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手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前手距离锄头的头部占整个把柄的三分之二的地方,后一只手距离长柄的尾部20厘米就可以了,不要攥到最低端,用起力来不舒服。
2、前一只手和后一只手距离40厘米-50厘米比较合适,用力自如,自己感觉也很舒服的。
3、挖土的时候,先把锄头抬高,高过自己的头顶,这时,前一只手用力抬起来。后一只手自然摁一下锄柄的尾部。
4、把高举的锄头用力向着自己要刨的地上猛的下去,前一只手用力下压,后一只手抬起锄把的尾部。
5、两只手的力气要同时同步运行,不是各自运用各自的。然后一下,一下,连续刨地,慢慢就觉得容易多了。
6、还有一种是短把的锄头,用来蹲下刨地的,多用来挖野菜之类的,用一只手就可以了,也是连续运作。很方便的。
跪求:怎么挖竹笋,有什么窍门?
跪求:怎么挖竹笋,有什么窍门?挖竹笋的正确方法
挖笋时要照顾到竹鞭和母竹,不要破坏了竹子资源,以免影响竹子明年的产量。正确的挖笋方法:首先要根据母竹的生长情况,判定结笋的方向。年长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母枝上和母竹的前方;年幼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分鞭上,一般在母竹的后方。对判定无笋的竹鞭,不要开挖,以免损坏竹鞭又浪费力气,更不要盲目地把母竹四周都挖空,遇上刮风下雪,母竹就会连根拔起,使母竹全都被毁。
挖笋时应选择枝繁叶茂、竹叶浓绿但带有少量黄叶的竹株作为找笋的物件。竹株最下一盘竹枝伸展的方向与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沿此方向观察地面,凡见地表有土块微微隆起、松动、开裂的地方,用脚轻踩有松软感则是有笋的征兆。
如何挖冬笋啊?要实际点的,不要理论!
我们这毛竹不多在别人的房前屋后有零星的种植,但是说到挖笋,我可是行家。别不信,我8岁就开始自己会挖了,看了前面的网友的回答,我不敢苟同,这文不对题吗!通过长期的积累总结前人的经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扫荡式 首先看竹林,竹叶要黝黑,越黝黑的竹叶就表示这的笋最多最大这是你可以在这几根最黝黑的竹子周围大概3-4米的范围内看看有没有浮起的绿的竹根,如果有,你就可以沿着竹根延伸的两边用锄头轻轻地将土地锄去一层厚度一般在5CM以下,就会有笋了。你如果没看到有浮根,那可以在竹子底下用同样的方法将土锄去,笋尖也就露出来了。至于竹叶泛黄的竹林,我劝你别费太大力!!!这种方法费力但在竹林允许的地方效率特别高!!! 2 、 精作式 这就要看眼力了,真正的大师那是不用费多大力的。首先,找竹叶较黝黑的,先看竹子的尾端的朝向,在尾端的朝向处找。最重要的是找到土地有凸起,或者有凸起和龟裂的这种地方下去十有八九有竹笋,这时就要小心了!!!如果挖了一会没有,也不要灰心,你可以挖的更深更广点,除非是有新竹根,不然定是笋了。如果龟裂是呈整条长龙壮一般超过60CM那就不用挖了,90%是新生的竹根,对于竹根一般是不伤害它的!!!这种方法省力但非眼力好的,效率不高!!!用这种方法时别为了省力而省力,也得勤挖!!!那就行了!!! 3 、 挖到笋后 嘿嘿!!!挖到笋后可别太高兴!!!如果是冬笋一般一根竹根是不止一个笋的,少则2-3个多的就是一窝7-8个的也不足为奇。当然春笋一般就不超过3个咯!一般在土地松软,土层深竹根较深水分足的地方笋就大,而且多。我一般挖到一个笋时看笋尖弯曲的小尖尖的朝向,朝那个方向挖一般锄去土5CM以上虽然我说不出什么依据,可是有时真的很灵。科学点的就是把笋挖上来,看一下笋根的走向,沿两边挖,这可一定要小心了,不然“腰斩”可是很经常的。一般是笋根两边10节竹节之内85%有别的笋,刨笋根要小心了,尽量别伤害小笋芽和竹根,刨完后要用原来的土再埋上。 4. 挖笋 找到笋后应小心将3边的土锄去,找到生长它的竹根,要斩得到位(竹根和笋的交接处)。这样才有益于保嫩保鲜,也更美观。挖回后应尽快食用,不然会越来越老 。冷藏是没用的,你可以将它们和笋壳用开水煮熟(5-7成熟)再储存,这样可以保嫩保味。就是马上吃一般也要先用清水煮熟再去炒,冬笋丝饭也很不错哦。 再透露一个,我们这里的人认为吃猪眼(野猪可是一顶一的挖笋高手),我就吃过。嘿真别说,有效!!! 就这些了!!累啊,这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啊,绝对原创!!! 希望对你有用!!!!
