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即1126至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
靖康之耻指什么
“靖康之耻”指的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起事件中,金兵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官员百姓被掳走的不下十万人。“靖康之耻”发生在公元1126年到1127年,又被称为是“靖康之难”、“靖康之乱”,不仅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也成为大宋历史上无法磨灭的一大耻辱。
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中历史/历史
靖康之耻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这是中国人从未遭遇过的耻辱。
从此,“靖康之耻”刀子般刻进了中国的记忆。
“靖康之耻”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具体是那些历史人物?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抗金名将岳飞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千古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里的“靖康耻”,指的就是靖康之难。宋徽宗时期,也就是12世纪初,北宋王朝日趋衰落,东北女真族却日益强大。女真完颜部的阿骨打作酋长时,兵强马壮。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金政权在灭辽之后即将北宋作为下一个目标,移兵南下攻宋,以求统一天下。当时北宋王朝已经积弊重重,政治腐朽,军事衰弱。1120年北宋曾与新建立的金签定“海上之盟”商定两家共同灭辽共分辽疆土,然北宋腐败军力极虚弱,几无战斗力可言,北宋30万大军虽然进攻的仅是辽军残部却惨败而归,最终也未能夺取辽朝尺寸之地,反而使金朝摸清了北宋的底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仅以4万人南下,一路锋芒如入无人之境,连破北宋27州,兵锋直指宋都汴梁,黄河北岸宋地皆陷没。北宋朝廷本想借黄河天险以御金兵,但戍守黄河南岸诸部宋军久已虚缺,偶有在营兵卒也多为懒散之徒,根本不能作战。当时宋军虽烧毁黄河浮桥,但两岸渡船均因部属渎职拖延而未能彻底收缴,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四散奔逃,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主和派趁机大造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东京的情况下,北宋皇室准备投降,开封下级军民却坚决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军民。金军于是肆无忌惮地大肆搜刮,开封平民遭受了巨大灾难。第二年2月,金军废宋徽宗、宋钦宗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金军将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连同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开始北撤。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这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
相关推荐: