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全国爱耳日的来历是什么
1998年3月,在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
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国际爱耳日的由来
每年3月3日为国际耳日。每年3月3日为“国际爱耳日”。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2013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2021年WHO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患有听力损失及面临听力损失风险的人逐年增多。控制噪声是保持听力的七项关键干预措施之一,并强调了减少高音量环境暴露的重要性。听力损失的许多常见原因是可以预防的,要通过“安全用耳”来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2022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十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是“谨慎用耳,耳聪一生!”。在这特殊时期,保健所向全区中小幼学生以及家长推出“爱耳日”特辑,传播听力的预防保健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对安全用耳的意识,通过谨慎用耳和听力保健,从而达到终身保持良好听力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