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郭敬明是第20130703期。《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出品的著名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窦文涛主持,一起针对热门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研究,节目中众人各抒己见,但却又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情致,达到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
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宛如三友闲聚,企求回归即兴聊天本色, 坦诚相见,大胆言论。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以个性化的表达,关注时事资讯,传递民间话语,交流自由观点,呈现生活体验,不掩真实性情,分享聊天趣味。
《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提问:过去韩寒好像总骂你,好像你也不是很介意?郭敬明从善如流:说得对我就改,如果是无解那就随他去。窦文涛又进攻:关于你的抄袭,有两派意见,你自己怎么看?郭敬明又答:我会用十年二十年证明,我有没有才华,是不是侥幸。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我用时间去证明。问到最后,旁边的许子东忍不住说:你的回答啊,是不是太正确了?
锵锵三人行大家都遵循弱肉强食的逻辑是在哪一集?
1 在第2448集2 在这一集中,锵锵三人行嘉宾讨论了人类社会中的弱肉强食现象,认为这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竞争规则,不仅存在于动物世界中,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强者吃掉弱者,是种相对适应性更强的生存方式。
3 此外,讨论还涉及到了人性和道德的问题,以及是否应该通过道德观念来制约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
这一集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社会规则和人性的思考。
豆瓣9.4的这档国产综艺没了?抱歉,安利晚了
外国有很多既幽默又很深刻的谈话节目,
譬如什么《吉米鸡毛秀》、《艾伦秀》、《柯南秀》……
而在咱们这,大多数的谈话节目还是偏温情的,以煽情为主。
那么中国就没有这种好玩有意思的谈话节目呢?
答案是:有,那就是——
《锵锵三人行》
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毕竟这么多年来,多多少少肯定有所耳闻。
这档节目从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了,是华人世界播出时间最长的谈话节目。
在中国,能比它长寿的节目估计也只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春节联欢晚会》了。
至于为什么能这么长寿,我想其中一个原因肯定是:
这节目太省钱了!!!
道具抠,这么多年都是一张桌子、三个椅子,据传还都不是节目组买的,是有个观众赠送的。
服装抠,嘉宾感觉像是从家里随便挑了身衣服就来了。
制作抠,和其他节目挤在一个摄影棚里,背景板也不更新下。
服化道超抠门,节目形式也是怎么省钱就怎么来。
风雨不动,每期就三个人,主持人窦文涛加两个嘉宾,
给他们上三杯喝的,就让他们聊天,每集聊25分钟的。
就是这样一个穷上天的节目,却是无数人的此生挚爱。
不少人从小看到大,从青葱的少年人变成了油滑的中年人,从未停过。
《新周刊》还将其誉为“ 15 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
不过遗憾的是,2017最新的节目突然从网络消失了,原因尚不明确。
所以今天我们就借着另外一档节目—— 《圆桌派》 来聊一聊。
说到这,很多人肯定想问 那么《圆桌派》和《锵锵三人行》到底有什么关系?
答: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在很多方面都几近相同。
眼不瞎的肯定都发现了,两个节目是同一个主持人——窦文涛。
对于他,网友是这么说的: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内心深处有自卑感的情色小主播。
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精准,喜欢看《锵锵》的都知道,
这家伙是出了名的“俗人”,黄段子讲起来一套套的。
俗也是窦文涛也其他主持人最大的区别,自称俗人,但他却能和谁都聊在一起,
而且既不装着,也不揣着,十分轻松幽默,笑声不断。
这也是很多名人明星,喜欢上《锵锵三人行》的一大原因,
在窦文涛面前,总是能拿出最放松的状态,露出最真实的一面。
据不完全统计,上过《锵锵三人行》的有:
王蒙、马未都、许子东、梁文道、陈丹青、冯唐…这样的文化名人;
冯唐
冯小刚、陈可辛、徐浩峰、何平、周星驰、姜文…这样的导演;
周星驰
俞飞鸿、孟广美、吴君如、高圆圆、曾宝仪……这样的女星;
俞飞鸿
时不时也会有些特别争议的人物,像郭敬明;
郭敬明
竹幼婷等一些媒体人也不乏……总之,嘉宾来自各行各业、身份囊括万千。
而《圆桌派》就是窦文涛和某视频网站合作的新节目,
他还带来了许多来自《锵锵》的老朋友:
马未都、马家辉、陈丹青、冯唐……
许子东和梁文道也来了。
“文涛轻薄、文道渊博、许老师刻薄”,铁三角又再度形成了,
节目也很相似,还是聊天,只不过变成了40分钟一场,
每期话题也比较有意思,许多都是时事热点,嘉宾围绕话题各自发散,
就拿请著名音乐制作人张亚东来谈鲍勃·迪伦获诺贝尔奖这期来说,
他们聊的不仅是鲍勃·迪伦,还谈到了中国的音乐节、音乐节目,现在的DJ文化。
你一言我一语,你来我往的交锋中,鲜明的观点也就出现了。
好的音乐节目应该是推动原创音乐的发展
言语看似平淡,但态度鲜明,一场下来,干货满满,让人收获颇多。
不过今天铺子想重点说说《圆桌派》里何冰老师谈演戏的这两期。
他最近出演了《白鹿原》中的奸人鹿子霖,吸粉不少。
也有原著党表示,何冰的鹿子霖虽然坏,但看着有点萌,让人恨不起来。
何冰老师对于鹿子霖这个人物的理解,其实和大众并没有偏差。
不过他强调,理解没错,但不能这么演。
这就让许多人蒙圈了,演戏一般流程不应该先揣摩角色,再将理解代入吗?
