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时间就是格林尼治时间。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决定,采取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所在的子午线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其他地区以此类推,从而达到全世界时间的统一。
2、世界上曾经有各种各样的时间,中国有中国的农历,西方人有西方的公历。然而现在,全世界的人们却有了一个公认的时间:一天有24小时,1小时有60分钟,1分钟有60秒钟。
3、原来,17世纪末期,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但是各地的时间并不统一。这一混乱的状况开始危及国家的利益,于是科学家弗莱明就有了统一世界时间的想法。
4、一次工作过程中,弗莱明在丈量土地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测定时间的基本原理是均分,而且还需要一个标准点。弗莱明所选择的标准点是英国的格林尼治,并把格林尼治所在的经线定为0°经线。
5、标准时间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全球化的步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科学家评论道:“弗莱明的工作使整个人类有了一种确定性”。
世界上的时间是怎么来的?
最早,人们是利用地球自转运动来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平太阳日。19世纪末,将一个平太阳日的1/86400作为一秒,称作世界时秒。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存在着不规则变化,并有长期减慢的趋势,使得世界时秒逐年变化,不能保持恒定。因此,按此定义复现秒的准确度只能达到一亿分之一秒。
1,时间究竟是什么? 1000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腊,时间的定义问题对哲学家的困扰更甚于对数学家的困扰。
在伽利略的伟大发现之后,牛顿把时间最终定义为数学上的量。但是,这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认为,时间是一个被神秘气息所覆盖着的客体,因为时间独立于任何物体,在一切之上,是绝对的。时间与圣人是如此接近,以至于上帝被比为一座钟。
2,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一点也不像是大自然里的一条“自由自在的狗”,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尺度。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像定义任何一个实际的事物那样给时间下一个定义。
我们可以度量时间,但不知道时间是什么,并且还把“时间”挂在墙上或者带在手腕上。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知道时间可以延长或是缩短。这就是物理学家为什么把时间简单地用作确立事件的序列,并且用时间标记它们。比如人的生日或食品的保质期等。
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原子钟的精密主要因为它与秒的定义密切相关。要想准确测量时间,必须先精确地定义时间的单位,我们常识中的年、天、小时的概念已无法满足人类科技的要求。科学家在研究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所发射出的电磁波频率异常稳定。因此,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秒按原子标准重新定义为:地面状态的铯33原子对应与两个超精细能级跃迁9192631770个辐射周期的持续时间。
科学家根据这一标准设计了精密的原子种。它的原理是让一束原子进入单向磁场使某一能极的原子偏转进入高频磁场发生共振吸收,再通过一系列电子电路控制或校准一个石英钟来达到精密计时的目的。这种时钟可以精确到每天1×10-13 秒,也就是每30万差 1秒。因此,原子钟一直被用来测定标准时间。我们每天从电视或收音机中收到的报时就是通过原子钟得到的。
这种精密的原子钟对于我们人类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距离的测量方面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越能精确地测量时间,就越能精确地测量距离。此外,原子种在航空、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值得一提的是,原子钟在日益受到重视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断言随着科技的提高,原子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
目前还有光钟,更先进,不过还没有普及
比如我国的北京标准时间就是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校准,然后同意发布,这就是你看到的CCTV时间,当然调整幅度非常小。
世界各国标准时间是怎么定的?
古代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以日圭、日晷、水钟和单摆等,利用观测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计时。随着科技进步,近代科学家发明单摆钟及石英振荡器,利用单摆或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来计时。
但上述计时方式易受环境、温度、材质、电磁场甚至观测者观测角度等影响,稳定度不佳,须由地球自转和公转、月球公转等天体周期来校正。
1960年以前,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之一作为秒的定义。20世纪中叶,随着量子力学和其他相关实验及研究的进展,量子频率标准取代以天体运动为标准的天文时而成为计时标准。这一标准又叫原子时,主要依据由分布于世界各国许多研究所的250多台铯原子钟提供的数据,通过国际计量局特殊方法的计算得出。
时间是怎么来的?