刚挖出的竹笋怎么吃?
叶子和生姜的叶子差不多 高度也一样, 吃的是发出来的一个5-8厘米的芽!
外形有点象竹笋刚出土的样子,紫黑色,我们湖南老家叫洋活,不知道书丹叫什么啊,有知道地说下啊,表椒炒洋活蛮好吃地
怎样挖冬笋?
沿竹鞭翻土挖笋法
首先,在3—4年生的状龄母竹中,选择枝叶浓密、叶色深绿,并带有几片黄时的孕笋竹。然后,在它附近浅挖,寻找黄色或者是棕黄色的竹鞭。再是,顺着这类竹鞭翻挖,发现竹鞭上须根发达时,继续向前挖,挖到竹鞭向地下伸去的地方,大多数能找到竹笋。还有,就是竹鞭断处的附近,一般也有冬笋,并且能找到对座笋。
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 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0.识别大小年:
竹子出笋分大小年,大年竹林浓密,墨绿,出笋多。小年竹林稀疏,出笋少。大小年曾次混杂,成为“桃花畈”。
1.识别公母竹:
竹子第一长杈节为双杈的是母竹,为单杈的是公竹。母竹的冬笋多而大,公竹的冬笋少而小。
2.寻孕竹:
凡是竹叶片长、细、尖且略带几张金黄色叶而且植株浓绿的母竹,为孕竹。长笋多,竹林边的母竹长笋较多。其主鞭往往金黄色,有力,侧芽壮硕。
3.识别阴阳面:
顺竹鞭生长方向为阳面,长笋多。逆竹鞭生长方向为阴面,长笋少。
4.识别竹龄。一般两年以上的竹长笋较多,生笋点距母竹株0.5~1m。两年以上的竹,竹节间白霉和节毛基本脱落,而两年以下的竹子竹节部位还有很明显的白霉和节毛。如竹子已达4年以上的则呈黄色,竹竿较坚硬,生笋位置距离母株1.5~2m。采挖时应选2年以上,4年以下的竹挖笋。
5.找准竹鞭走向:
应根据竹鞭方位采挖,竹鞭与立竹的弯曲方向所形成的面夹角为0~60度,;竹鞭与第一节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阳面笋较阴面多。
6.看土壤裂痕。顺鞭扒开地被物,在可能生笋的位置寻找裂痕,冬笋在土壤中膨大时,迫使土壤产生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裂痕,浅的可以遇见嫩青、黄笋尖。用锄头挖时感觉松脆而有弹性,脚踩时松软有弹性。
7.挖林边笋:竹林边阳光好,土壤肥沃,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抢地盘,出笋多而且大。
8.挖翘青鞭笋:选择2-3年的老青鞭,顺挖
9.在晴天的上午,在已全垦过的竹林地内发现有小小圆圈并呈黑色溼润状态的地方,多半能找到笋。
10.子鞭无力,可顺挖到主鞭,其笋往往生长在分叉处。茂盛竹尤其如此。
11.挖退笋孔笋:前一年退笋孔,少数鞭重新生长出笋。
12.挖石边笋:笋出在土层松软,压力小处。巨石边,鞭沿石边生长,往往能找到笋。
13.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鞭。笋出鞭下降中期,以及上升中后期。
挖笋有什么技巧?
求采纳 谢谢
挖笋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到竹笋。“毛竹笋有冬笋、潭笋和春(毛)笋之分,在正月以前挖到的笋叫冬笋,正月以后到清明前挖到的笋叫潭笋,清明以后到立夏的笋叫春笋或毛笋。”县林业局的专家说,“这三种叫法主要是时间的区分,现在正是挖春笋的时节,长到土面后的春笋又称“青头叫”,笋须变绿,笋体的木质化程度会变高,笋肉会变老,而且风味也会差一点。最好的笋还是藏在土中的笋,那样的笋又叫“黄须”,品质几乎和潭笋、冬笋相似。”
要找到还长在土中的笋那也非易事,最好是在雨后放晴一到二天,就容易找了。在没有杂物的土面中,看是不是有裂缝出现,因为经过下雨后,在地下的笋吸足了雨水,天气一回暖就会长大而把土面顶出一些细细的裂缝,裂缝之下就会有笋。还有呢,就是看土面是不是有一些蹊跷的突起,突起的小土堆底下也往往会有笋。一般情况下比较板结的土面会产生裂缝,比较松散的土面会产生突起。
看笋
找到笋后就要准备挖笋了,而挖笋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从哪个方向挖笋。看笋就是要找到挖笋的正确方向。笋须直的笋,笋也是直的,那它和竹鞭相连的地方就在笋的正下方,这样的笋在它的下方挖就比较省力。笋须弯曲的笋,笋体也是弯的,须头朝向哪一面,笋和竹鞭连线的地方也在哪一面,这样的笋从须头朝向的一面挖下去,就容易找到笋和竹鞭相连的地方。
掘笋
掘笋就是把笋一侧的半边或大半边土扒开,直到笋和竹鞭相连线的部位从土中露出的过程。这个时候就要掌握好锄头抡下的地点和笋体的距离,太近了就容易损伤竹笋,太远了也容易使挖笋的过程损伤过多的竹鞭,挖起来也特别费力。
在掘笋的过程当中,遇到地下横向生长的竹鞭也是常有的事,有的时候挖一株笋会遇到好多根竹鞭的阻碍,这时就需要先把每一根竹鞭截掉几节。当挖到竹笋和竹鞭的连线部位后,把土完全扒开,就能清楚地看到竹笋基部逐渐变细,然后再和竹鞭相连,这个联接点的直径往往只有数毫米,俗称,“螺丝钉头”。竹笋就靠著这个连线点从竹鞭和竹子中吸收营养,在阳光雨露中长大。
断笋
断笋要从“螺丝钉头”和笋基部已经接近“螺丝钉头”般粗细的地方截断,如果从笋体的某一个部位截断,致使一部分笋体留在土中,而留在土中的那部分笋体仍然会有生命力,在腐烂前会继续从竹鞭中吸收营养,并且在笋体的断口处还会流出一些液体。这样一来,竹鞭中大量的营养就会被消耗,这一条竹鞭中其它的竹笋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用锄头断笋,对于不经常使用锄头的人来说,也是一件不太容易办到的事,因为手中的锄头会不听使唤,很难准确命中。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找一根口子宽一点的扁凿子,然后将凿子对准“螺丝钉头”,用锤子敲打凿子,就很容易完整地截断竹笋。
起笋
由于竹笋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和土壤结合得非常紧密,特别是挖春笋时笋基部往往已经长出许多鲜嫩的竹根扎进周围的土壤,在截断“螺丝钉头”后要将竹笋从土中完全起出,还需要耐心,掌握好起笋的力度和方向,才能保持笋体完整地被起出来。
挖竹笋怎么挖都是挖不到,而且这里的土特别深
挖竹笋第一眼
力要好,你要看
见哪一个地方土壤
有裂缝,你就照着裂
缝挖下去就挖到竹笋了。
我的世界怎么搞和风mod竹笋挖不了
要用 锄头 来挖 。然后把竹笋种上放火把在竹笋傍,然后用骨粉催。
挖冬笋有什么技巧
冬笋是春笋的雏形,春笋是冬笋的发展,它们都由竹鞭上的笋芽发育而成,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一般竹笋长出土面前称为“冬笋”,出土后叫“春笋”。竹林冬天挖掉一部份冬笋,对春笋的数量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过,挖冬笋必须了解竹子的习性,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一、是看天气采挖冬笋
冬笋,从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都可以采挖。初冬时期天气温暖的年份,冬笋要提早挖,在竹笋休眠后,冬笋停止生长时开始采挖。冬笋挖取的标准,是每支竹笋重不少于0.25公斤。要注意的是,下雪天不要去采挖冬笋。另外,小年竹山,应少挖或者不挖冬笋。
二、看竹林土壤肥力采挖冬笋
土壤肥力高的笋用竹林,除了必要的留养母竹外,加大冬笋采挖量,能够调节养分分配,促进其他笋芽萌发,提高竹笋产量,俗话说“挖光冬笋,促发春笋”。肥力不足的竹山,不能多挖冬笋,否则春笋数量就会减少。
前面讲的是看天、看地挖冬笋,接下来介绍几种冬笋采挖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全面翻土挖笋法
这种方法只能结合竹林冬季松土、施肥进行。把竹林细致深翻,深度为30—40厘米,同时埋入农家肥。翻土时遇到冬笋,就一次性地挖取。
第二种方法是沿竹鞭翻土挖笋法
首先,在3—4年生的状龄母竹中,选择枝叶浓密、叶色深绿,并带有几片黄时的孕笋竹。然后,在它附近浅挖,寻找黄色或者是棕黄色的竹鞭。再是,顺着这类竹鞭翻挖,发现竹鞭上须根发达时,继续向前挖,挖到竹鞭向地下伸去的地方,大多数能找到竹笋。还有,就是竹鞭断处的附近,一般也有冬笋,并且能找到对座笋。
第三种方法、是开穴挖笋法
在竹林中,如果发现地表泥土松动或者是开裂,裂缝有一个中心,并向四周延伸,用脚踩时土壤松软,这里肯定有冬笋,轻轻扒开就可取笋。
不论采用那种方法采挖冬笋,翻挖土块都要细小,以免损伤竹鞭和笋芽。另外,挖笋时在笋穴内适量追肥,然后用土填平,可以促发春笋
冬笋怎么挖的,有技术好的吗,也想挖几条笋吃吃的
把竹林细致深翻,深度为30—40厘米,同时埋入农家肥。翻土时遇到冬笋,就一次性地挖取。第二种方法是沿竹鞭翻土挖笋法首先,在3—4年生的状龄母竹中,选择枝叶浓密、叶色深绿,并带有几片黄时的孕笋竹。然后,在它附近浅挖,寻找黄色或者是棕黄色的竹鞭。再是,顺着这类竹鞭翻挖,发现竹鞭上须根发达时,继续向前挖,挖到竹鞭向地下伸去的地方,大多数能找到竹笋。还有,就是竹鞭断处的附近,一般也有冬笋,并且能找到对座笋。第三种方法、是开穴挖笋法在竹林中,如果发现地表泥土松动或者是开裂,裂缝有一个中心,并向四周延伸,用脚踩时土壤松软,这里肯定有冬笋,轻轻扒开就可取笋。
冻笋怎么挖,要看什么才能挖到
采收冬笋的技术:
技术要点
(1)开穴挖冬笋
从10月中旬开始,在孕笋竹株的周围仔细观察,一般地表泥块松动或有裂缝,脚踏感到松软的地下,可能有冬笋,用锄头开穴挖取。
(2)沿鞭翻土挖冬笋
先选择竹株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孕笋竹,从第一盘枝指引的方向,判断去鞭方向是一致或者比较接近的,可以先在基部附近浅挖一下,找出黄色或棕黄色的壮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笋而进行采收利用。
(3)全面翻土挖笋
结合冬季松土施肥,对竹林进行抚育垦复,中翻20 cm左右,切忌大块翻土,以防鞭根损失和折断,翻土时见有冬笋,则可一次性挖掘。
冬笋采收的乡土经验
(1)“先看毛竹竹叶偏向那边后挖鞭,碰到芽头尖,嫩鞭追后老鞭向前牵”在12月底(农历),在竹叶发黑又带黄叶的大年竹周围找竹鞭,挖到带有尖笋芽时,如碰到嫩鞭往后追,老鞭向前挖一定有冬笋。
(2)“老鞭开叉追新鞭,追到十八步边”追老竹鞭到头时,往往有新发竹鞭,从发鞭起点开始追,到第18节(一般80 cm左右时,就有冬笋。
(3)“找不到鞭,春笋洞边”指找不到竹鞭的时候,可追挖春笋笋穴内的竹鞭,一般在往年出春笋的附近往往就有冬笋。
(4)“开枝低,竹枝粗,双开叉竹笋多”意思是指开枝低、竹枝又粗,最下层竹枝双开叉的大竹,往往长得笋多。
(5)“下山鞭,鞭长、节长、笋少,上山鞭,鞭短、节短、笋多”。
怎么挖竹笋?有什么窍门?
竹笋,味美、肉嫩、无污染,是席上佳肴,而用其制作的笋罐头、笋干、玉兰片等,更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如何在不影响竹林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竹笋资源,合理选挖竹笋,增加竹笋产量呢?一、要看成笋时间。竹农有“九前冬笋怕春雨,九后春笋喜春雨;九前冬笋迎春烂,九后春笋清明出”的经验总结。竹笋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冬至”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笋称为冬笋,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后形成的笋称为春笋,春笋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笋出土后要经常检查林地,发现退笋要及时挖掘。
二、要看竹笋形状。挖冬笋的最佳季节是“冬至”前后,如挖掘过迟,难免伤害已萌发的春笋,影响成竹。如因天气不良或劳动力紧张,挖笋时间稍推迟时,则要以笋的形状来判断挖留。竹农的经验是:“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酱;上头细、下头粗,春来成新竹”。如果笋形弯曲,两头尖、扁,或笋箨老化松散的,说明幼笋发育不良,应挖掘;若笋的茎部丰满呈“宝塔形”,根系发达,应留不应挖。
三、要看立地条件。“高山笋不优,平地笋成竹,坡上出钩竿,坡下出良竹”。挖笋还要看立地条件,一般竹林地势越高,竹笋营养条件越差,生长发育缓慢,出土迟,成竹率低,竹材质量差,可适当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笋大多营养条件好,生长发育快,笋粗壮,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
四、要有“隔土找黄金”技术。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总之,在竹笋选挖的同时,要注意蓄留竹用笋的密度和均匀度,防止顾此失彼。挖笋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培土、埋鞭,穴和坑要用土填平,以防积水、烂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