何冰老师接下来给出了答案:
演员要演的是这个算式
让观众有自己的判断
通过一系列行为之后得出答案
这句话中的“答案”和“算式”是什么意思呢?
好与坏是观众通过角色的行为判断出来的,这个是答案,
演员表现这个好坏,让观众得出观点的行为就叫算式。
所以哪怕知道鹿子霖很阴翳,但也绝不能演出这个阴翳。
因为鹿子霖蔫坏,是观众得出来的结论。
而现实中真正的坏人,是不会把坏写在脸上的。
这让我想起葛大爷拍戏时候的一档事。
演哭戏,葛优和陈凯歌强调,一定要背着镜头拍,他说:
“生活中的哭都是有掩饰的,只要是悲伤的哭,全部都是避着人的。 你看父母为我们担心的时候,不也是偷偷抹眼泪吗?”
真正优秀的演出绝不仅仅是会哭会笑,而是声台行表(声乐、台词、形体、表演)面面俱到。
可惜,这样的标准已经逐渐成为了过去式,似乎要被时代给淘汰了,今天很多观众就把演员红了眼眶、抹点眼泪当成了最高标准。
同时纷乱的中国演艺市场也加剧了这种现象,演员慢慢在变成一个尴尬的职业,
演技已经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了,更受欢迎的是那些“哭爹喊娘”的电视剧。
这是窦文涛的感受,何冰老师也自嘲道:
鲜肉浪潮之后,片约严重减少,仿佛已经“不被这个行业需要了”。
因为这个时代属于明星,而非演员,单纯的演员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何冰老师说了个上节目前不久,拍宣传照的事为例。
按道理来说,像这种戏精,拍个照片没什么困难的,
但何冰就特别不自在,甚至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特纯粹的演员。
演戏时,他可以在角色中找到自由,找到参照物,
没了代入,演自己、演何冰,他不会了。
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常说“演员”与“明星”的区别在哪?
以往的判断标准都是演技优劣程度,来判定的。
通过《圆桌派》,让人知道了另一种:
最好的作品是演别人,那就是演员;
最好的作品是演自己,那就是明星。
通过这种对比,他们又拓展了新的角度。
既然行业状况如此混乱,那是否就应该一直待在舒适区里?
舒适区,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而如果这个时代风貌与你的审美、你的生活方式不符时,该如何自处?
当即,何冰老师现身说法,应该积极踏出去。
去到危险区也许才能见手艺。
人也不应该害怕风险,毕竟人活在这世上不是为了演完美,而是为了经历。
窦文涛也比较支持走出舒适区,他有新的理由:
选择待在舒适区里,舒适区也会越来越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此,梁文道也有自己的看法。
走出舒适区,是否也意味着背叛自己的原则呢?
谈到这,许多人肯定会懵逼,一会支持,一会反对,这是来拆台的吗?