世界时区是这样划分的: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为标准线,从西经7.5度至东经7.5度划为“零时区”。在这个时区内,以零度经线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然后,从“零时区”的边界线分别向东、向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12区”和“西12区”相重合,即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相邻时区的标准时间相差为一小时,即位于东面的时区比其西邻的时区早一小时。
全世界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该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为该区共同的“标准时间”。例如我国北京在东经116度,划在“东8区”,因此“北京时间”是以中央经线东经120度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时间”。
实际上,时区的界线也不完全按照经线,各国还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本国的时间。在我国,如果按标准时区划法,从西到东可划5个时区。为了减少转换时间,方便群众,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
国际上规定,纵贯太平洋的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轮船由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就减少一天;轮船由东向西走,通过此线,日期就增加一天。
时间单位是怎么来的?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从一个起点处开始,这也是时间的起点。
定义:(物理学定义)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 (这里所讲的“时刻”我们平常是称之为“时间”,所以从定义描述,讲“时间”是不恰当的,应称为“时刻”) 什么是时间?时间的本质:时间是事件先后顺序的量度。 t=T(U,S,……) U-宇宙;S空间,XYZ,事件,顺序 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t=(S1,S2,S3,,Sn) 以上是时间本质、概念、公式:世界事件发生次序的序列。其中,S是事件,S1,S2,S3,,Sn是事件我画的时间模型1,2,3,,n发生的顺序,时间就是对这些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序,标志的计量《时间的定义》。时间的基本概念 一切宏观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都具有持续性和不可逆性,此性质是它们共同的属性,而此连续事件的度量称为时间。 还有人认为时间是存在于人们心的中的一概念,有些人思维多一些,那他的时间将变慢,有些人行动多一些,那他的时间将变快,说到这,有人可能为认为那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那时间不是不平等了,错了,时间是平等的,但是先后顺序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地方发展快,有些地方发展慢的原因了。
授时系统是确定和发播精确时刻的工作系统。每当整点钟时,正在收听广播的收音机便会播出“嘟、嘟”的响声.人们便以此校对自己的钟表的快慢。广播电台里的正确时间是哪里来的呢?它是由天文台精密的钟去控制的。那么天文台又是怎样知道这些精确的时间呢?我们知道,地球每天均匀转动一次,因此,天上的星星每天东升西落一次。如果把地球当作一个大钟.天空的星星就好比钟面上表示钟点的数字。星星的位置天文学家已经很好测定过,也就是说这只天然钟面上的钟点数是很精确知道的。天文学家的望远镜就好比钟面上的指针。在我们日常用的钟上,是指针转而钟面不动,在这里看上去则是指针“不动”,“钟面”在转动。当星星对准望远镜时,天文学家就知道正确的时间, 用这个时间去校正天文台的钟。 这样天文学家就可随时从天文台的钟面知道正确的时间。然后在每天一定时间,例如,整点时,通过电台广播出去,我们就可以去校对自己的钟表,或供其他工作的需要。 天文测时所依赖的是地球自转,而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世界时)精度只能达到10-9,无法满足二十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一种更为精确和稳定的时间标准应运而生,这就是“原子钟”。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这就是“时间基准”,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将时间信号送达用户,这些手段包括:短波、长波、电话网、互联网、卫星等。这一整个工序,就称为“授时系统”。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半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世界各 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 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 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 1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 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例如,我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半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世界各 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 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 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 1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 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例如,我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时间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或者无形的。但也可以认为它是有形的,因为在现代中人们把时间表达为时钟,在不同的空间里(我们可以把它说为一个空间在时间上的平行世界),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时间表达形式,有的可能是分子,可能是物质,还可能是精神等等。
苏美尔的僧侣们出于商业和宗教的目的,发明了早期的数学计时法。他们的计数采用60进位制,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钟。而一天24小时也同样来自于苏美尔人的历法,甚至包括360度的圆周。因此这个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所留下的遗迹到现在我们还随处可见。
时间的基本计量单位规定为秒,这个标准是在黄裳弟子的主持下测定的。他在南京紫金山建立了天文观测台,以太阳连续两次通过紫金山天文台的经线为一天,称之为一个太阳日,以一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为一秒;但后来在长期的连续观测中发现,一年中太阳日的长短并不一样,最长的是12月23日,最短的是9月16日,长短相差51秒;于是提出平太阳日的概念,假想有一个均匀速度的天体在黄道上运动,这个假想的天体被称为“平太阳”,把这个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称之为平太阳日,把平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作为一秒,就比原来精确多了。规定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1天等于24小时,1时辰等于2小时。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建成于1934年9月,位于南京市东南郊风景优美的紫金山上。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它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