-1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避免储藏期病害和腐烂。不要将生姜放在冰箱里,否则极容易腐烂变质。
生姜种植技术
生姜种植技术如下:
一、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地种植,忌连作。
二、整地和施基肥。播种前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作基肥,施后要充分犁翻耙匀。分畦开沟,每畦宽1米,畦高20公分,并在畦面横开播种沟。
三、种姜处理和播种。播种前先将姜种置于阳光下晒2天,然后用2%福尔马林浸种消毒6-8小时(注意消毒后要用清水洗干净),或用农用链霉素浸种消毒6-7个小时。播种适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播种规格一般为株行距025米×04米,每亩播种姜块3500-4000个。
四、田间管理。
1、适时追肥。苗期追肥以轻、淡肥为主;以后重追肥两次,次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时是孙姜旺长期,是生姜的吸肥高峰期,亩追施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第二次是在9月上旬-10月上旬,此时是生姜块茎迅速膨大期,亩追施复合肥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
2、适当遮荫覆盖。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对生姜越夏极为不利,做好遮荫覆盖十分必要。可在畦边间套种玉米、大豆等作物或搭棚遮荫。同时在姜行间覆盖稻草,减少地面辐射,增加土壤湿度。
3、水分管理。生姜整个生长期间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要求灌“跑马水”,畦沟渍水时要及时排清。
五、病虫害防治。
(1)防治姜瘟:播种前选用无病种姜,做好种姜消毒。发病初期喷施农用链霉素或叶青双或波尔多液,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3-4次。重病株要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撒石灰消毒。
(2)防治炭疽病:在发生初期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防治。
(3)防治条螟:在发生期用敌百虫+杀虫威防治。
姜的种植技术方法
生姜的种植技术
1、种姜的选择,由于生姜是用根茎来进行繁殖的,因此种姜应该选择比较肥厚、颜色浅黄、有光泽、没有病虫伤疤的根茎。
2、催芽时间,一般来说南方比较适合在1到4月进行催芽,北方适合在五月份进行催芽。
3、生姜切块,在催芽之后,将种姜切成一定的块状,并且确保每块上都有幼芽。
4、栽种生姜块,在土地上间隔一定的距离刨坑,然后先用粪水浇灌每个土坑,然后再将切好的生姜块放入土坑中,再盖上泥土。
在生姜生长期间,要定期的进行除草和施加肥料,主要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并且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及时浇水。
1、严格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精选姜种,促进早发: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4、施足基肥,科学追肥:生姜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粪水浇苗;立秋前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5、遮阴降温,促进生长: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遮阴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阴,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
6、防旱防涝,及时培土: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7、搭架:黄姜出苗后茎长达30cm时,应尽快搭架,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5-18m左右,手指般粗细的竹、木棍插入沟、穴的外边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为一捆,成“x”宇型,以利除草追肥,捆扎处离地面高度1.2-1.4m,引茎蔓上架,让其顺架生长,并注意控制茎蔓生长高度。
8、打顶:当主茎蔓生长至一定高度(1.4-1.5m)到达架顶或侧枝长达20-30cm时,要对主茎及侧枝及时去头打顶,控制营养生长;现蕾开花时,要及时摘除花蕾,一般每隔10天摘除一次,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
9、搞好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10、采收:黄姜采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一般2-3年采挖一次,产量较高,如急需也可当年栽培,当年采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