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又叫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税收占GDP的比例大说明国家或地区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国家或地区税收负担加重,税收种类增加,税率提高;二是国家或地区税收的完成度增加,历史遗留税款得到有效的征收,税收数额增加。
税收占GDP的比例大说明什么?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不仅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受到国家财税政策、税收征管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经济运行质量高、第一产业比重低、新兴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高附加值行业比重大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比较高。由于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涉农企业、福利企业等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企业如果在地方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高,也有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偏低。另外,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部分行业的增加值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和固定资产折旧构成,对GDP有贡,但对财政收入却没有太大贡献,如果这些行业比重高,也可能使得该地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其它地区。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15.2%,这数据说明了啥?
202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刘昆说,“更高效”和“更可持续”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符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收入要用得其所,让百姓获得更多收益。”
首先要依法依规征收,严禁违规征收“过头税费”,不能因为财政收支矛盾而违法违规,增加群众负担,要持之以恒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筹资。其次要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升资金的效益,防止铺张浪费;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强化绩效管理,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支出要提质增效,用得其所,回应人民的需求,让老百姓更多受益,发挥更好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依法依规征收,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虚增财政收入,不能因为财政收支矛盾大而违法违规增加群众、企业的负担。二是提高支出效率,要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快速直达,提升资金的效率。三是防止铺张浪费,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节用为民,把钱花在刀刃上。四是强化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要覆盖到所有的财政资金,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刘昆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更可持续,覆盖内容更广,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今年的财政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均有所降低,节省的资金用于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第二,要与今后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留出空间。近年来我国实施减税降费,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目前保持在15.2%水平,在世界各经济体中比值最低。保持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稳定,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出政策空间。第三,坚决做实化解财政风险,坚决防范基层“三保”支出风险,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
税收收入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而GDP则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由于两者都反映国民经济的状况,因此它们之间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GDP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因为当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时,收入水平上升和消费水平增加,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向消费者征税,也就是税收,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反过来,如果一个经济体的GDP下降,可能会使政府通过减少税收和减少税收收入来支持经济增长,以促进消费者的支出水平并让经济恢复正常。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