并不,相反,这才是《圆桌派》最精彩的地方:
在这里,可能有很多主义,犬儒主义、虚无主义、实用主义……
看似理念很混乱,但其实只有一个观点:
真正的和谐绝非是一言堂,而是形成意见自由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圆桌派》承袭《锵锵三人行》的不仅是外在,还有核心理念。
媒体并不是意见提供者,而是为各种声音提供发声的平台。
说到这,《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的简陋也不难理解了。
也许正是抛却了外在的浮华和繁杂的形式,才让观众能够安静下来,
用心去听每个观点,思考每句话所传达的,真正做到了“内容为王”。
当然两者相较,不免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甚至说差距。
这其中有不少是因为底蕴,经过多年,《锵锵》已经称得上是许多人的一块精神乐土了,而《圆桌派》的路还有很长。
但《圆桌派》也绝对称得上是一档优秀的谈话节目。
尤其是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再看到《锵锵三人行》,让《圆桌派》更显得有意义。
虽然《锵锵三人行》在凤凰卫视依然在播出,但在视频网站上,2017的各期目前却是404了。
对此,让人不免猜测:
是不是节目违规,整改之后,才能继续在网上看;亦或是从此慢慢消失,节目被死亡。
但愿不是后者吧!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听了十多年的:
“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一下子变成“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再也不见”。
郭敬明在道歉信中撒谎,所谓的撒谎到底指的是什么?
2004年,庄羽起诉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她的《圈里圈外》。
一审判决抄袭成立。郭敬明不服,再上诉。
2006年5月,法院认定郭敬明败诉——赔偿20万元人民币,外加1万元精神抚慰金,并向庄羽作出道歉。
郭敬明有按要求赔款,却拒绝道歉,引发争议。后来他在距离23岁生日还有两个小时的夜晚,作出回应:
“我会执行法院判决的赔偿和停止销售,那是我出于对法律的尊重。但我不会道歉!哪怕是简简单单一话,也绝不会迫于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创作时的辛苦。”
别看现在道歉信写得那么诚恳,当年可不是这么说的。
每当别人聊起此事,他都一副“清者自清”。我不想谈。
在《锵锵三人行》,窦文涛问他承不承认判决。
他扭扭捏捏:太久了,窦老师。遇到“明星噩梦”你易姐,郭敬明更卑微了。
战术喝水,假装不在意地提示:“差不多了这个问题,下一个。”
“老聊十年前的东西没意义。”
那年,郭敬明遇到的是还没“油嘴滑舌”的马东。他更是不断引导郭敬明掉入陷阱。
最后郭敬明被逼中止录制,跑去厕所哭了十分钟。
所以一开始我看到郭敬明道歉,感到一阵幻灭。不会吧不会吧,不可一世的郭小四终于妥协了?
果然,他没让我失望。原来是央视大佬在前一天发布了一条新闻,开始重视“文学侵权”的问题。
我就说嘛。要不是迫不得已,郭小公主怎么会舍得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而且挺直腰板昂着头,死不道歉。如果能被舆论轻易打倒,他可能当初都走不出自贡。
他变得更加努力,以弥补安全感的缺失。
成立公司,签下作者,攀上“天娱”,在商业上步步高升,获得巨大成功。
年轻时郭敬明会赌气,把别人攻击的话收集起来。“我就要看看你们狠到什么程度。”
现在他学会和世界和解,“在这个时代,我出来了,你没出来,就永远出不来了。”
说白了就是合理化自己的抄袭。
逃避,是郭敬明保护自己的方式。虽然可耻,但有用。
有位网友的形容非常准确:“郭敬明有钱后,就有种皈依者狂热,不停把自己往上海人那儿靠,小说里也是处处抬高有钱人贬低穷人。一直想被人看得起,所以疯狂装逼,结果更加被人看不起。”
以前在上海被人瞧不起,郭敬明成名后对上海有种报复式的追捧。
他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上海人,这里才是我家。
然后努力学习上海话,想要彻底融入上海,进入上流社会。
奢侈品的光彩迷乱他的双眼。他就高调炫富,打造出贵族的优越气质。
“下面这照片不是某酒店,也不是某餐厅,而是我的家……”
行人、车辆在脚下穿梭,东方之珠尽收眼底。
连《小时代》中高贵奢华的取景,有些也是来自于他的豪宅。
郭敬明乐此不疲地炫耀,籍此证明自己。
想要和糟糕的过去割裂,用虚荣填补内心,通过掌控话语权来掩盖真相。
始终在粉饰美好,始终拒绝坦然面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